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術概述
我很小的時候,就對道教的齋醮【讀jiao(叫)】很感興趣。後來讀了神仙武俠小說,竟幻想自己穿上法服,手持桃木劍,設立法壇,在「壇」上進行比劃,以自身元神感召九天神雷。道教的「法壇」,和佛教的「曼茶羅」【讀「曼達辣」】具有一樣的功能。
方術概述(1):齋醮、導引、辟穀等
方術內容極為豐富,是道教的重要內容之一。主要包括:道教科儀、齋醮和戒律、存想、導引、服食、醫藥、房中術、武術、外丹黃白朮、術數等。
一、道教的齋醮
道教以道、經、師為三寶,修道者要皈依三寶,必須嚴格持戒。全真道就有初真戒、中級戒和天仙戒「三堂大戒」。
齋,其本義為潔凈、齋戒。在道教看來,「齋者,齊也,潔也,凈也。」道士修齋,目的是使身、口、意都得到凈化。修齋,成為學道之首。
齋法包括設供齋、節食齋、心齋等,其中以心齋為重。設供齋可以積德解愆,節食齋可以和神保壽,心齋可以澡雪精神。道教的齋法,自陸修靜以來,日趨完備,種類繁多,主要有「九齋十二法」:
金籙齋。調和陰陽,救度國王。
黃籙齋。為同法拔九祖罪根。
明真齋。學士自拔億曾萬祖九幽之魂。
三元齋。學士一年三過,自謝涉學犯戒之罪。
八節齋。學士一年八過,謝七玄及己身宿世今生之罪。
自然齋。普濟之法,內以修身,外以救物。
洞神三皇齋。以精簡為上。
太一齋。以恭肅為首。
指教齋,以清素為貴。
醮,有兩個含義,其一為「古代冠、娶之禮」,其二為「祭祀」。道教認為,「凡醮者,所以薦誠於天地,祈福於冥靈」。也就是備香花燈燭,果酒茶湯,降天地,致萬神,禳災禱福,兼利天下。醮,在張道陵時期就很流行了。
醮,主要有:
普天大醮;
周天大醮;
羅天大醮;
太乙醮;
九天醮;
河圖三十六天醮;
玉匱盟真醮;
靈寶自然醮;
洞淵三昧醮;
消災醮;
祿馬轉案醮;
九幽醮;
……
後世道教齋法和醮法逐漸合一,統為道教法事,為祈禳、拔苦、謝罪、鍊度亡靈之用。
齋醮為道教主要的宗教活動,齋為祭神前整潔自己的身、口、意的儀式,後來加入了懺儀和醮儀,懺為懺悔罪過,醮為上章祈求,合而為齋醮。醮儀大概為:設壇、上供、祝香、升壇、念咒、發爐、降神、迎駕、禮懺、讚頌、復爐、送神等,由高功、都講、監齋、侍香、侍燈等道士進行。
齋醮種類繁多,道觀以此來擴大信眾和發展宮觀經濟。主要用於:祈禳、度亡、延生、放戒、祭天、解星、鎮宅、解冤結、招孤魂等。
二、按摩、導引和武術
1、按摩和導引,淵源於上古神巫的舞蹈動作。我國引導術中最最著名的是華佗的五禽戲。五禽包括:虎、鹿、熊、猿、鳥。後世少林拳法實質上來源於五禽戲。
2、道教最著名的導引為「八段錦法」,該法對於由於心思過度、勞碌不堪的人,極為有用,煉「八段錦」半月,絕對有明顯效果。
「八段錦法」為:
【坐式八段錦】
閉目真心坐(冥心盤躍而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崑崙(*兩手向項後。數九息,勿令耳聞,自此以後出入息皆不可使耳聞)。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移兩手心掩兩耳,先以第二指壓中指彈擊腦後左右,各二十四次)。微擺撼天柱(搖頭左右顧,肩膊隨動二十四,先須據因),赤龍攪水津(赤龍者舌也,以舌攪口齒並左右頰,待津液生而咽)。漱津三十六(一雲鼓漱),神水滿口勻。一口分三咽(所漱律液分作三口,作汩汩聲而咽之),龍行虎自奔(液為龍,氣為虎)。閉氣搓手熱(以鼻引清氣,閉之少頃,搓手令極熱,鼻中徐徐乃放氣出),背摩後精門(精門者腰後外腎也,合手心摩之,收手握固)。盡此一口氣(再閉氣也),想火燒臍輪(閉口鼻之氣。想用心火下燒丹田,覺極熱即用後法)。左右轆轤轉(俯首擺撼兩肩三十六,想火自丹田透雙關入腦戶,鼻引清氣,閑步頃間),兩腳放舒伸(放直兩腳)。*手雙虛托(*手相交,向上托空三次或九次),低頭攀足頻(以兩手向前攀腳心十二次,乃收足端坐)。以候逆水上(候口中津液生,如未生再急用攪取水,同前法),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謂再漱三十六,如前一口分三咽,乃為九也)。咽下汩汩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訖(擺肩並身二十四,及再轉轆轤二十四次),發火遍燒身(想丹田火自下而上,遍燒身體,想時口及鼻皆閉氣少頃)。邪魔不敢近,夢寐不能昏。寒暑不能人,災病不能迍。子後午前作,造化合乾坤。循環次第轉,八卦是良因(訣曰,其法於甲子日,夜半子時起首,行時口中不得出氣,唯鼻中微放清氣。每日子後午前各行一次,或晝夜共行三次,久而自知蠲除疾疫,漸覺身輕。若能勤苦不怠,則仙道不遠矣)。
【站式八段錦】
1、兩手托開理三焦
直立,兩足分開,與肩同寬。兩臂自然下垂,掌心貼附腿側。兩臂外展,掌心向上,約至肩平處,乃屈前臂至頭頂上方,覆掌,十指交叉,然後翻轉掌心向上,如托物上舉,同時足跟順勢踮起,兩手分開,兩臂內收復原,如鳥斂翼。反覆進行。上舉時吸氣,下垂時呼氣。
2、左右開弓似射鵰
由直立勢左足平開一大步,身體下蹲作騎馬式。同時,右臂曲肘,從胸前握拳,如拉弓弦向右,左手中食指豎起,餘三指環扣,從右臂內作推弓勢向左,左臂隨之伸直,頭亦左轉,目視指尖,左右互換,反覆進行。推弓拉弦勢吸氣,左右換式時呼氣。
3、調理脾胃須單舉
直立勢同一式,左臂外展並翻掌上托,五指併攏,指尖向右,左臂伸直,頭仰視手背。同時下方之右掌作按物勢,指尖向前。左右互換,反覆進行。上托下按勢吸氣,互換時呼氣。
4、五勞七傷往後瞧
直立勢同一式,但兩掌貼緊腿側,頭向左後方緩緩轉動,目隨之後視。然後,頭再前轉復原。左右交替,反覆進行。轉頸時吸氣,復原時呼氣。
5、搖頭擺尾去心火
由直立式,左足平開一步,身體半下蹲,作高馬步勢,兩手反按大腿上方(虎口對腹),頭面軀幹緩緩前俯,繼之,向左、向後,復向右、向前,緩緩作圓環轉動,上身由俯而仰,復由仰而俯。轉動數圈後,再反方向如法進行。由俯而仰時吸氣,由仰而俯時呼氣。
6、兩手攀足固腎腰
直立,並足,兩膝挺伸,上身前俯,以兩手攀握兩足趾,頭略昂起。然後恢復直立姿勢,同時兩手握拳,並抵腰椎兩側,上身後仰,再恢復直立姿勢。反覆進行。本式自然呼吸。
7、攢拳怒目增氣力
由直立式平開左足一大步,作騎馬勢,兩手握拳,貼置腰側,拳心向上;左拳向前平擊,拳心向下,怒目奮力;收回左拳,如法擊出右拳,左右交替進行。擊拳呼氣,收拳吸氣。
8、背後七顛百病消
直立,並足,兩掌緊貼腿側,兩膝伸直,足跟併攏提起,離地數寸,同時昂首,作全身提舉勢。然後足跟頓地復原。反覆進行。提跟時吸氣,頓地時呼氣。
[臨床應用]
本功法適用於各種慢性病患者的治療與康復,凡體質不很虛弱,活動無明顯障礙者,都可採用。對神經衰弱、冠心病、慢性氣管炎、內臟下垂、慢性腰背痛等病症尤為適用。可根據疾病與體質的具體情況,或全套採用,或重點擇取其中的一節或數節。如用於強身保健,可全套採用;如患內臟下垂者,可重點擇用「托天」、「單舉」 等動作;患呼吸系統疾病可重點擇用「開弓」及「搖頭擺尾」的動作;腰背疾病可重點擇用「攀足」、「背後七顛」、「搖頭擺尾」等動作。
[注意事項]
1、眩暈症發作期間,不宜採用「往後瞧」及「搖頭擺尾」等式。
2、心力衰竭者,不宜作「攢拳」一式,或改「怒目奮力」為緩緩伸拳。
3、直立性低血壓者,慎用「托天」、「單舉」、「背後七顛」等式。
4、每式動作的重複次數,應按體質情況靈活掌握。一般宜漸次增多,不可驟然作超負荷鍛煉。對於高血壓、心臟病、肝硬化等病及重病恢復期患者,尤應注意。
三、辟穀、服氣、採氣
1、辟穀。這時上古遺傳下來的秦漢方仙道繼承的古老方術。蓋要想身輕如燕,體香膚潔,貌若處子,必須先排出體內毒素,而排毒,用辟穀最好。同時,要想早日入丹道,應該辟穀幾天,逼體內產生真氣。
辟穀應要有老師指導。一般辟穀前應服用葵子、胡麻、豬膏、大麻子等潤腸瀉穢,防止腸胃粘連和大便中毒,然後逐漸逐漸逐漸斷食。如果覺得餓,可以適量吃點蜂蜜、大棗、黃精、茯苓、人身等,同時特別注意要咽津食氣,逐漸適應休糧狀態。
2、服氣,多和存思、辟穀、吐納等一道而行。有服五芽、六氣、三氣、紫氣、五方靈氣、日月光芒等法。服氣之法,一般先是將體內濁氣用「口」吐出,在吐氣欲止時,帶動體內元氣上升至喉間,然後一口咽下。
3、採氣。在服氣後來後,逐步發展成為採氣法。
著名的採氣法主要有「服日芒法」和「服月芒法」。
「服日芒法」為:「平坐,臨目,直存心中有日象,九芒,大如錢,赤色,紫光,九芒從心上出喉至齒而回還胃中。良久,存見心胃分明,乃吐氣,漱液,服液三十九度,日行三次。」
「服月芒法」為:「晚上,存想月亮在大腦髓海中,白色柔和光芒萬丈直照髓海,其白芒流入胃中並達到丹田」。
上述兩法特能補虛,對身體有極端好處,但好處的顯現,也是在不偷懶地進行15天以後開始顯現,如果偷懶不煉,也是沒有效果的。
方術簡述(2):存思、守一、坐忘、醫藥和睡眠
四、存思、守一和坐忘
1、存思,又稱為存想,也就是「存我之神,想我之身」。在這方面,《黃庭經》最著名,它主要告訴人們如何存想體內的千百神。通過存思,最終達到與道合真。
2、守一。葛洪認為,存思之法雖好,但過於繁瑣,大勞人意。於是提倡簡單的「守一」,也就是「守神」,化存思百神為簡單的守一之功。葛洪的「守一」包括兩類:「守真一」和「守玄一」。
「守真一」是一種定觀工夫,和佛教的「止觀」類似。
「守玄一」是指存想泥丸之神靈,並思如己身歷歷分明,久之體內金水分形,能見自己身外之身,所以,又稱為分形之道。
還有「守三一」,實際上就是守竅。「三一」為泥丸宮、絳宮和丹田。
3、道教修心之法,以莊子「心齋」最優。「心齋」為:「若一志(就是專心一心),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耳止於聽,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
煉神達到忘我境界,也稱為「坐忘」。坐忘就是「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
五、道教醫藥
道教醫藥大致分為三個層次:核心層為湯藥及保健品、針灸等;中間層次為氣功、導引術等健身治病之方;外層為符籙、咒語、藥籤以及祝由、祭祀、驅鬼、盟誓等。
道教醫藥的特徵在於:
1、道教醫藥多以延年益壽、還春駐顏的療效為追求目標。它將世俗中藥學以治病為目的的葯稱為「下藥」,而把延年益壽的葯稱為「上藥」,並和外丹黃白朮銜接。
2、道教醫藥是一種社會醫學,重視調節人的社會關係和心理因素。
3、道教醫藥具有宗教性和人神溝通的巫術傾向,並以天人感應原理和陰陽五行學說作為理論支柱。
除醫藥外,道教還有專門的服餌、美容和食療的做法。
六、養生精要
1、養生精要,首先在慎動知戒。戒就是養生禁忌,其要害在於不傷不損。先寒而衣,先熱而解,不欲起晚,不欲汗流等。
2、養生之要,又在於守中知節。知節就是節制自己的慾望,凡事不可超過限度。守中則是無過無不及,恰到好處。視過損明,語過損氣,思過損神,欲過損精。
3、養生之要,還在於調養法時。根據季節、時候的不同而注意調養。
4、養生之要,海在於療病知術。善服藥者,不若善保養;不善保養,不若善服藥。安樂四葯有:「無事以當貴,早寢以當富,安步以當車,晚食以當肉。」
還有要注意睡方和睡功。在仰卧中,有一種「鎖鼻術」,對丹道修習有輔助作用。
丹家將人之鼻比喻為面部的山峰,兩眼之間的鼻子部分形象地稱為「山根」。兩鼻孔中間之鼻柱根部,下接人中穴的地方,也叫「山根」,以其恰在鼻下根部呼吸出入之交接處,以意攝此鼻口山根,謂之「鎖鼻」。意注此鼻根,心息相依,鎖住氣息之感覺,似將其移到肚臍中,漸入混沌,真息悠悠而睡,就是「鎖鼻術」。
方術簡述(3):房中術
七、房中術
1、我國房中術歷來很發達,今天,我們更要在排除房中術中誨淫縱慾的消極糟粕的基礎上,進行研究,以造福人類。房中術是中國古代的性科學。道書中將房中術隱名為「玄素」、「容成」、陰道、黃赤之道、男女合氣之術等。
房中養生術的文化淵源,可以追溯到氏族公社原始宗教的生殖崇拜。我國先秦房中養生學已發展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且和長生修仙的目標聯繫在一起,被稱為「天下至道」,並為秦漢方仙道視為仙術而承傳下來。
漢武帝後,儒學和禮教雖然成為佔據統治地位的意識形態,但仍然沒有輕易否定房中術,而是以禮教的外衣粉飾它,強調了其中節慾的內容。漢代的《素女經》中的房中術已經很成熟,其中介紹了九種不同的性交體位和姿勢,稱「交接九法」,將房中術提到了性享受和性藝術的高度,形成了一套合陰陽的理論。
魏晉時期,房中術又興盛一時。早期道教和魏晉神仙道教中風行房中之術,當時房中術配合寶精、倒懸等功法,是駐顏延壽的還年之道。
隋唐時期,中國的王朝實力雄厚,社會較為開放,道教興盛,男女之間的性生活受到社會的重視,房中養生學的研究也有了長足的進步。其中,最著名的是孫思邈的《備急千金方》中的《房中補益》。
宋元時期,家長制的宗法政權越來越專制,理學思想影響日益擴大,導致房中學加強了治療不育症、節慾、胎教及妊娠宜忌的討論。
明清兩代,房中術有了畸形的發展。明代社會,妓院遍布,嫖妓納妾之風盛行,同性戀和性變態現象也很普遍,特別是入清以後,人們的審美觀念發生變化,男性粗獷健壯的陽剛之美被社會所否定,文弱書生成了美男子的標準。「三寸金蓮」成為性慾的刺激物。明代皇室和貴族家庭淫亂。明代房中養生學的研究成果在社會上流傳較多,但到了清雍正、乾隆年間,禁毀殆盡。
數千年家長制宗法政治傳統的中國,男女兩性之事一直很敏感。
現代社會,兩性關係已經大開放,隱隱有過頭的傾向,「物慾橫流」似乎越演越烈,值得注意。
2、房中術的理論原則
房中術大致可以分為四類:采陰合炁的修仙術、交歡銷魂的秘戲術、調諧身心的醫療術、優生布胎的種子術等四大門類。
房中術的理論基礎,主要有三:
一是陰陽五行,法於陰陽,合於術數。「人之所上,莫過房欲,法天象地,規陰矩陽。」
二是天人交感,採取盜機。內丹家以男女交感之術盜取天地造化之機,採取虛無先天一炁,取得房中回春還年之效。
三是男唱女和,合炁通神,也是房中術的基本原則。
3、房中術的基本內容
(1)擇人而交,知時而動。
房中養生認為,「螺、皺、鼓、角、脈」五種女人不宜婚配。男子不育症也有五種:「天、漏、犍、怯、變」五種。
交合的最佳時機。凡婦女月經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氳之侯於一時辰間,氣蒸而熱,昏而悶,有欲交接而不可忍之狀,此就是交接的最佳時機。此時,逆取之而成丹,順而施之則成胎。
(2)房事有節,當知宜忌。
三虛四忌不得性交。三虛為:一為一年之虛:冬至日和夏至日;二為一月之虛:上弦前,下弦後;三為一日之虛:天地晦冥日月時。四忌為:一忌本命正沖,甲子、庚申、晦朔之日;二忌大寒、大暑、大飢、大飽之時;三忌日月星辰,寺觀、壇廟、灶、冢之處;四忌觸忤惱怒之時。
男子不足十六歲而行房事,易的早衰,伐性傷命。
(3)寶精壯陽,七損八益。
七損者,一曰閉,是指性交陰莖或陰戶疼痛,精道不通,甚至無精可泄;
二曰泄,是指性交時大汗淋漓不止;
三曰竭,是指性生活無節制,而致精氣耗竭;
四曰匆,是指性交時陽痿不舉;
五曰煩,是指性交時呼吸喘促,心慌意亂;
六曰絕,是當女方毫無性慾時,男方強行性交,則有害於女性的身心健康;
七曰費,是指性交時過於急速圖快,浪費精力。
八益者,一曰治氣,清晨起床打坐,伸直脊背,放鬆臀部,收斂肛門導氣下行至陰部;
二曰致沫,呼吸新鮮空氣,吞服舌下津液,蹲馬步狀,伸直脊背,收斂肛門,通其精氣,促使陰液不斷產生;
三曰知時,是指性交前,男女應相愛撫嬉戲,使情緒輕鬆,精神愉快,待到雙方都產生了強烈的性慾時再性交;
四曰蓄氣,性交時放鬆脊背,收斂肛門,導氣下行;五曰和沫,性交時不要急粗暴;
六曰積氣功,卧床性交時,不要貪歡戀欲,
七曰待贏,當性交快要結束時,納氣功運行於脊背,停止性交動作;
八曰定傾,當性交結束時,應將余精射盡,清洗陰部。
(4)先戲兩樂,心毋怵盪。
(5)性動協期,征備乃交。
(6)淺內徐動,以和為貴。
(7)體位多姿,見效知快。
(8)弱入強出,閉精少泄。
(9)採氣吞津,還精補腦。
方術簡述(4):外丹黃白朮
有丹家認為,內丹修鍊和外丹燒煉直接銜接起來,認為先修內事,再煉外事。常人服用外丹會中毒而死,但如果丹家內事修鍊有成,便成了特殊體質,再進行外事,服食天元神丹,不僅不會毒死,反而會脫胎換骨,白日飛升。
八、外丹黃白朮
秦漢以來,方仙道以五金、八石為藥物煉製長生不死仙丹的方術,稱為煉丹術。後來由於內丹學的興起,這種以礦物葯為原料的煉丹術則名為「外丹術」。在道書中,黃白是金銀的隱名,方士們試圖將賤金屬的銅鐵等點化為貴重金屬金銀,發展出人工製造的葯金、葯銀的方術,稱為黃白朮,也就是鍊金術。這裡,鍊金術和煉丹術,合稱為金丹黃白朮。
1、外丹黃白朮的歷史演變
我國金丹術產生於秦漢時期,為世界上最早的。中國的外丹黃白朮本來是冶金鑄造業的副產品,大約在戰國時期,墨家方士就開始實驗鍊金術。秦漢之際,墨家學派和方仙道合流,精於鍊金術的工匠加入方仙道集團,促使方仙道從尋找天然仙藥轉變為人工煉製葯金、丹砂等,這便是我國外丹術的發軔。西漢末,史子心為傅太后煉製葯金,作為延年益壽的葯,說明了鍊金術正在轉化為煉丹術。西漢末至東漢初,一批丹經問世,主要有《黃帝九鼎神丹經》、《太清金液神丹經》、《三十六水法》等。
東漢以來,外丹黃白朮在黃老道中承傳,方士們堅信服食神丹乃升仙之要。最初的煉丹家將丹砂視為還丹,以金液為至寶,認為服食還丹、金液後就能不朽不壞,對丹藥的毒性還沒有充分的認識。雖有「服食求神仙,多為葯所誤」之嘆,但人們認為那是服餌派道士尋葯不當所致。
漢代對後世影響巨大的丹經,是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
魏晉南北朝時期,金丹術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葛洪的《抱朴子內篇》問世,將金丹術公開,是中國金丹術發展的轉折點。由於葛洪是如此的推崇服食還丹、金液,使得金丹術稱為丹道學的重要修鍊方術。
隋唐以來,外丹黃白朮發展到極盛時期,著名高道如蘇元朗、孫思邈、張果等,雖為內丹家,但也是精通外丹。外丹黃白朮發展到唐代,需要系統的金丹理論,於是又回到了《易經》中去尋找。在唐代,《周易參同契》、《龍虎經》、《金碧經》等,成了金丹術的理論著作,陰陽五行、四象八卦、龍虎鉛汞成了煉丹師的指導思想。唐代以前,煉丹師以黃金、丹砂為寶,丹經也多為煉製金液、還丹的實驗記錄,無陰陽八卦龍虎之說,而唐代後,傳統的金砂派煉丹師也套用《周易參同契》的理論體系,並將服餌丹藥和醫療養生結合起來。同時,由於對丹經的理解不同,煉丹又分為硫汞派和鉛汞派。前者以硫磺和水銀製成丹砂(Hgs),後者則是氧化鉛和氧化汞的混合物。
五代至宋,內丹術發展成熟,外丹術雖然衰落,但也有傳人,例如南唐的獨孤滔、日華子等。宋代人不輕易服丹,因而中毒的人很少。值得注意的是,魏晉時期外丹黃白朮,皆用金石葯,製備方法和燒煉升華為主且輔以水溶解。唐宋外丹法所用儀器精緻很多,方法也變得複雜,並參以草木葯,已涉及多種化學反應。
元明時期,內丹學已經佔據統治地位,外丹反而來依附內丹,這樣,外丹也借用內丹的精、氣、神、黃婆、烏兔等來承傳。當時,將外丹黃白朮看作是「地元丹法」,將它納入到了內丹體系。由於雙修丹法需要「法、財、地、侶」,外丹黃白朮正好提供「財」。同時,當時的內丹家紛紛認為,一定存在一種天元神丹(外丹),當內丹工夫達到極高境界後,再服食這樣的天元神丹,就不會中毒,可以飛升。
清代外丹術繼續衰微,由於清代不能以偽金銀(銅合金)來充當金銀貨幣,所以黃白朮也衰退,但仍然有傳人。
近代,陳攖寧在上海準備外丹,但由於日寇進攻而中斷。在現代社會,以黃白朮製造偽金銀毫無可取之處,但制丹藥治病,卻仍然是值得探索的事業。
2、煉丹家的思想脈絡和理論體系
中國外丹黃白朮的根本出發點,是想以人工煉製的一種服後可以登仙的長生不死之葯,數千年來,中國煉丹家們為了同死亡作鬥爭,付出了多少代人的追求和探索,他們是值得我們尊敬的。
關於煉丹的思想,可以從葛洪《抱朴子內篇》中得到線索。
首先,煉丹家們堅信自然界處於不斷變化之中,物類受氣不定,物類嬗變乃自然規律。這種以人工合成自然物質的變化觀,為外丹黃白朮的化學實驗提供了理論依據,他否定客觀物質的界限,又為追求超自然力的道教方術敞開了門戶。「我命在我不在天,還丹成金億萬年」。
之所以偏偏選中黃金和丹砂作為材料,原因是丹砂在燒煉過程中能變回自己的本來面目,而黃金則可以長久不變,他們認為服用丹砂可以返老還童,服用金液可以長生不死。這種「假求外物以自堅固」的思想,是由來已久的。
在煉丹家那裡,還丹的真義是丹砂,也就是紅色的硫化汞。(至於還有沒有其他東西,現在未考證)。當時,煉丹家們認為,「還」乃「返還」之意,「丹」乃「赤色」之名而已。另外,煉丹家甚至認為丹砂可以轉化為黃金,而黃金恰好又體現了長存不朽的氣質。因此,還丹除了能由汞返還之外,還有返還為金的一層意思。煉丹術中出現「金液」方,就是通神丹可以化為黃金的思想相聯繫。這裡的「金液」,不單指液態金或者金鹽的溶液,而是一種象徵性的吸收了金性的液體。煉丹家以葯金、葯銀及人工合成之丹藥來代替天然金、銀、丹砂服用,大概也是為了避免服食藥物中毒。
魏晉以後,煉丹術著作逐步具有了理論化的趨勢,主要還是將當時的顯學天人感應、陰陽五行、四象八卦等作為其理論基礎。唐代外丹黃白朮興盛,煉丹家將《周易參同契》中的理論體系運用到了外丹中。例如,以鉛汞為月日,為坎離,象二儀;以水火藥應天地人三才,以白金、硃砂、黑鉛、水銀為四象,以雄黃或硫磺為中宮。
在煉丹家心目中,煉丹爐本身就是一個縮小的宇宙。「鼎有三足以象三才,上下二合以象兩儀,足高四寸以應四時……。煉丹家為了使控制丹爐的火候符合自然界天符的運行,又提出了一種用火直符的理論。直符用事以乾坤等十二辟卦對應十二月,每卦六爻為六侯,每侯五天,以卦爻的陰陽消息比喻一年三百六十天之火候。每日亦「從子到辰巳為直符,從午到亥為直事,體法卦象,定火數也。」
還需指出的是,中國外丹黃白朮是一種古老的化學實驗,煉丹家們也將中醫方劑學中藥物君臣佐使配伍理論移置到煉丹術中來。
宋代以後,中國外丹學的演變有了兩個分立的趨勢,一個趨勢是向醫藥學靠攏,丹方多為草木葯,煉丹術變成製藥術。另一個趨勢是向內丹學靠攏,稱為內丹體系中的地元靈丹。
另外,還有將內丹修鍊和外丹燒煉直接銜接起來,認為先修內事,再煉外事。常人服用外丹會中毒而死,但如果丹家內事修鍊有成,便成了特殊體質,再進行外事,服食天元神丹,不僅不會毒死,反而會脫胎換骨,白日飛升。
總之,中國外丹黃白朮,是以研製長生不老葯為出發點的。煉丹術首先是一種模擬宇宙反演的自然之道的操作體系,它不僅包含古老的化學實驗,而且還包括人體精神和宇宙物質相互作用的探索以及追求超自然力的宗教活動。仙丹本身就是物質化的道,它是道學的宇宙論、陰陽五行物質觀、天人感應原理等哲學思想的體現。
3、金丹術的操作程序和化學反應
操作程序為:
(1)準備。選擇具有外丹黃白知識的道侶三人,歃血為盟,同心協力,分工輪換,晝夜不停。在風水好、清潔之地進行準備。
(2)作屋。宜選名山吉地,高牆厚壁,不使僧尼、女人、雞犬入內,屏絕謗道之人。
(3)立壇。壇又稱丹台,分三層,以象三才,每層開八門。壇之南埋生硃砂,北埋石灰,東埋生鐵,西埋白銀。壇上三尺懸古鏡,下置寶劍。
(4)安爐。
(5)置鼎。
(6)辨葯。
(7)固濟。將葯放入鼎內,然後用泥來封好。
(8)用火。丹家之秘,重在火候。
(9)開爐。十月丹成。齋戒沐浴更衣,開鼎取葯。
(10)服食。
還丹的化學反應:
(1)天然丹砂在密封的土釜中,加熱到250度,丹砂熔解,583.5度時升華,形成硫化汞。如果溫度較高,得當,也可能發生硫化汞的分解和合成反應。
(2)由於氧化汞也是紅色,所以很多道士分不清硫化汞和氧化汞的不同。
(3)唐代直接用硫磺和水銀造丹砂。
(4)在鉛汞法中,先生成鉛汞齊。然後汞被氧化形成氧化汞,鉛被氧化形成四氧化三鉛。
黃白的化學反應。
黃白朮中,葯金、葯銀多為銅砷合金。含砷量在10%以下的為金黃色的葯金,含砷量在10%以上的為白色的葯銀。然後用硫化砷、三硫化二砷等化合,這就叫「丹陽法」。
金液和水法反應。
主要是在有葯醋內溶解某些金屬和硫化物。將醋酸、硝石、和需要溶解的金屬放置在一起三個月後,就形成了金液,就連難容的金和銀都能溶解。
還有秋石等性激素的獲得。
外丹黃白朮中,已經作為附帶的丹藥,有些可以用來治療內外科疾病、辟穀、御暑、卻寒等。外丹黃白朮在化學史上還有很多發明,很多領域都受到外丹黃白朮的影響,這說明外丹學也是值得認真探討的文化現象,丹道醫藥至今也還保持自己的科學價值和發展活力。
方術簡述(5):中國術數學
九、中國術數學
(一)術數的演變
中國術數學浩如煙海,是中華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流傳久長,種類也頗多。術數最早起源於原始信仰和巫史文化,它有著很深的天文學背景,從術學學的發展來看它是於中國的早期哲學思想是一併發展的,它融合了大量的八卦,陰陽,五行,干支學說。深深地影響著其他的中華文化如:算術,地理學,氣象學,醫學等等。術數學本質有神秘色彩,確實夾雜著一些迷信成分,這點我們要清醒地意識到,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古代術數多由祝宗卜史執掌,歷秦火而不焚,至漢代隨著周易象數學的發展而大盛。
中國術數學的祖師是戰國時期的鄒衍。鄒衍倡導的陰陽五行學說成為術數學的基本範式,他提出了「類同相召,氣同相合,聲比相應」的天人感應原理也是中國術數學的理論基礎。
《易經》作為中國的最權威經典,從本質上講,也是一部術數書,其中蘊含了至真、至善、至美的「道」。孔子解《易經》而作《易傳》,成為易學的「正傳」,老子也解《易經》,其解釋為「別傳」。
漢代,象數易非常發達,從孟喜到焦延壽,到京房,大昌。但象數易最終和讖緯的流行有千絲萬縷的聯繫,最後終於在魏晉時期被天才王弼的義理派代替,直到宋代陳摶老祖那裡才開始復興。
漢代以來的象數易,一支入於術數,以卜筮占驗為其長,另一支入丹道,作為丹道的理論支柱。
象數易經陳摶老祖,最終在邵雍那裡得到發揚光大,邵雍之《皇極經世》成為象數易的里程碑。大聖朱熹吸收邵雍的象數易,作為其理論的根本支撐。
術數一直都在流傳,現代,術數更是通過網路不斷傳播並有新的發展。
(二)術數學的內容
1、奇門遁甲
源傳說源於九天玄女傳授給軒轅皇帝以征戰蚩尤,後經風後,姜尚,張良刪改變成今天我們看到的十八局。實際上,奇門遁甲是根據洛書九星之理以陰陽而至為序配八門九星,以時間的差異造成的格局及星的排列不同來預測事物發展的的趨勢並加以趨避吉凶的一種預測方式。奇門與遁甲應分開區別。奇字含有變化靈活之意,遁有隱藏之意,奇門為預測體系,遁甲為法術體系,其代表著作為《遁甲符應經》《奇門金章》《奇門精粹》等,按因超神接氣之理又有分為無潤派和置潤派。按盤論可分為排盤法及飛盤法。
2、六壬神課
源於河圖天一生水之理,取六壬能生萬物之意。亦傳說為九天玄女傳與黃帝。此法定天地二盤以時起四課,明三傳,定人事吉兇相當準確,預測體系吸取了大量的神煞,素有學會大六壬,來人不用問之說。代表作有《六壬指南》《六壬大全》《六壬粹言》等。其中又有傳說為戰國孫臏所創的金口訣有小六壬之稱。
民間還有以六壬之理定的天罡法。
3、太乙九宮
又稱太乙神數,此法側重天時及社會興衰和廣義的天災人禍戰爭等。今其法多以失傳。流傳至今的著作有《太乙神數統宗大全》《太乙人道命法》等。
4、紫微斗數
相傳為陳摶老祖所創,是依紫微天府兩組一百多顆星依據人的出生年月日時定局派宮,來推測人的一生禍福吉凶。其流派很多,有白雲派,中洲派,四化派,崑崙派,洛陽派,江南等派,今港台地區又有天機派,奇門派,河洛派及歸元派之分。但觀其大體分割而言大致可分為南北二派,南派以星情,格局為主注重總體把握,配以活局運轉,用「三方四正」原理推運,北派以四化為牽引,重河洛九宮之氣數,精於細微的推斷,如能將二者合併可稱紫微為天下第一神數是也。
5、四柱八字
這是以生辰干支結合五行原理來預測人的吉凶禍福,有書房派及江湖派之分,當今又有新派與傳統派之分。其代表著作很多有《淵海子平》《滴天髓》等書流傳。
6、六爻
起源於漢代京房易,又名火珠林,歷來廣為流傳,是大宗預測法其代表著作也很多《卜筮正宗》《增刪卜易》《易冒》等。 民間尚有大衍卦,小衍卦之法,其理論多來源於河洛理數。 六爻預測範圍廣泛,其預測體系嚴謹.
7、梅花易數,
簡便易學易用,是邵康節觀梅所悟,廣在民間流傳。實為心易之法。梅花易數特彆強調斷卦的靈感和觀察事物的徵兆,訓練占卜者具備預測家的素質。
8、相學
起源很早,在《春秋》《史記》都有記載。相學主要以徽派為主又有粵,川,陝,魯之分,各地相法不一,自從宋代相學名著《麻衣相法》面世後學此術者頗多,流下的相學故事也很多, 明代袁柳庄父子又撰《柳庄相法》,尚有《水鏡神相》《鐵關刀》《金較剪》《燕山相法》《大清相法》至清《相理衡真》是為大成,民間尚有很多相學書籍,在此不一一列舉。今世人又有駱駝神相傳出,實為徽派相學。
9、占星術。
10、讖緯學。
11、望氣。
12、測字。
13、夢占。
14、堪輿。原為漢代五行家推測天文、地理的五行氣運之術,多用於選擇墓葬、修房、卜居等。
15、扶乩。
16、雜占。
……
(三)術數學的學術視角
術數學的準確性反映了:
1、陰陽互補的宇宙統一性原理。
2、天地人相互感應的原理。
3、不同層次的五行同構關係網路。
4、易的時空觀和宇宙象數模型。
5、宇宙事物的同步律和周期節律性。
6、自然、社會、精神世界的規律性。
7、宇宙全息律的普遍性。
8、心靈潛能的開發和直覺、靈感等深層意識的應用。
9、榮格的「共時性」解釋。
所謂「共時性」,是指兩件或者兩件以上沒有因果聯繫的事物發生的時間一致,而且它們有著相同或者近似的意義。比如,某種天象和政治動亂聯繫起來,把某一卦象同人事聯繫起來。這種「共時性」就是拋開因果律同一性的思維方式,以非因果性來解釋暗在系的必然秩序。它有一個前提,即認為有一個前存在的先天心理結構。
胡孚琛先生對預測學的一個觀點值得重視。
胡老師認為,社會超巨系統中人類的個體、群體乃至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命運很可能類似耗散式混沌理論中那種「分叉圖」。這種「分叉圖「中有許多最敏感的臨界點。當事者或當權者在這些點上做出不同的選擇,整個系統就會由此而產生不同的歷史命運。智者巧妙地尋找系統的敏感點,將事件的選擇推向臨近期望值的動力學分叉,從而在儘可能長遠的目標上掌握系統歷史命運的大趨勢。因此,雖然社會人生的選擇總會受到各種必然因素的制約,然而原則上超巨系統中某些具體歷史事件的發生及多種可能的選擇方式是非決定論的,尚未發生的個人具體遭遇更是有相當的不可預測性。由於整個分叉圖中的所有可能性的分叉都潛在地影響超巨系統的歷史命運,因此系統發展的大趨勢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預測的,丹絕對精確詳細地預言某件具體的社會人事是不可能辦到的。胡老師也稱他的觀點為「算不準原理」。
推薦閱讀:
※【概述史】6000餘字以最完整、最連貫視角還原五胡十六國
※第三單元 月經病 細目一 概述
※概述:何謂民主?
※說課:一、說課概述
※烏克蘭( 基本概述)
TAG:概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