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世界2》你不會注意的小細節,恐龍也是有頭皮屑的
來自專欄動物行星274 人贊了文章
為方便閱讀,參考文獻已在富文本鏈接中,點擊可閱
科幻電影《侏羅紀世界2》明日將上映,各種恐龍將悉數登場,上演恐龍視覺盛宴。不過請等等,在觀看電影之前,有這麼一個關於恐龍的發現著實有意思。
只要還活著,大部分動物都會有頭皮屑。可是,你會想到生活在上億年前的恐龍也會有頭皮屑嗎?
根據一項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科學家發現了大約1.25億年前的有羽毛恐龍(Feathered dinosaurs)頭屑化石。研究的化石樣品來自於中國出土的白堊紀羽毛化石,羽毛分別屬於三種不同的恐龍,小盜龍、北票龍和中華鳥龍和早期鳥類孔子鳥。
這一研究發現看起來好像很無聊的,但其實解釋了恐龍一種普遍存在的生理特徵背後的機制,那就是蛻皮。
眾所周知,恐龍是爬行動物,而爬行動物基本上都要蛻皮,這種鱗被周期性更換的現象稱為爬行動物的蛻皮。
爬行動物為什麼要蛻皮呢?
因為爬行動物的表皮是皮膚的角質化產物,沒有活的細胞,不能隨動物個體生長而生長,當動物個體長到一定的時候,沒有生命的表皮鱗被就限制了個體的發育生長,這時只有蛻掉原來的表皮鱗被,而長出新的表皮鱗被以適應其不斷長大的軀體。
不同的爬行動物蛻皮的方式也是不完全一樣的。蛇一般是將皮整體蛻下,而蜥蜴類則是成片地蛻皮,龜鱉類和鱷類則是無定期以碎屑的形式蛻皮,通常是以不斷更新的方式進行的。
但我們對恐龍皮膚如何工作以及這些強大的動物如何蛻皮缺乏了解。主流的觀點認為,恐龍是以碎屑(也就是頭皮屑)的形式蛻皮,就像現在的龜鱉類和鱷類一樣。由於蛇和蜥蜴類與恐龍的關係並沒有像像前者那樣親近,所以不考慮大範圍甚至整體蛻皮。
研究團隊通過電子顯微鏡觀察後發現,化石表面遍布羽毛,直徑有1~2mm的奇怪白色斑點。
在使用離子束顯微鏡完成進一步研究後,在超微結構下通過對比不同物種細胞後,研究人員認定這些奇怪斑點鑒定為角質細胞。角質細胞所形成的天然高分子纖苧是頭髮的主要成分,角質細胞存在各種動物身上,對於人來說就是在頭的表皮,脫落後就成了頭皮屑。
對於搞學術的科學家來說,他們不會在論文中用頭皮屑這個詞來進行表述,這樣表述會顯得很不專業,因為頭皮屑通常指人體頭部表皮細胞新陳代謝的產物。但由於這些碎屑就是存在於恐龍化石的羽毛之間,和頭皮屑的存在沒太大差異,所以這麼理解也是沒問題的。
由於有羽毛恐龍出現在中侏羅世,所以可以推測出這些頭皮屑的主人也是那個時代的。
研究人員表示,現代鳥類飛行會產生大量的代謝熱量,它們可以利用少量脫皮作為促進蒸發散熱的方式,而恐龍控制體溫的能力沒有現代鳥類那麼強,並且恐龍的角質細胞層更加緊密,無法像鳥類那樣輕易地蛻掉,在散熱這方面就會比鳥類更困難。
但很明顯,恐龍沒有因為體內過熱而提前滅絕,這表明恐龍代謝所產生的熱量小於現代鳥類的。
該研究團隊未來會針對其他的有羽毛恐龍化石,看看這一結論是否有普遍性。
很顯然,恐龍也是需要海飛絲的。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蘇澄宇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
推薦閱讀:
※繁殖優秀犬只的秘訣——簡要解讀犬類的遺傳密碼(一)
※DNA鎖定開膛手傑克
※蚊子是你最好的健康檢測儀
※如何拍攝一張黑洞的照片?
※js中forEach,for in,for of循環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