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銀行的衰亡與崛起 - FT中文網
這場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金融危機不只是迫使西方各國政府介入來拯救龐大的金融機構。在一片混亂之中,銀行業的重心正在發生構造性轉移。
10年前,全球最大金融機構的名單被來自美國和英國的銀行所壟斷。今天,最大的20家金融機構中,僅有4家總部設在美國,雖然美國仍然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而英國的唯一代表滙豐(HSBC)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家新興市場銀行。
在就複雜債務金融工具減記超過1萬億美元,並籌集了數千億美元的新資金之後,許多銀行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市值縮水,與經濟繁榮時期的峰值相比微乎其微。
回首10年前:1999年初,銀行業還在清理前一年秋天遺留下的殘垣斷瓦。1998年的亞洲經濟危機和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ong-Term Capital Management)的幾近倒閉給一些銀行帶來巨額損失。雖然當時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但銀行業就此開始了長達8年的井噴式增長,並最終導致全球金融體系走到崩潰的邊緣。
被過濾廣告最令人震驚的是那些衰落的機構。在過去1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處於統領地位的花旗集團(Citigroup)如今在榜單的末尾暗自神傷,而且實際上已被政府接管。勞埃德TSB銀行(Lloyds TSB)在做出收購哈利法克斯蘇格蘭銀行(HBOS)的錯誤判斷之後,如今的規模已不足以上榜。
與此同時,新貴脫穎而出。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經濟實力的轉移:中國三大銀行於2006年和2007年上市之後就一直在排名中佔據著主導地位。澳大利亞和巴西的銀行也嶄露頭角。不過,榜單成員的變遷也說明了不同國家在管理金融體系上的優劣。例如,加拿大因其風險規避的監管模式而受到稱讚。10年前,沒有一家加拿大銀行上榜。如今前50名中就有5家加拿大銀行。
儘管如此,單純兩張榜單的比較掩蓋了危機對價值造成的破壞。就連相對意義上的贏家也境遇不佳。2007年10月份時,滙豐市值達到2340億美元的峰值。如今其市值僅為這個數值的三分之一。同期內,中國三大銀行的市值也均減半。
過去10年的經驗是否給了那些希望保持興旺發展直到2019年的銀行一些啟迪呢?從表面來看,沒有多少重要教訓可以吸取。10年的貪婪併購讓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成為中國以外地區的第一大銀行。
但同樣大肆收購的蘇格蘭皇家銀行(RBS)卻被英國政府接管,如今市值遠遠低於200億英鎊(合290億美元)——也就是去年秋天英國政府注入該行的資金數。
當危機緩解、信心恢復,市值必將反彈。但監管將更加有力,政府也將更加樂意打壓過度行為的跡象。
銀行或許還將被迫縮小規模並更加專註於國內市場。現在看來,納稅人是金融體系的最終擔保人。他們必定更加難以容忍那些一旦破產就可能吞噬本國財政資源的全球巨擘。只有當這場危機從人們的記憶中褪色之後,銀行業才能夠準備好迎接另一輪繁榮。
決定命運的交易
在1999年,花旗集團還是剛剛成型的金融巨頭。在桑迪?威爾(Sandy Weill)一站式金融超市理念的引領下,花旗集團開啟了一個由少數幾家大型機構壟斷的世界。但花旗的隕落也是急遽的。由於災難性的虧損導致其接受了多次紓困,本月花旗股價一度跌破1美元。
推薦閱讀:
※外國人: :我該學中文嗎?
※扎克伯格清華演講 中文功底深厚驚呆學子
※美/德/加驚悚懸疑電影《總統特工隊》[中文字幕版]
※李小龍中文原著節選
※巧用替換,英文引號快速變中文引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