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攝影】學攝影的建議(第一條-第十條)

【寫在前面】:小編最近觀察了一下微信端的很多攝影類訂閱號,發現同質化比較嚴重,幾個訂閱號都是抄來抄去就那麼一點兒東西,於是小編想在自己的許可權範圍內,為大家帶來更多的原創秘籍,供大家參考、分享。「學攝影」的第一條建議:手機可以拍照,但是認真的攝影師和愛好者永遠不會把手機當作主力攝影器材。手機當初設計出來是為了移動通信,而現在廠商在手機上增加了很多功能,包括拍照;這固然很好,手機成了最普及的攝影器材;但是手機的拍照功能有著眾所周知的缺點:畫質差、感光元件太小(不及全畫幅的40分之一的面積)、鏡頭劣質、無法光學變焦(現在手機主流變焦模式是數字變焦,是通過剪裁像素做到的)、反應慢、取景拍攝都有延遲、缺少手動功能。這些缺點制約了手機攝影的發展,讓現在90%的手機照片都是單純的記錄。相機不是記錄工具,而是創作工具,而手機攝影恰恰相反,使用手機創作攝影作品,總有一種記錄的味道。如果真是熱愛攝影,請為你的熱愛買單:購買一台有足夠多手動功能的單反或者微單。「學攝影」的第二條建議:在鍛煉攝影技巧前,先鍛煉眼睛,獲得發現美的視角。人眼是最好的照相機,可以看到豐富斑斕的世界,而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超越人眼視覺範圍的攝影作品誕生呢?答案是攝影師有著獨特的眼界、視角。往往普通人在看到一張優秀的照片時,除了衷心讚歎照片的美麗之外,會有一種明顯的間離感:這樣的美景,為什麼我卻無法發現?這就是攝影師區別於一般群眾的最明顯之處:發現美的慧眼。而恰恰是說起來簡單,訓練起來難上加難。攝影愛好者和一部分攝影師往往專註於技術的精進以及器材的使用技巧,這固然是好事,但是不要忘了,眼界和視角,會帶給你不一樣的攝影體驗。今天的第二條建議提的比較玄,但有時候事實確實如此,必須親身體驗親力親為,才能感覺到不同視角的不同魅力;小編在這分享一個小竅門,利用雙手像這樣框景,可以很好的模擬相機不同焦段的視角,有利於視角、取景、構圖的鍛煉。

「學攝影」的第三條建議:打好自己手上的牌,用好自己手上的器材經常有人向小編抱怨,自己使用的器材多麼多麼不好,導致他拍不出好照片,還把拍失敗的照片給小編看,小編覺得確實挺失敗,但是手賤翻了一下照片信息,發現居然是某感動廠的全副旗艦機拍的……小編抱著08年產的5D2哭暈在廁所……在遇到很多次這種情況之後,小編有些無語,他們的共通點就是還不懂相機的性能與操作方法就開始亂按快門,並且很不待見相機說明書。偉大的ET屌師說過:每部單反相機的包裝里都有一份單反攝影秘籍,只要找到它並且研讀它的人就可以成為單反攝影大師。沒錯,這部秘籍就是相機說明書。相機是攝影路上最可靠的夥伴,已經不僅僅局限於工具,攝影老手對相機的了解可以達到像了解自己的肢體那樣熟練,在他們的手中,用相機拍照並且拍好,就像說話那樣容易。小編曾經認識一位攝影家協會的老老師,他的攝影包里永遠有一本翻爛了的相機說明書藏在夾層里。他經常勸導身邊的愛好者多看說明書,他說:說明書上的知識全都是有用的乾貨,最好要一字不差的記住。小編有一次沒信邪,考了他一下關於AI伺服對焦,收到了幾乎和說明書一樣的回答還有一頓胖揍……小編認為:說明書是單反的一部分,研讀說明書是學習攝影技術的第一步。使用工具的前提就是了解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果連最基本的方法都不了解,那不就和這把槍一樣……

最後說個秘密:

現階段的入門級相機的性能,早就足夠攝影愛好者使用,盲目升級器材不是很明智的選擇。比如佳能廠的三款APS-c畫幅機身:700D 70D 7D2,都是使用的同一款感光元件,換言之,其低感光度畫質基本上沒有區別;同樣的事情隔壁尼康廠也一樣:D3300 D5300 D7100,三塊感光元件也都一樣……所以新手別怪相機不好了,有這功夫,趕緊看看相機說明書吧~「學攝影」的第四條建議:攝影是用光的藝術,先買器材用光口袋裡的錢,才能踏踏實實的把心思放在拍照上面。攝影是用光的藝術攝影是用光所有積蓄的藝術攝影是用光信用卡額度的藝術攝影是用光所有時間的藝術攝影是用光所有精力的藝術攝影是用光老婆信任的藝術這是一篇08年的豆瓣熱帖,摘抄如下,感謝原貼主螞蟻。雖然小編也對這貼有點意見,但確實這帖代表著一些攝影愛好者的普遍現象,而這也是對「攝影窮三代,單反毀一生」的細緻闡述。小編遇到過很多類似的情況,有些愛好者,由於剛開始不懂,誤買了一些廉價的副廠鏡頭之類的,然後看著自己的照片嘆氣,又看著別的愛好者用原廠鏡頭拍照的效果「比副廠鏡頭強多了」(注意小編這用的是引號,只代表那些愛好者自己的觀點)然後就撫摸著自己的副廠鏡頭嘆息,也不琢磨怎麼拍照片了,天天琢磨怎麼賣了自己的副廠鏡頭來換原廠鏡頭,還不琢磨怎麼賺錢,琢磨怎麼省錢了……弄得媳婦孩子都抱怨,他還樂在其中……是啊,有時候人就是這麼一種奇怪的動物:會使用工具,但是也容易被工具慣壞雙手;一旦失敗,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工具拖了自己後腿。昨天的第三條建議,也已經告訴大家了:打好自己手上的牌,用好自己手上的器材。而且盲目升級器材沒有很大的必要:原廠和副廠,全副和C副,確實有差距,但是這種差距都是可以彌補的;比如原廠成像好,副廠縮幾檔光圈和原廠成像也差不多;全副畫質好視野廣闊,C副用廣角也可以取得和全副類似的視角,而且好好做後期,做合理的輸出後,二者縮圖後畫質差距也不是很大的。技術可以彌補器材的劣勢,這是亘古不變的道理。但是攝影是技術的藝術,同樣的,器材的優勢可以促進技術的進步。用了好器材,未必能出好片,但是花掉大筆金錢的負罪感會驅使你不斷精進攝影技術,學習攝影知識,多拍多實踐,直到做到擺脫菜鳥的稱號,做到對得起自己大把金錢時間的開銷。所以,在問攝影中,所有的專家包括小編我在內,給那些糾結選什麼相機合適的同學的建議都是:買你能承受得起的價位中最貴的。今天就說到這吧,這個建議在小編看來非常中肯,但是確實便宜了那些相機廠……「學攝影」的第五條建議:多去室外走走,有助於單反攝影入門。買了單反,也看了說明書,那就開始拍吧!但是,拍什麼呢?有些攝影愛好者會比較踏實,先在室內拍拍身邊的人,再跑到室外去拍風景。但是恰恰相反,新手入門在室內,恐怕要吃個大虧:在室內拍照遠比室外困難的多,室內光照不夠,迫使相機使用高感、慢快門、大光圈;而且光照不夠對比不突出,相機難以對焦;基本上這時候新手也就抓狂了:自己瞄了半天,得到的居然是模糊的焦點不準的還全是噪點的圖片,這和網上使用同款相機的人所得到的照片相去甚遠啊!這些拿著拍成一坨什麼東西的人拿著相機找到小編,對小編說:你看我一萬多買的相機拍出來就這個熊樣你說我是不是遇到奸商了是不是吃了大虧……然後小編用相機拍了幾張照片回來之後給他看,他立刻閉嘴了……小編對他說:也不怪你,怪你家屋裡太黑。所以小編給所有入門選手的一個建議是:趁著大白天去室外拍吧!

「學攝影」的第六條建議:沒有意外情況,儘可能使用RAW+JPEG拍攝這條建議和寧老濕的《攝影筆記》的建議重複了,不光是因為寧老濕說的對,小編也是有著切身體會的。還得說小編剛買相機的那年,從膠片機中解放出來買了人生第一台數碼單反,當時最大的CF卡還只有16G而且貴的要命,小編就退而求其次買了張高速的8G卡;裝上卡之後發現RAW+JPEG只能拍150張,小編心想:這不就是四卷135膠捲的量么……然後也就沒有用RAW,老師勸小編用RAW我也沒用,一直用JPEG在拍,直到有一天……那天我們學了後期,剛開始講Lightroom(一款基礎的調色軟體,看似簡單但功能強大),老師說:把RAW文件導入Lightroom里……我當時就傻了,小編的素材庫里沒有一張是RAW文件啊……然後硬著頭皮導入了一張JPEG,幸好老師沒發現。還沒等慶幸完呢,就發現事情有點不對勁兒:這節課講後期調整色彩曲線,小編的曲線調兩下畫面就提醒過曝或者死黑,其他同學的曲線調成了「麻花樣兒」也僅僅是有高光區溢出,結果那天是讓別的同學幫我找了個RAW才勉強交了作業……後來小編就一直在用RAW+JPEG格式拍攝,吃一塹長一智啊……之後小編學習了相機數碼原理,知道了RAW在後期中非常吃得開,可調整的範圍非常大,而且嫌動態範圍不夠還可以有彌補的空間,於是小編更加放心的使用RAW+JPEG,而且這樣的設定,也更方便小編在直出JPEG的時候使用風格文件。對於一般愛好者來說,使用RAW+JPEG還有個優點,就是保留下來RAW之後,萬一哪天你就學會後期了呢,可以把之前拍的自我感覺不錯的照片後期一下,也可以把那些稍微有些缺陷的照片修好。「學攝影」的第七條建議:M檔是給專業人士準備的,新手入門慎用。單反和其他相機最大的區別就是有了個M檔,於是好多愛好者都養成了這樣一種習慣:非M檔不用。其實這是一個很差的習慣,不單單是誤導新手,而且讓單反全手動,就等於浪費了單反75%強大的自動功能。要想獲得正確的曝光,就要協調三組數據的關係:光圈、快門、感光度。而M檔把這三個全留給用戶調整,那麼獲得正確曝光的效率會非常低。舉個栗子,小編用AV檔,老法師用M檔,看到一個景物,小編和老法師同時拿起相機拍照,小編一看這個景,發現要用小光圈,然後就把光圈調到7.1,光圈小了曝光不足,相機自動把感光度提高到400ISO,然後快門自動變成安全快門以上,小編對準景物,對焦拍攝,整個過程不過3秒;這時回頭看老法師,他用M檔正在那糾結該不該升高感呢……拍照時,自己只協調一個或兩個參數,拍攝效率要比協調所有參數來得高得多。而且現在AV檔TV檔非常智能,如果AV檔在感光度自動的情況下,相機會結合所使用的鏡頭,選擇安全快門(焦段的倒數)來保證拍照不虛;如果TV檔在感光度自動的情況下,相機會根據鏡頭的性能,決定光圈應該縮幾檔。那就有老法師不願意了:按你這麼說,相機上的M檔就沒用了?小編確實有95%的時間都在使用AV檔,下面和大家分享小編什麼時候使用M檔。1. 視頻拍攝時2. 使用多組濾鏡拍攝風光時3. 正負3的曝光補償無法滿足光比時4. 轉接某些帶有光圈環的老鏡頭時5. 棚拍模特產品光比固定時有些人還問:為什麼總讓感光度自動呢?不是感光度越低越好么?小編在這做個解答,因為小編一直在用RAW拍攝,所以100-1000的感光度在後期軟體中降噪了看起來都差不多,感光度越低越好,僅僅針對不會後期的JPEG拍攝用戶。「學攝影」的第八條建議:當自動對焦還好使的時候,不要使用手動對焦單反相機從手動到自動發展了將近70年,終於在上世紀80年代末有了自動對焦,這是件可喜可賀的事情,又發展了這麼多年到現在,自動對焦已經非常靠譜了,跑焦什麼的也只是小概率事件,而且都是可以通過機身和鏡頭的調整來校正的。所以說在一般情況下,推薦使用自動對焦而非手動對焦。小編使用手動對焦的情況有以下6點:1.所使用的鏡頭沒有自動對焦功能(這特么不是廢話么)2. 光線太暗無法自動對焦時3. 背景與主體反差不突出,自動對焦無法對準時4. 主體太小對焦模塊不識別自動對焦不啟動時5. 需要前景虛化時前景總被對焦系統誤認為對焦對象時6. 極端情況自動對焦當機,或者需要手動陷阱對焦時那些用著自動對焦鏡頭和機身卻只用手動對焦的人,要麼他們自己是從膠片時代更新到數碼時代而攝影觀念卻沒有更新的老法師,要麼他們是菜鳥卻被這樣的老法師蠱惑。無論哪種可能,他們都是夠可悲的:歷史的車輪會把他們碾的稀碎,不會留下一點殘渣。那有同學又發問了,我的鏡頭沒有自動對焦功能怎麼辦?小編建議是開啟實時取景採用手工放大對焦,這是很多數碼單反相機都有的功能,也叫LCD取景,可以把畫面轉到屏幕上,還可以放大畫面檢索對焦效果,想對哪就對哪。如果仍然堅持使用眼平取景器取景的話,建議去改裝一下相機,安裝裂像對焦屏,淘寶一百多一個,可以做到F2的光圈以下完美手動對焦。最後說幾個秘密:佳能對焦速度比尼康快,這是肯定的尼康對焦精度比佳能高,這是謠傳針對副廠鏡頭,佳能跑焦概率確實比尼康高全副鏡頭上了APS-c機身確實愛跑焦同樣對比中央對焦點,佳能尼康性能差不多索尼微單最強的對焦性能出現在A6000上

微單不跑焦賓得鏡頭的對焦馬達容易壞最最靠譜的是中央對焦點,無論哪款單反機身「學攝影」的第九條建議:學會區分攝影老師和老法師,做到保護自己,不給老法師市場率先提出老法師這個概念的人是新浪微博的@攝你妹,他將一些佔有很多社會資源卻不思進取、攝影觀念守舊、拍不出符合現代審美的作品的攝影師歸類為「老法師」。如何識別老法師呢?有以下幾條:頭一條就是拍的丑還能獲獎,這是最直觀的特點。這個特點給廣大攝影愛好者帶來了極大的衝擊:卧槽,我拍的和他差不多難看,居然可以(沒)獲獎!於是那些愛好者為了獲獎也喪失了理智,在壞榜樣的激勵下拍得比榜樣還要壞。第二條就是很容易抱團,在某個平台上,抱團是很正常的事情,比如一個老法師拍了一個很一般的照片,下面就一群老法師一起說:好片子學習了!任何有疑義的人都會被這群老法師排擠傾軋,得不到直抒胸臆的平台。一般遇到一個這樣的帖子,那麼都可以確定裡面捧的人都是老法師沒錯了。第三條就是好為人師,這點太普遍了,老法師的經典外貌就是穿個全是字兒或者哪個贊助商的小馬甲(小編也喜歡馬甲因為方便,但是小編的馬甲上沒有字兒),生怕讓別人不知道他會拍照,然後拿著相機專門出入攝影愛好者聚集區,對別人提「瞎指揮」「高指標」的建議要求,往往連他自己都達不到的標準他卻可以送給很多水平比他高的愛好者。遇到這種老法師,我們能做的只能是表面呵呵呵呵,內心一萬隻草泥馬在奔騰,並且在他走遠後把他說的話忘得一乾二淨。那麼正經的攝影老師又是什麼樣的呢?攝影老師給人的第一感覺是話少,言簡意賅,不發問不隨意指點愛好者,而且交流主要靠拍的片子,不靠吹牛扯淡。攝影老師不會說這種話:這個景就得用這個參數來拍、只有用這個鏡頭才能出這樣的效果、你換了鏡頭就好了……這些話經常出自老法師之口……攝影老師會這麼說:可以回去再看看說明書,我覺得你是沒有弄懂如何操作相機、試著換個角度,這麼構圖不夠好……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如果我們對老法師誤人子弟亂為人師的情況不縱容、不理會,老法師也就慢慢的沒有了市場,終將退出歷史舞台。而在他們的尸位素餐下被隱匿的真正的攝影老師,會慢慢從幕後的走到台前,為廣大愛好者謀福利,讓愛好者受益,提升整個愛好者水平。最後說幾個秘密:中國攝影師協會和中國攝影家協會是兩個東西,前者是無良商家,後者是國家承認的;前者認錢不認人,後者入會門檻非常高。攝影師不需要從業資格證,所謂的攝影師證是資歷證,從業滿三年以上者可以免試申請。攝影馬甲是個好東西,但是只適合幹活的時候穿,其他時候穿看起來很low,像賣票黃牛。「學攝影」的第十條建議:不要什麼都拍,浪費快門,快門也是有成本的。還得說小編剛學攝影的時候,用135膠片機拍反轉片,反轉片貴的不行,在我印象中一卷柯達E100VS60多,一卷富士維爾維亞50大概40多,當年沖反轉片要20,掃描雖然不要求,但是小編也會每張都掃出來好好看看,整卷掃描40,這樣一換算下來每張成本可達三四塊錢。小編後來拍135的時候都這麼數快門:4塊、4塊、4塊、4塊、又特么4塊……也足見膠片拍攝成本之高昂。後來不拍135了,改拍120了,每張平均成本到了10塊……再後來用了一次617相機,一張成本28……那時小編就已經嚇的跑焦了:攝影還真是花錢的活兒啊……之後買了台數碼單反,突然發現按快門不用「數錢」了,把小編興奮壞了,但是小編在之後所有的拍攝過程中,也好像自己在使用著膠片相機那樣小心細心、生怕犯一點錯、不看準了絕對不按快門,「不見兔子不撒鷹」「不見鬼子不掛弦」,於是,小編突然明白了老師讓我們先用膠片機拍攝的用意了。老師並不是在教會我們用膠片拍照,而是教給我們膠片拍照的思維,這種思維也就是膠片時代遺物中的精華。攝影是減法,把沒有用的東西統統剪掉,只留有主幹與精華。但是現在由於快門成本的低廉,很多攝影師包括絕大部分攝影愛好者,都變成了淘金工人:無腦的按一堆快門拍一堆照片回來,到電腦上精挑細選,為了選出那麼一兩張照片,不惜淘汰幾百張照片。這樣的淘汰是沒有意義的,為什麼不在拍照的過程中就把「淘汰」完成?攝影完全可以在拍攝過程中做減法啊!拍攝一堆照片回來篩選,完全是無意義的內耗。除非拍攝體育會議活動舞台等題材,小編相機里的高速連拍,從來就沒有用過。每次出去溜達也只拍60張左右的照片,大概兩卷膠捲的量。身為初學者,多拍照片是沒有壞處的,有利於自己更多的鍛煉技術,但是一旦達到了某種水平,想要繼續提升自己,就得在拍之前好好想想,這麼拍到底值不值得我按下快門。如果遇到非常想拍的主體,就要毫不猶豫的按下快門!盡量拍出有意義的照片,是所有攝影愛好者共同追求的目標。最後說幾個秘密:數碼單反的快門最高可以達到幾十萬次,小編見過30萬快門的佳能30D,和100萬快門的5D2;所以快門絕對不是會最先壞掉的部件。現在入手膠片單反非常划算,大概1000元左右就可以購買一套不錯的套機,只要你願意承擔昂貴的膠捲費用的話,用膠片單反入門會培養你更好的基本功以及視角。那些鼓吹膠片比數碼好的老法師,就讓他們隨著膠片滅亡吧,主流數碼單反已經遠超膠片畫質了。

推薦閱讀:

給買表人士的一點建議
佛弟子修學的四點建議
男士春季護膚 4點必知專家建議(組圖)
這些建議不長不短,但都能戳進你的心。

TAG:攝影 | 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