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山水:極簡主義的禪意 

出生於德國的現代建築啟蒙大師密斯·凡·德羅曾提出了一句對現代主義建築影響至深的口號「少就是多(Less is more)」,而生活在今天的人們,即使對建築藝術作品本身沒有那麼熟悉或敏感,也會在身邊許多的工業設計中找到遵循極簡主義美學的許多的作品。

密斯·凡·德羅和他43歲時創作的令世界震驚的作品,巴塞羅那世博會德國館,後者使他達到了事業的巔峰。

其中最為大眾所知的應該就是來自蘋果的系列產品,喬布斯本人一直覺得自己是藝術家,而非什麼IT工程師。自1997年喬布斯回歸蘋果之後,他用強烈的藝術家氣質,帶領蘋果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設計理念和經營管理理念——不僅產品的外型設計和操作方式簡單明了,「所見即所得」,也對龐雜的產品線大刀闊斧的改革,砍掉90%的項目,留下10%的精華——蘋果式的創新,意味著用消除多餘元素的方法,來凸顯必要的元素。

與擁有德國式嚴謹邏輯的密斯·凡·德羅不同,深受日本曹洞宗禪師鈴木俊隆和乙川弘文影響的喬布斯所繼承和發揚的「少就是多」的極簡主義理念,並非僅僅建立在美學的基礎之上,更是一種來自於禪宗的,直覺式的頓悟。

上圖:年輕的喬布斯用結跏趺坐展示蘋果產品;下圖:喬布斯導師乙川弘文被邀請擔任其婚禮的主婚人。

有意思的是,被日本人弘揚至西方主流文化的禪宗,是1500多年前由菩提達摩在中國創立的佛教宗派,經過近500多年的發展後,才在1192年傳入日本。雖然並非是日本的原創,但顯然禪在日本,比在中國得到了更為全面和徹底的接納(對比儒家思想在中國盛行),深入滲透到了枯山水庭園、茶庭以及現代和當代的建築領域之中……成為日本建築藝術甚至整個藝術界的靈魂。

追本溯源,極簡主義的極致,最為典型的表現方式就是日本的枯山水。

顧名思義,無水之庭,就是枯山水,它從水庭發展而來,但與傳統水庭不同的是,枯山水將禪宗美學的極簡發揮到了頂峰,不但捨去水體,也捨去了島嶼、喬木、房屋建築、小橋汀步等元素,僅留下石塊、白砂、苔蘚等寥寥幾種元素。

日本園林中的造園家大多是僧侶,他們被稱為立石僧。其中最有成就的就是國師夢窗疏石(1275-1351年)。枯山水用寫意的手法表現山海,完全依靠觀者的聯想與感悟--以各種形態的天然石塊代表山巒和島嶼,置於白砂中;白砂砂面上被耙出水波紋的圖形,象徵江河湖海;以苔蘚、草坪象徵大千世界,以修剪過的綠籬象徵海洋或龜蛇仙島——這種極端簡約與抽象的寫意方式和以凝思自然景觀為主的觀賞方式,典型的表現了禪宗 "自解自悟"、"不著文字"的哲學內涵。

枯山水只用寥寥數種元素就寫盡了浩瀚宇宙的真諦

由於造園材料單純,所造的景觀只能供人坐在屋內靜觀,尺度有限,枯山水的規模一般都不大。那些名揚天下的枯山水庭院,最多也就百來平方米的面積。

譬如被譽為日本國寶的京都南禪寺大方丈庭園(南禪寺是臨濟宗南禪寺派的大本山,是日本最早的、皇室建造的禪宗寺院),由名師小堀遠州設計,是江戶時代枯山水庭園代表作。庭園俗稱"虎子渡庭",在展台的漢字講解中講述了這個故事:虎媽媽生了三個小老虎,其中一隻非常兇惡,如果母親不在身旁,就會把其他的小老虎吃掉。虎媽媽每次過河時,只能叼著一隻小虎過河,為了將孩子安全運送到對岸,它需要特別安排渡河的順序——"予聞獵人云,凡虎將三子渡水,慮先往則子為彪所食,則必先負彪以往彼岸;既而挈一子次至,則復挈彪還;還則又挈一子往焉。最後始挈以去。蓋極意關防,惟恐食其子也"——採用來自中國宋末元初周密《癸辛雜識》中的故事,小堀遠州用枯山水的表現方式,提醒後人時刻保持警覺,傳達出禪宗的悠遠意境。該庭院在1951年成為日本國家名勝。特別值得指出的是,該庭院還是觀賞楓葉最知名的場所,紅葉配綠竹,風景之美冠絕東京都。

南禪寺的大方丈庭園

枯山水大多表現的都是從自然之中截取的片斷,將這種片斷凝固下來,使其獲得一種不變的"永恆"。端坐在枯山水庭園前的緣側,凝視這一方枯與寂的天地,萬事萬物彷彿都凝固在了這一刻,心底自然升起了安詳。我想,這應該就是禪宗所追求的剎那頓悟,剎那永恆。而極簡主義的之所以能夠為世人所歡喜,大概也是因為在某種程度上,它喚起了隱藏在人性深處的禪心——渴望最本真的、永恆的寧靜。

推薦閱讀:

偶拾一抹禪意澄凈心靈【原創】
【河洛詩人】高艷芳:別去紅塵禪意近,清流點滴潤心間。
唐詩的意境,我只認可王維,他的每一首詩都蘊含著禪意
一朝拈花醉江南,春在枝頭已十分!禪意小鎮的這場爛漫花事,怎能辜負?
采禪意入茶,寄靜美於心

TAG:禪意 | 主義 | 山水 | 枯山水 | 極簡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