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成語的來源及結構關係(一)
漢語成語的來源主要有五個方面:一是神話傳說,如夸父追日、精衛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劍、狐假虎威;三是歷史典故,如負荊請罪、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驥伏櫪、青出於藍;五是外來文化,如功德無量、火中取栗.
【解釋】:偷取爐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險出力卻一無所得。【出自】:十七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與貓》載:猴子騙貓取火中栗子,栗子讓猴子吃了,貓卻把腳上的毛燒掉了。【示例】:我們目前自顧不暇,鄭成功不來就是天主保佑了,我們還好去惹他么。我們不能為別人~。 ◎郭沫若《鄭成功》第五章【近義詞】:代人受過、為人作嫁【反義詞】:坐享其成【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比喻受人利用,冒險出力卻一無所得結構關係:1.主謂關係2.並列關係3.動賓關係4.偏正關係5.補充關係
請按上面的來源分類以下成語:
1畫龍點睛2 圖窮匕見 3三顧茅廬4 不恥下問 5舉一反三 6任重道遠7 春風得意
8一帆風順 9紙上談兵 10朝三暮四 11空中樓閣 12集思廣益 13逃之夭夭14 錦上添花
15想入非非 16落井下石17中流砥柱 18可歌可泣 19天衣無縫 20百感交集21 痛改前非
22畫餅充饑 23嘩眾取寵24 戰無不勝 一掃而光 25孤芳自賞 26居心叵測 27放虎歸山 28循規蹈矩
29恨鐵不成鋼 30自欺欺人 31語重心長 寧左勿右32 水深火熱
1、神話傳說:19天衣無縫,神話傳說,仙女穿的天衣沒有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麼毛病,沒有一點破綻。 也比喻詩文渾然一體,沒有雕琢的痕迹。
出處五代·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狀語、補語;含褒義; 指周密完善。 2、歷史典故:1畫龍點睛(原形容南北朝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張僧繇於金陵安樂寺,畫四龍於壁,不點睛。每(每次)曰:「點之即飛去。」人以為(認為)誑,因(因此)點其一。須臾(過了一會),雷電破壁,一龍乘雲上天。未點睛者皆(都)在。 注釋: 張僧繇:南朝時梁人。 金陵:今江蘇南京市。 【主人公簡介】 張僧繇(yóu ),梁武帝(蕭衍)時期的名畫家,南朝梁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詳。梁武帝天監(502年 - 519年)中為武陵王國侍郎、直秘閣知畫事,歷任右軍將軍、吳興太守。擅寫真、頊道人物,亦善畫龍、鷹、花卉、山水等。擅作人物故事畫及宗教畫,時人稱為超越前人的畫家。梁武帝好佛,凡裝飾佛寺,多命他畫壁。所繪佛像,自成樣式,被稱為「張家樣」,為雕塑者所楷模。張僧繇他的畫活靈活現,畫的東西跟真的一模一樣。甚至有人說他畫的動物真的能活起來。有一次,他到一個地方去遊覽,他興趣來了,就在金陵安樂寺廟的牆壁上面畫了四條龍,可是沒有畫眼睛。有人就問他:「你為什麼不畫龍的眼睛呢?」。他回答說:「眼睛是龍的精髓,只要畫上眼睛,龍就會飛走的。」大家哈哈大笑起來,認為他是個瘋子。沒想到他提起畫筆,運足了氣力,剛給兩條龍點上眼睛,立刻烏雲滾滾而來,突然電閃雷鳴,兩條蛟龍騰空而起,人們驚得目瞪口呆,全都傻了眼了。於是後來「畫龍點睛」這個成語用來比喻講話或寫文章畫畫時,一兩句關鍵的話(畫上關鍵的一兩筆)會使它們立刻生動起來。 【故事】 梁朝張僧繇是吳地人。天監年間,任武陵王國將軍,吳興太守。張僧繇在金陵的安樂寺的牆壁上畫四條龍,卻沒有畫上眼睛。遊人們覺得很奇怪,認為應該畫上眼睛,就堅持讓張僧繇畫上龍的眼睛。張僧繇說畫了龍的眼睛以後,那些龍會飛走。可人們不信,認為他在騙人。張僧繇無奈,只好給其中一條龍畫上了眼睛。只見他在眼白上輕輕一點,過了一會兒電閃雷鳴,被點上眼睛的那一條龍飛上了天!……等天氣變回原樣後,人們發現被點上眼睛的那一條龍果然不見了!連動式;作主語、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張僧繇)
2圖窮匕見(荊軻【解釋】:圖:地圖;窮:盡;見:現。比喻事情發展到最後,真相或本意顯露了出來。
【出處】:《戰國策·燕策三》:秦王謂珂曰:「起,取武陽所持圖。」珂既取圖奉之,發圖,圖窮而匕首見。
【語法】:緊縮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示例】:這次談判雙方針鋒相對,已到了圖窮匕見的最後白熱化階段了。
【近義詞】: 真相大白、東窗事發、原形畢露)
3三顧茅廬(劉備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
9 紙上談兵(趙括【詞語解釋】在紙面上談論打仗。比喻空談理論,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比喻空談不能成為現實。
【字詞解釋】紙:書 上:上面 談:談論 兵:用兵
【成語性質】貶義詞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
【近義詞】 坐而論道、華而不實、畫餅充饑 、空頭支票、夸夸其談
【反義詞】 埋頭苦幹、腳踏實地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之子趙括,年輕時學兵法,談起兵事來父親也難不倒他。後來他接替廉頗為趙將,在長平之戰中。只知道根據兵書辦,不知道變通,結果被秦軍打敗。) 3、文人作品:5舉一反三(論語——舉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解 釋
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它許多事情。比喻善於學習,能夠由此及彼。
出 處 先秦·孔子《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用 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示 例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34回:「我是憑著一卷《詩韻》學說話,倒可以有~的效驗。」
近義詞
融會貫通、觸類旁通
反義詞 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淺嘗輒止
燈 謎 卅;帶頭;翻兩番
典 故
有一天,「至聖先師」孔子對他的學生說:「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我舉出一個牆角,你們應該要能靈活的推想到另外三個牆角,如果不能的話,我也不會再教你們了。後來,大家就把孔子說的這段話變成了「舉一反三」這句成語,意思是說,學一件東西,可以靈活的思考,運用到其他相類似的東西上!)
4不恥下問(論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釋義:恥:羞恥,恥辱。指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少的人請教,也不感到羞恥(恥辱)。
下:謙虛、虛心的意思。比喻虛心地向別人請教不是一件可恥的事。
出處:《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用 法:動賓式;作主語、謂語、賓語;含褒義,形容虛心求教。
近義詞: 不矜不伐、謙虛謹慎、功成不居
反義詞 :好為人師、驕傲自滿、居功自傲
造句:我們學習要有不恥下問的精神,善於並且敢於向別人學習。
示 例 :閣下既~,弟先須請教宗旨何如? 清·劉鶚《老殘遊記》第七回真正的大學問家,在學術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斷完善認知,有時甚至不恥下問,全方位的汲取營養。
成語來由:
衛國大夫孔圉聰明好學,更難得的是他是個非常謙虛的人。在孔圉死後,衛國國君為了讓後代的人都能學習和發揚他好學的精神,因此特別賜給他一個"文公"的稱號。後人就尊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也是衛國人,但是他卻不認為孔圉配得上那樣高的評價。有一次,他問孔子說:「孔圉的學問及才華雖然很高,但是比他更傑出的人還很多,憑什麼賜給孔圉『文公』的稱號?」孔子聽了微笑說:「孔圉非常勤奮好學,腦筋聰明又靈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對方地位或學問不如他,他都會大方而謙虛的請教,一點都不因此感到羞恥,這就是他難得的地方,因此賜給他『文公』的稱號並不會不恰當」。經過孔子這樣的解釋,子貢終於服氣了。
不把向學問、地位等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當成可恥的事。形容謙虛、好學。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造句:我們有不懂的要及時問人,做到不恥下問. )
6任重道遠(論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解釋】:任:負擔;道:路途。擔子很重,路途很遠。比喻責任重大,需要經過長期的艱苦奮鬥。
【出自】:《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示例】:明·鹿善繼《答范景龍書》:「惟是世變滔滔,黨同伐異,任重道遠,謹始慮終,往常書本生活,到此躬行實踐,別有光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人民教師肩負著培養祖國建設接班人的重擔,~。
【近義詞】:全力以赴、負重致遠
【反義詞】:無所事事、無所作為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7春風得意(孟郊——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春風:春天的和風。在春風輕拂中洋洋得意。舊指考中進士後的得意心情。後形容官運亨通或事情辦成的得意心情。出 處 唐·孟郊《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如願以償,心情歡暢。)
8、一帆風順(孟郊——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風,
【解釋】 船掛著滿帆順風行駛。比喻非常順利,沒有任何阻礙。
【出處】 唐·孟郊《送崔爽之湖南》:「定知一日帆,使得千里風。」 清· 李保嘉 《官場現形記》∶「從中進士至今,不上二三十年,就做到副憲,也算是一帆風順了。」【用法】 緊縮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12、集思廣益(諸葛亮——?解釋:思:思考,意見;廣:擴大;集:集中。指集中群眾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出處三國蜀·諸葛亮《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屬》:「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
13逃之夭夭(詩經——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解 釋 原形容桃花茂盛艷麗。後表示逃跑得無影無蹤。
出 處《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後因「桃」、 「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詼諧語,形容逃跑得無影無蹤。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含貶義,是逃跑詼諧的說法
示 例 瞿秋白《亂彈·新英雄》:「那些"不可多得之將才"一溜煙的~。」
近義詞 溜之大吉,無影無蹤
反義詞 巋然不動)
14、錦上添花(黃庭堅——又要涪翁作頌,且圖錦上添花,解釋在錦上再繡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
出處宋·王安石《即事》詩:「嘉招欲覆杯中淥,丙方唱仍添錦上花。」宋·黃庭堅《了了庵頌》:「又要涪翁作頌,且圖錦上添花。」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補語;含褒義
示 例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第一步需要還不是"~",而是"雪中送炭"。」 世上有些人喜歡錦上添花或站在高枝上說風涼話,很難在別人犯了錯誤時多想想人家的長處。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章
近義詞 精益求精、如虎添翼
反義詞 雪上加霜 )
推薦閱讀:
※金姓主要來源
※基督徒喜樂的來源
※易筋經的來源[中華武術話台州]
※西遊四大混世神猴究竟是何來源?如來佛祖是否撒下彌天大謊?
※金剛瑜伽母的傳承來源以及利益略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