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版本簡介

《老子》版本簡介

來自專欄學道筆記1 人贊了文章

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老子集成》中,共收錄了自戰國到1949年265個不同時期、不同註解者的版本,其中稱《老子》的120部,稱《道德經》的145部。歷史中流傳最廣的當屬河上公本和王弼本,現今最重要的當屬楚簡和帛書,如下是五個重要版本的簡介。

1、《楚簡老子》:1993年出土於湖北荊門郭店楚墓,由荊門市博物館整理1998年5月出版。內容僅為兩千多字,是今本的五分之二,是目前已知最早的《老子》傳抄本。下葬時間約為BC374年之前,謄抄時間約為BC500年-BC400年之間。

2、《帛書老子》:1973年出土於長沙馬王堆漢墓,由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整理1980年3月出版。帛書甲本由篆抄寫大約成書於BC250年左右有上下篇之分,帛書乙本由隸書抄寫大約成書於BC200年左右,有德經道經之篇名,兩本下葬於BC150年左右,比《河上公章句》早五六十年。

3、《河上公章句》:河上公一說是戰國時期人,傳六代之後到曹參(蕭何之後的丞相)。一說是漢文、漢武時期人,曾授漢文帝《道德經》真義。其徒弟安期生,號稱千歲公。蓋西漢神仙道流傳之故。又稱《河上丈人撰》,大約成書於漢武帝時期BC100年左右,原注不分章,大體上是以黃老思想解釋《老子》。有黃老的元氣宇宙生成論,自然無為治國術,精氣神方士養生術。

4、《王弼老子注》:生於AD226年,卒於AD249年,以其短暫的24年生命,完成了《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論語釋疑》。如果說河上公探討的是宇宙來源問題,王弼開始之後探討的則是宇宙本體問題,王弼認為「天下之無,以無為本」,開啟了」以無譴有「的思辨哲學。是魏晉玄學的創始人之一。

5、《道德經古本篇》:北齊後主高緯武平五年(AD574年)彭城人開項羽妾冢所得,傅奕參考了9家注本進行整理,共 5556 字,與帛書文字有許多類同之處,但體例按通行本,《道經》在《德經》之前。此書現存於正統《道藏》中。其時代應與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相當。傅奕本保存了較多的古句、古語、古字。有許多優點,但因其是根據幾個舊本參校的,這些舊本本身就存在不少訛誤,且傅奕本在流傳過程中,被後人改動的地方也很多,存在訛文、衍文、脫文、倒置的情況,且有些篇次及文章內容也非《老子》原貌。

以上《老子》均是流傳之流傳的傳抄本,沒有一個是所謂的《道德真經》,這樣就比較容易理解為什麼同一本書中還有自相矛盾的思想。就拿王弼本來說,有的注文引用是正確的,原文卻在後世流傳中抄錯了。不虛「老子五千言,錯簡兩千年」之稱。

任何一個時代的《道德經》解釋,都有當時的時代作用於價值。王弼援道入儒是有政治目的的,是為了反對董仲舒之後的漢儒「名教」之風。魏代(曹丕時代)開始了」名教「和」自然「關係的討論,王弼是主張,名教服從於自然的。裴頠則著《崇有論》,從理論上用以有為本批判以無為本,提倡有為,否定無為,推崇名教,排斥自然。王弼以自然為本,建立起一套「以無為本」的「貴無論」體系。裴頠以名教為本,提出了一套「濟有者皆有」的「崇有論」體系。

離開當時的時代背景,去探討注者的解讀無異於紙上談兵。讀河上公要對西漢之初的黃老學派,及當時政治環境,學術史有個大體了解。讀王弼不得不去了解魏國當時的學術潮流。只有明白了作者是在什麼背景之下,出於對什麼的考慮,才說這樣的話,才能儘可能的解決「代入感問題」,得出到一個比較接近真相的結論。「老學史」本身就是傳統文化史,古代思想史,沒有什麼學問可以單獨而又孤立的通過一本書就能輕鬆掌握。

河上公以清靜無為解說老子,完善黃老思想。王弼以自然思想注老子,建立「貴無論」。跟現在那些人用成功學,管理學說老子,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時代需求不一樣了而已。


推薦閱讀:

宋代文人喜好收藏不惜千金,鑒賞古玩融合文化藝術審美
如何科學地解釋「氣質」?
嫁過一家四口男人的漢族公主,最終卻殞命同族
廢墟情節:人的煩惱在時間裡毫無意義
有事鍾無艷 無事夏迎春

TAG:人文 | 道德經書籍 | 道德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