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教育的可行性報告
陳坤
在大力弘揚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如何儘快將國學教育這種教育理念真正轉變為有效的實踐,是教育亟待研究解決的關鍵問題。
由於功利主義的影響,人們對任何事情都習慣以「有用沒用」決定取捨,甚至有人發問:國學可以解決就業嗎?可以改變「世風日下」嗎?可以復興傳統文化嗎?對國學和國學教育產生疑慮。隨著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利益誘發的自私自利、損人利己、重利輕義、奢侈浪費、爾虞我詐等應運而生,嚴重腐蝕著人們的思想和靈魂,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領域。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後中國的改革開放使西方文化「熱」持續不斷,「拿來主義」盛行,國人尤其是青少年秉承傳統文化的意識日漸淡化,加上各方面誤導,他們隨波逐流,逐漸形成畸形學風,呈現為被外來文化「同化」的趨勢。青少年時期是思想觀念、價值理念、生活態度形成的關鍵時期,教育對他們的精神和人格塑造具有極其特殊的意義。但要有效推進國學教育改變當前現狀,依然問題多多,任重道遠。現在不少電影、電視劇傳播著一些被篡改和歪曲的歷史,如流行「帝王情結」,禮讚「明君清官」,傳播「權謀主義」,與現代民主社會的理念完全相悖,甚至抑制了民族的理性精神、誠信觀念、科學態度和法制意識,對國人心理及人格塑造負面影響極大。目前,國學教育沒有相應的考試機制,國學教育亦面臨著沒有實用性的問題,社會上的各種考試幾乎都不用考國學,尤其是考高中、考大學用不上,因此有人認為佔用大量時間和精力學習國學得不償失,出現學國學「無用論」。
但是,任何存在的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依據與合理性。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現代社會,國學之所以能夠躋身於教育內容之中並形成國學熱的局面,其可行性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繼承與弘揚民族文化傳統的需要。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優秀傳統文化是激勵教育人的最為寶貴的精神食糧,對人們倫理修養、人生智慧、精神價值、文化能力、道德信念、人格熏陶、習慣養成等各方面的培養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幼兒養性,蒙童養正,少年養志,成人養德,都要以人為鏡,以史為鑒。因此,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應當以國學為載體推進。我國傳統文化對人類生存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備受世界各國矚目,影響力越來越大。據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三字經》選入道德叢書,向世界推廣,目前在國外已經建立了40餘所孔子學院,把推廣漢語與傳播中國文化結合起來。世界範圍內的漢語學習熱潮就是一個明證,一些國家學漢語人數呈幾何倍數增長。中國文化形象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展現在世界面前,我們應該義不容辭地繼承和弘揚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
第二,推進素質教育的需要。當今我們倡導的素質教育,即從單純注重傳授知識轉變為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打破了基於精英主義思想和升學取向的過於狹窄的課程定位,關注人的全面發展,重視綜合素質培養。素質教育與國學教育說到底都是教人如何做人,即做人的教育,二者具有一致性,是不可割裂的整體。實施素質教育不能脫離國學教育單獨存在,否則其內容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素質教育就會出現畸形甚至導致失敗。同樣,國學教育也不能脫離素質教育單獨存在,否則其方向會無所適從,內容也將無所取捨。
第三,加強道德建設的需求。實施國學教育,弘揚中華傳統道德,目的是更好地貫徹以德治國方略,為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服務。實施國學教育適應了當下社會廣大民眾解決種種現實困惑的願望和渴求,為改變當今社會現狀提供了一劑良方。當今我們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嚴重失調,責任感淡薄,誠信度下降,道德滑坡,利己自私盛行,可以說,我國社會正處於一種新文化新道德形成的關鍵時期。對此,一些有識之士提出用傳統倫理道德醫治社會弊端的主張。廣大民眾在困惑和焦灼之餘深切感受到一個樸素而深刻道理,即一個社會中,規範人的思想行為不能只用法律,更多還需要用「禮制」、用道德去規範。通過禮制確定個人對家庭、社會的責任與義務,維護家庭、社會和諧有序。在對當今教育的反思中,人們自然把提高國民素質的希望寄托在國學教育的傳承上,希望將傳統文化中的道德準則和倫理規範在與時俱進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儘快改變目前社會的道德狀況。
第四,加快與世界接軌的需要。我國加入「WT0」,不但是中國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標誌,而且是中國文化與世界文明全方位融合的轉折點。如何在全球化與國際化的時代和歷史大背景下,既共享人類文明優秀成果,又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華,在教育上真正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底蘊的雙向建構,既是高等教育的崇高使命,更是基礎教育的迫切任務。
積極有效推進國學教育的探索和實踐都不同程度地顯示出了積極效果,呈現出喜人局面,使更多人看到希望,增強了信心。
推薦閱讀:
※愛國教育,他國怎麼做?
※象牙塔的舒適區
※英語啟蒙,不得不知的4種正確姿勢
※麥克阿瑟也是軍事教育傳奇,在西點做了哪些貢獻?
※如果有學生在課堂上故意刁難,老師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