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靠什麼發現人才

靠什麼發現人才

黃東成

通常,一提人才,定指科教文、數理化或其他領域具有特殊專長的人,卻忽略了最重要最根本的一類——人才的發現者。

有兩句耳熟能詳的成語「魚目混珠」、「慧眼識珠」,再貴重的珍珠混雜在魚目里,永遠等同魚目;唯具識珠的慧眼,將珍珠從魚目中挑選出來,方能還原珍珠的價值。

人才亦然。人才淹沒在人海茫茫的生活中,只有將他們發現出來,才能發揮人才獨有的價值。

友人在某組織部門工作,人才問題是他的專項。他口頭常說的一句話:組織不會埋沒人才,是金子放在哪兒都發光,即使埋在地下,還是金子。

我不予認同。金子埋在地下,那是礦藏,只有被發現開採,經過系列加工以後,才是金子,方具金子的價值。古雲,千里馬易得,伯樂難尋。沒有伯樂,千里馬只能是馬廄里一匹普通凡馬。發現者沒有三頭六臂,卻有一般人不具備的寬闊胸襟、淵博學識和慧眼。

古時打江山的一代明主,無不具有這種品格和能力,所以能得到非凡能人輔佐他們建業立國。最典型莫若三國時的劉備,織席販履出身,卻能以仁義厚德被擁戴當上蜀漢皇帝。其過人之處,就在於識人、容人、馭人,知人善任。他以主公之身親赴隆中三顧茅廬的真誠,鍥而不捨求賢若渴的真性情,終於感動諸葛亮,受命輔佐他奠定蜀漢基業。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家喻戶曉,早被神化,他的「借東風」、「空城計」口口相傳已逾千年。但是,若沒有劉備將他發現,請他出山,給他施展雄才建功立業的平台,他最終仍不過是南陽農村躬耕終老的一介布衣。當然,劉備識才並不盲從輕信,「人才」不會寫在額頭上一眼便可認出,真知唯有在周密調研之後。

諸葛亮是人才,劉備是提攜人才的人才。

人才是社會進步的主力軍,而發現者是人才脫穎而出的助產師。沒有助產師,再有才的人也只能是人海中浮沉的一滴水珠。國畫大師齊白石,二十七歲前還只是一個雕花木匠。是著名畫家林風眠、徐悲鴻、陳師曾將他發現並提攜,不然齊白石很可能會在為稻粱謀中徹底淹沒。數學大師華羅庚,初中即輟學回家,是中學教師王維克發現他的數學天才,予以額外重點培養。經過多年刻苦勤奮,華羅庚終於敲開了數學殿堂的大門,寫出了第一篇數學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被《科學》雜誌刊出,引起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大數學家熊慶來關注,立即決定將這位沒有學歷的數學奇才請到清華任職。沒有最初兩位發現者的機遇,華羅庚豈會有後來的大成就?我對發現者由衷欽敬,他們品德高尚,心底無私,真正將「不拘一格降人才」看成是天職和己任,不惜付出學問、心血、精力,甚至財力,默默為國家匡助和培育初出土的人才幼苗。

友人感慨,今天,人才培養全靠國家,幾乎再乏有大師級社會人士主動對人才的發現。我說,曾經的政治運動高壓下,大師們都自身難保、自顧不暇,更不願青出於藍勝於藍的後輩遭受他們一樣的命運。典型的例子,55歲英年早逝的著名經濟學家、澳大利亞國家院士、教授楊小凱,在「文革」中還未成年即被兩次無故逮捕,判刑十年。他沒有沉淪,憑著聰慧才智,向同監的學術權威學英語、學數學、學各方面知識,到刑滿釋放時已是而立之年,雖「塞翁失馬」,卻自學成才,出版了專著《經濟控制論初步》,因沒有文憑不被重視。就在他萬分苦悶之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鄒至庄發現了這個經濟學奇才,極力薦助他到美國讀博。取得學位後,他即應聘到澳大利亞,任大學教授又是該國院士。先後完成轟動世界的《經濟學:新興古典與新古典框架》和《發展經濟學:超邊際與邊際分析》兩本經濟學名著,被認為是極有實力獲得諾獎的人物。楊小凱的坎坷成才路,很值得人才部門深長思之。

當今中國,正涉改革深水區,極需破土而出大量人才。友人深感肩上擔子重。我則呼喚發現,呼喚發現者,呼喚湧現更多將「不拘一格降人才」引為「己任」和「天職」的人才。

推薦閱讀:

人才是可貴,誠信價更高
漢高祖劉邦又是如何界定人才的呢?
瞧,這10種老人才適合帶孩子~
區域在高端人才擇業時重要性?
總要一個人輸了,兩個人才能贏

TAG:人才 | 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