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創優品葉國富:炫耀性消費終結,零售下半場是物美價廉|預告
怎樣判斷一個零售業的商業模式是否可行?
綽號「葉大炮」的名創優品全球聯合創始人葉國富說,只要看顧客買完單到走出店門那5步的面部表情:如果面露喜色,說明你的商業模式可行;如果面無表情或者面露難色,就說明他對這次購物產生懷疑。
「消費者爽不爽,決定一個企業的生死。」葉國富如是說。
成立四年的快時尚消費品牌名創優品如今在全球店面已超過2000家,年營收突破15億美元,被無印良品、優衣庫、屈臣氏列為「全球最可怕的競爭對手」。
葉國富認為,「新零售」不只是「線上 線下」。人的需求越來越簡單、理性,效率越來越高,只有精選、優質、低價的商品才能讓大多數人感覺爽。
炫耀性消費時代已經終結,中國零售的下半場必須是物美價廉。
8月19日,在混沌大學,葉國富老師將帶來一場「零售創新」大課,分享他打造「物美價廉」暢銷品背後的心得。
有問題想問葉國富老師?(戳此提交問題),也許在課堂上就能得到老師的回答哦~
授課教師|葉國富名創優品全球聯合創始人
電商的三座大山壁壘
電商有三座大山,也就是壁壘,分別為服務、支付以及物流。
◆服務(電商服務質量不斷提升)
電商經過近10年的發展,服務水平、效率和體驗不斷提高。
◆支付(消費者開始信任網上交易)
微信支付消除了高年齡層對互聯網支付的不信任。以前網購是80後、90後為主,現在很多60後、50後,甚至40後的人,都敢在網上買東西了。
比如我父親,他今年74歲,過去他不可能在網上買任何東西。第一,他不會操作,第二,他不相信互聯網支付的安全性。
但是當他用微信給孫子發紅包那一刻,不信任感的牆就被打掉了。幾百塊錢,幾千塊錢的紅包都敢發。那麼,哪天他在微信上發現一件99塊錢的襯衣,他為什麼不相信呢?他一點,填個地址,第二天襯衣就到達家裡了。
安全的支付最大的建立了人們對網上交易的信賴。
◆物流(實體與電商的時間差逐漸抹平,大數據大大提高物流效率)
實體和電商,除了價格區別外,還有一點顯著區別是什麼?
就是實體店付款就可以拿走,但是電商要等三天。
可是今天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很多平台都實現了上午下單,下午到。這意味著,隨著物流越來越發達,網上購物越來越方便。
京東甚至可以通過大數據,讓手機7分鐘送到顧客手中——通過後台數據分析某商圈的購物偏好、購買數量等提前準備貨源。
比如,廣州市珠江新城寫字樓里的購買數據顯示,這裡的人最喜歡買的是蘋果7手機,其中有2萬名顧客,蘋果7一上線馬上就買。
那就提前在最近的倉庫存2萬台,顧客下單不到7分鐘,有人敲門,手機到了。
體驗好的背後是大數據對物流的支撐。當物流越來越快,支付越來越方便,電商的服務水平越來越高的時候,大家在網上購物的幾率也會越來越高。
電商對實體來說究竟是增長還是分流?
可能對於經營線上 線下的企業來說,電商帶來了銷售增長。但是從整體來看,無可爭議的是,現在網上的銷售額遠遠超於實體店。
客觀來看電商帶來的結果一定是分流,而且分流越來越嚴重。中國現在很多人在唱衰實體零售,都認為實體零售很難做,我個人認為也很難做。
不過,在全球實體店凋敝的大潮下,仍有少數的逆襲者:
◆Costco(好市多):美國最大的連鎖會員制倉儲量販店。在沃爾瑪、大潤發都在關店的同時,它卻仍然有大量顧客。2017年《財富》美國500強排行榜中,排名第16。
◆優衣庫:全球最大的休閑服裝連鎖品牌。優衣庫在日本、中國、韓國、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東亞地區等都有很好的營收。目前中國是它全球最大的市場,已經開了600家店,它的目標是2020年在中國要開到1000家店鋪。
◆宜家:來自瑞典的全球最大傢具家居零售商。每到周末,人滿為患,付款排隊都要排很久,朋友建議星期六星期天,不要去逛宜家,很難受,人太多。
◆名創優品:迅速開店擴張,而且越是大城市效益越好。
同樣是做超市,為什麼Costco就沒受到線上衝擊? 同樣做服裝的,為什麼那麼多服裝企業做不下去,優衣庫仍然勢頭迅猛?
在這裡,先說一下新零售,馬雲說「線上 線下」是新零售,很多媒體也在到處宣傳新零售。
但實際情況呢?很多實體企業做了線上,依然沒有逃脫被淘汰的厄運。例如百麗投資了優購網,萬達做了飛凡網,美特斯邦威也做了電商,如果「線上 線下」是新零售的話,那麼,中國的零售企業基本都是新零售。哪一個企業沒有電商?
所以,我認為,新零售的標準並非「線上 線下」。它有三大標準。
標準一:極致的產品設計
過去的零售,以渠道為中心。
今天我們做零售要以產品為中心。顧客買什麼?買的是產品。掌握產品就是掌握顧客。這就需要極致的產品設計。
極致的產品設計有三個標準:
第一,系列感。Costco裡面售賣的東西很漂亮,設計給人的感覺就是有統一的系列感。因為Costco所有的產品,不管是CK、不管是星巴克,也不管是任何品牌,進了Costco就全部要按照Costco風格和包裝規劃重新設計。
第二,簡約風。互聯網時代,全球的消費者在選擇上越來越趨同的地方就是簡約。
第三,高顏值。現在的消費者不僅要價格低、功能多,還要有「調調」。產品不再只是產品,還要有美感,像一件藝術品。
名創優品永遠不跟別人比價格,我們只比性價比,而在這個價格上,買不到比我更漂亮的產品。
改革開放之前就有10元店,為什麼名創優品能開到全世界去?因為我們在設計上下了很大的工夫。我們去年的設計費大概花了五千多萬,未來還會更高,我們要找全球頂尖的設計師來設計。
比如,名創優品的純凈水「冰泉」,包裝很有設計感而且要求無縫銜接。
為了這個工藝,我們找了不只50家工廠。一個工廠老闆跟我講,這個工藝做不出來,只能把改模具改設計。但是我們一直堅持到最後終於找到了生產這個水瓶的廠家。這個純凈水現在是店鋪賣得最爆的一款產品。
這就是我們要在設計上死磕,不斷的磕。否則,你的產品是沒有競爭力的。
產品的品質,不是價格決定的。產品的品質是產品的直接材料決定的。
比如說名創優品的香水,我們是用的全球頂級奢侈品牌供應商的香料。在這裡說一句,包和皮帶,要麼做奢侈品要麼做快消品,因為包和皮帶已經不僅僅是實用品更是所謂的身份象徵。
但是香水不一樣,香水只能聞到香味,看不到品牌。我們對中國消費者調查時發現,中國顧客對香水的關注是:持久性。因為價格太高,平時不敢噴。而名創優品是要讓香水回歸「日常」。
此外,很多人說產品的價格是由品牌定位決定的。
錯了。
產品的價格亦是由企業的效率決定的。企業效率越高,出廠價越低,會越有競爭力。效率是企業競爭力的唯一路線。
我們的刀叉15元2件,品質也很好,供應商做了20年外貿,不做國內。但是最初供應商不能理解我們的理念,跟我們合作很痛苦,我也曾親自趕走了幾個供應商。有些供應商正常報價8塊5,我說5塊錢,他說那我們回去把材料改改。
我說,如果我為了降價,讓你去改材料,這種事情,我還需要你嗎?中國所有的供應商都會降低材料成本。
我想要的是品質不要改變。
利潤雖低,必不敢省人工;價格雖低,必不敢減物力。降價的辦法就是改進設備、提高效率,任何事情都要關注「效率」這兩個字。
標準二:極高的性價比
現在的80後、90後,到商場里只是看東西不買東西了,都到餐飲、電影院去了。那麼,為什麼購物中心裡餐飲的顧客最多?
有人說餐飲是剛需。難道服裝不是剛需嗎?本質是餐飲是購物中心中單價最便宜的。
Costco裡面很多產品可以做到20年不漲價,而美國的GDP每年的增長是百分之二三。
Costco是如何做到極高的性價比呢?舉個例子,Costco和星巴克因為價格僵持了幾年之後,現在Costco里星巴克的袋裝咖啡價格比外面便宜很多,可以說任何品牌到了Costco都比外面便宜。
保持極高的性價比要做到:
◆爆品戰略
喬布斯給我們全球的企業家上了深刻的一課,很多手機商出了幾十個款型卻賣不出去,但是一款蘋果手機就可以賣到全世界去。企業必須要聚焦到一個單品上,這樣產品專註、庫存減少、管理成本也會大大降低。
◆規模採購
如果做不了規模,就沒有性價比。
◆縮短渠道
層級越多,利潤越少;渠道越短,送貨越快,周轉越開,效益越高。
優衣庫之所以像鱷魚一樣吃掉所有魚就是因為性價比高。老家的親戚們來了,去優衣庫購置新裝,每個人身上穿一套,帶一套,馬上去結帳,二千塊錢到頭了。
這叫什麼?這叫幸福感。
標準三:極好的購物體驗
購物體驗我認為有幾個指標,無服務、無推銷、無壓力。
跟在顧客身後的推銷和介紹非常讓人反感,商品都擺在面前,說明書上寫的也很清楚。我要求把店員人數砍掉一半,只留下一半就行了,服務員、營業員在沒有諮詢的時候,不要講話。
服務員的工作:第一,理貨;第二,打掃衛生;第三,做好防盜。
一分錢一分貨,完全沒道理
一分價錢一分貨,在中國有沒有道理?
在我看來,這句話一點道理都沒有,中國很多行業的物價可以去掉一個零。這是我們買高價產品給自己一個心裡暗示和台階下而已。中國物美價廉的時代才剛剛開始,關鍵得看如何提高效率降低價格,提高品質。
歐萊雅的一支睫毛膏,在美國洛杉磯商場里只賣九塊九毛九美金;維多利亞秘密的內褲活動價是五條27美金,平時10美金一條。全店最貴的內衣套裝才288美金。
在國外有很多物美價廉的例子,中國為什麼不可以?
現在,消費者逐漸回歸理性,誰先做到質優價廉,誰就佔有優勢。優衣庫單價很低,但是優衣庫老闆是日本的首富。宜家也是以低價贏得顧客的傾心的,但是宜家的老闆是歐洲的富豪。
名創優品的標識上有個笑臉,我們希望顧客到名創優品買東西就像花別人錢那樣開心,並把這個購物體驗帶到全世界去。
Q&A
Q:起步階段如何說服優質供應商提供有質量保證又低價的產品?
A:大規模採購,買斷制,100%月內供應商結款。
Q:選品的關鍵是什麼?
A:第一,剛需,就是說100人裡面80個人能用得上,作為老闆就是最大的產品經理,比如7-11的老闆每周花一天試吃,而我每周必須自己開產品會;
第二,高顏值;第三,固定的毛利價格公式;第四,全方位選品,以熱愛為導向的買手招聘。
Q:全球化做品牌布局比較少見,為什麼不先做本土化?
A:中國零售紅海,飽和度高。「哎呀呀」已經看出5-10年後會飽和,市場驅動我們不得不向外走。
Q:從零到一遇到了哪些困難?尤其供應鏈系統。你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A:兩大困難,顧客不買單/搞不定供應商。對付供應商三個字:老闆出面 拿錢砸,信用建立起來就好做了。和供應商結款越早越好。只留15-20天的對賬期。
Q:庫存管理怎麼解決?
A:通過大數據調整我們的商品庫存。我們以大數據決定每天的配送,很少有庫存。全國的調貨系統由總部控制。迅速迭代,做好試賣。每個月會有500個左右的產品,但最終只上架40個。
Q:加盟模式?
A:加盟商只出錢 鋪子。運營和人員總部負責。採取大區管理制。
Q:資金面上快速擴張的秘密?
A:每日把當天收入的38%(食品是營業款的33%)給到加盟商。款項日結。財務做的非常細。一般8-15個月加盟商可以回本。總部毛利只在10%以內。
Q:名創優品為什麼要把每天38%的收入分給加盟商?
A:資源共享,快速佔領市場。播種的時候,不要想收割。
Q:人才梯隊如何建設?
A:我們團隊擴張很快,有19000人,把精力主要放在店長身上。
每個店600w,也算一家小企業。每個老店長要帶3個新店長。區域經理大多店長起家,店長大多店員起家。名創是產品驅動,不是員工驅動。員工的功能比較簡單,管理也簡單,成本自然下來。
Q:三四線城市為什麼做不起來?為什麼不做屌絲生意?
A:嘗試過,花都等城郊場,沒有人買單——「為什麼這麼便宜?」
消費市場有待教育,這是個信任的問題。需要時間,還有一大批物美價廉的新消費品來重新教育消費者。「越貴越好越便宜越差」的舊消費觀念依然盤旋在三四線城市中。
推薦閱讀:
※新世界葡萄酒成日本消費者新寵
※古代逛窯子的消費標準有多高?
※中盛「一點公益」消費全返平台是餡餅還是陷阱?
※VIEW | 千禧一代的網購習慣預示了什麼?
※但斌:2012年市場會更殘酷?看好泛消費和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