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風雲治療神經性皮炎醫案舉隅
常風雲教授是河北醫科大學教授,主任醫師,中西醫結合內科教研室主任。常風雲出身於中醫世家,業醫30 余年,擅長治療內科病證,兼通婦、兒、皮膚疾患。重視辨證論治,治癒了許多疑難病。筆者有幸從師侍診,現舉神經性皮炎病案兩則述之。
案一: 郭某,女, 23 歲, 2010 年11 月12 日初診。患者素體喜冷怕熱。2 月前感覺耳後及後頸髮際處皮膚瘙癢,未予重視,此後皮膚瘙癢逐漸擴展到頭皮、雙上臂、腹部及後背,並且瘙癢逐漸加重,入夜尤甚,難以入睡。患者苦於瘙癢,乃到某皮膚病醫院就診,診斷為神經性皮炎,給予口服復方青黛散,外用尤卓爾( 丁酸氫化可的松) 軟膏。用藥1 月余,癥狀未見減輕,乃邀常師診治。此時,患者頭皮、耳後及後頸髮際處、雙上臂、腹部及後背遍布綠豆大小之丘疹,頂部扁平,多呈圓形,為紅色,大片丘疹密集融合成斑片,斑片邊界清楚,大小不等,表面覆蓋有少量糠秕狀薄屑,周圍抓痕,無滲出[1],心煩口渴,舌紅苔薄黃,脈弦數。常師綜合脈證,辨為血熱生風證,治應清熱涼血解毒,祛風止癢。處方: 金銀花15 g,生槐花40 g,白茅根30 g,生地黃25 g,防風12 g,牡丹皮15 g,赤芍12 g,蒲公英15 g,黃連9 g,梔子12 g,白蒺藜15 g,露蜂房15 g,蟬蛻12 g,烏梢蛇12 g,升麻15 g。4 劑,水煎服,日1 劑,分2 次服。服藥期間注意調情志,勿食辛辣、海產品,宜穿純棉衣服等。
二診: 2010 年11 月20 日。經治療後瘙癢明顯減輕,頭皮、耳後及頸部、雙上臂、腹部及後背丘疹較前變平,顏色變淡,丘疹密集融合成的斑片逐漸減小。效不更方,擬上方加地膚子15 g 祛風止癢,又進16 劑,瘙癢止,丘疹消,大量鱗屑脫落,先前皮損處皮膚較正常皮膚髮白,諸症消失。
按: 依據患者素體喜冷怕熱,心煩口渴,疹出色紅,觀其舌脈,常師辨之為瘀熱內伏,血分蘊熱毒證。患者情志不暢,郁怒傷肝,肝失疏泄,氣鬱化火,肝火、心火內熾,心火太過即為毒,火毒伏於營血,不得外泄,生風損傷脈絡。所以治療時應以祛風止癢為標,瀉火解毒為本,方中清熱解毒之葯金銀花、土茯苓、生槐花、蒲公英、黃連、梔子、升麻用量較大,即是瀉火解毒; 生地黃、赤芍藥、牡丹皮、白茅根涼血,清血中伏熱,加強解毒之功,血熱生風,風邪善行而數變,以防風、升麻、露蜂房、蟬蛻、烏梢蛇、地膚子、白蒺藜等搜風、驅風、散風止癢,共奏瀉火解毒,祛風止癢之功。
案二: 崔某,男,43 歲,2008 年4 月5 日初診。患者5 a前出現項部皮膚瘙癢,之後胸背部、四肢亦出現大片皮膚瘙癢,反覆發作,時輕時重,冬輕夏重,呈陣發性,夜晚尤甚。嚴重影響了患者工作和休息,使其苦不堪言。曾在河北省某皮膚病專科醫院就診,診斷為神經性皮炎,5a 來前後就診於多家醫院,採用過多種方法進行治療,包括口服維生素C、撲爾敏、開瑞坦、普魯卡因泛酸鈣,外用999 皮炎平( 復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 、尤卓爾( 丁酸氫化可的松) 軟膏等,治療效果不佳,一直未能治癒。刻下: 頭皮及頸部、腰背、四肢皮損處皮膚粗糙增厚,粗厚如牛皮,皮嵴隆起,皮溝加深,呈苔蘚樣變,色素沉著,淡褐色,乾燥無滲出,表面覆蓋有大量白色鱗屑,周圍抓痕及血痂,蔓延成片狀,夜間瘙癢劇烈,難以入睡,舌淡紅,苔薄黃,脈細數。常師辨其證屬血虛風燥,治以養血清熱潤燥,祛風止癢。處方: 金銀花30 g,連翹15 g,桃仁15 g,白鮮皮18 g,土茯苓18 g,白蒺藜15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烏梢蛇15 g,槐花40 g,防風25 g,生甘草6 g,生地黃25 g,雞血藤30 g,當歸25 g,紅花12 g,制何首烏40 g,蟬蛻12 g。15 劑,水煎服,日1 劑,分2 次服。服藥期間注意調情志,勿食辛辣、海產品,戒酒忌煙,宜穿純棉衣服等。
二診: 2008 年4 月26 日。經治療後皮損各處苔蘚明顯變薄,色素沉著變淡,暗紅色,瘙癢明顯減輕,夜間可以正常入眠,舌淡紅,苔薄黃,脈弦細數,上述方葯繼續治療2 月。
三診: 皮損處皮膚逐漸恢復正常,呈淡粉色,余症已除,繼續治療1 月以鞏固療效,之後隨訪3 a 未見反覆。
按:
《外科正宗》曰: 「牛皮癬,如牛領之皮,頑硬而堅,抓之如朽木。」常風雲教授認為患者久病氣血運行失調,陰液耗傷,營血不足,肌膚失於濡養而粗糙增厚,粗厚如牛皮,且血虛生風化燥,瘙癢難忍,「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故治風當以養血涼血潤燥著手,並疏風止癢,方可達到疹消癢止之效。方中制何首烏、當歸、雞血藤養血潤燥,補而不壅; 生地黃、牡丹皮、赤芍、金銀花、生槐花、連翹清熱涼血解毒,以復其受損之陰血; 桃仁、紅花活血散瘀,使涼血而不留瘀; 白鮮皮、蟬蛻、烏梢蛇、防風、土茯苓等祛風止癢; 甘草合之,調和諸葯。全方共奏養血涼血潤燥,祛風止癢之功。體會: 神經性皮炎又名慢性單純性苔癬,中醫稱之為「牛皮癬」「乾癬」「攝領瘡」等,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神經障礙性皮膚病,以陣發性劇烈瘙癢、皮膚局限性苔蘚樣變為特徵,屬皮膚科常見病,不僅影響美觀,且發作時常有劇癢,嚴重地影響了患者的工作和休息,使其生活質量大大降低。
常風雲教授認為治療牛皮癬應該抓住火、風、虛三方面因素。本病初發常由情志不暢,郁怒傷肝,肝失疏泄,氣鬱化火,肝火、心火內熾引起,心火太過即為毒,熱毒伏於營血為此病初發之源,涼血解火熱之毒為其治療之本。故用金銀花、土茯苓、生槐花、蒲公英、黃連、梔子等大量清熱涼血,瀉火解毒之葯。然對熱毒雍滯患者來說,除了用涼血、清熱、解毒之外,還需要添加一些辛味之品,如防風、升麻、白蒺藜,以達到「火郁發之」之功。「邪氣者,毒也」,無論外感六淫之毒,還是內生之毒,均可以蓄積體內,以絡脈為通道外達肌膚出現病變,故方中配以蟬蛻、露蜂房、烏梢蛇搜剔疏拔以通絡[4]; 血熱生風,風盛則癢,防風、升麻、蟬蛻、露蜂房、烏梢蛇、白蒺藜又可搜風、驅風、散風以止癢; 《黃帝內經》雲: 「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久病耗傷陰血,則致血虛生風化燥,皮膚失去濡養,「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養血潤燥方可祛風止癢,必從養血潤燥著手。火者,心之所主,化生血液,以濡周身。方中制何首烏、當歸、雞血藤養血生血; 生地黃、牡丹皮、赤芍清熱,此病是火化太過,反失其化,清火即是補血養血。「寒則瘀淤,熱則沸溢」,又恐血寒而瘀,可用桃仁、紅花活血散瘀,使清熱涼血而不留瘀。方中防風、甘草有辛散肝鬱、香疏脾氣之功。常風雲教授認為,脾主肌肉,其華在毛,平時津液上升達於肌肉者,猶土膏脈動,而雨露升也。故脾不制水固宜燥,脾不升津則宜滋,病在火臟宜寒涼,病在土臟宜甘緩也,防風、甘草即是此意。
藥物治療的同時重視日常調攝,心理疏導,具體如下: 囑患者避免搔抓、摩擦、熱水燙洗局部皮膚,宜穿純棉衣服,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囑其勿食辛辣、海產品,忌煙酒; 幫助患者應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消除緊張和焦慮抑鬱的情緒,保持心情舒暢]。
推薦閱讀:
※寶寶尿布皮炎的防治
※春季皮炎多發 藥膏不可亂用
※老伴用冰片樟腦治神經性皮炎一次治癒
※面游風(脂溢性皮炎)中醫診療方案
※皮炎的診斷與鑒別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