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真實不僅存在於真實中

今年,是歐洲新造型風格派藝術誕生一百周年。這種風格派藝術的創始者和代表人物,是荷蘭畫家蒙德里安。荷蘭特意將今年命名為「蒙德里安年」,隆重的紀念他,在他的祖國大展特展他的畫作。

同為荷蘭畫家,在我們中國,知道梵高的人很多,知道蒙德里安的人少。好多年前,我就屬於後者,對蒙德里安一無所知。如今,不僅在中國,梵高已成為時髦的符號,他的傑作《向日葵》,克隆得到處都是,被炒成「傻子瓜子」或「正林瓜子」一般,消費在街頭,裝點於客廳。

那是兒子讀大學的時候,一個星期天,他拿回來幾幅印刷品的油畫,畫面上全是直線構成幾何圖案的色塊,那些完全是由水平和垂直線條構成的圖案,由紅、黃、藍三種原色,和白、灰、黑三種非原色五種顏色,分別塗抹在線條組合而成的大小不一的矩形中,有些像是馬賽克的感覺,也有些像是拼貼畫的感覺。這樣的油畫,似乎誰都可以畫,只要有一把三角板和一個調色盤就行了,並不需要任何的技巧和手法。

那時候,我不知道這就是蒙德里安的作品。無技巧,恰恰是最大的技巧,所謂大味必淡。那種簡單而規矩的線條,明快而乾淨的色塊,呈現出來的高度單純化和抽象化的風格,完全是和他的老鄉梵高不一樣的藝術。一種塵埃落定的寧靜舒緩的節奏,沉澱在心頭,有一種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感覺。

《紅、黑、黃、藍、灰構成》

是兒子告訴我,他就是蒙德里安,和梵高一樣的荷蘭偉大的畫家。他是特意拿回來給我看的,在他的學校里,常常可以接觸到一些新鮮的東西,我明白他的意思,不僅讓好東西和我一起分享,也希望我不要落伍,只知道梵高和那臭了街的向日葵。

以後,我和兒子一起在書店裡買到了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蒙德里安的畫冊。蒙德里安,像是我們家裡一位新朋友,漸漸成為了老朋友。

後來,兒子到美國留學,他到美國後的第二個寒假,來了一封信,特別高興地告訴我,他去紐約的大都會美術館看到了蒙德里安的真畫作了。他知道,蒙德里安是我們共同的喜愛,他鄉遇故知的那種意外感覺,總願意告訴我,就像他第一次拿回家蒙德里安的印刷品一樣,彷彿蒙德里安真的是我們家什麼熟人或親戚。

那年暑假,兒子回家探親,飛回北京已經是夜晚,回到家,第一件事,是迫不及待地打開行李箱。一層層細細包裹的衣服裡面,像是剝開一層層捲心菜的菜葉,露出裡面的菜心,是一隻寬口玻璃杯。那麼遠的路途奔波,還要中途在東京轉機,帶回一隻玻璃杯,磕磕碰碰的,不怕碎了嗎?我剛要責怪兒子,玻璃杯已經如一隻漂亮的小鳥,小心翼翼地托在兒子的手心裡,端在我的眼前。我看清了,原來是蒙德里安,玻璃杯的四周是蒙德里安的那再熟悉不過的圖案。

那是他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裡,特意買的,帶回學校,又特意帶給我的。由水平和垂直線條以及由紅、黃、藍三種原色,和白、灰、黑三種非原色構成的那圖案,曾經在我們家裡,是那樣的親切、親近,交織著過去的那一段難忘的日子,那一段日子是兒子讀大學的日子,是每個星期天回到家裡和我們在一起的日子。蒙德里安,用他那獨特的線條和色彩充實著那些日子,讓那些日子有了骨架的支撐和色彩的滋潤。玻璃杯上的圖案,就是蒙德里安一幅題名為《紅、黑、黃、藍、灰構成》作品的一部分,那是蒙德里安1920年的作品,在畫冊上,我們早已和它相遇過。

暑假過後,兒子又回美國上學去了。這隻蒙德里安玻璃杯一直在家裡的茶盤裡。蒙德里安便一直在我的身邊,兒子便也一直在我的身邊。蒙德里安那獨特的線條和色彩,曾經充實過兒子思念我們的那些日子,現在,開始充實著我們思念兒子的日子。

2006年春天,我去美國看望兒子,利用春假,兒子帶我去紐約,在大都會美術館裡,知道一定能夠看到蒙德里安的作品,卻沒有想到有滿滿一間展室,陳列的都是蒙德里安的作品,真的是有些震撼。看到的是蒙德里安的真跡,再不是在畫冊上,彷彿蒙德里安就在面前,真的是老朋友一般似的,讓我湧出一種意外的激動。

在美術館的商店裡,我一眼就看到櫃檯上擺著上下好幾摞玻璃杯,杯子上面都是蒙德里安那獨特的圖案。兒子就是從這裡買給我的那個玻璃杯,從這個櫃檯前帶到北京,送到我的手裡。遙遠的距離就是這樣在一瞬間被跨越,蒙德里安讓我感到那樣的親切。

以後,我到美國多次,在各地許多美術館裡,幾乎都能看到蒙德里安的作品。蒙德里安晚年就生活在美國,在美國舉辦多次畫展,美國人很欣賞他的作品。如今,蒙德里安的作品。即使是他的老家海牙美術館收藏有250幅他的作品,但是,恐怕也不會有在美國存留他的作品更多。

忘記了是在美國哪一家美術館裡,第一次看到了蒙德里安的風景油畫,完全寫實,光影交錯,構圖幽深靜謐,很有些當年巴黎巴比松畫派的風格,看得我有些驚呆,不敢相信,這會是蒙德里安的作品,和印象中頑固存在的抽象的幾何圖案的風格,風馬牛不相及,實在是相差太遠。彷彿一個是雪花飛舞的寒冷冬天,一個是百花盛開的溫暖春天,讓人一步跨越兩個截然不同的季節,有些難以適應。

蒙德里安的風景畫

後來,看到蒙德里安這樣寫實派的畫作多了,不僅有風景畫,還有人物畫,便也明白了,蒙德里安並不是一開始就是這樣以形式主義橫空出世的新造型風格畫派,而是有一個逐漸演變的過程,就像立體主義的畢加索,早年也經歷過現實主義繪畫的嚴格的基本訓練。這是基礎,是他風格演進和變化的根脈。沒有學好走步,誰也難以會跑好,更別想著能飛。就如同我們的古人所說:「真書不入今人眼,兒輩從教鬼畫符。」所謂「真書」,就是真正的藝術之書,是基礎之書,而不是一上來就好高騖遠,就天馬行空,那樣的畫作,便只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容易畫成鬼畫符。

我開始注意搜集學習有關蒙德里安的材料,發現他所走的路,和畢加索很相似。

蒙德里安出生在荷蘭中部的阿穆爾弗特小城,他的童年美術教育得益與當小學校長的父親。懂得美術的父親和已是畫家的叔叔,為他打下良好的基礎,他17歲就拿下了小學繪畫教師資格證書,20歲又拿下中學繪畫教師資格證書。20歲這一年的秋天,蒙德里安告別家鄉,來到阿姆斯特丹國立藝術學院學習,開始邁出他職業畫家的第一步。他很多寫實派的畫作,都是創作在這個時期。應該說,這是所有年輕畫家都要走的道路,誰也不可能一下子醜小鴨變天鵝。

五年的默默訓練,五年的籍籍無名,25歲的那一年之後,蒙德里安結識了荷蘭印象派和象徵派的畫家,受到他們的影響,他的畫風發生了變化,他發現真實並不只是傳統寫實畫派中所看到的東西,神秘的大自然中有一種力量,需要人的感覺和思考重新將其表現出來。這個時期,蒙德里安的畫的風格多變,呈現不同的樣式。看他的《紅雲》,色塊堆積的一片紅雲彩,隨意而肆意,簡直就像兒童畫;看他的《歐里近處的森林》和《夕暮風景》,粗獷的線條,濃烈的色彩,明顯的表現主義甚至野獸派的風格;看他的《沙丘》,明顯受到法國點彩派的影響;而看他的《紅樹》,一眼就可以看出他荷蘭老鄉梵高的影子……這些不同畫風的作品,是蒙德里安探索的腳印,一串這樣蹣跚的、變幻的腳印,連接起他成長的軌跡。

在我看來,1911年,也就是蒙德里安29歲那一年,是他成長最關鍵的一年。都說人生三十而立,真是不假。那一年的秋天,在巴黎,他的作品第一次和畢加索的作品一起參展。也就是在那一次的展覽中,他第一次看到了畢加索的原作,那種抽象於紛繁世界的乾淨而爽朗又變化奇異無窮的線條和色彩,給予他極大的衝擊。他似乎是那一刻奠定了未來的方向,真實並不僅僅存在於真實中,真實也可以存在於抽象之中。

蒙德里安的藝術,應該是做減法的藝術。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眼見的自然形式會蒙蔽真實的本質。」從此,他的畫面上,那些自然存在的形式,逐漸消失,各自斑斕的顏色也逐漸減少,甚至流溢的曲線和尖銳的銳角也逐漸減少。他以後出現的,也就是我第一次認識他的直線和直角。那種被後人熟悉的最為直接而爽朗的線條,那種三原色和三非原色乾淨而明快的色彩,開始初露端倪。他和傳統告別,和前輩告別,開始了他獨創的藝術之路。

看他1912年畫的《姜瓶與靜物》一和二,兩幅同樣構圖和色彩的畫面,卻一個是寫實的影子未能完全脫去,一個已經有了線條所作的抽象的影子;再看他畫的同樣一株蘋果樹,《灰樹》中樹的樹榦和枝條,還可以明顯看得出來,《開花的蘋果樹》中的樹榦和枝條已經看不出來,完全被簡潔的線條所替代。只有看到這些畫作,我才清晰的看到蒙德里安藝術之路,是怎麼樣在自己的筆下一步步走過來;又是怎麼樣從前輩傳統的畫風中一步步走出來的。他確實是在他的畫面上一筆筆的做減法,繁華落盡見真淳,讓簡單的線條有了生命的感覺,有了節奏的律動,讓嘈雜紛繁而臃腫的世界,有了一種過濾之後沉靜而簡單至醇的華美境界。

《姜瓶與靜物》一

《姜瓶與靜物》二

這才有了1917年,一百年前新造型風格派藝術的誕生和命名。這一年,蒙德里安35歲。

蒙德里安最後一部作品,完成在1943年。那一年,他71歲,在紐約創作了《百老匯爵士樂》。這幅畫完成後的第二年,他就去世了。如今,這幅一米多寬的正方形油畫,陳列在紐約現代美術館裡。前些年的一個春天,我特意到那裡看到了這幅油畫。這是一幅由紅黃藍灰四種顏色的小方塊構成的圖案,是蒙德里安眼睛中的紐約百老匯地區的大都市紛繁涌動的景觀,他以爵士樂命名,而不是交響樂或小夜曲命名,是恰如其分的。和他畫面上那些迴環如水流一般的小色塊相吻合的。蒙德里安用這些小色塊,神奇的表現音樂流動的時間性和現實生活瞬間的流動感,真的讓人感到有些別出心裁,欽佩蒙德里安的奇思妙想。

看著那些擁擠在一起所謂小色塊,我就像看到街面那些奔涌如水流動的車流,和銜尾如鯽擁擠的人流,但是,遠比看到那些真的車流和人流,要讓人感到更奇特,更能讓人充溢著畫面之外屬於自己的想像。

而且,不知為什麼,看到這些排列整齊又富於變化的小色塊,忽然覺得有些像如今流行的孩子們愛玩的「樂高」玩具,由不同的小色塊,可以拼接組合成不同的造型和圖案。那是屬於孩子們自己的創作。

好的藝術,都有這樣返老還童的童真感覺。

2017年6月12日寫畢於北京


推薦閱讀:

揭開益生菌的真實面紗(1)
《無問西東》: 寫給真實和勇氣的情書
相守是真實的幸福,相愛是浪漫的結局
家長如何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真實情況?
真實袁世凱:孝順和善 受人敬重 貪權不貪財

TAG:真實 | 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