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湯之君葯探
中醫學院2014級中醫五年制全科班朱凱
[提 要]炙甘草湯出自仲景的《傷寒論》,作為治療「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的主方,療效確切,其滋陰養血,益氣溫陽,復脈定悸的作用也比較顯著。後世對於炙甘草湯中孰為君葯各抒己見,探析炙甘草湯中之君葯,有利於發揮其臨床應用,取得更為顯著的療效。
[關鍵詞]炙甘草湯 君葯 探析
炙甘草湯又名復脈湯,出自《傷寒論》第177條: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方由炙甘草四兩,生薑三兩,人蔘二兩,生地黃一斤,桂枝三兩,阿膠二兩,麥門冬半升,麻仁半升,大棗三十枚組成,其滋陰養血,補益心氣的功效較為顯著。在《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附方中提出「《千金翼》炙甘草湯治虛勞不足,汗出而悶,脈結悸,行動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在《金匱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附方中提出「《外台》炙甘草湯治肺痿涎唾多,心中溫溫液液者」。雖然上述病證不同,但基本病機有異曲同工之妙,皆為氣血陰陽俱虛。歷代醫家對於炙甘草湯中君葯一直爭論不休,下文將結合諸家觀點探析炙甘草湯中其君葯。
1 諸家觀點
1.1 炙甘草為君葯
《本草備要》謂「甘草,味甘,炙用氣溫,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入潤劑則養陰血,諸炙甘草湯之類」。正如錢潢[1]在《傷寒溯源集·卷之二》言:「此方以炙甘草為君,故名炙甘草湯……熟能補中氣之虛,故以為君」。明代許宏[2]《金鏡內台方議·卷之九》言:「心中悸動,因脈結代,故知為真陰氣虛少,陽氣虛敗。故與炙甘草為君,人蔘、大棗為臣,以補元氣不足者;以桂枝、生薑之辛,而益正氣為佐,以麥冬、阿膠、麻仁、地黃之甘,潤經益血,而補氣陰為使,以清酒為引,而能通以復脈者也」。此外,在《名醫別錄》中提出「甘草,通經脈,利血氣」[3],丹波元簡[4]在《傷寒論輯義》中也謂之「乃是取乎通經脈利血氣」,故認為炙甘草為君葯。
1.2 生地黃為君葯
方中生地黃的量為一斤,遠多於炙甘草,且藥力也比較強,李東垣在《脾胃論》中提出「君葯分量最多,臣葯次之,佐使葯又次之,不可令臣過於君。君臣有序,相與宣攝,則可以御邪除病矣」,故有醫家認為生地黃為君葯,正如清代醫家柯韻伯[5]《傷寒來蘇集》謂「心不安其位,則悸動不止;脈不復其常,則代結,何以調?故用生地為君,麥冬為臣,炙甘草為佐,大劑以峻補真陰,開來學滋陰之一路也」。張錫純也認為其君葯為生地黃,觀方中諸葯,惟生地黃重用一斤,地黃原本補腎葯也,惟當時無熟地黃,多用又恐其失於寒涼,故煮之以酒七升,水八升,且酒水共十五升,而煮之減去十二升。是酒性原熱,欲變生地黃之涼性為溫性者,欲其溫補腎臟也。蓋脈之跳動在心,而脈之所以跳動有力者,實賴腎氣上升與心氣相濟,此為炙甘草湯之用意,原以補助腎中之氣化,俾其壯旺上升,以心中之氣化相濟救為要著也」。
1.3 其他觀點
暢氏[6]認為炙甘草、生地黃共為君葯,炙甘草湯用柔葯滋陰養血,以剛劑益氣通陽,兩組藥物剛柔相濟,陰陽兩調,體現了仲景「陰陽自和,必自愈」的治療原則。還有醫家認為生地、麥冬、阿膠用於滋補陰液,恐其不能上升,故以炙甘草、桂枝為君,取其氣厚、輕揚之性,載其上承,並佐以清酒,歸心復脈。
2 討論
各代醫家對於炙甘草湯中的君葯各抒己見,通過整理分析其相關文獻,並結合自己的體會,認為炙甘草湯中的君葯應為生地黃,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傷寒論》第177條言「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其病因是由於感受傷寒,本應該會出現惡寒,發熱等主症,但現在的主症是脈結代,心動悸,可能是由於表邪入里,所以表證並不是很明顯,表邪入里化熱,直中於心,損傷心陰心血,而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失濡養,心動失常,因此會產生心動悸。陰血不足,則不能充盈血脈,同時陽無所依而虛浮耗散,使脈來不能自續,而為結代。此時病機是以陰血虧虛為主,而非以心氣心陽不足為主,所以君葯應對應陰血虧虛這一主證,起到滋陰養血的作用,顯然具有益氣通脈作用的炙甘草不能作為君葯。
蓋地黃之用,在於其汁液能濡養筋骸血絡,可潤澤經脈乾枯者,《本經疏證》[7]言「地黃之用不在能通,而在能養」。經脈筋絡干則收引,潤則弛長,仲景以地黃治脈結代故有此意。心主血脈,脈者,源於腎而主於心。心血枯槁則脈道滯澀不暢,所以《傷寒論》中以脈結代和心動悸並稱。炙甘草湯即桂枝湯去芍藥加生地、阿膠、麥冬、麻仁及人蔘,其中生地的量高達一斤,可見滋陰養血之葯份量極重,又佐以溫通陽氣之品,補中寓通,體現滋陰通陽之法,則生地為君葯也是不言而喻。
3 小結
綜上所述,展現諸家觀點,並結合其觀點,通過分析炙甘草湯的病因病機及方證藥味配伍,尋求仲景本意,得出炙甘草湯的主要病機是以陰血虧虛為主,且方中生地黃劑量和藥力比較足,加之地黃之用在於滋養陰血,濡養經脈筋絡,所以炙甘草湯的君葯應為生地,此舉有助於了解其滋陰養血,益氣溫陽,復脈定悸的功效,更有助於發揮炙甘草湯的臨床應用,進而達到更好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錢潢.傷寒溯源集[M].上海:上海衛生出版社,1957:58
[2]許宏.金鏡內台方議[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137
[3]陶弘景.名醫別錄[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23
[4]丹波元簡.金匱玉函要略輯義[M].北京:學苑出版社,2011:113
[5]柯琴.傷寒來蘇集[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9:258
[6]暢洪昇.傷寒論炙甘草湯發微[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2,25(2):11-12
[7]鄒澍.本經疏證[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5:43
中醫學院——新媒體中心
圖文來源:《齊魯杏苑》編輯部
編輯:胡渙雨
技術:張一諾
主編:朱國梁
推薦閱讀:
※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藥枳實甘草須,此是陽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婦科名葯治男症 王不留行25克,黃柏、敗醬草、蒲公英各20克,赤芍、延胡、丹皮、穿山甲、皂角刺各15克,?木香10克,甘草6克,
※軍醫提醒:甘草片不可長期服用
※甘草 Gancao《神農本草經》
※麻杏石甘湯,芍藥甘草附子湯
TAG:甘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