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結盟抗美再被提起:毛主席對此早有描繪
中俄結盟抗美再被提起:毛主席對此早有描繪
我們的討論從「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是革命的首要問題」切入,很有意思。這句話是毛澤東主席的話,後面還跟著一句:「中國過去一切革命鬥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我們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
這裡有一個關鍵詞, 即「革命」。對一個革命者來說,他要推翻一個秩序,當然需要這樣的思維。而問題的關鍵是,今天的世界各大國和當今國際體系是不是一種革命的關係?今天的世界大國是不是要推翻當前的國際秩序?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當今世界大國之間固然有各種各樣的矛盾,但是大家都受益於目前的國際體系,從中獲得了發展和尊重。如果不是以革命者的姿態來對待現存國際體系的話,就沒有必要採用非敵即友的對抗性思維來處理外交問題。
當然,這並不是說大國之間沒有矛盾。即將過去的2014年,烏克蘭危機把美俄關係拉到了新冷戰邊緣,使它具備了某些冷戰的邏輯。
美俄間部分人員往來的限制,政治關係的惡化,經濟上的制裁,軍事上的對抗性、遏制性的部署,這些都是冷戰邊緣的表現。
歐洲和俄羅斯的關係進一步複雜化,對俄羅斯來說,美歐對東歐的政策不僅是蘇聯的影響能否恢復的問題,而是現在俄羅斯的國土能否不解體的問題。
對歐洲來說,俄羅斯對東歐的政策意味著冷戰的結果能否被尊重,歐洲人認為如果回到歷史上找邊界的話,那整個歐洲就將沒有和平可言。
美歐關係由於美國對歐洲盟友的監聽而變得更加複雜,美歐是最重要的盟友,但是盟友都如此缺乏互信,雙方的矛盾也在增加。
中國與美歐俄的合作關係是全面深化。習奧會晤不僅確認了新型大國關係的理念,而且在具體方面有很多的合作。中國和俄羅斯互動頻繁,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得到鞏固。
習主席訪問歐洲,第一次訪問歐盟總部,提出來中國和歐洲成為和平、增長、改革、文明」四大夥伴關係,中歐關係全面推進。
中日關係是「乍暖還寒」,習主席在北京APEC會議期間應約與安倍晉三首相進行簡短會晤,中日雙方達成四點原則共識,儘管這四點共識雙方還各有解釋,但畢竟首次確認要建立機制、採取措施來預防不測事件的發生。
在亞太地區,有兩種安全思路。一種是以結盟為基礎,就是你的絕對不安全才是我的絕對安全,這一思路造成惡性循環。中國主張另一種思路,即新安全觀,綜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和可持續安全。
美國在亞洲和歐洲建立有針對性的同盟體系,這給中俄帶來了不安全感。在這樣的背景下,中俄之間進行戰略協作。但兩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
即我們在捍衛自己國家的安全和主權獨立發展上有共同點,但不是結盟也不能結盟。中國主張包容和共贏而不是結盟與對抗。因為如果中俄結盟來對抗歐美,那麼世界真的就可能會有新的冷戰。總之,儘管大國之間有很多矛盾,但沒有國家想推翻現有國際秩序,所以中國在處理國際事務和外交問題時,不存在非敵即友的問題。
普京曾說,世界上任何議題離了中俄無法進行。事實上,中俄作為當今世界的兩大力量,與美國平分秋色已經輕而易舉,中俄不結盟自由不結盟的道理,普京聲明中俄不結盟,中國豎起大拇指稱讚「高明」。真真假假迷惑美國,既然世界已離不開中俄,若中俄成一體還不成了眾目癸癸眼中釘,現在這樣就很夠美國受得了,首先歐盟不會與美結為銅牆鐵壁,就讓中國逐一去攻破吧。
事實上,目前是中國強大的前夜,也是中國建國以來發展最好的時候,同時,也是中國最困難的時候,不僅國際上西方勢力虎視眈眈,周邊國家狐假虎威,隨著美國重返太平洋,在東南亞建立橋頭堡,中國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在這樣的時候,很多人自然而然地想到中俄結盟,形成一支強大的世界力量。但是,中國儘管和俄羅斯關係不錯,歷史上曾經有結盟時期,中國仍然不願意與俄羅斯結成同盟關係。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世界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如果中俄結盟,可以組成橫跨歐亞大陸的強大力量。但是,現在是經濟社會,經濟實力決定國力,即使中俄結盟,表面說好像也非常強大,實際上中俄的經濟實力仍然相形見絀,雖然國家安全有了保障,經濟發展的步伐就要放慢,這對中國並不是個好現象。
其次,中俄結盟就意味著過去的東西方兩大陣容再度確立,勢必促使西方已經鬆散的陣容再次得到凝聚,美國的號召力將會再次提升,歐洲列國為確保自身安全又會聽命與美國。從經濟角度上對中國更為不利。現如今,中國即使和美國有戰略上的摩擦,大家生意照樣做,中國不僅和美國做生意,和歐洲做生意,和全世界做生意,如果結盟,中國能夠和幾個國家做生意?
最關鍵的是,中國經濟已經遠超俄羅斯,結盟後會出現中國幫助俄羅斯把經濟搞好了,而中國的軍事技術將會過於依賴俄羅斯,結果是自己的研發能力下降,經濟發展被拖慢了,這更加得不償失。
因此,中俄政治上的結盟與不結盟現今已經沒有多大區別,中俄互相支持,互相幫助,互相呼應,更有利於兩國關係的發展,而西方沒有了一個與其為敵的明目張胆的團體,自然不會任何事對美唯命是從,隨著美國實力的削弱,也許若干年後,美國無力支撐世界的霸權,或者美國再打一場失敗的中等國家的戰爭,中國就有可能成功崛起,而在這之前,中國只能忍辱負重繼續發展為硬道理。
俄羅斯總統普京與民眾開始進行直播連線。在回答中俄是否有可能建立軍事政治同盟時,普京表示,俄羅斯與中國的互信合作關係,包括兩國對一系列國際問題的立場,已經處於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但俄羅斯不會考慮與中國建立軍事政治同盟,因為這種聯盟體系已經過時了。
在克里米亞問題上,普京專門感謝過中國,尤其是近幾年來,中俄關係越來越好,無論在經濟還是政治上,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說法是歷史上最好的時刻,而且兩國觀點在國際上往往是驚人的相似,所以,許多人認為中國和俄羅斯會走向同盟,尤其是雙方正在主導著上海合作組織。沒有想到,普京今天明確宣布不會考慮與中國建立軍事政治聯盟,真令人費解,因為美國最擔心的也是中俄兩國建立同盟關係來共同對付美國。其實,中俄是否建立軍事政治聯盟,完全沒有關係,也不是僅取決於俄羅斯的意願,而是取決於中俄雙方的意願。
首先,中國在多年前就宣布不與任何國家建立軍事政治同盟。不與他國建立軍事政治同盟,是毛澤東時代早就確定好的國策,建國65年以來,中國從來沒有與任何國家建立過軍事政治同盟,只建立經濟盟友之類的同盟,與軍事、政治無關,而且中國早就明確向世界宣布,國家之間的關係不影響雙方與第三國的關係。也就是說雙方之間關係無論好還是壞,與第三國的交往無關,這也就是中國和朝鮮關係好,但並不影響中國與朝鮮的敵人韓國發展良好的關係。
其實,中國的這種外交策略是符合中國發展規律的,是正確的,因為當前國際關係十分複雜,一旦結成軍事政治同盟,就要與許多國家明確成為敵人,這也不符合中國大國戰略,在許多問題上就沒有自己的主見,沒有自己的觀點,就不能伸張正義。正如美國為什麼持雙重標準,總是打著自己的嘴巴,令國際上許多國家越來越反感,根本原因就是因為美國與許多國家結成同盟,必須無原則的支持對方,如此觀點,又怎能取信於天下?又怎能以理服人呢?美國為什麼在烏克蘭問題上難堪?為什麼講不過俄羅斯?
根本原因是美國在許多國際問題上做在先,如科索沃問題,如南聯盟問題,現在,俄羅斯只不過按照他過去走的路重走一遍罷了。所以,中國不結盟的觀點是中歷史經驗和參考世界各國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普京說不會考慮與中國政治軍事聯盟其實是尊重中國的意願。
二是中俄有過聯盟的慘痛教訓。其實,早在前蘇聯時代,中國共產黨和前蘇俄是有過聯盟關係的,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受共產國際的領導,而當時的共產國際設立在莫斯科,共產國際也多次派人來主導中國共產黨的革命道路,但是,中國的國情不同,從一開始,就和當時的總書記陳獨秀有過不可磨合的意見,後來,在井岡山,共產國際還在領導中國革命直到長征,在和毛澤東等領導人的鬥爭中,毛澤東等領導人按照中國的實際摸索出了一條符合中國革命的道路,農村包圍城市就是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建國後,中國又稱蘇聯為老大哥,但是,中國在和蘇聯的結盟過程中,中國失去了很多東西,如外蒙古的獨立,如在原子彈發展過程中的挫折,導致後來雙方發生戰爭,這些不愉快的經歷,令雙方都不堪回首。所以,雙方不建立同盟關係是歷史教訓的總結。
三是雙方都是世界大國,雙方都不可能接受對方的領導。軍事政治同盟的前提是一方接受一方的領導,這隻能是雙方實力相關很多,一方需要一方保護的前提下才能結成同盟,如美國與日本、韓國等國的同盟,如美國與歐盟各國的同盟,但中國和俄羅斯不同,雙方都是當前世界的超級大國,一山難容二虎,這是基本的自然規律,雙方的國情又不相同,雙方的歷史發展更不相同,不可能一方服從另一方,所以,結成同盟只能是相互傷害,不可能有愉快的交往。現在,中俄雙方按照自己的國情和實際選擇屬於自己的發展道路,在國際問題上通過相互商討找到共識,在政治、軍事方面只有交流,沒有服從與被服從,雙方都已接受這種雙邊關係。
四是雙方對對方都有防備和猜疑。中國和俄羅斯之所以最終走在一起,其實是有現在原因的,那就是當前世界的老大視中俄為他的最大兩個敵人,無論在議論上還是行動上,都處處把中俄當作敵人來看待,如美國公然的三層包圍圈,無論美國如何辯駁,傻子都知道是針對中國,而美國在俄羅斯周圍部署反導導彈,俄羅斯同樣明白是針對他,但中俄以目前的實力都不可能單獨和美國對抗,唯一的辦法只有雙方聯合對抗美國,正是因為雙方有共同的敵人才讓中俄走在一起。
但中俄之間又相互有防備和猜疑,畢竟歷史就擺在那裡,不可能忘記,包括外蒙古在內的400萬國土當然是中國人揮之不去的心頭之痛,中國的能源之地(如石油)、水源之地(如貝加爾湖)、出海口 (如海參崴)、森林之地(如原始森林)都被俄羅斯佔領著,中國人不可能不耿耿於懷。而俄羅斯心裡也自然明白,中國一旦強大不可能不提出領土要求。只是因方現在的雙方都征服不了對方,而且雙方都有著共同的敵人才走在一起。但要結成軍事政治同盟,那自然雙方都不會同意。
中俄結盟問題的提出不能不令人歡欣鼓舞。坦率地說,如果是在上世紀90年代,甚至是本世紀初,這個問題都很難想像。當時中國,乃至俄外交政策的整個東部方向,都處於次要位置。俄中關係動態與其說是由莫斯科,不如說是由北京決定。俄對華政策多數具有被動回應性質,而且並不總是深思熟慮,包括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否則就無法解釋其總部為何設在北京。
俄外交政策的轉變發生在2003年底至2004年,當時俄已經不是在口頭上,而是切實地把中國視為戰略夥伴,這在高層互訪、上合組織框架內的聯合軍事演習和在國際舞台上協調一致的政治舉措中得到了體現。需要注意的是,這不只是因為俄羅斯變得更加聰明了,而是因為受到之前的南斯拉夫戰爭,美軍入侵伊拉克,俄與歐洲乃至整個西方的關係嚴重惡化的推動。
中國成功的經驗表明,大量吸引外資只有在國家創造必要的合作條件之後才有可能。現在俄政府已經充分意識到整個事情的嚴重性。另一方面,中國當然能夠幫助俄羅斯解決阻礙遠東地區經濟發展的兩大問題,即國內資金和人力資源嚴重短缺。
但是,如果全部依靠中國解決這些問題,就意味著會對遠東,乃至整個俄羅斯帶來巨大的風險。更不用說,中國將在主要有利於自己,而不是俄羅斯的條件下幫助解決這些問題,因此遠東可能面臨淪為中國促進東北地區發展原料附庸的風險。
另外,俄羅斯非常需要和中國簽訂一攬子邊界條約,固定現在的邊界,特別是在俄方在黑瞎子島問題上做出讓步之後,而且必須在條約中強調,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中俄雙方互相之間都沒有任何領土要求。否則俄羅斯仍然無法擔保,一旦中國實力增強之後,不會在某個有利時機對俄方提出額外要求,試圖把歷史上曾經屬於中國的領土歸還中國版圖。
中國非常清楚,俄羅斯將是自己強有力的大後方。因此俄方必須利用目前在戰略方面與中國形成的良好關係,積極進軍整個東亞地區,彌補過去輕視這個地區的過失。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俄方必須盡量全面出擊,與所有力量合作,而不能單純依賴一個國家。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是否需要和中國結盟?這是近期日益頻繁討論的問題,無論是在專家層面,還是在更廣泛的社會階層中。俄在外交中應當更加重視東方,鞏固中俄關係,但是在結盟問題上,還要保持警惕,應當有所防範,不能單純依賴對方。
中俄結盟問題的提出不能不令人歡欣鼓舞。坦率地說,如果是在上世紀90年代,甚至是本世紀初,這個問題都很難想像。當時中國,乃至俄外交政策的整個東部方向,都處於次要位置。
俄中關係動態與其說是由莫斯科,不如說是由北京決定。俄對華政策多數具有被動回應性質,而且並不總是深思熟慮,包括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否則就無法解釋其總部為何設在北京。
俄外交政策的轉變發生在2003年底至2004年,當時俄已經不是在口頭上,而是切實地把中國視為戰略夥伴,這在高層互訪、上合組織框架內的聯合軍事演習和在國際舞台上協調一致的政治舉措中得到了體現。
需要注意的是,這不只是因為俄羅斯變得更加聰明了,而是因為受到之前的南斯拉夫戰爭,美軍入侵伊拉克,俄與歐洲乃至整個西方的關係嚴重惡化的推動。
2008年經濟危機不僅表明中國發展道路的成功,還使中國無論是在經濟總量上,還是國家總體實力上,都穩居世界第二位,迫使世界各國認真改變自己對中國的態度。
這也是今天俄羅斯談論需要(或希望)和中國結盟的深層原因所在,這也是過去十年世界地緣政治發生重大變化的結果。
中國是俄羅斯最大、最強、發展最快的鄰國,有著漫長的邊界,在許多全球性問題上的立場一致,特別是在與西方對抗方面。而且在蘇聯解體後,正是中國以自己的歷史發展進程走在了同美國霸權主義、單極世界鬥爭的前列。
中國在俄羅斯的南邊,俄羅斯在中國的北邊。中國在東邊南邊靠著太平洋,西進是一條求生之道。俄羅斯東邊北邊靠著北冰洋,南下是一條求生之道。西進是一條橫線,南下是一條縱線。要橫著,你就別想下來;要縱著,你就別下去。
這一橫一縱,合起來就是個「十」字,中俄的大國強國夢想在這裡遇到了佔山為王的程咬金。
中國西進有兩條路,俄羅斯南下也有兩條路。所以,中國有兩條橫線,俄羅斯就有兩條縱線。
兩個「十字」就成了中俄之間難以解開的死結。
西邊那個「十字」,是中國的南橫線與俄羅斯的西縱線,這個「十」字上,中國經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進入歐盟,俄羅斯經高加索過土耳其到中東進入印度洋。
中國的難點就是目前整條橫線上的中東亂局,不過早晚會理清的。俄羅斯的難點就在於有兩個國家與他不對付,一個是高加索的喬治亞,一個是亞歐結合部的土耳其。俄羅斯規模龐大的遠東軍演,指向性明顯。
所以這個「十字」,是中俄遠景戰略較量的一部分。那麼看東邊這個「十」字,就是中俄之間很現實的近期利益的扳手腕了,這個就是中國的北橫線與俄羅斯的東縱線,橫線挨著俄羅斯的下巴盒子,縱線挨著中國的屁股。
中國要建一條中國—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的鐵路,這是條短橫線,目的當然是做生意。
那麼俄羅斯眼睛一轉,搞了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鐵路規劃,而且雄心勃勃,最終還要經過土庫曼伊朗再到波斯灣,這是條長縱線,這也是普京的「北冰洋—印度洋」之夢。
那麼我們看,西邊那個「十」字還在遠景中,東邊這個「十」字已經開始預熱了。
吉爾吉斯總統說話了,中國那條過境鐵路沒有意義,吉爾吉斯要做有意義的事,最有意義的就是南北貫通。
總統發話了,那就是不選中國的橫線,要選俄羅斯的縱線。
看看吉爾吉斯的歷史,漢武帝那個時候,吉爾吉斯進入了中國的版圖,強盛的漢唐時代,吉爾吉斯學會了規規矩矩地做一個體面的中國人。
150年前,死硬的沙俄從腐軟的晚清手裡硬生生地搶走了吉爾吉斯,吉爾吉斯一路輾轉,跟著沙俄,跟著蘇聯,直到跟著獨聯體,越活越抽抽,居然也要依樣學樣,在中俄之間走走鋼絲繩。
北橫線上,中國已經給烏克蘭提供了核保護,南橫線上,中國會不會計劃與土耳其共飲「紅旗酒(紅旗9導彈)」?
西縱線上,俄羅斯已是寸步難行,東縱線上,俄羅斯有多大本錢攔腰一刀?
這兩個「十」字,真的會成為死結么?
我們別忘了,一橫一豎,捆在了一起,還有個說法,叫做「十」全「十」美。
俄羅斯國防部長對中國的訪問完成了將中國作為俄羅斯軍事戰略合作夥伴的「特殊地位」的進程,而且向中國開放了俄羅斯第一級重要軍事技術。
所以中國得到了小批量的俄羅斯軍工技術的先進產品,用於研究和進一步的仿製。這些先進產品在出口管制方面是禁止外銷的,如防空導彈系統S-400、帶117S發動機和「雪豹」雷達(已經安裝在T-50原型機上)的4++代戰鬥機蘇-35、「縞瑪瑙」反艦導彈、「亞森」級潛艇。
同時關於供應「伊斯坎德爾-M」戰術導彈系統和火箭炮「龍捲風-G」的談判也在積極進行中。中國想要購買的很多武器都是近幾年來研發的先進武器,可以本質上改變中國周邊的力量平衡,包括俄羅斯的一部分。
甚至在斯大林時代中俄熱誠友誼時期,中俄的軍事技術信任程度也沒有達到這個水平。正如一些專家所說,俄羅斯被迫給出這種前所未有的條件,是因為俄羅斯已經陷入長期的對中國的經濟依賴中。
事實上,俄羅斯的東方合作夥伴正在利用不利於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局勢,進行溫和的外交敲詐。
「聯合飛機公司」的米哈伊爾·波戈相稱,中國已從俄羅斯訂購「一批現代軍備」,包括蘇-35戰機、S-400防空導彈系統還有不明型號的艦艦導彈。
媒體確定是剛剛經過最後一輪試驗的「縞瑪瑙」反艦導彈,射程達500公里。波戈相稱,關於這個問題的技術性談判「已經接近尾聲」。
同時聯合飛機公司的領導稱,蘇-35將配備可變推力矢量的117S發動機,比「美國F-22的發動機更加先進」。
除此之外,還將安裝強大的「雪豹-E」雷達,不比F-22的AN/APG-77雷達差。據波戈相稱,蘇-35的戰鬥能力在某些情況下能使F-22的隱身性能失去作用。
西方媒體指出,俄羅斯已經陷入對中國的依賴中。彭博社報道稱,儘管中俄簽署了大量的「雙贏」合同,以及中俄領導人私交也很友好,中國感興趣的只有俄羅斯的能源和武器。
烏克蘭危機成為這種不平等關係發展的催化劑。彭博社指出,在日益被孤立中,俄羅斯期望著中國的投資能夠避免俄羅斯的經濟衰退。然而俄羅斯吸引中國的只有能源和先進武器。
彭博社認為,中國沒有白白浪費時間。中國填補了因美國和歐洲關閉俄羅斯的債務市場產生的空缺。中俄領導人會談的結果是簽署了很多協議,包括天然氣合約的實現以及1500億人民幣(250億美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俄羅斯還準備向中國供應武器,彭博社援引一些專家的話報道稱,這可能會導致東亞地區的軍備競賽。
軍事分析家奧馬爾·斯特拉特福拉姆拉尼稱,日本、台灣地區、菲律賓和越南已經開始因為中國開始擔憂,發展武裝力量。如果中國從俄羅斯獲得武器,問題將會增多。
媒體稱,幾十年來,中俄建立了全球性的共產主義,但結果俄羅斯陷入了對中國的經濟依賴。英國報紙的專家稱,中國獲得俄羅斯提供的先進武器,不僅將破壞東南亞的力量平衡,還將破壞俄羅斯本身同中國的力量平衡。
而俄羅斯的經濟將蒙受損失,因為依靠自然資源和軍事技術,而不是依靠多元化的俄羅斯經濟。俄羅斯政治學家李普曼·瑪麗亞評論說,現在,當普京從西方轉向東方,中國從俄羅斯的需求中吸取了最大化的利益。
專家指出,俄羅斯經濟大概不會受益於有限的現代化武器供應。這表明,俄羅斯認同中國複製其先進研發成果。
「蘇霍伊」公司的總經理米哈伊爾·波戈相稱,「我們最終同意向中國出售一小批蘇
中國含糊回應說,為確保他們那樣大的國家的安全,會需要很多。某雜誌主編維克多·穆拉赫夫斯基稱,「同中國的軍事技術合作中總是存在複製的危險。當我們向他們提供幾個營的S-300,過一段時間,中國都會出現自己的系統,正如他們所說,外表同我們的系統很相似的。」
軍事工業委員會的專家尼古拉·茹奇科夫稱,一切都取決於國家領導人是否對中國的複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還是會強硬的反對。但是,根據航空和防空合作的經驗,好的期望不存在。中國在複製技術方面非常的不受拘束。
正如俄羅斯國防部指出的那樣,S-400系統每年列裝俄羅斯軍隊的兩個團,也就是說八個營。2016年以後俄羅斯軍隊將開始接收S-500。
這是最新一代的防空系統。所以批判中國複製過去的技術。俄羅斯已經有先進好幾年的新技術。
但是卻隱瞞了,S-500目前只處於紙上談兵的階段,而S-400的「遠程」導彈還沒沒經過試驗,它的驗收投入使用將無限期推遲。
俄羅斯軍隊在今年接收了「龍捲風-G」火箭炮系統,同樣屬於俄羅斯「禁止」出口的軍工產品。然而,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火炮系統同樣也要為中國破例,供應給中國。
儘管有人建議出售上一代的「龍捲風」,中國國防部副部長在今年6月訪問俄羅斯時仍堅持要交付這些設備。
實際中全球軍火市場上存在著一個規則,就是提供本國軍隊中已過時或者計劃被更換的武器給其他國家。這在發達國家新一代武器研發前沿中是常見的做法。
例如,2003年發生伊拉克對以色列的攻擊威脅,美國拒絕向以色列出售「愛國者」。他們只是為派出的軍隊配備了這些武器。
軍事和政治分析研究所的分析部門負責人亞歷山大·赫朗姆奇辛認為這樣的戰術不利於俄羅斯,「可以絕對肯定的說,中國將對我們的技術樣本進行複製。不可能有別的情況。一些協議特別提出,中國將維護我們的知識產權。我們不知道,這些協議將將如何執行。」
一、中國的現代化空軍開端:1992年引進蘇-27戰鬥機始末
中國空軍引進的蘇27戰機堪稱中國空中力量發展的一個里程碑。蘇27在引進的時候是前蘇聯在解體前性能最先進的戰鬥機,在引進蘇-27之前,中國的空中力量漏洞百出,不堪一擊,而在擁有了數百架蘇-27和蘇-30戰鬥機之後,中國才開始擁有了真正現代化的空軍(此處是指以第三代戰鬥機組成的現代化空戰力量)。
80年代中國空軍雖然號稱是世界第3大空軍力量,但核心只是數千架50年代水平的殲5,殲6和少量殲7戰機。1990年海灣戰爭,整體裝備比中國先進的伊拉克空軍在美軍打擊下迅速灰飛煙滅,讓中國空軍倍感壓力。蘇27戰機的出現和引進,讓中國空軍終於有了可以保護國家天空的利器。
1989 年,冰封了30年的中蘇關係終於揭開了新的篇章,當時的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在那年的5月訪問了北京,戈爾巴喬夫訪華時,送來了一份厚禮——重啟中蘇軍事合作,原先一直處於完全中斷狀態的中蘇軍貿隨之重新拉開了帷幕,蘇27出口中國的合同就是在這一短暫的時期達成的。
80年代末以後,中國與美國和西方的武器技術合作幾乎全面停止。而此時蘇聯也處於經濟衰退之中,需要外匯來維持基本運轉,這使得兩國軍事技術合作有了相互需求的基礎。
1989 年9月蘇聯《紅星報》刊發了一篇對蘇軍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大將的專訪,在這篇文章里,沙波什尼科夫大將向記者表示:如果中國希望獲得米格29之類的高性能飛機,「蘇聯政府認為不存在政治障礙」。這番言論在國際政治界、軍事界引起了極大的反應,這使得人們紛紛關注,中國是否會購買米格29戰機。
至於蘇27,人們則壓根沒有去想過,因為蘇27性能非常先進,當時只裝備蘇聯國土防空軍,作為蘇軍也剛裝備不久的先進戰機,這種機型向來只部署於蘇聯本土,連駐東歐的蘇軍部隊都難得一見,更不要說出口外銷了。
記者在飛行外場看到,天空中布滿了濃濃的霧氣,雖然天氣很不理想,但現場多架戰機依次跟進,輪番起降的壯觀場面,不禁讓記者深深佩服飛行員們的技術水平,低空懸停、倒飛旋轉、平台起降、海上搜救、模擬攻潛等課目輪番上演,記者看得眼花繚亂。
正是在這次會談中,中國軍人不但了解了赫赫有名的米格29戰鬥機外,還了解了蘇聯一種更先進的殲擊機——蘇27。
據傳當時蘇聯拒絕了中國購買蘇-27的要求,極力推薦米格-29。但中國人清楚的知道米格-29和蘇-27相比只不過是一個低檔前線戰鬥機。蘇-27採用模擬式電傳操縱系統,雖然比不上西方數字電傳操縱,但比起米格-29的液壓操縱有質的飛躍。
正因為中國的要求和蘇聯原先的計劃相距甚遠,所以蘇聯一開始便拒絕了中國人「看一眼」蘇27的要求。後來據米高揚設計局總設計師別里雅柯夫回憶,蘇聯真正希望推銷的是米格29,因為該機航程短,屬於戰術飛機。
但在會談中途休息和進餐的過程中,那些曾在蘇聯留學的中方領導人與蘇方領導人共同回憶起兩國並肩前進的歲月,蘇聯官員被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所感染。所以在中方代表團即將離開之際,蘇方代表突然向中方轉達說:蘇聯政府原則上批准出售蘇27給中國。
節後開飛中,該團針對飛行時間間隔長、人員思想容易鬆懈、天氣寒冷等特點,圍繞「穩重求進」做文章,堅持從實戰出發,以「能打仗、打勝仗」為出發點,從嚴施訓。
作為蘇27的首次出口,中國買到的蘇27在規格上與蘇聯自用型號一致,同時合同金額的70%以易貨交易形式支付。因為是在1990年6月左右的時間中蘇雙方就引進蘇27一事正式展開的會談,中國內部將此項目稱為「906工程」。
協議簽署後,蘇聯派出蘇27來到中國,於1991年2月在北京南苑機場進行了精彩展示,以其一流的外形設計及超機動性能,深深震撼了在場的空軍將領們。 1991年5月,中國官方背景的《航空知識》雜誌社刊登了一幅蘇27在五星紅旗前的照片作為封面。這時,西方世界還被蒙在鼓裡,僅僅以為這只不過是一場飛行交流活動罷了。
蘇27的機械製造技術是中國未曾體驗過的,需要一個全新的學習、掌握過程。北京航空製造工程研究所先行對蘇-27的製造技術開展分析研究並形成指導文件,翻譯編寫了《飛機結構工藝初探》、《飛機機體關鍵製造技術分析》等大量資料。
中國人一向相信國防現代化是買不回來的,而且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並沒有那麼多錢大批量的購買蘇27,所以在購買成品蘇27的時候,就一直希望能引進其生產線和技術。而對於當時同樣「缺錢」的俄羅斯來說,其實並不想出售生產線,只想出售成品賺錢。
他們針對課目特點,及時組織飛行員進行航理學習,重點加大季節性故障等重大空中特情的預想預測和處置研究,並進行座艙實習和協同演練。指揮班子依託一體化信息平台對飛行員每個動作進行實時監控,精確指揮,確保節後開飛訓練安全高效。
1995年12月,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再次率團訪俄。中方堅持要俄方轉讓生產技術,同時作為引進生產線談判的「籌碼」,中方還與俄羅斯簽署了第二批24架蘇27採購合同,原則同意完全以美元購買。最終,雙方基本達成蘇27生產技術轉讓的共同精神。
1996年4月和7月,第二批共24架蘇27SK抵達中國廣東某基地。同年12月,俄副總理波雷納科夫訪華,與中方正式簽下引進蘇27生產線的協議。
根據合同,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屬下的瀋陽飛機製造公司在15年時間內製造200架蘇27,其中第一批蘇27的機體全部由阿穆爾河畔共青城飛機生產聯合體提供,以後批次的機體逐步過渡到中國自主製造,但俄羅斯仍然提供全部200架飛機所需的發動機、雷達及電子設備、機載武器。
蘇27對於中國空軍的意義,遠不是一種現代化主戰裝備那麼簡單。蘇27的引進,使中國空軍在全軍發展戰略中的地位變化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成為中國空軍現代化的重要標誌,蘇27開啟了中國空軍第三代戰鬥機的大門,使得中國戰鬥機發展的步伐再次跟上了世界先進裝備的水平,同時也推動了其他國產作戰飛機的改進完善和新機型的發展。
由於中國只獲得了單座型蘇-27的生產許可證,為了在蘇-27機隊規模擴大以後,保證大批蘇-27飛行員的培訓,1999年12月3日,俄中雙方又簽署了訂購28架蘇-27UBK V2的合同,均由IAPO生產。
緊接著12月22日IAPO又交付8架,餘下16架在2002年分兩批交付,2002年9月完成合同。這24架飛機被裝備到重慶白市驛基地的空33師,該師隸屬於成都軍區空軍,中國的第一個宇航員楊利偉就出自這裡,不過他似乎沒有飛過蘇-27。
經過19個小時50多個架次的飛行,30多名飛行員成績總評均達到「優秀」!上午11時48分,隨著最後一架戰機穩穩落地,該團圓滿完成節後首飛,實現「開門紅」。
至此,俄羅斯一共向中國出口了3批共76架蘇-27,其中包括36架蘇-27SK單座型,40架蘇-27UBK雙座型,在此之後,中國轉向採購蘇-30,而蘇-27則開始由瀋陽飛機製造公司自行生產。
二、走向攻防一體空軍的第一步:1996年引進蘇-30戰鬥機
李鵬在1996年底訪俄期間,簽署了總值數十億美元的大型軍售合同,其中便包括以18億美元購買40架先進對地攻擊型戰鬥機的轉讓意向性框架協議,雙方同意轉入技術細節談判。當時蘇霍伊設計局總設計師西蒙諾夫曾在公開場合表示,蘇霍伊設計局正在設計一種基於蘇-35機體的雙座攻擊型飛機,這種飛機將具備強大的對地攻擊能力。
不過在當時這一透露的消息並沒有被多數人所注意。 西蒙諾夫所說的飛機就是後來的蘇-30MKK。蘇-30MKK是KnAAPO在蘇-35UB和蘇-27SMK的基礎上發展的,有別於IAPO在蘇-27UBK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蘇-30系列,如SU-30MKK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4.5噸,大於蘇-30MKI的33.5噸和蘇-30的30.5 噸。.
這是根據中國空軍的迫切需要而設計的多用途戰鬥機,這樣的戰機能夠執行奪取和保持空中優勢、遠程精確打擊等多種任務。經漫長的兩年不同級別談判,俄羅斯最終同意出售蘇-30MKK,雙方的細節合約在1998年珠海航展期間敲定。
1999 年3月朱鎔基總理赴莫斯科訪問,並正式簽署購買38架蘇-30的協議,標誌著兩國軍事技術合作再跨進一大步。 第一批10架蘇-30MKK於
中國空軍首先裝備蘇-30MKK的單位是空軍第3師和飛行訓練基地,分別裝備19架。傳統上,這兩個單位是中國空軍最先裝備從蘇聯/俄羅斯購入的先進飛機的單位,從米格-15、米格-17、米格-19、米格-21到蘇-27、蘇-30都是如此。空軍第3師第9團換裝蘇-30後,原先裝備的第一批蘇-27全部轉交給了濟南軍區空軍的空19師。
2001年7月普京總統和江澤民主席會晤時,中國簽署了購買了第二批38架蘇-30MKK的合同,2002年8月至2002年底,這38架戰鬥機陸續交付。這兩批飛機裝備的是南京軍區空軍的空29師和廣州軍區空軍的空18師,這也都是中國空軍的精銳部隊。
中國空軍裝備蘇-30的數量在短短兩年間就達到了76架,而購買同樣數量的蘇-27戰鬥機卻花了整整十年。這是中國大陸對分裂的台灣地區加速進行「軍事鬥爭準備」的最明顯標誌。
2002 年,俄中開始磋商關於購買蘇-30MKK第二階段型號(也常被簡稱為蘇-30MK2)的談判,2003年1月,兩國簽署第三批蘇-30購買合同,KnAAPO將向中國海軍航空兵提供24架蘇-30MK2,12架蘇-30MK2於2004年2-3月份飛抵中國,剩下的12架則於2004年8月底交付。
作為中國海軍航空兵最先裝備蘇-30的部隊,海航4師10團是一支著名的部隊,它曾擊落過多架美國和蔣介石政權的飛機,在60年代被中國最高軍事機關授予「海空雄鷹團」的榮譽稱號。至此,中國所裝備的蘇-30的數量達到100架。而且,在2005年前,蘇-30MKK將是全球最優秀的多用途戰鬥機。
三、中國現代防空技術的「鼻祖」:引進S-300防空導彈秘史
如果說「海豚王子」維他斯(Vitas)是俄羅斯問鼎全球流行樂壇的驕子的話,那麼被俄羅斯人命名為「驕子」的S-300PMU(俄語C-300系列)系列防空導彈系統無疑是俄羅斯對外戰略上的驕子。1991年海灣戰爭中持續43天被聯軍稱為「沙漠風暴」的空襲,讓所有可能被美國空中力量要挾的國家開始為自己的防空體系感到了擔心。
而恰在此後不久,處於貨幣急劇貶值的俄羅斯將尚未裝備自己部隊的S-300PMU1防空導彈系統推向了原華約以外的軍火市場。 據西方媒體披露,當時中國將俄羅斯所有庫存的S-300PMU1都買了下來,這是因為中國原有的射程僅為幾十公里的防空導彈只能在大城市和重要目標上空構築中、低空的防空覆蓋網。
而一旦擁有了一定數量的S-300PMU1,不僅可以很快在大城市和重要目標100公里以上的高空構築區域殺傷覆蓋的防空網,而且擁有了仿製研發的模板。隨後,海外媒體又在2003年透露,中國再次購買了4套被俄羅斯人正式命名為「驕子」、射程可達200公里、同時可攔截36個空中目標的S-300PMU2防空導彈系統。
雖然三十年沒有直接接觸,但中國對蘇聯防空系統還是非常熟悉的,因此很快決定進口當時蘇聯最先進的C-300PMU系統。 空軍地空導彈部隊,最初成立的時候,就是以營為獨立建制單位的,那個在岳振華率領下首次使用地空導彈擊落戰機的「英雄導彈營」,就是地空導彈兵第二營。
今天地空導彈部隊雖然有師、旅、團等多種形式的建制單位,但是發射單位仍然以營為獨立作戰單元。毫不例外,進口的C-300系統也是以營為統計單位。 1991年訂購了第一批S-300(S-300PMU),1993年交付完畢,共計2個營8個發射單元,32套發射系統,256~384枚5V55U導彈合計2.2億美元。
首都北京是祖國的心臟,也是我國國土防空的重中之重。北空作為空防重點區,有四個地空導彈師,部署了十個地空導彈團,約三十六至三十八個地空導彈營,構成內外兩層地空攔截網。沒有疑問,這最先進口的兩個C-300PMU營首先裝備了地空導彈某團某營,不僅成為偉大首都的貼身保衛,也成為C-300的種子團。
這個種子團,九十年代初裝備了300以後,第一步就是培養人才。第一批人才是到俄羅斯去培訓的,當然是不夠的,連一線崗位都不能滿足。所以就讓學習回來的人,按「一幫一」、「結對子」等方法帶徒弟,一時間這個團成了大學校,呈現出「放下書本上陣地,走出戰車進課堂」的場面。
而且按照「寧可讓人才等裝備,不能讓裝備等人才」的人才培養政策,訓練出好幾套操作新裝備的班子。大概用了兩年時間,形成了「團有專家,營有尖子,連有骨幹」局面。這個培養人才方法深得江澤民讚許,並提了詞「努力學習,艱苦奮鬥,做無愧於新時代的高素質青年軍人。
從紅旗二到300,這種技術跨越對地空導彈部隊了解當今世界技術的發展,是具有震撼性的,而且是切身的。由於人才培養路子走得對,所費的轉型時間應該比同時期空軍引進的蘇兩七,短得多。九九年國慶大閱兵,在受閱的二十五個車輛方隊中,種子團的300是唯一一個沒有廠家保障的方隊。
1994年訂購了第二批S-300PMU1,20世紀90年代末交付完畢,共計2個營8個發射單元,32套發射系統,196枚48N6E導彈合計4億美元(一半現金,一半易貨)。第二批裝備S-300的北空某團,媒體02年曾報道過該團在這一年夏季去西北打靶的情形。
這是一次實兵實彈戰法訓練,不單純是為了驗證射彈效果,還包括 途中機動、抗干擾、防襲擊、開設指揮所、佔領陣地、電磁兼容實驗等一些列戰術要素訓練。靶場處於沙漠,打靶那幾天,天氣很熱,整天風沙瀰漫,氣候條件很差,各種設備也要經受風沙考驗。
共打了四發彈,結果四發四中。 在北空之後,第二家裝備S-300的是南空,估計在九十年代中期,九六年左右,是S-300PMU1,這新彈也是給了種子團,原來的S- 300PMU換下來給了南空導彈某團和北空的導彈某團的各兩個營。南空接裝的是位於福建和江西的兩個營。由此,S-300由北到南,開始擔當國土防空任務。
第三批S-300(C-300PMU1)2001年訂貨,共計2個營8個發射單元,32套發射系統,196枚48N6E導彈合計4億美元。上海是中國大陸最大和最重要的商業、金融和工業城市,而上海帶動周邊城市群以及長江三角洲地區的發展作用,更是中國大陸其它城市無出其右。
在大陸 經濟體系中,起如此關鍵作用的上海地區如果遭到台灣攻擊,對整個大陸經濟將產生非常嚴重的後果。因此,在大上海周邊建立強大的防空體系,無疑是保衛中國經濟的重要步驟。上海地處東海之濱,北面是寬敞的長江口,東臨東海,市區離海岸線平均距離約40千 米。
從海岸到上海市區都是沖積平原,視野開闊毫無遮擋,從浦東的高層建築上能夠望見波光粼粼的東海。上海距台北直線距離約為760千米,而台灣空軍現役多 種型號的戰鬥機執行對地攻擊作戰半徑最大可達1400千米,可見台灣發出對上海的威脅言論不容輕視。
上海空防地緣不如內地便利。由於城市頻海,缺乏架設雷達和防空系統的理想縱深和地形。
對於超低空突防的戰鬥機,雷達截獲距離僅有數十千米,而偽裝成民航機的戰鬥機群需要及時識別確認。這兩項程序都要求雷達系統能夠提供足夠的預警距離和時間,而由於海岸線到上海市區距離太近,無法再向前部署預警雷達,也沒有高山陣地可以用來伸延雷達探測距。
因而雷達截獲目標後留給防空系統和航空兵進入作戰準備的時間非常少。在台灣戰術導彈服役後,這個預警時間將更加短促。應上海市政府的請求,最新一批S-300就給了導彈某旅。這個旅有五個營,四個營裝備了S- 300,那個首次用我國自製的「紅旗」二號打下「黑貓」中隊的U-2飛機的某營。
這回紅旗扛到底了 第一批S-300(-300PMU2)2003年訂貨,合同在2004年8月8日簽訂,2008年交付完畢,共計4個營16個發射單元,64套發射系統,256枚48N6E2導彈合計9.8億美元。
PMU2 使用48N6E2型彈,射程200公里,使用俄產BAZ運載車,而PMU,PMU1,使用5P85SE發射車。64N6E2搜索雷達,全30N6E2目標指示雷達,30N6E2為S波段,而30N6E1為X波段。可以搜索300公里目標,同時跟蹤12個、6個目標。54K6E2指揮系統。PMU2專用
推薦閱讀:
※【解局】中俄走得近,就是對抗美國搞「新冷戰」?
※中俄一日之間態度大變 安培驚慌失措(1)
※聯大通過涉敘決議 中俄反對
※繞開安理會,聯大通過決議設追責敘利亞機制 中俄等15國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