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把建築師比作工匠不是蠢就是壞?
54 人贊了文章
在建築圈,用工匠精神來形容建築師的軟文營銷套路最早是出自安藤忠雄,當時是為了給安藤在國內的第一個項目上海國際設計中心造勢,這個項目離同濟挺近的。趁著這個熱乎勁,安藤的自傳,安藤的圖冊,甚至安藤本人也來到了梅賽德斯賓士中心,來了一波心靈雞湯講述了一個屌絲如何逆襲的故事(其實後來各位也都知道,安藤家也是建築世家,他不過是個年輕氣盛的叛逆大少爺)。
然後時間就到了2012年,王澍拿了普獎,於是乎新媒體也開始炒作工匠精神,王澍也開始賣他的文人概念。
為什麼要去炒工匠精神的這個概念呢?不僅僅是為了表達產品的質量的好,製作者用心良苦,更是在賣一種雞湯:只要你努力,肯堅持,你就一定能成功。
暫時不去提工業和產業鏈配套這個大方向,先談談建築這玩意到底是個啥?
除去政治意義上的,絕大部分的建築物具有很強的金融屬性。小到個人按揭買房子,大到集團出資蓋樓,都是一種投資,而不是消費。所有人首先考慮的是,我把錢花了出去,能不能保值,或者以後升值。即使是某些大腕,買了設計精美的別墅,只要樓市穩定,這些看似小資情節嚴重的宅子,過幾年都能賣個好價錢。
那麼房子的升值和溢價是設計師帶來的嗎?顯然不是。例如北京某些小破平房,因為學區好,就能比某些別墅還要昂貴。
因為這樣的原因,整個建築行業必然緊緊的綁在權力上面。但是相比較於承包工程項目而言,建築設計風險要小得多,但收費確難有規範。
是的,這些年,設計院也好,還有很多民營院設計費都沒有漲,過的都苦。但是他們的上面還有一撥人就很不一樣,規範點叫做:某某建築設計諮詢有限公司,主創可能連一注都沒,這些人敢收天價設計費,有著極其牛逼的人均產值,建築方案設計就能一平方能收上百元,當年某馬的叫價直逼ZAHA。因為出資方的設計費的預算是有限的,他們叫價這麼高(為什麼能這麼高,出資方還得買賬,你可以自己腦補其中的關節),那分到畫施工圖的當然沒多少錢,等各大院長和項目帶頭的人分完錢,下面的就只能搶著吃渣了。
即使都是老闆,也是誰離權力近,誰吃肉。
所以肯努力,肯堅持,就能成功嗎?
下面來談工匠精神本身:
首先,工匠精神形容的產品都是消費品,並且有情懷或者藝術上的溢價,其次,工匠精神的大背景就是日本的階級固化,相當一部分人除了子承父業,沒別的出路。
如果從出生時,潘石屹就被告訴他以後要放一輩子的牛,按照老潘的能力估計也是放牛的大師工匠了,當然更沒有SOHO中國的什麼事了。
當然符合工匠精神的產品(主要指手工業,工藝品,或者菜肴,甚至專業器材),也是一個普通人所能到達極限。即使運氣極好遇到了金主,他願意為這些作品消費也是有上限的,說到底就是一種高級的粉絲經濟。願意買單的原因:一半是情懷,一半是產品本身。
就像文藝復興時期教皇去請藝術家做雕塑一樣,一個雕塑再偉大和精美,在當時和一個教堂的造價比起來肯定還是九牛一毛。你會為了一個米其林餐廳的不遠萬里過去吃一頓幾百英鎊的晚餐,但是你絕對不會把整個餐廳買下來一樣。
因此作為建築設計師,就很不幸了,他們的產品是投資品,情懷故事說的再好也比不了舅舅和爸爸。所以有一部分還在業內設計能力和個人風格強的設計師,就去做室內了。雖然都是在給房子做設計,但是室內設計確實是消費品,只要買得起房,每個家庭就肯定有錢能裝修,更不用說設計費了(一線城市,二三線還是處於裝修送設計階段。。。)但是會展設計又不一樣了,作為產品而言,很像海報,類似於快消品,如果這個玩情懷估計或者工匠精神也會悲劇。
我見過某些畫國畫的老爺子,就是那種你覺得挺土鱉的,水平不見得多高,但是做人做的漂亮,有土豪願意給他買單, 幾萬到幾十萬這樣的小錢他們是願意出的,見過最誇張的就是某金主砸了兩千萬給個地方老派二流畫家蓋了一個工作室,但是使用權是那個畫家的,產權還是那個金主的。。(土豪打著藝術名號在郊縣圈地罷了)(當代藝術品具有金融屬性和投資屬性,所以這個不在討論範圍內,而且賣上天價的,也不是一般人,了解內情的多少能明白為什麼)
有很多朋友在問沒背景咋混,除了計算機,我的主觀看法就是如果還在設計圈玩,一定要好好思考下,設計的產品是什麼屬性,客戶是誰,消費能力如何,是不是一個背景清白的人能夠慢慢發展起來的。
越能通過設計提升價值的產品,設計越有意義,設計師存在的意義越大。反之,既然誰設計價值都一樣,那麼就是取決於親疏遠近。
仔細想想沒背景的人成為壽司之神的概率,還是遠遠大於建築大師的,畢竟不是權貴或者權貴支持成為建築大師,在當下的概率是0%。
這也是我最近在思考和總結的一些不成氣候的想法。
推薦閱讀:
※水果蛋糕怎麼製作?
※客廳隔斷牆設計,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廚房設置設計禁忌 廚房風水知識指南
※設密碼搞得這麼反人類,想用機關槍突突設計師 #035
※《了不起的匠人》——匠人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