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TVB自製劇收視率近年來的下降?
大概在九十年代左右,TVB的收視率日常可以達到30-40點左右(註:「點」是香港統計收視率的一個單位,1點≈6.6萬人);後來進入到2000年之後,翡翠台第二、三線劇集可以達到39點到42點左右(當然也有例外,2003年無線購入《還珠格格3》系列收視未夠理想),後來到2008年之後,TVB劇集《溏心風暴之家好月圓》以及《宮心計》打破50點,創造港劇的收視最高紀錄(同時期的亞視基本上已經沒有影響力的劇集出爐)。但是進入2015年左右,尤其是2015-2016年,無線翡翠台晚間劇集收視率一度下降,最終停留在20-30點水平,直到16年奧運期間的《城寨英雄》才重回30點,但是之後能夠進入30點以上的劇集已經非常少見。
總結原因可以發現,有人將主要原因總結到16年亞視停播之後的ViuTV以及奇妙電視啟播。但是可以發現,這兩家電視台的收視率在16點左右,而且其中ViuTV的自製劇到目前為止不足十部。這個原因可以被排除。
所以歸根到底,TVB劇集收視率近年來的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新一代港人對無線失去興趣?還是無線易主之後電視劇的質素下降?
(圖片為2018年第一季度TVB翡翠台收視率的排行榜,只有《平安谷》一部最高收視破30點,而非常多好評的《三個女人》卻被官方放在了周日晚「炮灰檔」。)
首先看看題目。
首先post一下維基上關於TVB歷年收視的統計(90年代不少劇集都沒統計上):
2000年後:
再看看香港是怎樣統計收視率的:
TVB收視率的統計結果是由尼爾森數據處理中心統計並公布的。
尼爾森的收視率調查結果是建立在兩個基礎上的,一個就是所謂科學的抽樣方法、另一個就是樣本量。 首先看一看樣本量。我們知道香港有近700萬人口(2001年的數據) ,如果每戶人口按5-6個人計算,那香港大約有120萬戶左右的家庭。尼爾森的樣本量是600個。也就是說佔了全部家庭總數的0.0005(0.05%)。再看所謂的抽樣方法是:在樣本家庭安裝個人收視記錄儀,它與電視機及電話相連,可以自動記錄樣本家庭各個成員在任何時間的收視情況(包括開機、關機、轉檯、錄像等等),並且每天自動傳輸數據至尼爾森的數據處理中心。節目播出後的第二天就可以統計出收視率。收視率精確到每分鐘,根據每分鐘的收視率就可以統計齣節目的平均收視和最高收視。
https://www.hk01.com/01%E5%8D%9A%E8%A9%95-%E8%97%9D%EF%BC%8E%E6%96%87%E5%8C%96/19510/viutv-%E7%B6%9C%E5%90%88%E6%94%B6%E8%A6%96%E7%8E%87-%E8%A8%88%E6%94%B6%E8%A6%96-%E5%AE%A3%E5%82%B3%E5%B1%85%E5%A4%9A%E5%8F%AF%E4%BF%A1%E6%88%90%E7%96%91?www.hk01.com
由2013年開始,調查公司AC Nielsen承接無線和香港廣告商會的合約(現加入ViuTV),用800戶家庭做樣本進行收視調查。AC Nielsen每年會隨機抽樣訪問大批香港市民,根據調查結果和按性別、年齡、收入等人口特徵抽出800戶家庭,上門安裝收視記錄儀。該戶家庭每次開電視,都要在儀器上記錄自己的年齡、性別等個人資料,然後由調查公司收集數據後,再發放給無線和香港廣告商會。調查公司每隔一段時間換一批家庭樣本,而無線或商會都不能要求調查公司披露這批家庭的資料,也無從干擾調查結果。
注意,在這裡我們能看到,統計收視率的委託方,並不是政府機構,而是TVB和香港廣告商會(ViuTV為後來加入)聯合委託。可能有人會質疑TVB作為委託方會令數據有所偏向,但另一個委託方是廣告商會,廣告商會作為付錢給電視台做廣告的廣告商代表,相信會發揮應有的監督作用,不會讓TVB耍滑頭。
在2016年亞視免費牌照到期,ViuTV(2016年4月)和奇妙電視(2017年5月)加入免費電視台競爭。但從收視上看,新免費電視台的加入似乎對TVB的收視並未有大的影響。相反,數據上忽然下落一截好像是從2013年開始,當中是什麼原因,我也不太清楚。
ViuTV加入後,發布了其自己推算的「綜合收視點」(包括電視收視和移動平台點播率),但這個結果不被AC Nielsen所承認。其後AC Nielsen公布的傳統統計方法的收視率報告中,ViuTV的表現與其自行公布的收視點相距甚大,惹來TVB方面對ViuTV的投訴。及後,TVB也開始統計自己的「跨平台視頻點」。
的確,由於科技發展,年輕一代甚少會坐定在電視機前收看節目,傳統的統計方法開始受到更多的人質疑,於是今年(2018年)又有了新的統計方法:
計 TVB 收視黑盒過時 ? 2018 香港收視調查法 | 香港 UNWIRE.HK 玩生活.樂科技?unwire.hk
由 ViuTV、TVB 及即將開台的奇妙電視,聯同香港 11 間廣告商會成員公司成立「香港電視觀眾收視調查創辦委員會」(FSC),並委任「CSM」(中國廣視索福瑞媒介研究)為 2018 年至 2023 年的香港電視觀眾收視調查機構,更將會採用全新的收視調查方式,將「網上觀看」(Online Viewing)納入調查範圍,未來的收視報告相信會更具公信力。
家庭取樣將增至 1,000 戶CSM 為中國央視市場研究與 Kantar Media 集團等共同建立的合資公司,後者一直從事世界各地的收視調查,包括英國、土耳其、挪威、丹麥、荷蘭等。他們在 2018 年正式開始的全新電視收視調查,目標抽樣家庭將會由現時的 800 個增加至 1,000 個(成員人數約為 2,700 人),增幅為 25%。據 CSM 香港區總經理林立升(Vincent)及 FSC 主席暨廣告媒體代理公司 phd 行政總裁黃國柱(Ray)表示,他們現正籌備招募監察的抽樣家庭,目標是收集到 10,000 個志願家庭,並在 8 月從中抽出 800 戶具代表性的合適家庭,然後於 10 月開始進行監察,並目標在年底增至 1,000 戶,令總監察裝置達至約一萬個。之後就會在明年 1 月 1 號開始、每日提供收視數據,而抽樣家庭亦會每半年進行一次複檢,確保收集的數據更具認受性。至於新監測方式則會分成「家中電視觀看」(In-home TV Viewing)及「網上觀看」(Online Viewing)兩種,前者與現時的收視調查模式類同,會在該 1,000 個樣本家庭中安裝「個人收視記錄儀」,並監測每個家庭的樣本成員所觀看的內容,包括免費電視或收視電視節目,以至各種外接至電視的訊源如衛星電視、串流影視內容、影碟、遊戲機等,而收集的數據將會包括直播、時間平移(Time Shift)以及 7 天內的點播重溫內容,據了解這方面是與現行的收視統計相同。智能裝置 OTT 觀看一樣計之前電視台出現收視爭拗,是源於有電視台將「網上點擊率」納入收視數據並計算出「綜合收視率」,而未來由 CSM 及 Kantar Media 負責的收視調查,就將會在原有的「家中電視觀看」數據上,加入「網上觀看」(Online Viewing)數據。據資料顯示,未來的「網上觀看」收視數據將會分為 3 部分,包括由 comScore 提供的「串流標籤」(Streaming Tag)統計數據、「家庭互聯網測量儀」(FocalMeter)及「虛擬測量儀」(VirtualMeter),去監測所有在線裝置觀看電視節目的情況。所謂「串流標籤」,就是用作監測指定裝置觀看相關網站及 Apps 的內容種類、觀看時間等使用情況;而「家庭互聯網測量儀」則是監測家中所有在線裝置,去確定裝置是否在家中觀看節目;至於「虛擬測量儀」則是用作記錄那一位家庭成員正在使用某一裝置。綜合 3 種數據收集方法,目的是令收集得來的「網上觀看」數據,更能確實反映出觀眾以 OTT 平台觀看電視節目的情況。
除了TVB收視率下滑,其實全球電視行業的傳統電視播放業務都在走下坡,並不是TVB一家獨有。
2016年中國電視收視市場觀察-中國社會科學網?jour.cssn.cn隨著網路和科技的發展,人們能更輕易地獲取優質的影視資源,而且不必像傳統電視節目那樣在固定的時間在電視機上觀看,這是傳統電視行業所共同面對的巨大衝擊。而TVB流水線生產式的自製劇大部分就不屬於優質的影視資源(畢竟香港除了內地的優質影視資源外還有來自海外的有力競爭者,不要說內地也有人看海外劇,在香港的海外頻道也是有大力宣傳的,內地網路愛好者這種相對來說比較小眾),收視率下滑其實是正常且必然的。作為一個習慣性看TVB劇的廣東人,感覺TVB近兩年還是有作出改變的,雖然高層喜好決定主體方向這個根本似乎未有變化,但還是希望TVB能好好做下去。
最後,貼一份找資料時找到的15年翡翠台在廣東省的收視率。
我用 torrent 下載高/超清資源看的,或者在 埋堆堆 看的,怎樣貢獻收視率 (sau1 si6666666666 leot2,注意這個詞很容易讀成「收市si5 率」)?
只能說這年頭看電視的人少了,至少觀眾對看電視沒什麼熱情。TVB的劇來來去去也就是那樣。
並且,通過網路可以看到很多本地及海外劇集,各家都在賣各種電視盒子。傳統電視的收視率有所下降也是有所難免的。
速食時代,大家更多喜歡在電腦面前,一天可以擼完一整部劇,特別是現在TVB的很多新劇沒有在大陸上線,但是通過特別的網站都可以在線全部看完,那麼誰還會在電視上一集集等待?
利申港人。
全港都知tvb劇情差不多,沒新意抄idea,有時候還有膠劇,有小小像抗日神劇的膠?個人想法: 浪費了一些好演員吧,硬棒人上位,雖然沒錯,是捱了很多年但突然幾年內狂捧有點奇怪。另外劇情都容易猜到,來來去去都是這些,大家寧願看韓劇hhha
以前一家人聚在一起,過年又好通常都看電視,但現在也沒有這種氣氛吧,也有可能是年代的問題。香港人本來又忙,我也是家裡剛好開了電視才看一看而已,好看的也沒有時間追,最多上維基百科劇透下。而內地人近年也看多了內地劇吧 什麼那年花開月正圓 微微一笑很傾城 tvb內地也算無人問津呢 最近在知乎突然有人噴粵語 而年輕一代例如廣東也少了人說廣東話 所以他們表示tvb粵語聽不懂不過也未至於衰落的,有時吃飯看看處境劇愛回家輕鬆一下,有空就看看8點半9點半的劇。之前踩過界,誇世代,降魔的等等都多話題的。好看就支持,演員爆演技更多人追。有時候反而是宣傳片不吸引,播了才知道是好劇。我認為呢 就是劇情不膠 符合觀眾喜好 像愛回家捧cp博士和mandy就幾好 自然有人看。其實真的很少人追劇呢即使追內地劇,會固定追一個台還是好看才看的呢?推薦閱讀:
※高振東:香港人為何再也包不起二奶?
※香港醫生待遇如何?薪水?
※相較香港市民,台北市民是不是沒那麼歧視大陸遊客?為什麼?
※[轉載]黃永:香港人為什麼不講普通話
※中英街變遷親歷者沙錦濤:很多香港人嚮往沙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