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蘋果供應商看2018年全球電子產業鏈的中國勢力變化 | 寧南山
來自專欄風雲之聲202 人贊了文章
關注風雲之聲提升思維層次
解讀科學,洞察本質
戳穿忽悠,粉碎謠言
導讀
2018年上半年,全球最強大的電子科技公司蘋果公司公布了200大供應商的2018版本。針對網上說中國公司數量減少的報道,寧南山統計了200家公司778家工廠的信息,並詳細分析了供應商數量排名、全球電子產業鏈的分布情況。同時經過與2017年蘋果全球200大供應商的對比發現,在全球電子產業鏈的價值體系中,中國公司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地上升中。
從蘋果供應商就可以看出來,美國人領先全球的核心領域就是IT,在半導體(集成電路+分立器件)這個領域,他們具有很高的近乎壟斷的地位,美國人很清楚半導體產業對自己的意義,中美之間的貿易戰被一些外媒認為是半導體戰爭也就不難理解了。
——————————————————————————————————————
2018年上半年,全球最強大的電子科技公司蘋果公司公布了200大供應商的2018版本,用蘋果自己的話來說,這200家供應商代表了蘋果2017年全球原材料,製造和組裝支出金額的98%。
This list is our top 200 suppliers,including component providers and others representing at least 98% of procurement expenditures for materials, 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of our products worldwide in 2017.
我們還是來看一下,和2017年的蘋果全球200大供應商相比,發生了哪些變化,在全球電子產業鏈的價值體系中,中國公司在一步一個腳印的上升。
由於我發現,網上的新聞報道總是有很多錯誤,比如有的說中國公司數量還減少了,從去年的26家減少到21家。
這是不符合感官邏輯的,因為2017年我國經濟處於復甦向上走的態勢,何以還會減少呢?
所以我到蘋果公司官網下載了2018年供應商名錄完整版,總共有30頁,不僅列出了200家供應商,而且列出了全部的工廠的地址。
由於網上新聞眾說紛紜,為了徹底搞清情況,我把報告裡面的公司和工廠全部用excel表的形式列出來了,當然真的這麼搞了,發現統計200家公司778家工廠是個繁瑣的工作,加上很多公司光看名字不知道是哪個國家的,還要一個個核實,每個工廠還要根據地址信息判斷在哪個國家,花了不少時間,我總算明白為啥原創新聞那麼寶貴了。
2018年的蘋果供應商裡面,數量排名第一的是中國台灣51家;第二是日本44家;第三是美國40家;第四是中國34家,其中中國香港7家,這7家公司是華彩印刷,國泰達鳴,易力聲,聯豐,金橋鋁型材,領勝城,英誠企業,基本上是做印刷,金屬件,包裝,耳機配件之類。其實還有一家伯恩光學也是港資,只不過我暫時算在中國大陸。其實香港製造業還是非常強的,但是只是在香港本地完全的去工業化了。香港的這7家供應商總共有21家工廠,全部在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有27家公司入榜,比去年增加了7家,這27家中國大陸公司是:瑞聲科技,伯恩光學,京東方,比亞迪,宏明雙新,超聲印刷板,依頓電子,歌爾聲學,恆銘達,長電科技,金龍機電,科森科技,藍思科技,立訊精密,美盈森,凱成科技,山東創新,上海實業控股,德賽電池,深圳富誠達,歐菲光,信維通信,深圳裕同包裝。安潔科技,東山精密,豪威科技,欣旺達。
我在去年也寫過蘋果2017年200大供應商的情況,當時我寫的是23家(中國大陸18家+香港5家),這裡更正下,去年中國大陸廠家少算了金龍控股和豪威科技,應該是20家,豪威科技本來是家美國公司,2016年初已經被完全收購完成,成為了中國北京豪威科技的全資子公司。中國香港廠家去年是7家,少算了華彩印刷和聯豐。
所以去年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供應商是20+7家,今年是27+7家,毫無疑問在數量上大大增加了。
世界第五是韓國有11家,世界第六德國有6家;全球其他7個國家還有14家供應商,其中新加坡3家,奧地利2家,芬蘭2家,荷蘭2家,英國2家,比利時,瑞士和沙特各有1家。
從蘋果全球供應商的分布,我們可以看出一個非常明顯的規律:
東亞在全球電子供應鏈上已經佔據了優勢,日本+韓國+中國(大陸+港台)的供應商數量已經佔了全球的69.5%。
歐洲不僅在消費電子品牌領域全面潰退,而且在電子產業零部件領域也已經衰退,僅僅佔到蘋果全球200大供應商數量的8%,歐洲人目前更多的是靠汽車,航空航天,化工,奢侈品等過日子。
美國不僅在品牌領域有蘋果,惠普,戴爾等強勢品牌,而且在電子零部件產業鏈上依舊佔據全球大約21%左右,但是美國公司的優勢主要是在半導體產品方面。
2018年和2017年供應商變化情況,中國進步最快,美國供應商數量減少最多。不僅如此,我們再來看看和2017年的變化趨勢,有28家供應商發生了變動,也就是有28家供應商出局,同時有28家新進入供應商。
這28家出局企業:
中國台灣5家;韓國4家;新加坡2家;美國7家;日本6家;德國1家,荷蘭1家,中國香港1家,愛爾蘭1家。請注意,一家中國大陸的公司都沒有出局。
出局名單:
台灣:康舒科技,海華科技,富祐鴻(筆記本電腦音箱供應商),晶技股份,臻鼎科技。
韓國:Bumchun precision Co.Ltd(一家耳機精密結構件生產商);宜萊特(顯示材料),喜星電子;三星電機。新加坡:百老匯工業集團,Lateral Solutions Pte.Ltd(提供零部件)。
美國:伊頓公司,Invensense(MEMS麥克風廠商),凌力爾特公司(混合和數字信號IC);莫仕(連接器),Santank holding Ltd (已被伊頓收購),閃迪,盈鋒緊固。
日本:古河電氣工業株式會社,揖斐電,三美電機,NEC Tokin Corp(電子零部件),日本電波工業株式會社(NDK),保力馬科技。
捷德(Giesecke& Devrient):德國SIM卡製造商,為蘋果提供Nano-SIM卡。
LungteHsin plastic 鴻特利塑料,這是一家中國香港公司。
PCHinternational:蘋果、小米供應商管理商 愛爾蘭
飛利浦 荷蘭
然後是2018年的新入榜名單:
新入榜企業:中國台灣7家; 中國香港1家,中國大陸7家;韓國,德國和芬蘭各1家;美國3家;日本7家。
中國大陸7家:京東方,美盈森,歐菲光,長電科技,百成實業,恆銘達,凱成科技。
中國台灣7家:明安國際企業有限公司,谷崧,鵬鼎國際,景碩科技,和碩聯合,白金科技(光學玻璃材料),至升(手機殼)。
日本7家:藤倉,日本礦業金屬,瑞薩,精工油墨,積水化學,三鍵化工,戶田工業。
美國3家:安靠,阿波羅全球管理,科氏工業。
其他四家公司是:韓國浦項制鐵,德國Wickeder Group,芬蘭斯道拉恩索,中國香港的英誠實業,這是一家做精密模具和注塑成型精密零件的公司。
我們看下各地區企業增減情況:中國台灣增加了2家,日本和芬蘭增加了1家,中國增加了7家,是增加最多的。韓國減少了3家,新加坡減少2家,德國和愛爾蘭各減少1家,美國減少了4家,是減少最多的。
中國公司數量增加最多,增速最快,那麼質量如何呢?接下來我們看下價值變化情況,在消費電子產品零部件裡面,最有價值或者說最受關注的產品是以下六類:
1:顯示面板;
2:各類半導體器件(內存,快閃記憶體,處理器,分立器件等);
3:攝像頭模組;
4:功能器件(聲學器件,天線,振動馬達,濾波器等)
5:被動元件(可以認為就是電阻,電容,電感,其實射頻器件比如天線也是無源被動元件,但是為了簡單化將其列入功能器件)
6:結構件(玻璃蓋板,金屬中框,連接器,充電器,電池,PCB,FPC等等)
在2017年的蘋果200大供應商裡面,中國大陸公司有19家,但是這六大類零部件主要是在功能器件和結構件兩個領域有所斬獲,例如瑞聲科技和歌爾股份是聲學器件供應商,金龍機電是振動馬達供應商,信維通信是天線供應商。另外在半導體領域有一家被中資收購的豪威科技是蘋果的CMOS圖像感測器晶元供應商。所以總共就是三類領域有中國供應商。
而在2018年的全球供應商名單裡面,我們看到了中國公司的快速進步。2017年中國公司只進入了六大類中的三類,而到2018年已經進入了六大類中的五類了。
其中影響力最大最為重要的,莫過於京東方首次進入了蘋果的200大供應商名錄,顯示面板是手機,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上最為昂貴的部件,中國公司首次實現蘋果供應鏈突破意義重大。當然這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京東方目前只是給Mac筆記本提供屏幕,蘋果銷售額最高的Iphone系列手機,京東方還沒有打入,目前也沒有任何中國公司進入,還需要努力。
在這裡不得不提下日本JDI,這也是蘋果200大供應商中唯一的日本顯示面板供應商,日本顯示面板產業,在中韓衝擊下,下滑非常嚴重。
日本目前唯一的大規模量產顯示面板的廠家日本顯示公司(JDI) 2018年5月公布的2017財年的財報(從2017年4月1日到2018年3月31日),營收為7175.22億日元,按照當前的匯率,大約430.5億人民幣,比2016財年的8844.4億日元(530.7億人民幣)下滑18.9%。
凈利方面,2017財年凈虧損2472.31億日元(148.3億人民幣),2016財年虧損316.64億日元(19億人民幣)。兩相比較,2017財年虧損是2016財年的6.81倍。
僅僅在2015年,JDI的營收規模還超過任何一家中國同行,2015年營收:京東方486.2億人民幣,JDI 593.6億人民幣(9893億日元,按今天匯率折算)。2016年營收:京東方689億人民幣,JDI大約530.7億人民幣(8844.4億日元),京東方在這一年實現了對JDI的趕超。2017年營收:京東方938億人民幣,JDI 僅為大約430.5億人民幣(7175.22億日元)。
僅僅三年的時間,京東方營收就從JDI的81.9%實現了逆轉,變為JDI只有京東方的45.9%。
顯示面板曾經看起來是高不可攀的高科技,不僅需要優秀的技術,還需要巨量的資本,其實一旦突破了,發現其實也沒什麼。
JDI衰落的原因也比較簡單,由於日本終端品牌的衰落,造成日本電子零部件產業有蘋果依賴症,因為中國和韓國品牌,採購本國零部件的比例都更高,因此蘋果的動向對日本零部件產業有重大影響,JDI在2017年出現虧損擴大到681%的情況,主要是因為占其營收一半的蘋果公司,在2017年推出的iPhone X大量採用OLED面板,降低了JDI對蘋果的LCD面板供應所造成,而OLED由三星獨家供應。
同時另一方面,在中國公司的衝擊下,中小尺寸LCD板市場的競爭加劇,也導致JDI在LCD面板方面盈利下滑。
當然,有點遺憾的是,目前國產顯示面板在手機上仍然沒有集體突破旗艦機,華為目前在售的旗艦機Mate 10, Mate 10 pro, P20, P20 pro主要都是用三星,LG和JDI的屏幕。但是國產顯示面板的突破已經快來了。未來五年,國產顯示面板全面突破國產旗艦手機甚至蘋果Iphone手機問題不大。
在半導體器件方面,第一家成為蘋果全球200大供應商的中國晶元公司已經誕生。雖然還沒有任何一家中國本土誕生的晶元公司成為蘋果的200大供應商,但是中國經過不斷收購,已經在半導體領域打入了蘋果供應鏈。
2018年5月14日晚間,韋爾股份發布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稱公司正在籌劃收購北京豪威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思比科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權,該事項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北京豪威的主營業務主要通過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豪威科技)開展。豪威科技原為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也是蘋果2018年全球200大供應商之一。
該公司於 2016 年初完成私有化並成為北京豪威的全資子公司。美國豪威是一家領先的數字圖像處理方案提供商,主營業務為設計、製造和銷售半導體圖像感測器設備,其 Camera Chip 和 Camera Cube Chip 系列 CMOS 圖像感測晶元廣泛應用於消費級和工業級應用。索尼,三星和豪威是全球高端CMOS圖像感測器三強。
北京思比科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思比科」)的主營業務為圖像感測器晶元的研發和銷售,是國內知名的圖像感測器晶元設計企業之一。思比科的產品主要面向於中低端領域,北京豪威的產品主要面向於中高端領域。
本次交易完成後,中國將誕生一家全領域圖像感測器晶元廠家,韋爾股份將從一家分銷商隨之成為 CMOS 圖像感測晶元領域的行業巨頭之一。實際上,目前韋爾股份董事長虞仁榮也已經成為北京豪威CEO及董事。不出意外,韋爾股份收購北京豪威將沒太大懸念。
實際上,我國的蘋果晶元供應商嚴格的說還有一家,那就是2017年4月被蘋果通知將在之後15-24個月停止供貨的移動GPU晶元供應商英國Imagination,該公司和高通,ARM一起是全球三大移動GPU技術公司之一。
按照時間點來說,該公司目前仍然是蘋果的供應商,而其在2017年9月已經被中國資本收購。目前該公司CEO是李力游博士,也就是前展訊董事長和紫光總裁。對該公司的收購極大的增強了中國在移動GPU領域的實力。但是蘋果並未將其放入200大供應商名錄中,應該是對其採購金額已經比較小的緣故。
2018年在半導體器件領域一個比較大的進步是,在封測領域我國龍頭企業長電科技公司首次成功的成為了蘋果200大供應商,實現了突破。設計,製造,封測三大環節,封測是技術含量最低的,但是不管怎樣,長電科技的突破總是一件好事,能夠獲得蘋果的認可,也說明我國在集成電路封測領域已經走的比較快了。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在半導體器件領域美國處於絕對的霸主地位,ADI, 博通,微芯,英特爾,樓氏,安森美半導體,美光,Qorvo,高通,skyworks,德州儀器,AMD, 凌雲半導體等等都是蘋果供應商,這也是美國人優勢最強的領域。
但是我們反過來看,為什麼我們一直說美國去工業化比較嚴重,從消費電子產品零部件產業鏈也可以看出來,美國公司主要就是集中在半導體領域,在其他領域都已經往後退了。
攝像頭模組,中國公司也首次實現了突破。攝像頭模組也是智能手機上最貴的部件之一,實際上在以前,數碼相機就是攝像頭+存儲,照樣可以賣很貴。
攝像頭從後置攝像頭髮展到前後置並存,從後置單攝發展到雙攝像頭,現在華為出的拍照標杆手機銷售火爆P20 pro更是三攝像頭,功能上更是出現3D攝像頭等,整體上攝像頭模組是處于越來越貴的狀態。
實際上,拍照功能目前已經成了手機廠家競爭的核心功能之一,拍照好不好已經成了衡量一個手機高端與否的最關鍵特性,一般顧客到門店去體驗手機,十個有九個會進行拍照體驗。
高端手機攝像頭市場一直是被LG Innotek,索尼,夏普佔據,三星主要給自己供貨。
中國的歐菲光科技通過在2016年底對索尼中國華南工廠的收購,實現了突破蘋果供應鏈。索尼的華南工廠佔了索尼公司攝像頭模組幾乎所有的產能,出售華南工廠基本意味著索尼退出攝像頭模組市場。實際上,隨著夏普也被富士康收購,日本基本上退出攝像頭模組領域。
2017年4月,歐菲科技成功完成與索尼華南電子的收購交割事項,通過資源整合,歐菲科技在產線自動化改造和高端攝像頭模組的研發、工藝製程等方面得到了大幅提升,並成功進入蘋果的攝像頭供應鏈體系。
歐菲光成功進入蘋果的全球200大供應商名單,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庫克在2017年12月拜訪了歐菲光的工廠,特意發微博說歐菲光為iPhone 8和iPhone X提供了前置攝像頭。
歐菲光的腳步顯然還沒有停下來,目前夏普攝像頭業務也處於頹勢,LG Innotek是高端攝像頭模組的霸主,歐菲光,還有另外一家雖然沒有進入蘋果供應鏈,但是實力強勁的中國舜宇光學,在高端領域也逐步實現替代是時間問題。
實際上,如果不是只看高端,僅僅就市場份額來講,歐菲光和舜宇已經是全球前兩位了。
更進一步,如上面所述,在今年韋爾股份完成對豪威科技和思比科的整合之後,攝像頭模組裡面的CMOS圖像感測器晶元也在逐漸完成國產化之路。
以上可以看出,在顯示面板,半導體,攝像頭模組,功能器件,結構件和被動元件六大領域,在2017年的蘋果全球200大供應商名錄裡面,中國公司主要還是集中於功能器件和結構件部分,這其中的佼佼者有蘋果供應鏈凈利潤率最高公司之一的瑞聲科技,主要提供揚聲器等聲學器件以及觸控馬達,2017年收入超過人民幣210億元,同比上升36%。凈利潤超過人民幣53億元,按年上升32% 。
瑞聲科技2017年聲學器件(主要是微型揚聲器為主的主動發聲器件)占收入的45%,另外以觸控馬達和無線射頻結構件為主的收入佔到了收入的50%。
瑞聲科技不要被它的名字迷惑以為只是一家聲學公司,實際上在2017年它已經完全成為了一家綜合科技集團,涵蓋了聲學,無線射頻,光學鏡頭,玻璃蓋板,觸控馬達等多種功能器件。
常和歌爾聲學在一起比較的是歌爾股份,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255.73億元,同比增長32.5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1.45億元,同比增長29.91%,該公司也走上多元化發展的道路,實際上兩家公司正在逐漸分道揚鑣。
還有提供天線的信維通信,其2017年營業收入34.3億元,同比增長42.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89億元,同比增長67.25%。
在結構件部分,還有提供玻璃蓋板的伯恩光學,藍思玻璃,提供電池的欣旺達和德賽電池,提供各種金屬結構件的富誠達,金橋鋁型材,科森科技,領勝,提供PCB電路板的依頓電子和超聲電子,提供FPC的東山精密,提供連接器和無線充電模塊的立訊精密,提供充電器等的比亞迪等等。到2018年,隨著歐菲光,京東方兩家巨頭公司進入,因此顯示面板和攝像頭模組領域也有中國供應商了。
當然我們發現,六大領域裡面,五個領域(顯示面板,結構件,功能器件,攝像頭模組,半導體)都有中國供應商了,連半導體領域都有豪威科技和長電科技兩家供應商了,然而被動元件領域中國(大陸+香港)還是完全空白,電容,電阻,電感看起來是很簡單的東西,然而要把東西做到非常精密,而且可靠性高,對工藝的要求並不低,這個領域日本公司是完全的霸主地位。
但是在被動元件領域,中國公司也遇到了多年難遇的機會窗口,那就是從2016年開始的電阻和電容元件價格大漲。下圖是2018年6月央視的報道,價格仍然在上漲中。
在一個行業,有龍頭公司可以操控市場的情況,典型的就是三星,這兩年把其旗下的顯示面板產線逐步轉向OLED,並且關停LCD液晶屏產線,造成2016-2017年市場供應緊張,LCD價格大漲,直接讓京東方等廠家受益。也就是三星的行為可以決定其他廠家是否賺錢。
在存儲器也是一樣,三星由於技術上和產能上的絕對領先,因此三星漲價必然市場跟隨漲價,三星降價市場一定跟隨降價,比你更先進的產品價格都降了,你必須跟著降。
在被動元件領域,日本公司就是霸主了。
2016年全球被動元件廠家銷售額排名,注意只計算被動元件營收:
世界第一村田53.19億美元
世界第二日本TDK 51.74億美元
世界第三三星電機17.28億美元
世界第四日本太陽誘電 16.4億美元
世界第五美國Vishay 10.92億美元
世界第六台灣國巨8.37億美元
世界第七美國Kemet 5.92億美元
世界第八中國風華高科 3.98億美元
數據來源:國內財新智庫旗下莫尼塔研究
其他還有台灣華新科,齊力新,立隆電子,禾伸堂,中國大陸江海股份,順絡電子,法拉電子,宇陽科技,艾華集團等等。可以看出,日本公司處於絕對霸主地位,因此日本公司的動向可以左右和決定行業的走向。
從2016年開始的電阻和電容漲價風潮,可以說是僅次於存儲器漲價的,讓整個電子產業鏈感到痛苦的事件。尤其是MLCC(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s)多層陶瓷電容,這是消費電子產品上的必須產品,電容有很多種,陶瓷電容具有受溫度影響小,壽命長,小型化等優點,占電容的比例達到了接近60%,且目前還在繼續上升。這其中MLCC又佔到了陶瓷電容的90%以上。
MLCC一般一部旗艦手機上的用量可以達到幾百顆,而且在不斷增加,以iphone為例,iphone 4S時代MLCC的用量還是大約500顆的水平,到了Iphone 8,MLCC的用量已經達到1000顆及以上。
我國是全球最主要的MLCC消耗國,2017年進口總金額高達56.2億美元。由於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日系廠家村田和TDK等領頭的MLCC企業在逐漸轉向車用MLCC生產,逐漸關閉了尺寸相對較大的MLCC產線,原因是大尺寸的相對比較低端,利潤率不高,這讓消費電子產品領域MLCC大漲。
根據日本METI 機構6 月14 日統計,儘管漲價已經持續了一年多,但是2018 年4 月份日本MLCC 行業平均售價環比增長仍然高達8.6%,業界普遍預計要到2019年這一輪漲價潮才會結束。有的機構甚至預測是要到2020年。
因此2016年-2019年中國的被動元件企業迎來了難得的戰略機遇期。
MLCC行業是典型的高技術門檻,高投資行業,因此後來的廠家要想進入,勢必要付出很大的成本,然而在過去多年,由於日系,台系,韓系廠家競爭激烈,市場價格反而一路走低,這對後來者的中國大陸廠家帶來了很大的障礙,因為這意味著高投入就是高虧損,這顯然是不能承受的。
由於汽車電子化的興起,讓苦於價格競爭的日系廠家找到了出口和希望,一輛汽車上使用的MLCC遠遠多於消費電子產品,如果說一部手機上的MLCC用量是幾百顆,那麼一輛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上的MLCC用量就是幾千顆。
據 Murata (村田)的數據顯示,電動車使用的 MLCC 數量為2700-3100 顆,並且全是特高端產品,汽車和智能手機相比,兩者用量可以達到10倍的差距。
因此轉向車用生產,成了日系企業改善自身經營狀況,擺脫低利潤率泥淖的手段,但是這直接導致消費電子產品用MLCC價格大漲。
2017年國內MLCC三強風華高科,宇陽科技,潮州三環全部實現了快速增長,深圳宇陽科技母公司天利控股集團2017年年報,集團2017年MLCC業務營收共7.39億元,同比增長26.2%。風華高科2017年營業收入33.6億元,同比增長20.94%;扣非歸母凈利潤1.63億元,同比增長384.61%。三環集團2017年營業收入31.3億元,同比增長8.39%;扣非歸母凈利潤10.03億元,同比增長9.61%。目前以風華高科,宇陽科技為首MLCC廠家都在擴產,並且往小尺寸,車用領域發展。
不僅如此,行業景氣還帶動了我國主要給軍工產品供貨的被動元件廠家火炬電子業績也大增,火炬電子2018年6月發布的半年報業績預告,估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1.75億元~1.92億元,同比增長50%-65%。其中Q2單季度凈利潤更是高達1.21億元-1.38億元,同比增長區間為51%~72%。
火炬電子公司軍工業務占自產業務收入比例在70%左右,除了其軍工訂單飽滿以外,公司在公告中表示,受益於行業高景氣度自產MLCC民品和元器件貿易毛利率大幅提升。預估行業的高景氣度將會持續,帶動公司主營業務產品MLCC持續成長。
不客氣的說,不管是韓國人還是日本人,他們都在過去的兩年(2016-2017年)做出了錯誤的決策,韓國和日本各自是存儲器和被動元件領域的行業霸主,而中國是他們的最大買家。
韓國人(三星和海力士)讓DRAM和NAND FLASH瘋狂漲價,日本人讓被動元件瘋狂漲價,這雖然獲取了短期的利益,但是極大的刺激了中國公司的成長,一旦中國公司開始成規模,具備了行業衝擊力,可以利用廣闊的市場降低成本,那麼崛起的速度將會大大加速。當然不管是韓國人還是日本人,並非不知道這一點,他們也有自己的無奈。
以存儲器的霸主三星電子(注意不是集團)為例,在過去的幾年,三星電子已經發生了一個巨大的變化,那就是僅僅在2013年,三星電子還是一家運營利潤中移動業務(主要為手機)佔大約70%的公司,但是隨著手機業務在全球遭到中國公司的衝擊,到2017年其移動業務運營利潤還不到2013年的一半,實際上,2017年三星電子的運營利潤大約70%是來自半導體業務。
僅僅四年時間,三星電子從70%利潤來自手機變成了70%的利潤來自半導體,這意味著三星電子的性質發生了變化,不要再把三星電子看成是一家手機公司了,而是要看成一家半導體公司,就像以前更多覺得三星電子是一家家電公司一樣。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半導體業務不漲價,三星電子的經營業績,股價將是怎樣一副光景。三星讓存儲器漲價的舉動,從運營的角度來講,也是必須的選擇。
日本人也是同樣的理由,其實最好的選擇是保持消費電子產品的產能,哪怕是不怎麼賺錢的大尺寸MLCC產品,維持產線壓低中低端市場價格,為後來者的發展設置障礙,同時投錢擴張車用MLCC產線。但這對日本公司財務狀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於日本公司面臨的運營財務壓力,其自然傾向於擺脫低端產能,集中力量轉向,這就給中國公司帶來了機會。
華為老闆就說過,以前在通信設備領域,西方公司處於賺大錢的狀態,這才讓新進入的華為等公司有了機會,因為只要能做出產品就有巨大的利潤空間,獲得了巨大的發展機會。
所以在華為在成為霸主之後,只獲取合理的利潤,其實看華為公司的財報,凈利潤率一直不高,大約7%左右,這對一個高科技公司來說似乎低了點,其實背後的邏輯是消滅和扼殺後來者進入該行業的慾望,減少潛在的競爭對手。
MLCC價格大漲讓一直處於小規模,擴產動力不足的中國廠家獲得了三年的機遇期,抓住這波機遇,中國的被動元件產業將有一個比較大的發展。
從2018年上半年的情況來看,以風華高科為首的國產被動元件廠家都保持了很高的增速。2018年一季度風華高科實現營業收入8.42億,同比增長35.17%;歸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1.16億,同比增長327.69%。如果看毛利率的話,風華高科一季度毛利率達30.4%,相比2017年一季度的22.0%同比提升8.2個百分點。6月22日,風華高科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透露,目前公司片阻和片容均滿負荷生產。
當然,這個過程中,國產下游廠家會在漲價潮中遭受比較大的壓力甚至可以說痛苦,要解決這個問題的終極辦法,就是國產廠家能夠擁有市場的絕對份額和產能。
實際上,今年一季度風華高科凈利潤1.16億人民幣,是不是看起來覺得好少?但是如果我們把時間推前到2015年,風華高科全年凈利潤才6200萬元人民幣,這就是我國第一大被動元件生產製造商的凈利潤。這點錢想要趕超世界頂尖水平顯然是不可能的。也可以看出僅僅在兩三年前,如果說中國的被動元件產業要趕超世界一流水平是多麼的絕望。
實際上,憑藉著日本企業掀起的全球被動元件漲價風潮,在2016年,風華高科就實現了1.39億凈利潤,同比增長125.18%。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真的要感謝日本人帶來的這輪機遇。
以上通過蘋果的全球供應商,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全球電子產業鏈的分布情況,我這裡做一個總結:
1:電子零部件產業是少數人的遊戲
全球主要是五個地區參與:美國,日本,中國台灣,中國(大陸+香港),韓國。在其他地方只有零星的分布。
歐洲可以說已經衰落了,消費電子產品這麼大的產業,從終端品牌到上游的零部件,歐洲人可以說基本退出了競爭,整個歐洲加起來只有16家蘋果供應商,主要集中在半導體領域。而美國是40家,日本是44家。
2:中國公司數量還會快速增加
本文只是講從2017-2018年一年時間的變化,中國公司就突破了攝像頭模組,顯示面板等領域,實際上如果我們以3-5年為維度,看蘋果200大供應商的變化,中國供應商的崛起還會讓人更加驚訝。
如果我們從現在再往後看到2020年,這個時間其實並不太久,也就是還有一年多,中國公司數量還會增加不少。
以半導體為例,做CMOS圖像感測器封裝的中國公司晶方科技很可能就會進入蘋果供應鏈,蘇州晶方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為客戶提供可靠的,小型化,高性能和高性價比的半導體封裝量產服務商。晶方科技的CMOS影像感測器晶圓級封裝技術,按照該公司自己的說法「徹底改變了封裝的世界,使高性能,小型化的手機相機模塊成為可能。這一價值已經使之成為有史以來應用最廣泛的封裝技術,現今已有近50%的影像感測器晶元可使用此技術,大量應用於智能電話,平板電腦,可穿戴電子等各類電子產品。」晶方科技全球員工將近2000人, 工程師和科學家大約400人,其中超過50%擁有高等學位。
另外一個是靶材,江豐電子增速比較快,很可能也進入蘋果200大供應商行列,全球濺射靶材市場主要有四家企業,分別是JX日礦金屬、霍尼韋爾、東曹和普萊克斯,合計壟斷了全球80%的市場份額。其中JX 日礦金屬就是蘋果供應商。
做指紋識別晶元的匯頂科技,這家公司已經是全球最大了,也完全具備成為蘋果供應商實力。其他還有舜宇光學,其光學鏡頭出貨增速驚人,在蘋果以外的全球手機巨頭那裡都得到了很高認可,該公司未來幾年打進蘋果供應鏈我覺得問題也不大。
當然了,AI晶元還有寒武紀,不過蘋果應該不會買寒武紀的IP,畢竟寒武紀已經和華為合作。
目前已經有大批公司可以說站在了蘋果供應鏈的門口,我們可以和六年前比較下,六年前蘋果公司公布的《2012年度供應商社會責任進展報告》首次披露的該公司遍布全球的156家供應商名單,其中有8家中國大陸公司上榜,包括安潔科技、環旭電子、比亞迪;瑞聲科技;崑山長運、天津力神、藍思科技、蘇州面板電子。
從2012年的8家,到2018年的27家,這個增長幅度是很驚人的。
3:從全球電子供應鏈認清楚美國真正的實力和他們為什麼要打貿易戰
我們其實從蘋果供應商就可以看出來,美國人領先全球的核心領域就是IT,在半導體(集成電路+分立器件)這個領域,他們具有很高的近乎壟斷的地位,其他韓國,日本,歐洲公司只在部分晶元領域有建樹。
因此只要美國人想制裁任何一家下游企業,都能夠對其造成近乎毀滅性的打擊。而中國恰恰在這方面是最大的挑戰者,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年助力索尼凈利潤不斷回升的CMOS圖像感測器晶元,中國今年將會整合出韋爾股份這家新巨頭;在集成電路中份額最高的存儲器領域,中國的長江存儲和兆易創新在不斷推進建設;在處理器市場海思,紫光展銳和小米松果已經涵蓋了高中低端各類處理器,在移動GPU市場,中國也通過收購一舉成為全球移動GPU三強。
新興的AI晶元領域中國已經有了寒武紀,地平線,比特大陸,深鑒科技等巨頭,尤其是比特大陸,這家通過在挖礦機領域發展一舉成為年營收過百億人民幣的全球晶元巨頭,再藉助積攢的資金進入了人工智慧晶元領域。可以說寒武紀和比特大陸各具優勢。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中國半導體產業還很弱小,美國人還是霸主,所以中興事件讓不少國人感覺很鬱悶,感覺這麼多年我們白乾了,在高科技領域還是讓人吊著打。
但是從美國人的角度來看,中國是非常可怕的對手,在所有的領域都開始有了成形的競爭對手,尤其是華為海思,紫光展銳,比特大陸,寒武紀等公司已經具備了相當雄厚的實力。
如果從美國人的位置看,會有一種「留給美國的機會窗口期已經不多了,再過三年,再過五年,再過十年,中國會發展到什麼地步很難想像,那時候就沒有機會遏制」的感覺。
實際上從2018年蘋果供應商僅僅一年的變化就可以看出,中國在全領域進步速度之快,三年後,五年後蘋果的供應鏈裡面中國供應商數量還將比現在大大增加,還會有不少美國,日本,台灣企業被擠出去。
從另一方面講,雖然美國今天無比強大,但是就電子科技領域而言,如果半導體這個美國的絕對霸權被中國打破了,那麼美國在全球電子供應鏈還剩下什麼呢?
從結構件,被動元件,功能器件,顯示面板,攝像頭模組,半導體六方面看,如果美國在半導體領域衰落了,那麼在電子科技領域美國人基本就退出了世界第一流行列。
我們都知道,美國出口的五大件:農產品,汽車,半導體,航空航天,藥物。考慮到汽車領域美國已經落後於德國和日本,不再是全球霸權國家,同時中國汽車也在崛起;航空航天領域中國在搞中國商飛,北斗衛星導航,空間站;如果在電子科技領域核心的半導體再被中國擊傷,那麼美國只剩下醫療製藥和農產品兩大產業還有絕對優勢,美國仍然會是先進國家,但是其全球霸權就很難維持住了。下圖是美國出口商品結構:
半導體產業,是少有的產值利潤高,能夠影響甚至控制他國產業發展,同時美國又有絕對優勢的產業,可以說明確的關係著美國的國運,2017年1月,美國總統科學技術諮詢委員會專門向當時的美國總統奧巴馬提交的報告,《確保美國半導體的領先地位》,幾乎通篇都是把中國作為競爭對手,而對歐洲,日本,韓國等區域的半導體公司,美國人似乎完全不關心。
從這個意義上看,美國人很清楚半導體產業對自己的意義,中美之間的貿易戰被一些外媒認為是半導體戰爭也就不難理解了。
擴展閱讀:
中美貿易戰本周進展和一些想法 | 寧南山
美國霸權與中興的五十四天 | 寧南山
從2017年進口數據看中國的軟肋 | 寧南山
中美5月華盛頓貿易談判簡析 | 寧南山
背景簡介:本文作者為知乎大V寧南山,文章於2018年6月30日發表於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寧南山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0Mjc2NDc2OQ==&mid=2247484618&idx=1&sn=4a5a1821b359c2c173046f123e328ee6),風雲之聲獲授權轉載。責任編輯:孫遠
歡迎關注風雲之聲
知乎專欄:
http://zhuanlan.zhihu.com/fengyun
一點資訊:
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channel&id=m107089
今日頭條:
http://toutiao.com/m6256575842
推薦閱讀:
※進軍高端——國產手機供應鏈能從蘋果公司賺取多少價值? | 寧南山
※RSSBus Connect? EDI系統實施軟/硬體環境&前期參數確認
※什麼是AS2傳輸協議?
※從蘋果供應商看中國晶元水平 | 半導體行業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