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離職是一場期末考

圖文 / 燕子塢主人

向上級推薦一位朋友。那朋友曾經意氣風發,名校畢業進入一家公司,兩年就當上副總。可惜那家小公司是典型的扁平化結構,他說是副總,職權和其它一般主管沒啥兩樣,稍大一點的事都得老闆點頭。而總經理只比他大兩歲,根本沒有走人的意思,所以到現在呆了十三年,他還是副總!頭幾年是因為感念老闆知遇之恩,後來則是懶得挪窩。直到今年,眼瞅著公司江河日下,終於開始著急了,四處投簡歷。

因為他都當十年「副總」了,所以應聘的職級不低。可是上級看了簡歷,皺著眉頭問:「怎麼在那家小公司也可以呆這麼久?怎麼都沒有獨立擔綱過什麼像樣的項目?是不是能力有限,不敢跳槽?會不會定型了,適應不了新環境?……」後來HR第一輪面試的反饋,也印證了這些的擔心。

三十歲的時候,擁有三項工作經歷,之間既有產業上的關聯,又有職位、公司規模上的遞進,能體現你對職涯的思考和規劃,會是比較漂亮的簡歷。有些小朋友畢業兩年就換了兩三份工作,前半年還在報社跑腿,後半年卻開始賣內衣,這樣魔性的簡歷背後,往往有一張稚氣浮躁的臉,讓人很難相信他對新工作的誠意。因為一般來說,一份工作要摸到門道需要三年,第一年只能算適應期,第二年是學習期,第三年才進入熟練期,可以被認定為一項「完整的工作經歷」。

那三年之後呢?因為該會的你都會了,所以你從公司學到的越來越少。如果你一畢業就進入大企業,單一工作經歷的含金量就還算高;但若是不知名的中小企業,除非有升職或承擔不同的項目,才會新增一項工作經歷,否則畢業十年後才要換工作,不僅不會升值還會掉價,就像我那朋友一樣惹來一堆質疑。

所以工作一定要換。首先要換得剛剛好,不能多也不能少,這樣對自己最好。其次,不要到了覺得錢少事多、老闆爛或是公司快倒閉了才換,而是要根據自己的目標而規劃成長的階梯。如果把一份工作看成職涯的一個學期,那離職就是一場期末考:

【首先是判斷題】。一個帶著思考去工作和生活的人,應該懂得判斷自己是不是到了該離職的節點。

1)你每天工作開不開心?

如果你的努力沒有被看到,如果你的聰明才智總是被阻撓,如果周圍都是唱衰你的聲音,那趕緊勇敢地走出去,去做別人唱衰你做不到的事,證明你會活得更好,這才是最棒的復仇!

一份工作你火力全開干滿一個月,如果還是不能適應,那就果斷離開。這樣應聘下一份工作時,被問起這段空窗期,就可以說是旅行、休息、學習……只要應對得當,你仍然是個「無印良品」。如果硬撐幾個月才離開,簡歷上反而很難忽略,這份短命的工作就成了你「不靠譜」的證據。

2)你的簡歷有沒有可喜的更新?

你每年至少該更新簡歷一次,檢視自己一年的進步。如果你發現自己瞪了半天,卻加不上什麼有價值的東西,這時候,你很可能該考慮跳槽了!沒有進步就是在退步!

3)你有沒有變得越來越搶手?

即使很滿意眼下的工作,一年也可以去「偷偷」參加兩次面試。這樣做的好處很多,可以知道自己的競爭力,了解人力市場的需求,調整自己的能力結構。更可以借別人的眼光,審視眼下工作的價值。如果你的豐功偉績,在別人客觀地看來不過如此,那你真要考慮是否要繼續為這份工作賣命。不要到了火燒眉毛了才急著找下家,卻發現自己早成了打折商品。

【第二道是選擇題】:離職後該找一份什麼樣的工作?

三十歲前換工作的意義,一方面是通過不同的產業生態、企業文化、管理模式,豐富歷練,打開視野,學會在不同工作環境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借著學習與工作,了解自己的興趣在那裡,以便在三十歲前確立志向。

產業上的關聯,和職位、公司規模上的遞進,都好理解。但在跳槽過程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你要認清自己的核心能力。所要從事的崗位、正在學習的新技能,最好是核心能力的延伸。

比如我的一個朋友是個海歸,她就認清自己的核心能力是英語,而不是她在海外所學的專業。她曾做過英語編譯,後來到戴姆勒去賣賓士(英語是戴姆勒內部的官方語言),現在又到國內頂級的雙語幼兒園教小朋友、學習教育管理。雖然這三份工作完全屬於不同領域,但都沒有離開她的核心能力,所以她都做得風生水起。

要知道,這是個「城頭變幻大王旗」的時代,一個產業可以瞬間興起,也可能很快式微。以產業為線索,不如以提升核心能力為導向,讓自己的職涯有更大的想像空間。

【最後是應用題】:怎樣和老東家說再見?

一位前輩酒後傷懷,說看一個同事和你是不是交心,只要看一件事:你什麼時候知道他離職的消息?如果他偷偷去面試都告訴你,那是知己;如果他遞了辭職信才告訴你,不管他平時對你多親熱,告別時多依依不捨,你在他心裡都只是路人。

他曾有個好拍檔,做事兢兢業業,能力也強,合作得很愉快。前天還一起努力完成一個項目,一起吃飯聊天,甚至說好周末一起去K歌慶功,過兩天卻聽說他離職了!除了走的時候和他找了個招呼,事先沒有跟他露一點口風。這事讓他傷心了好一陣。

更傷心的還在後面,因為那人匆匆離職,留下一堆未解決的問題,又一時沒有合適的新人充實進來,於是必須接手的同事只好一人干兩份的活兒,自然苦不堪言一肚子怨水,不久就受不了也離職了。誰知,這竟形成骨牌效應,一連串的人都接連打了辭職信,其中也包括心灰意冷的前輩。原本戰鬥力很強的一個部門就此瓦解。

前輩後來創業,初期很是艱難,那人想來合作,他卻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說自己不是感情用事,而是理性的考慮:在職時看不到一個人的本性,離職時才看得到他真正的陰暗面;一個人平時再勤謹,但離職時不顧別人死活,這樣的人絕對是團隊的隱患。

說到這,前輩又補了一句:對自己親近的夥伴,都把離職的消息封鎖到最後一刻,這樣的人心機太深,還是躲遠點的好!從他講這話噴出的酒氣,我覺得他還是感情用事了。

前輩是個多情的人,其實這樣的傷,誰也沒少挨。甚至有個下屬,我剛在老闆面前誇她,回頭告訴她漲薪的消息,她卻跟我說要離職,馬上走……我不僅沒得到她的感謝,還被老闆批「看人沒眼光」。

大家的心思,無非是怕太早露口風,要是傳到老闆/主管耳朵里,那邊新工作還沒確定,現在的工作又丟了。這無可厚非。問題的關鍵是,在得到新東家的offer之後,你給老東家留了多少時間去應變?

我從之前的工作離職,用了超過三個月的時間,因為答應老闆的事情沒有做完,心裡覺得不能一走了之。新公司那邊一直催,我都不為所動地耐心解釋。因為我一直記得台灣教育家洪蘭老師說的一個故事:她有個朋友原是某飯店的會計。有天在電梯遇到一位先生,她就很禮貌地打招呼問好。想不到那位先生伸手給了她一張名片說:「你若願意,可以來我公司工作。」她看名片,正是她夢寐以求的大公司,但她連想都沒想就回答:「現在不行,旺季是最忙的時候,要走也要等到淡季。」那人吃了一驚:「好,我等你。」幾個月後,她如願去了那家公司。老闆告訴她,她主動和客人打招呼,是有服務的熱情;沒有因為高薪而立刻跳槽,等旺季過了再走,這是忠誠。一個熱情而忠誠的人,值得等待!

有些小朋友離職前各種怠工,甚至泄憤、搗亂,真是很SB的行為。在你月薪三千的時候,你淺薄的人脈,也就是曾經的老闆、同事、客戶,何必得罪?不僅不要得罪,離開前還應該向老闆和主管表達感謝和歉意,即使有過什麼不愉快,也要借這個機會一笑泯恩仇。畢竟只要你還在這個城市,還在這個產業,總會有交集,到時你是希望人家幫一把,還是補一刀呢?

我最欣賞的下屬L離職的時候,她把要交接的工作整理得清清楚楚,確認新人可以完全接手之後,才安心離職。她上班的最後一天仍然兢兢業業,下班時間到了才開始收拾東西。因為保潔員已經下班,她又自己清理殘留的垃圾,還把桌面擦得乾乾淨淨……我看在眼裡,不禁感慨:有多少人會在這個時候,記得留一個乾淨整潔的空間給別人?離職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可L偏偏留下了一個美麗的背影!如果離職是一場期末考,她拿到了一百分。

推薦閱讀:

「一人離職,多人買單」 該如何控制離職率?
是公司對不起你,還是你自己困住了自己?
遇到這些情況,就果斷的辭職吧
中3點以上的你,可以考慮離職了!
從「管理離職員工」到「員工離職管理」

TAG:離職 | 期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