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楓橋夜泊》中的意境美
《楓橋夜泊》這首詩乍看上去平白易懂,似乎沒什麼深奧之理,多種景物疊加,畫面並不複雜。然細細品味這首詩才會發現詩中的深刻內涵,它給我們的不只是一幅美麗的圖景,更是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心世界,給我們帶來的一種意境美感。
這首詩列舉了多種意象,詩的第一句即列舉了「月」「烏」「霜」三個意象。「月落」是詩人所見,一個「落」字寫出了月亮下沉這樣的一個動態畫面,光明在慢慢減少,天地也漸漸變得黑沉沉。「烏啼」是詩人所聞,烏鴉啼叫聲聲入耳。古詩中的夜啼常常表現悲凄憂傷的情緒,更何況又是「烏」在啼。「烏」在中國文化情結中總是悲涼,凄慘,不詳的代表,「烏夜啼」使得詩中瀰漫著一種悲涼的氛圍,觸動著詩人的滿懷悲愁。「霜」給人以清寒,肅殺的感覺,詩人又用「滿天」來形容,天地間似乎被無形的霜所侵佔,處於這樣一個寒意四起的環境中而無法逃逸,寒氣逼人而來,生動地展現出了夜的寒冷。月落,烏啼,霜滿天,是詩人視覺,聽覺,觸覺(溫度感)的融合,塑造了一個灰暗,凄慘,陰沉的氛圍,畫面被冷色調所佔據,成為遊子產生愁緒的大背景。
詩中的第二句「江楓漁火對愁眠」中,出現了「江楓」與「漁火」這兩個意象。這兩個意象本是熱烈的、熱情地,然而在慘淡,凄冷的環境下,昔日的熱情都已消失,黯然失色。在月落,霜滿天環境下的江楓,漁火若明若暗,茫茫的灰暗吞滅了他們的絢麗。只落下星星點點,更顯得傷感。然在暗淡的景色中增加這星點的色彩也使畫面增添了一點活潑,使沉寂的畫面起了一些的變化,不會顯得一成不變。詩人不禁善於運用冷色調來塑造氛圍,更善於運用暖色調塑造與冷色調同樣的氛圍,以暖襯冷,更見其冷。
在這句詩中明寫了兩個意象「江楓」與「漁火」,也暗寫了另一個意象「詩人」。詩中所說的「對愁眠」不只是江楓與漁火的相對,而且還有詩人與江楓,漁火的相對。隱隱約約的漁火後必有漁夫在,這不禁牽動了詩人異客他鄉的羈旅愁思,輾轉反側,難以入眠。詩人的愁使得詩人所看到的景物也添上了一層愁,有濃烈的感情色彩,似乎它們也在相對而愁,寫景中寄予了詩人情思。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共同構成了一幅寒冷,暗淡,凄慘的深秋楓橋夜景,使讀者感受到作者低沉的心,滿懷羈旅的情思。
詩中第三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將筆頭從楓橋夜景轉移到了對寒山寺的描寫。這座古剎的出現也使得景色有種古韻。寫寒山寺也是為了引出下句的夜半鐘聲。曠遠的鐘聲從寒山寺傳來,使人一驚,似乎這聲響能穿過黑暗直達人的心裡,一下下的鐘聲彷彿敲在了遊子心上,使人頓生羈旅之情,空虛之感。一個「到」字表達了鐘聲傳到客船的運動過程,聲音像是一個可感的物體到了客船上,為詩句增添了一絲活力。
詩中各意象具有強烈的空間感,由第一句的高處景物到第二句的低處景物,在到第三句的遠景,末句又由鐘聲從遠處回到了近處。上下,遠近的景物共同構成了一幅圖景,塑造了一個空曠立體的世界,空間層次感極鮮明。「景之所指,不能寬泛無歸」在這樣一個立體的環境範圍內,作者所描繪的是他所見,所聞,所感之景物,使得整首詩具有一種凝聚力。詩中除了對空間的描寫外,也有對時間的描寫,但作者並不完全按照時間順序來描寫事物,而是先寫天將破曉的景,再寫夜半到天明時的景色,最後才寫夜半,時間是倒轉的,這種手法的運用使得欣賞者對詩中所描繪的時間有更為強烈的概念,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詩人終夜不能入眠的愁情。
詩人將各意象巧妙的組合起來,既是寫景,又是寫情,詩中情景交融,物我一體。詩中的景帶有了詩人的感情,景物本不會有感情,是詩人的感情使得事物帶上了相應的情感。詩人將飽經風霜的人生感慨外化為一幅動人的審美圖畫,做到了情景相融而產生意境美。
整首詩給我帶來了視覺形象美感,作者情感的傳達,同時也給讀者以審美想像空間。具有一種含蓄美及餘韻美。詩人精心選擇的意象讓我們聯想到了一幅凄寒孤冷的楓橋夜圖,月、烏、霜、楓、漁火的生動形象出現在讀者的想像之中。按照個人的喜好及生活經歷,將各種意象組合,抑或添加一些景物使所想像的景象更符合讀者從詩中所感受到的意境。在寂靜的夜突然傳來的鐘聲,使我們不禁想像古鐘的樣子,更是由鐘聲想到寒山寺,前兩句詩中,月,烏霜,楓漁火構成了畫面的明景,而寒山寺構成了畫面的暗景,出現在讀者的想像之中。整首詩都沒出現詩人形象,但我們卻能通過詩人所描繪的景象,感受到詩人的存在,因詩中意象都已帶上了詩人的感情可以想像出詩人在這凄涼的環境中,站立船頭,無限孤獨,無限愁思,詩人的形象也成為全景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這首詩帶給我們廣闊的審美空間,詩中的情景相融,空間感,時間感,動態感,色彩衝擊感,審美想像使得詩歌千古留傳。詩中有景有情有聲有色有感,帶給我們美的享受,也讓我們感受到其意境美。
文章來自青青的博客
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境界、意境、無我之境
※朦朧的畫面,唯美的意境
※【攝影】巧用光線,拍出唯美意境
※秋的意境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TAG: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