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點思考,關於年輕人買房

一點點思考,關於年輕人買房

1 人贊了文章

上午蹭薛凌同學的研討課,內容是微經第十三章生產成本。上課的是一位中年女教師,可能大家聽課都不怎麼認真,她就用恨鐵不成鋼的語氣說了句:「我就看不慣現在的一些男生,整天暮氣沉沉的,關心的不是經濟、政治這些時事要聞,每天都不知道幹什麼在混吃等死。」有人在下面笑著說了句:「估計都在愁怎麼買房娶老婆。」然後大家就這個話題說開了。我本來不熱衷討論這些問題,但是令我吃驚的是,後來發言的人在鄙視「買房」事件上都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論點無非是「現在房價這麼高,誰買房誰傻逼。」「我租房子我也能活得很快樂啊,幹什麼要買房。」而且大部分人都堅信房價會降,不少人都拿日本的泡沫經濟舉例。「解決基本的居住需求而已,買房成本太高不值得。」說實話我有點驚訝,我以為商院的學生們可能會有一些高論,但是我沒有聽到。

課程後面的氛圍很和諧,我沒有發言。可我總是在想,我們討論的是一個如此嚴肅的問題,為什麼大家都能說得如此雲淡風輕?我不知道有多少年輕人因為買房的事吃不好睡不著,有多少人因為這件事改變了原先的人生理想,又有多少對小情侶因為買房沒有邁進婚姻殿堂……我想如果有數據統計,應該是一個很嚇人的數字。我又想起我社保專業也常討論關於二胎和養老的事情,無數的內容都和買房這件事掛在一起。

為什麼這世界上還有這麼多人生活的這麼苦這麼累,他們為什麼要這麼拚命地去解決一個「居住需求」的問題?

年輕人是真的在乎這一套房嗎?住房確實是剛需,可如果只是要一個吃飯睡覺上廁所的地方,哪裡不能住呢?

真正折磨年輕人的是那種由住房造成的巨大的落差感,是那種即使自己奮鬥一輩子也趕不上人家生來就有的階級落差。年少的時候可以靠熱血和荷爾蒙活著,但是隨著年歲的增長,越來越多現實的問題開始滲入生活。雖然現在大V公眾號一個勁地宣揚「消費主義」、「獨身主義」,可這世界上絕大部分人到了一定歲數,都是要成家立業,走上婚姻生活的。一個人的話確實可以租房過一輩子,但是結婚就不一定行了。國內一些偽女權喊了這麼多年,也不過只在口紅包包上做做文章,房子的事情,她們敢寫嗎?要是以後有了孩子,房子的問題就更要命了。如果你還是在租房子,那孩子以後上學怎麼辦?戶口怎麼辦?租房質量有沒有保證?能不能穩定?等你三、四十歲了,你還有沒有那個精力拖家帶口地經常搬家?

就算不考慮這些,眼前的生活,難道你就能滿意了?很多時候住宅不僅僅只是提供居住的功能,它還附有一種歸屬感,還有一層「家」的意義存在。有一句話說的很好,這世界上太美的東西是不能看的。因為你只要看一眼,你這輩子就忘不了她,餘生都會因此備受折磨。作為那些從小地方來到大城市的年輕人,大城市的魅力不僅僅只在於各種優質資源,還有五光十色的大商場、永不斷檔的各種展會、爭搶著開演唱會的藝人明星……那些「美」的東西看多了,難免就會產生比較,產生比較就難免會有落差,不要覺得矯情,這就是人之常情。所以,當你看著那些來來往往的人群,看著這座城市變幻的霓虹時,想想你還像片無根的萍在這漂著的時候,你不覺得焦慮嗎?你明知道有人靠著房租就能混吃等死,而你拼儘力氣連混吃等死都做不到。你明知道打拚艱難,卻還安慰自己「我活的質量比他們高呀!」,算了吧,你忙得連覺都睡不踏實,你笑人家混吃等死?

活著是一件很艱難的事,對於那些命沒有那麼好的人來說更是這樣。到底買不買房?買哪個地段的房?買多大的房?貸多少款買房?這都是問題。對於撕蔥這樣的家庭來說當然不算什麼,買房也算是事兒?對於一線本地人來說,多半也只出於投資考慮。可是對於那些掙扎著活在這裡的年輕人來說,買房根本就不是「解決居住需求」這麼簡單,而是一場真真正正的豪賭。這場豪賭的賭注是前半生的青春,後半生的理想,可能是幾代人的積蓄,可能是後半生被貸款壓榨的生活質量,也可能是房價崩盤泡沫破滅帶來的巨大虧損……

目前來看,一線城市的房價這輛快車,還沒有剎車的跡象。究竟是抓緊時間花大價錢補票上車,還是看著這輛車車速過快偏離軌道,就是一個to be, or not to be的抉擇。而這樣艱巨又現實的問題,在一線城市生活的每一個年輕人,時時刻刻都在煎熬著……

寫這些並不是要販賣焦慮,我也沒打算去給什麼公眾號投稿。我只是寫一點對於我所見證的那場對話,以及自己所面臨境況的感慨。更何況,我覺得這也不算販賣焦慮,因為這就是活生生的現實,我們是人不是鴕鳥,不能把眼睛閉上然後選擇逃避。

我們總是要活在現實里的,不是嗎?


推薦閱讀:

買房選哪層?
買房絕不能選的幾個樓層,後果自負!
揭秘中國人買房的十大死穴 如此真實你肯定有
買房哪幾層最邪乎? 最好竟是7
別太早為買房發愁,這些大名鼎鼎的才子也曾選擇蝸居

TAG:買房 | 首付 | 貸款買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