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減肥王停播真相:減重 10 噸,反彈 9 噸半 | 野獸生活研究所
來自專欄野獸生活45 人贊了文章
大家好,周六視頻。
流量壕 & Wi-Fi黨 請猛戳 ▽
https://www.zhihu.com/video/988867986819665920沒流量? 趕時間? 跟我一起看文字版▽
為了讓你跟我一起思考,今天我會提一個比較尖銳的問題,希望你別介意:
VOL.3 : 為什麼你總是在減肥,卻一直都沒瘦下來?
你可能會想:
哦,我太懶了,運動不夠;
我太貪吃了,沒管住嘴;我天生就很胖,我爸媽都不瘦,可能…是基因問題吧?
先別急著要答案,我們不妨看看曾經轟動一時的直播減肥大賽,裡面的選手們後來都怎麼樣了。
2004 年,美國 NBC 電視台推出了一檔真人秀節目,The Biggest Loser《超級減肥王》。節目一播出,立刻成了全美焦點,還幫 NBC 創造了一次又一次的收視率神話。
為什麼呢?因為它的賽制太誘人了,節目規定:誰能在比賽期間內減去最多的體重,誰就是冠軍,作為獎勵,節目組還會給減得最多的選手,一筆數額巨大的現金!
什麼?減肥的同時還有錢拿?!對於那些 BMI30 以上的超級肥胖患者來說,掉幾十斤肉不僅完全沒難度,而且還能變得更健康,這生意絕對「凈賺不賠」啊!
而且,選手們並不是孤軍奮戰,NBC 為大家配備了專門的營養指導和健身教練,目的就是讓大家瘦的更快,逆襲的更成功。
有了專業外援助攻,一舉一動,也在電視鏡頭的監督下完成,通過嚴格限制卡路里攝入的節食,加上大量的有氧運動,選手們雖然過得苦不堪言,但仍然甩掉了大把的贅肉。
男性參賽者減得最多的,平均減掉了 136 公斤,女性參賽者,減得最多的雖然比男性略少,但也達到了 91 公斤。據統計,10 季節目下來,選手們減掉的體重...累計超過了 10 噸!
這麼戲劇化的節目效果,立即被全世界電視台製片人發現。很快,《超級減肥王》就被引進到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變種成一系列的真人減肥秀。
...故事發展到這兒,是不是還挺勵志的?
錯。
那是你沒有看到後續的跟進。
2016 年,斷斷續續播了十來年的《超級減肥王》,突然,停播了。為什麼呢?不知道,NBC 並沒給出官方原因。
但就在同一年,《紐約時報》和 ABC 新聞的頭版頭條都證實了這樣一則消息:《超級減肥王》的那些大贏家們,現在都胖回來了!
第 8 季的冠軍 Danny Cahill ,在胖回來 90 多斤後,對《紐約時報》的記者說:
這就是一筆交易,
我不想再成為這件事的受害者了。
誒?拿了獎金的大贏家,怎麼突然翻臉不認人,一口陰謀論的味道?
事實上,這並不是 Danny 過河拆橋,而是因為他的損失的確很慘重。儘管他已經重回來 90 多斤,但他的基礎代謝率卻沒有跟著回來。比起同體重的人,他每天少消耗了足足 800 大卡的熱量。
同樣參加比賽的 26 歲姑娘 Amanda 說:
我知道,我的代謝出問題了。為了保持現有的體重,我必須保證每天只攝入 1400 大卡以下的熱量,也就是幾乎什麼都吃不了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
Journal of Obesity(暫譯作肥胖期刊),在同年發表的論文里稱:超級減肥王比賽結束的 6 年後,選手們產生了永久性的代謝適應。
所謂的代謝適應,英文是 Metabolism Adaption,它指的是人體的靜息代謝隨著減重而出現的戲劇化下降。依靠節食和瘋狂運動,這些選手們減掉的不僅是體重,還有自己的代謝率。
而且,這還沒完。
2011年10月,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篇論文指出:
限制卡路里,除了導致熱量消耗的明顯下降,還會導致瘦素水平和膽囊收縮水平的下降,與飢餓激素的上升。
瘦素,是人體內脂肪細胞分泌的一類激素,瘦素多,人就會更有飽足感,相反,瘦素少,人就總想著要吃東西。膽囊收縮水平(又稱CCK)也是同樣的道理,當它下降時,人們就會更容易感到飢餓。這三種激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就是這些選手,比過去更容易感到飢餓了。
除了更低的基礎代謝,更少的食物攝入,更飢餓的身體信號,還有相當多的選手出現了飲食失調,他們比以前更愛吃了,無法正確處理與食物的關係,出現了經常性的暴食和厭食。
Amanda 說:
有時我會感到強烈的想吃的慾望,可是我的理智告訴我:「不,現在不能吃」...我時常覺得飲食障礙並沒有離我遠去,因為 我仍然需要限制我想做的每一件事。
問題到現在,一目了然。為什麼一直都在減肥,卻始終瘦不下來——因為在一次次的節食和失敗中,你的基礎代謝和激素水平都被無情地忽視了。換句話說,你就是在自虐——身體只會本能地增肥來保護你,怎麼可能減肥呢?
你會說了,那怎麼辦?減肥的過程必然伴隨著體重的下降,基礎代謝也一定會受到影響啊,那到底要怎麼才能減肥呢?
我給的答案,可能會讓你感到很驚訝。因為早在 200 年前,有效減肥的秘訣就已經人盡皆知了。
18世紀90年代,法國政治家布里亞·薩瓦蘭出版了《廚房裡的哲學家》一書,他說:
在過去的三十多年中,我與我的飯友交談過五百多次,其中胖子也是一個接一個。我得出結論,肥胖的根源十分明顯,僅靠穀物和澱粉就會造成脂肪的過剩。
1862年,英國歷史上暢銷百年的《肥胖書簡》問世,作者班廷在書中講到,含有澱粉和糖的玩意兒會產生脂肪,應該統統放棄。而他本人僅僅依靠這種方法,減掉了23公斤。
1901年出版的《醫學原理和實踐》中,北美現代醫學之父威廉·奧斯勒建議肥胖患者:不要吃太多食物,特別是減少澱粉和糖的攝入。
1925年,倫敦聖·托馬斯醫學院的 Dr.Hill 在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描述他的限制糖類減肥食譜:不管哪種麵包,糖類的比重都有 45%-65% ,這非常不好。
1943 年至 1952 年間,斯坦福大學醫學院,哈佛醫學院,芝加哥兒童紀念醫院,康奈爾醫學院和紐約醫院等各大醫院的醫生們,分別出版了治療肥胖的飲食建議,其中的通用守則,就是避免澱粉和糖。
二戰最後階段,橫跨太平洋的美軍甚至還被軍官告誡:在新幾內亞東北的加羅林群島上生活,可能會遇到「控制腰圍的麻煩」,因為當地人會吃很多的芋頭、紅薯和山藥。
1965 年,美國生理學會出版了長達 800 頁的《生理學手冊》,其中說:糖類驅動胰島素,進而驅動脂肪儲存。
……像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如果你在谷歌鍵入關鍵詞,你會發現,糖和澱粉會引起發胖,是超過 200 年來最基礎的營養學規律,減肥這件事兒,沒有秘密,每個普通人都懂,根本用不著營養學家參與指導。
那為什麼到近些年,人們對糖和脂肪究竟誰致胖突然有了這麼大的爭論?為什麼以少吃脂肪為主的「低脂飲食」能夠,在近幾十年的時間內甚囂塵上?
不瞞你說,拐點就在 20 世紀 50 年代,一次舉世聞名的學術造假事件中。
有關「學術造假」的這段故事,也就是我們下期的內容,如果你感興趣,就保持關注吧。
點擊下面的關鍵字,了解一大波關於「吃」的真相
斷食 | 醫生 | 營養 | 減脂 | 三餐
增肌 | 痘痘 | 糖癮 | 大姨媽 | 健康 | 好處
脂肪肝 | 高血壓 | 糖尿病 | 痛風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3NDM3MDY0NQ==&mid=2247484043&idx=1&sn=a57750064ceeb2a945c3df6d830bc907&chksm=eb145bb1dc63d2a7f474efe5db6fbd022a27a5cd0066967e7bea2194bc6ed49a279df0732014&scene=21#wechat_redirect
豆類 | 果汁 | 肥肉 | 食用油 | 麵食 | 全穀物 | 心臟病
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回復「吃」獲取一份簡單易行的低碳水食譜!
推薦閱讀:
※肝硬化飲食禁忌要重視 日常護理怎麼做
※牙周病的飲食防治
※荷葉的圖書收藏館的文件夾【【兒童飲食】】
※飲食只要這簡單5點,就不再吃錯
※飲食 按摩+運動 讓你的胸部健康堅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