那些網路上流傳的化妝品檢測方法,真的正確嗎?

那些網路上流傳的化妝品檢測方法,真的正確嗎?

4 人贊了文章

闢謠,這9種方法可以檢驗化妝品好壞

網路上流傳的化妝品檢測方法靠譜嗎?清水測驗乳液,火燒面霜等等,這些流傳的檢測化妝品好壞的方法,真的可以分辨好壞嗎?

化妝小白很容易相信這些謠言,畢竟說的有理有據。化妝品護膚品就如同藥品一樣,我們經常接觸,但是由於專業性太強,很難全面的了解。當看到簡單的測試方法,很容易相信,懷著造福身邊人的初衷,傳播就順其自然的發生了。

所以,今天我們來好好聊聊,那些網路上流傳的化妝品檢測方法,真的正確嗎?

洗面奶

闢謠:1、有淡淡的清香,擠在手上應該是水溶,沒有油膩感的。

大部分洗面奶都是水溶性。洗面奶的主體是水,大約佔總重量的50-80%,剩下的都是添加物。如果這些添加物不溶於水,洗面奶就會分層,就像水和油不相溶就會分層一樣。你見過上下兩層的洗面奶嗎?所以用水溶來衡量洗面奶好壞是毫無根據的。PS,對大部分添加物都是溶於水的。

闢謠:2、把洗面奶放入勺內用火燒,如果濺油,說明洗面奶不好,如果越燒越像牛奶,說明洗面奶越好。

洗面奶用火燒,濺油與好壞無關,頂多證明產品添加了油性成分或者乳化劑。很多敏感性肌膚專用的潔面乳就會添加油脂成分以降低去脂力。常見的氨基酸洗面奶,燃燒時也會濺油,但是安全溫和。所以濺油只能證明清潔力不是特彆強而已,而越燒越像牛奶也只是配方技巧,與好壞無關。

闢謠:3、拿PH試紙來試試就知道了,直接把它擠到試紙上你就會知道了

人體的皮膚是呈弱酸狀的,正常人皮膚表面的酸鹼PH值大概5-7左右,東方人大概是PH=4.5-6.5。如果數值被破壞就會使皮膚變得脆弱,產生一系列肌膚問題。

鹼性洗面奶就是高於PH7的,鹼性洗面奶一般潔凈能力強,適用於油性皮膚和混合性皮膚,但鹼性洗面奶不宜長期使用,長期使用反而會刺激皮膚分泌更多的油脂。洗面奶最好是適合皮膚的PH值,既不會傷害皮膚,又能達到親膚的效果。不能一味的認為越高越好,也不能越低越好,適合你的PH值才是最好的。

pH值<7為酸性,pH值=7為中性,pH值>7為鹼性

化妝水

闢謠:搖完之後看泡泡。

① 泡泡少說明營養成分少

② 泡泡多但是大說明含有水楊酸。水楊酸潔膚的效果較好,但是刺激性大易過敏。

③ 泡泡很多很細而且很快就消失了,說明含有酒精,容易傷害皮膚的保護膜。

④ 泡泡細膩豐富有厚厚的一層而且經久不消,那就是好水。

化妝水搖晃之後是否有泡泡取決於化妝水中有沒有起泡成分,而營養成分和起泡成分是2個概念,沒有必然聯繫。

泡的大小、形態、穩定性只是起泡成分的結構不同,不能說明好或壞。泡沫消失的快與慢除起泡劑本身的特性之外,還有可能受到消泡成分的影響。消泡成分通過破壞氣泡膜彈性等方式導致氣泡破滅,從而加速氣泡消失。

維生素C的水溶液就不易起泡,加一點洗面奶或者乳液到水裡搖一搖泡泡就挺多的。

記住:營養成分跟泡泡沒關係,維生素C就不易起泡泡。

乳液

闢謠:拿一杯清水,把乳液倒進水裡一點點。

① 如果浮在水上邊,證明裡邊含油石酯(這是現在化妝品不推薦用的)。

很多油脂,都比水輕,都可以浮在水面上,荷荷巴油,玫瑰果油,石榴籽油全都可以浮在水面上。所以不能片面地說浮在水上面的油是油石酯。

② 晃一晃,水變成了乳白色,證明了裡邊含乳化劑,這樣的化妝品是不好的。

乳液有水包油型(O/W)和油包水(W/O)兩類。通常水包油型會浮在水面上,而且稍微攪拌就會慢慢溶解變成乳白色。相反的,大部分油包水型的乳液或乳霜會沉於水面下,且不易溶於水中。

霜一般是油包水型的,質地比較稠厚,適合乾性皮膚使用。乳液一般是水包油型的,質地比較清爽,適合油性混合性中性皮膚使用。

如果乳白色就是乳化劑,葡萄糖苷,氨基酸鹽這些最安全的表面活性劑都是乳化劑。卻都是無色透明的,也是安全的,所以乳化劑≠乳白色,乳化劑≠破壞皮膚。

③ 若乳液沉入杯底,表示護膚品的主要成分是重金屬,長期使用對皮膚會造成不小的傷害。

密度比水大的東西還是一堆,很多防晒乳,隔離乳,化妝品裡面的礦物質的顏料,都不溶於水,都比水密度大,都沉底,但是都不是重金屬。所以不能片面地說沉底的是重金屬。

這樣說乳液在水中的姿勢都不對,那還用不用呢?估計當時寫這個檢測方法的人也還在用乳液吧,所以不要以偏概全,科學分析才是王道。

乳霜

闢謠:放一點在一個普通的勺里,拿火燒,直到完全燒盡,如果有黑色殘渣,那是各種添加劑,越多證明添加劑越多,然後放一根棉芯在勺里,把棉芯點著,你會看到那個水水會冒黑煙,這樣的產品千萬別用。

用火去燒,燒成灰燼時呈黑色,表示裡面的成分包含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類。加熱後,油脂軟化,面霜就成乳狀,冒泡就說明水分在蒸發。而黑色的殘渣,說明面霜中的有機物燃燒不充分,或含雜質,食物燃燒後也有殘渣,這並不能說明面霜的好壞,依然是取決於面霜的成分。

簡單地說,正常的面霜用火去燒冒黑煙是很正常的。

精華

闢謠:購買時一定要注意觀察色澤和形態,如果發現有渾濁、沉澱或者變色等現象,說明精華素已經不能用了。

精華液在購買時候的色澤形態與添加物和配方技術有關,無法有具體的參考樣貌。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如果出現變色變味或者沉澱的現象則說明產品變質,最好不要使用了。

所以在購買時,也要注意:

① 要仔細觀察精華素的包裝是否完整,有無破裂現象。若包裝不完整或出現破損現象,則此類「精華素」不宜購買和使用。

② 液態精華素,購買時一定要注意觀察它的色澤和形態,若發現有渾濁、沉澱或變色等現象,則不要購買。

③ 油性、痤瘡等易感染性皮膚,在使用精華素時應選擇有消炎、殺菌作用的精華素。

粉底

闢謠:取適量放入水中,然後觀察其反應可辨別所含成分。一般有三種情況會發生:黏在杯邊的是動物油;飄在水面上的是礦物油;沉在杯底的是重金屬。好的產品要做到不黏杯子邊,不沉底,不漂浮。

動物油、礦物油、植物油的密度都小於水,所以它們都會浮在水面上,至於重金屬,化妝品成分的重金屬都是離子狀態,與不同的物質結合以後,或溶於水,或形成沉澱。除此以外,粉底等產品通常含有的氧化鋅、高嶺土等成分,勢必會沉底,因此,靠這一方法辨別粉底好壞,依然是片面判斷的。

彩妝

闢謠:找個銀飾物,把彩妝品塗上去,變黑就表明含有鉛和汞。

看古裝劇腦補的吧?銀針驗毒,常有的情節。古代的毒藥大多為砒霜,也就是三氧化二砷。古代生產技術落後,在合成砒霜時,難免會有硫化物存在,銀實際上是和砒霜中的硫化物發生了反應,換成足夠純的砒霜,銀是不會變黑的哦。

你可以把銀戒或者銀筷插進你家的雞蛋蛋黃中,銀戒/筷也會變黑的哦,氧化而已啦,

銀飾反黑不代表含有汞,這只是金屬性的氧化反應,起反應的原因不在是否含汞,而是化妝品內的色素成分(如:氧化鐵)。究竟化妝品中的汞要如何測試呢?請找衛局。

卸妝乳

闢謠:挑選時要先擦點油脂粉底或者防水口紅或者睫毛膏之類的產品在手背上,然後倒點兒卸妝乳抹勻,看能否很容易跟彩妝融為一體,並且能夠用面巾紙擦掉。

卸妝產品除了要有應有的卸妝能力之外,在臉上使用時不能有刺熱辣感才行,單純在手上測試會誤以為清潔力強的才是好的卸妝品。

所以,化妝品成分好壞,不在你用水溶解,用火燒,而在於看懂成分表。

面膜

闢謠:用驗鈔機或者紫外線燈照射化妝品,如果出現熒光則是加了熒光劑,會致癌,會產生依賴。

直接用紫外線照射來進行的檢測並不科學,紫外線照射能顯示的是熒光反應,而有熒光反應的物質並不一定都是熒光劑。自然界中有很多物質都有熒光反應,比如植物的黃酮類物質,大部分維生素等等,這是天然的反應,不是熒光劑。

對於熒光劑能不能致癌,目前科學界尚無定論。

推薦閱讀:

皮膚管理|MTS是什麼?效果好嗎?
安瓶護膚品到底是什麼?
物盡其用過期臨界護膚品
肌膚護理小常識
痤瘡痘痘的分類及產生原因

TAG:化妝品 | 基礎護膚 | 美容護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