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位語言學家聯名發文呼籲保護方言

搶救日漸衰微的漢語方言上海師大潘悟雲 復旦大學游汝傑 中國社科院語言所麥耘 上海大學錢乃榮 威斯康星大學張洪明 北京大學孔江平刊於上海《社會科學報》,2010.6.3.第416期 第5版漢語方言岌岌可危2003年3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瀕危語言問題特別專家小組」向「保護瀕危語言規劃項目國際專家會議」遞交了題為「語言活力與語言瀕危」的報告,文中指出:語言多樣性是人類最重要的遺產。每一種語言都蘊藏著一個民族的獨特文化智慧,因此任何一種語言的消亡都將是整個人類的損失。儘管目前世界上仍存在大約6000種語言,但其中的許多語言都面臨著滅絕的危險。因此,對這些語言進行記錄,制訂新的主動型政策,以及採取新的措施來增強這些語言的活力,已是當務之急。2009年2月19日,教科文組織再度發布最新數據警告:全球約2500種語言瀕臨滅絕。聯合國呼籲各國共同努力,拯救瀕危語言。教科文組織的報告決非駭人聽聞、危言聳聽,語言的瀕危和消亡正日漸加劇。在中國,且莫說人數稀少的民族語,即便是上海這等繁華都市的漢語方言,也是岌岌可危。上海青年說上海話,多少摻雜一些普通話,方能表意順暢,其中充斥著大量的語音、辭彙錯誤。連大家都認為處於強勢的廣州話,也有許多鮮活的、包含地方文化特色的辭彙為年輕人所不用、不識。各地方言大抵如此,甚至有些方言已經瀕臨消亡。一些熱愛祖國的海外華人,也對國內方言的萎縮甚是憂慮。也許有人認為,方言與語言不同,方言理應消失,終被普通話取代。眾所周知,方言與語言在功能上並沒有質的不同,二者差異主要表現在後者與民族相關。挪威語與丹麥語的差別比北京話與天津話的差別還要小。北部壯語與布依語能夠通話,但是有些壯語方言之間反而不能通話。從語言的基本功能、弱勢語言被強勢語言所取代這一現象來看,非洲一些語言受英語、法語影響逐漸消失,這和漢語方言受普通話的影響,逐漸消亡,性質等同。教科文組織的報告對瀕危語言的使用者稱language community, speech community, linguistic group,可見文中所涉及的瀕危語言兼指語言與方言。中國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這一呼籲,開始重視境內瀕危語言,但卻鮮見對瀕危方言的重視和保護。這與我國以往的語言政策、語言生活有關,與人們對語言基本功能及其相關資源的認識有關。重視語言思維功能所負載的文化資源語言有兩大基本功能:交際功能與思維功能。中國長期封建社會所造成的方言現象,一直到開國初期,仍然非常嚴重,各地大部分人都不會說普通話,嚴重阻礙文化教育的普及與國民經濟發展。於是,語言的交際功能成為當時的焦點。中央政府針對漢字的認寫困難,方言分歧嚴重,提出了簡化漢字、推廣普通話、制定並推行《漢語拼音方案》三項文字改革任務。半個多世紀以來,文字改革成績斐然,對於漢語與漢字規範,對於推動文化教育進步,對於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功不可沒。基於以往成績,有人會認為,普通話的推廣導致方言的消亡,語言高度統一,將促進文化教育更快發展。毋庸質疑,語言的交際功能提供了信息資源。工業革命以來,英美一直主導世界科技發展,絕大部分科技文獻皆用英語撰寫。我國注重英語教學,也是爭取國際信息資源的重要舉措。我國的共同語是普通話,幾乎所有現代的媒體、書籍、教材、通訊、教學、演講,都是採用普通話及以普通話為依據的文本規範。所以,北京人在語言信息資源方面盡占天時、地利。各地如果不學普通話,就會落後。然而,語言除了交際功能,還有思維功能。人們重視信息資源,不應以犧牲語言思維功能所負載的文化資源為代價。儘管人們對於沃爾夫-薩丕爾假說看法不一,但是語言是人類主要的思維工具,這是共識。由類人猿到人的進化過程,語言與思維共生共演。不同的語言自然會影響到不同人群的思維方式,審美方式。人們正是通過這些方式創造了千差萬別、絢爛多彩的文化。這些文化形式與語言形式相互依存。唐詩譯成白話詩,儘管內容盡善盡美,但韻味幾乎無存。讀過莎士比亞詩歌就會知道,閱讀最好的中譯本,也無法從中領略原詩的美感。語言的旋律,更是直接影響到各地民歌,曲藝、戲曲的形成。莫說蘇州評彈、越劇、粵劇,改用普通話演唱,會失去原味,單是京劇中的韻白改成京白,也遜色不少。可見,文化的多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語言的多元。各地方言一旦消失,這些藝術瑰寶遲早都會枯萎。其次,多語背景文化,有助於腦力資源開發。據許多國家的移民調查,有些移民的子女只會說移入國的語言了,但有些移民子女還能說自己的母語。調查表明,雙語學生的各科成績比只會說移入國語言的學生都要優秀。語言相當奇妙,不同的語言文字,可能與人類不同的腦力資源相關。例如用英文閱讀的美國人,會發生一種閱讀困難症,看到but,或者讀不出來,或者讀成了tub。有人改用漢字進行語言教學,讓孩子看「手」這個漢字,發hand的音,這種癥狀就消失了。所以,會多種語言,能夠得到多種語言所帶來的腦力資源的益處。於人而言,與語言交際功能相關的信息資源、與思維功能相關的文化資源,不可偏廢。然而,二者的可獲得性卻迥然不同。信息資源可以後天習得,即便是習得最難學的語言,也只需佔用一生中很短時間。但是與語言相關的文化資源一旦失去,就永遠不可復原。埃及語為阿拉伯語取代後,世人雖然還可以瞻仰金字塔、盧克索神廟,但是在埃及語基礎上產生埃及文化的能動過程卻隨其語言的消失而永久逝去。正如教科文組織的報告所說:每一種語言的消亡必將導致其獨特的文化、歷史與生態知識的消亡,這將是無可挽回的損失。每一種語言都是人類對世界的體驗的獨特表述。因此,任何單獨語言的知識都可能成為解答人類未來重大問題的鑰匙。每消亡一種語言,我們對理解人類語言的結構與功能模式、人類史前史,以及保護世界多樣化生態系統的證據都會有所減少。總之,講這些語言的人們會體驗到,隨著自己語言的消亡,他們自身原有的民族與文化認同感也將喪失。在海外說漢語的華人,超過三千萬。許多華人回國用母語方言和國人交流,他們正是通過自己的母語才取得與祖國的民族認同與文化認同。因時因地調整語言政策因此,最好的語言生活方式當是各語言族群既能保留本族語言,又能熟練使用共同語或強勢語言。如果中國人習得英語,不僅能像美國人一樣方便地利用英語資源,還能同時受益於美國人所不曾擁有的中國文化。上海人學了普通話,不僅能像北京人一樣便捷利用以普通話為載體的各種信息與文化資源,還能受益於其方言所承載的獨特的上海文化。目前,中國的語言使用背景與建國初期已有很大不同。幾近半數地區已經完成普通話推廣。許多幼兒入學前已經能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但卻不會說或說不好本地話。這些地區,推廣普通話、保證信息資源的獲取已不再是問題,而當地方言的日漸萎縮,直接導致文化資源的漸趨消失,且其附著的特有的思維特點也在無形中凋零,這已經成為我們要面對的嚴峻新問題。所以,隨著社會背景的改變,我們要因時因地調整語言政策。普通話尚未普及地區,推普仍是語言工作的重點。普通話普及地區,語言工作應分為兩項。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民眾的普通話水平。推普工作的重點在方言區,但是提高普通話水平卻是全中國的任務,即便北京地區也概莫能外。作為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每天接納不計其數的國內外人流,一些北京市民、尤其是公交售票員等服務人員的口語與普通話還有一定的距離。國家工作人員,很多來自方言區,他們的普通話水平更是直接關係到國家形象。另一方面,要積極做好漢語方言的保護。這一工作過去被我們長期忽視,後果嚴重。最近,教育部推出「中國有聲語言資料庫」建設計劃,正式提出了搶救、保存衰危的語言及方言,並向社會提供語言資源和口頭文化資源服務的口號,反映中國語言政策這一戰略性轉變。觀念的變革需要一個過程,多年來推普這一政策背景導致的思維慣性蒙蔽了人們的慧眼,使得一些人對方言加以排斥,甚至歧視。在一些場所會看到「說普通話,做文明人」的標語。殊不知,說普通話只是對現代中國人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評判文明與否的標準。「普通話」與「文明人」無必然之聯繫。學校課堂要求說普通話,是提高普通話水平的需要;公共場合提倡說普通話,是出於語言交際的需要。但是,私下場合,某些學校明令禁止學生說方言,實不可取。從保護方言的角度考慮,不僅不能禁止私下場合說方言,甚至要加以鼓勵。各個學校都重視普通話的規範教學,但是幾乎沒有一所學校提出方言規範問題。那麼方言是否需要規範呢?但凡語言都是一個體系,自然都有它的規則,皆需規範。如果意識到方言也是語言資源的一種,要加以保護,當然需要對其加以規範。方言越規範,它與方言文化的結合越緊密,也就越具有生命力。此外,方言與普通話有比較嚴格的對應規律。規範方言工作,既是保護方言的有效手段,也能有助於普通話的學習。可見,普通話推廣和方言保護不但不衝突,而且能同步開展、相互促進。為此,我們建議各地語委與教育部門能夠組織方言學專家制定方言規範,並通過學校的方言課加以落實。電視台在規定時間有一定比例的方言節目。出版社要重視方言詞典、方言俗語集及其他有關方言文化書籍的出版。搶救日漸衰微中的漢語方言,刻不容緩!我們大力呼籲:堅持大力推廣普通話的基本國策,同時努力採取各種措施保護各地的語言與方言,使中華大地上植根於各種語言、各種方言的多元文化百花齊放、萬紫千紅。
推薦閱讀:

構式語法論要
嚴復《英文漢詁》譯語及用詞輯錄(上)
《理想化的發音人和聽音人》
洪堡特認為應該如何研究語言學?
亂用英語介詞真的是因為我腦力不夠么?

TAG:語言 | 語言學 | 方言 | 保護 | 語言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