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關係迎來嶄新機遇
【國際觀察】
作者:姚億博
初夏時節,李克強總理再度開啟訪歐之旅,並出席中德總理年度會晤和第十九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對比利時進行正式訪問。從諸多角度來看,中歐關係正迎來一個充滿嶄新機遇的時期。
英國脫歐、難民危機、民粹主義、恐怖襲擊等一系列難題的交織纏繞讓今天的歐盟苦不堪言、前行乏力。不久前,一度被寄予厚望的北約峰會和七國集團峰會也並沒有讓歐盟各國放下心來,反而由於遲遲無法在自由貿易、氣候變化、多邊機制等問題上達成共識而心力交瘁、四顧茫然。歐洲輿論頻頻發問,歐洲的未來在哪裡?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直白評論從側面凸顯了歐盟當前的無奈與彷徨:「我只能說,歐洲人現在要努力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各種不確定性增加的時代背景下,中歐關係的正向確定性卻在逆勢提升,令人期待。訪德首日,德方關於「支持歐盟履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第15條條約的義務」的明確表態就點明了中歐關係的增長點之一——中德關係。作為歐盟的領頭羊,德國總理默克爾任內多次訪華,創下了西方在任領導人訪華次數之最。2016年,中德貿易佔中國與歐盟貿易額逾三分之一,中國還一躍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德國也是中國在歐盟的最大投資國和技術引進國。而隨著「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深入對接,雙方中小企業在創新領域的融通合作,兩國互惠合作必將拓展出新的領域,釋放出更大潛力。李克強和默克爾這兩位「老友」會晤後達成的一系列成果清單更足以讓人相信,有中德這兩家世界第二、第四大經濟體的團結協作,中歐關係將行穩致遠。
應對氣候變化合作是中歐關係繼續深化升級的增長點之二。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後,一方面將明顯損害國際社會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合作進程,也大大增加了各成員國的減排負擔,給本不平坦的全球治理之路平添波瀾。另一方面,將氣候變化問題視作核心價值觀而不可動搖、不願放棄的歐盟,就不得不更加看重一個態度可靠、量級相當的合作夥伴——中國。從中國國情出發,低碳減排符合中國自身發展理念和現實需要,還順應了國際社會的人心所向。主張全球能源轉型、發展清潔能源的歐盟和中國無疑能夠找到更多共同語言,共同維護全球氣候治理局面。
對自由貿易秩序的共同維護則是中歐關係的第三大增長點。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貿易自由化、投資便利化之於創新,就好比新鮮空氣對人一樣重要。」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二者經濟總量之和佔全球經濟總量的三分之一。自中歐就「一帶一路」倡議實現對接以來,中歐之間的陸路運輸成本降低50%,通關速度提高30%以上,對歐盟整體國際貿易增長貢獻率超過6%。與此同時,中歐投資基金開始運作,中歐投資協定談判不斷推進,進一步給國際社會注入了公平貿易、自由貿易的信心。而中歐「藍色年(海洋合作)」、中歐旅遊年的先後啟動,也給其他國家帶來了正面的示範效應。
「面對西方的烏雲,亞洲升起的太陽似乎具有從未有過的吸引力。」正如德媒評價的那樣,中國的遠見卓識和大氣擔當著實為歐盟帶來了希望的曙光。今年是歐盟紀念《羅馬條約》60周年和探討歐洲「共同的未來」之年。作為世界多極化和多邊主義的支持者,中國進一步深化與歐盟的關係,不僅能給雙方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而且能夠為迷茫彷徨中的世界持續增添一份正面的確定性和可預期性。
《光明日報》( 2017年06月04日08版)
[責任編輯:孫滿桃]
推薦閱讀:
※乳腺癌分型:關係著不同的治療及預後
※【耶魯教授談相親】「沒有性喚起,天吶,竟然要維持這段關係」
※命、宅、墳三者關係淺談
※父母和兒女是什麼關係
※沒優勢、沒關係,怎麼做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