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穴位太神奇了,既能治療又能預防黃褐斑!

常艾灸按揉一穴,治療黃褐斑有奇效,讓您儘早下斑!

黃褐斑

黃褐斑又名妊娠斑、肝斑,是面部黑變病的一種,是發生在顏面的限局性淡褐色色素沉著斑。多見於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發病與妊娠、長期口服避孕藥、月經紊亂有關。黃褐斑的皮疹對稱性分布於顏面、額、兩頰、鼻背兩側、唇周圍、頦部皮膚,呈指蓋至錢幣大小或呈手掌大小、形狀不規則的淡褐色或暗褐色沉斑,境界明顯或模糊不清,可融合成大片。無自覺癥狀及全身不適,慢性經過,日晒後加重。一部分由於分娩後或停用避孕藥後可緩慢消退。

黃褐斑的病因

其病因尚不明確。黃褐斑與卵巢、垂體、甲狀腺等內分泌功能紊亂有關。

黃褐斑常見於妊娠、口服避孕藥、月經失調、痛經、子宮附件炎、不孕症等患者。婦女妊娠期的黃褐斑(妊娠性黃褐斑),開始於妊娠3~5個月,分娩以後色素斑漸漸消失。面部色素沉著可能是由於雌激素與黃體酮聯合作用,刺激黑色素細胞,而孕激素促使黑素體的轉運和擴散,增加了黑色素的生成促使色素沉著。

黃褐斑也見於慢性胃腸疾病、肝病、結核、癌瘤、惡性淋巴瘤、甲亢和慢性酒精中毒等。

長期應用某些藥物如苯妥英鈉、冬眠靈、避孕藥均可發生黃褐斑。

此外,光、化妝品、遺傳、種族、營養和代謝、勞累均可誘發黃褐斑,日光照射可加重本病。黃褐斑也見於未婚、未孕的正常女性或男性,其原因不明。

黃褐斑

中醫看黃褐斑

黃褐斑與中醫「面塵」、「黧黑斑」相類似。如《外科證治全書》面塵記載:「面色如塵垢,日久煤黑,形枯不澤,或起大小黑斑,與面膚相平,由憂思抑鬱、血弱不華。」中醫認為,腎陰不足,腎水不能上承,或肝鬱氣結,肝失條達,郁久化熱,灼傷陰血,致使顏面氣血失和而發病。

《素問·經脈別論篇》:「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腑,腑精神明,留於四臟,氣歸於權衡……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揆度以為常也」。《靈樞·五癃津液別》:「水谷皆入於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為其津」。《靈樞·決氣》:「上焦開發,宣五穀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

下斑樂

中醫治黃褐斑

中醫中藥治療方法很多,療效不一。對不同黃褐斑患者應辨證論治,對肝鬱氣滯型可用疏肝理氣活血之法,方劑有消遙散、柴胡疏肝散加減。脾虛型以二陳湯、四君子湯加減。腎虛型以六味地黃丸加減。

黃褐斑的患者多為腎陰虛,可用杞菊地黃加黃柏、陳皮湯為主進行治療。活血化淤、疏肝理氣,用血府逐淤湯、桃仁四物湯。

治療黃褐斑的穴位——太溪穴

太溪穴屬於足少陰腎經,是本經之輸原同穴,具有滋陰益腎,壯陽強腰的作用,援上述《決氣》等理論及《靈樞·癰疽》:「腸胃受谷,上焦出氣,以溫分肉而養骨節,通腠理」以及「腎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少陽屬腎,腎上連肺。」又因太溪穴為腎經之原穴,乃原氣輸注之處,《黃帝內經靈樞·九針十二原》曰:「五臟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因此本穴可治療腎陰虛、腎陽虛、腎氣虛等病證。因此,太溪穴對治療黃褐斑有奇效。

  1. 太溪穴的定位

    正坐或仰卧位,在足內踝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取穴。

  2. 操作方法

    每日早晚按揉太溪穴5分鐘,以穴位感到酸脹為宜,加艾條灸之,或在醫者指導下進行針刺效果更佳,堅持一個月必有奇效。

太溪穴定點陣圖


推薦閱讀:

厚姜半甘參湯治療頑固腹脹案
春季治療頸椎病、肩周炎, 一套「旋肩舒頸操」就可以解決
神經衰弱是怎麼回事?神經衰弱的治療和調理
治療牛皮癬 為啥不能用激素?
頸椎部矯正手法(1)|整脊治療|中國明盲整脊網

TAG:神奇 | 治療 | 穴位 | 黃褐斑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