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法制度和禮樂文明
宗法制度
封邦建國解決了橫向的財富、權力分配問題,而縱向上的繼承矛盾也非常的突出。殷商那種兄終弟及為主、父死子繼為輔的繼承體制在商晚期已經發生了的變化,出現了嫡長子繼承的現象。到了周人問鼎中原後,則建立了以嫡長子繼承製為核心的宗法制度,用來解決繼承矛盾。
傳統中國的婚姻制度並非文學筆法下的一夫多妻制,而是史家筆下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什麼是妻?通過完整的婚姻儀式的女子才是「妻」,在《儀禮·士昏禮》中記載了貴族完整的婚姻儀式: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用後代文學筆法講,就是八抬大轎、明媒正娶的才是妻。什麼是「妾」?其他未「備六禮」的側室則被稱作「妾」。「妻」是「娶」進門的,而妾則為「納」進門的,妾更類似於僕人或者一種財產。妻妾之間有著明確的尊卑等級,妻生的子女被稱作「嫡出」,妾生的子女則被稱作「庶出」。
建立這樣婚姻制度基礎之上,嫡長子就是妻生養的年齡最大的兒子。嫡、長、子三個標準必須同時具備,才擁有對財富、權力和身份的繼承權,而同時滿足三個標準的,有且只能有一個人。這樣,周人穩定的、單一指向性的宗法制度對解決貴族間的繼承矛盾有著重要的規範意義。保證了各級貴族的權力和財富都可以被安全的、順利的傳承下去。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體制建立後,周代那種宗法制實體雖然已經崩潰,但宗法制度所代表的那種血緣家族的凝聚精神則深深的烙印在了華夏民族的心中——體制內化為了一個民族的精神內涵。
嫡長子被稱作它這個分支中的大宗,其他子嗣則被稱作小宗;小宗的嫡長子又被稱作它這個分支中的大宗,其他子嗣被稱作小宗,以此類推,就形成了如下結構宗法結構:通過上面的簡單的示意圖,我們發現,大小宗的區分不僅是家庭(小共同體)內部的血緣尊卑,還代表了天下(大共同體)中的政治尊卑。這樣作為繼承製度的宗法制就與作為政治制度的封建制緊密的結合在了一起,它們一縱一橫,互為表裡、相輔相成最終形成了周代家國同構、家國一體的政制格局。家是縮小的國,國是放大的家;孝是家庭里的忠,忠是國家裡的孝;父即是家中的君,君就是國中的父。這種體制被儒家抽象為一整套哲學系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植根進了中國傳統文化。我們知道,從生物學角度來說,人都是一樣的,都是平等的。人類社會中所出現過的等級劃分,事實上是人為產物。在封建制和宗法制的配合下,政治隸屬和血緣尊卑構成的等級森嚴的社會秩序依靠哪些外在的東西去強化,去維護呢?禮樂制度就是維護宗法、封建的工具。
什麼是禮樂制度呢?
王國維認為最初的「禮」指的是「奉神人之器」,繼而推而廣之「奉神人之事通謂之禮」。這樣,禮就成了「君臣朝廷尊卑貴賤之序,下及黎庶車輿衣服宮室飲食嫁娶喪祭之分」(《史記·禮書》)。隨著時間的推演,從鄉「俗」中抽象出來的「禮」就成了中國特有的一種東西了,它成了「與政治、法律、宗教、思想、哲學、習俗、文學、藝術,乃至於經濟、軍事,無不結為一個整體,為中國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之總名」(鄒昌林《中國古禮研究》台北:文津)。禮具有了非常寬泛的內涵和外延,它幾乎涵蓋了周代乃至整個傳統中國所有的政治、社會生活,具有高度的彌散性。
同時「禮」必定存在著眾多繁瑣的儀式,卻又不單只那種儀式。孔子在禮崩樂壞的春秋末期感嘆說「禮雲禮雲,玉帛云乎哉!樂雲樂雲,鐘鼓云乎哉!」孔子就是感慨,禮樂制度所蘊含的精神內涵已經喪失了,剩下的無非是心懷鬼胎、行屍走肉般的人們執行的一種空洞的儀式。孔子的話語,從側面表達了禮樂制度的更為深層的內涵,費孝通將其總結為:「禮是合式的路子,是經過教化過程而成為主動性的服膺於傳統的習慣。」如《史記·禮書》所說「乃知緣人情而制禮,依人性而作儀,其所由來尚矣」,禮儀本就是人情人性的自然衍生品,如果不去自覺的遵守、發自內心的服從,那必然帶來人情冷漠和人性墮落。
孔子曾經對季康子召集64個女孩子排成8乘8的隊列跳舞表示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憤慨!原因就在於,只有天子的級別能享受「八佾舞於庭」的待遇,而一個卿大夫這樣做,豈不是僭越禮制?
天子能享用六匹毛色一致的馬拉的車,周禮稱之為「天子駕六」,而諸侯只能駕五,卿大夫駕四,士則只能駕二。孔子最欣賞的學生顏回去世了,顏回家貧,他父親找到孔子,希望孔子把馬車賣掉,給顏回添置一副槨,孔子說自己的兒子孔鯉死去的時候也是有棺無槨的。孔子為什麼拒絕為兒子、學生賣車買槨呢?因為孔子說他當過大夫,從禮制上來說是不能徒步行路的,一定要有車的。
禮樂制度正是通過這些滲透了生活每一個細節的外在差異來建立一種內在的對等級秩序的認同,從而維護宗法封建制度的,並且對中華傳統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以至於中華文明被稱作禮樂文明以強調其與西方法治文明的不同。
禮和樂雖然並稱,但各自的主要目的並不相同。禮主要是強化等級差異的,而樂則強調和諧,即孔子所言:「禮以節人,樂以發和」。一邊是等級森嚴帶來的誠惶誠恐,一邊是和諧共存帶來的溫情脈脈,而禮、樂結合後,樂則成為了禮所帶來的社會緊張的舒緩劑。
總結
封建制度的結果是天下萬邦均來自於周天子的冊封,則形成了「天下歸周」的政治格局。
宗法制度的結果是將天下的貴族都納入了同一血緣關係或「擬血緣關係」,則形成了「天下歸宗」的家庭格局。
禮樂制度的結果是將所有社會成員都通過規範和教化形成了主動服膺周代制度文明的自覺性,最終形成了「天下歸心」的文化心理認同。
點擊播放GIF/1K
推薦閱讀:
※指禪推拿宗法十八法常見病證治療步驟舉例(五)
※心宗法要集序
※凈宗法門裡,最怕的是臨終時生瞋恚心
※簡述三武一宗法難 作者:中觀
※大安法師《凈宗法語大觀》043 | 凈宗緣起/阿彌陀佛因地二(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