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醫論致病因素之「六淫」——火邪

【火的含義】中醫學中的火有生理與病理、內火和外火之分。1、生理之火:生理之火是一種維持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所必須的陽氣(生命活力),它謐藏於臟腑之內,具有溫煦生化作用,是人體生長發育繁殖後代的能量。這種有益於人體的陽氣稱之為「少火」,屬於正氣範疇。2、病理之火:病理之火是指陽盛太過,過於旺盛的火,耗散人體水液和正氣的病邪。這種火稱之為「壯火」。3、外火:一是感受溫熱邪氣而來;二是風寒暑濕燥等外邪轉化而來,即所謂「五氣化火」。五氣之中,只有暑邪純屬外來之火,我們稱之為暑熱。「風、寒、暑、濕、燥」五種外邪中,「暑邪」屬外來之火邪,其餘並非火熱之邪,之所以能化而為火,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第一,郁遏化火。風、寒、濕、燥侵襲人體,必須濕得熱而難解,郁而化火,或者濕蘊化熱,濕熱極甚而化火。火就燥,故燥亦從火化。第二,因人而異,陽盛之體或陰虛之質易於化火。第三,與邪侵部位有關。如邪侵陽明燥土,則易化火,寒邪直中人脾,則化火也難。從表面現象來看,「五氣化火」是由外感而來,實質上仍由內生。因此就有「氣有餘便是火」這個說法。4、內火:絕大多數火邪是由內而生,多因臟腑功能紊亂,陰陽氣血失調所致。常見陽氣過盛化火、邪郁化火、五志過極化火、陰虛火旺等。內火有虛實之分,陽盛屬實火,多見於心、肝、肺、胃等臟腑的火熱病變,主要癥狀是口舌糜爛、目赤口苦、煩躁不安、渴喜冷飲、咯吐黃痰、大便秘結、小便短赤等;陰虛者屬虛火,多見於肝、腎、心、肺的病變,其主要癥狀是五心煩熱、兩顴潮紅、失眠盜汗、舌紅少津等。外火與內火可以相互影響。內生之火招致外火,如平素陰虛或陽盛者,感受六淫邪氣之後,常致五氣從火而化。而外火亦可引動內火,如外火灼傷津血,常引動肝陽,化火生風等。【火邪的基本概念】凡致病具有炎熱升騰等特性的外邪,稱為火(熱)之邪。火邪實系火熱邪氣之統稱。溫為熱之漸,火為熱之源,熱為火之氣,火有形而熱無形,均有炎熱特性。火能化物,易使液體蒸發耗散;火旺生風,火得風更旺。火(熱)盛於夏季,但不如暑邪那樣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一年四季均可見火熱為病,如春有春溫,夏有暑溫,秋有溫燥,冬有冬溫。【火熱之邪的性質和致病特徵】火熱邪氣的表現,亦是將自然界中柴火燃燒而出現的火熱上騰及紅赤明亮現象,來比擬人體感受溫熱火邪時所出現的一系列病理反應及證候。1、火熱為陽邪,易傷津耗氣火熱傷人,機體陽氣亢盛,表現出高熱、惡熱等明顯現象。火熱既可以迫津液外泄而多汗,又可以直接消灼津液,出現口渴喜飲,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等傷津的癥狀;由於「壯火食氣」和氣隨津耗,還可出現體倦乏力少氣懶言等氣虛的癥狀。2火熱之邪炎上火熱具有向上燔燒、升騰上炎的特性,故易傷及人體上部,如心火的口舌生瘡、胃火的牙齦腫痛,肝火的目赤澀痛等均為火熱之邪炎上的表現。3、火熱易生風動血火熱之邪侵襲人體,易燔灼肝經,劫耗津血,導致經脈失養而肝風內動,也稱熱極生風 ,出現高熱、神昏譫語、四肢抽搐、頸項強直、兩目上視、角弓反張;動血,是熱邪灼傷脈絡,使血行紊亂,迫血妄行,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皮膚髮斑、婦女月經過多、崩漏等。4、火熱易擾心神心主神志,屬火,為陽中之陽。火與心氣相應,火熱之邪傷於人體,最易擾亂神明,蒙蔽清竅,出現心煩失眠、狂躁妄動、甚至神昏譫語等。《素問·至真要大論》說:「諸躁狂越皆屬於火」。5、火熱易致瘡癰火熱之邪夾毒入於血分,聚於局部,腐蝕血肉,而發為瘡瘍癰腫,以局部紅腫熱痛為特徵,就如《靈樞·癰疽》中所說:「大熱不止,熱勝則肉腐,肉腐則為膿,故名曰癰。」【火邪與暑邪的比較】暑邪與火邪的致病特點大致相同,但兩者同中又有區別。仔細分析,在以下方面確有不同:① 兩者性質相同,但來路有別。暑為陽邪,性同火熱,但暑邪為外感,多發於盛夏暑氣當令之時,因此可以說暑邪是夏至之後至立秋之前這一特定時間的火熱邪氣。火熱邪氣之中溫熱病邪,常系外感淫邪,而火邪為病則是由於臟腑功能失常而內生。② 暑邪與火邪常兼它邪。暑多兼濕,這是由於暑邪發病的特定時間所決定的。火熱邪氣,特別是內生五邪之火,常與氣鬱、痰、瘀相兼為病,如肝鬱化火,火氣內郁;火盛灼津為痰,或痰瘀內阻而從熱化火。③ 暑邪發自陽明,火邪起於臟腑。暑自外感,初起即見高熱、壯熱、煩渴、多汗等陽明氣分熱盛之徵。火邪為患,病涉心肝脾胃等臟腑。④ 暑邪皆實,火有虛實之別。邪氣盛則實,暑邪受之於外,故暑病純屬邪盛之疾。而火邪之因於臟腑機能亢進者為實,如肝火亢盛、胃火熾盛、肝火內郁;火灼日久,陰津耗傷,或臟腑陰虧,虛火內生,則成陰虧火旺之虛火。【溫、暑、火(熱)的關係】1、溫與熱:這裡的溫和熱均指病邪而言。溫為熱之漸,熱為溫之甚,二者僅程度不同,沒有本質區別,故常溫熱混稱。2、暑與火(熱):暑為夏季的主氣,乃火熱所化,可見暑即熱邪。但暑獨見於夏季,純屬外邪,無內暑之說。而火(熱)為病則沒有明顯的季節性,同時還包括高溫、火熱煎熬等。3、火與熱:火為熱之源,熱為火之性。火與熱,其本質皆為陽盛,故往往火熱混稱。但二者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熱純屬邪氣,沒有屬正氣之說。而火,一是指人體的正氣,稱之為「少火」;二是指病邪,稱之為「壯火」。這是火與熱的主要區別。一般地說,熱多屬於外感,如風熱、暑熱、溫熱之類病邪。而火則常自內生,多由臟腑陰陽氣血失調,氣機壅寒不通,郁而化火所致,如心火上炎、肝火熾盛、膽火橫逆等病變就溫、熱、火三者而言,溫、熱、火雖同為一氣,但溫能化熱,熱能生火,所以在程度上還是有一定差別的。溫為熱之微,熱為溫之甚;熱為火之漸,火為熱之極。
推薦閱讀: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發病率和誘發因素
[原創]大腸癌發病率迅速上升中的飲食因素2012-07-03 23:47閱讀(156)評論(0)       前不久,第八屆上海國
乳腺癌的易發因素,你都知道嗎?
上山下鄉走向終結主要因素
必修課導致哺乳豬下痢的十三項因素

TAG:中醫 | 因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