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治學發展四十年:回顧與前瞻
學人簡介
【徐海燕】中國社科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
一 政治學發展歷程:從學徒走向自覺
今年是中國社科院成立四十年,政治學作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對這一重要的學科發展歷程進行梳理,對加快構建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政治學最早可以追溯到1898年成立的京師大學堂設置的政治堂。但真正發展則在改革開放之後。如果從1977年,湖北已經率先成立的政治學會算起,中國政治學的發展也已邁過了四十個年輪。
1980年12月在北京成立的中國政治學會標誌著中國政治學正式建立。政治學會成立後,學科的發展是從翻譯介紹資料,編寫教材,培養學生,組建機構,出版期刊起步的。在隨後的時間裡,中國政治學的研究主題不斷變遷、理論模式發展更替,經歷了「取經」、「效仿」、「自覺」三個階段,從介紹西方政治制度和理念入手,再到運用西方概念,模式,理論與方法對中國政治現實加以解構,最終發展到形成了中國問題本土化的意識,擺脫了從屬於西方政治學發展、西方話語體系和研究範式的格局。經過中國政治學人的努力,政治學科建設發展迅速。四十年間,已經有百餘所高校設立了政治學專業,形成了從學士、碩士到博士完備的人才培養體系。中國政治學會的規模也不斷擴大,擁有上百個團體,更有會員上千人,中國學術話語表達及其中國學派正在形成,政治學正迎來真正的繁榮時期。
二 政治學發展中的基本關係
四十年來,中國政治學的學科發展存在著多重關係,這些關係涉及政治學發展全局,貫穿於政治學發展全過程,規定著政治學的發展方向、內容、領域和功能。主要包括:本土政治學與西方政治學之間的關係;本土政治學與發展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係;政治學研究與中國政治實踐的關係等,只有正確認識和辯證把握這些關係,才能繼續推進我國政治學發展。
本土政治學與西方政治學之間的關係。對政治學的最早論述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的亞里士多德。此後,西方政治學不斷發展,其歷史淵源和社會基礎決定了西方政治學在政治學發展中的領先地位,中國政治學的起步也是從師從西方開始的。通過借鑒西方政治學概念、範疇、方法、分析框架,使之成為政治學研究中有用的工具,為中國政治學者提供了群體性質智識貢獻,是中國政治學重要的學術營養和推動力量,也為其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但與此同時,在西方歷史經驗基礎上形成的範疇、分析框架內來研究中國問題,也遇到水土不服的狀況,西方中心主義的政治學理論和觀點日益暴露出自身的不足,從而制約了我國政治學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政治學的「中國化」為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
本土政治學與馬克思主義學說之間的關係。政治學是與中國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關係最為密切的學科。社會主義的中國是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的。它要求政治學科從理論體系、基本立場和方法層次上把握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的靈魂和精髓,以此作為政治學研究的基本指導思想和方法原則。1985年《政治學研究》創刊時,首任中國政治學學會會長張友漁在發刊詞中強調了「研究政治學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來研究社會主義的政治關係和政治規律」,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政治學與馬克思主義學說之間的關係。但馬克思主義學說是具體時代、具體歷史事件和特定歷史背景的產物,在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學的原著和經典里並沒有為中國問題提供現成的答案。因此,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為指導,並不只是一味地從原著中辨認與尋找,而是在經典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結合時代最重要的經驗,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這一現象告訴我們,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為指導建構中國政治學的過程,也將帶來馬克思主義政治理論的建構與重建。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學的學科建設無疑是當今政治學在中國的發展亮點。
本土政治學與中國政治實踐之間的關係。對於處於不同發展階段、不同國情、不同治理方式的國家而言,沒有一種通用的政治學理論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政治學作為一個具有鮮明時代感的學科,它是對具體的歷史的國家的起源、發展、組織、功能等一般規律的總結。歷史上,中國幾千年的文明社會留下了豐富的政治學遺產,構成了中國政治學發展的歷史底蘊。如今,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緊密關注當前政治發展的熱點問題,解釋、解決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產生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成為當前政治學研究的落腳點。正如中國學者提出的那樣,西方學者基於通過經驗提出的社會中心主義思想、國家中心主義思想已不能成為觀察評判中國的標準,而挖掘符合中國自身特色的研究核心、研究領域與研究方法成為當前政治學研究的關鍵。
三 當前政治學自主發展的主要議題
從研究核心上講:中國的政治學者正在形成對中國特色政治發展道路的新思考。這些思考無論是在西方政治學、還是經典的馬克思主義著作中都找不到現實的答案。例如,如何闡釋黨的領導與民主政治、現行經濟體制與政治制度之間的關係。特別是隨著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基層自治,協商民主、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等一些具有較強中國特色的核心議題已納入政治學者的視野,以時代主題和熱點問題為研究取向的作品初見端倪,中國經驗和中國視角的書籍不斷出版。
從研究領域上講:政治學的研究領域不斷拓展。不僅中國政治、國際政治、比較政治、政治制度史、政治思想史、行政管理等政治學主要學科得到很大發展;一些新興的學科也方興未艾:如政治社會學、政治生態學,政治心理學,發展政治學等。此外,政治學的研究領域還受全球化大背景的影響,研究領域已經從國家政治擴展到了非國家政治領域,團體政治、全球政治、人類共同利益、治理、轉型政治,以及規範、價值、文化對政治的影響等,都成為當前政治學研究的關注點。
從研究方法上講:中國政治學的研究範式與研究方法也處於靜悄悄的變革之中:正在從西方的理論與視角轉移到以中國具體國情為視角;從文本研究轉向實證性研究;從「應然」的政治哲學研究轉向「實然」的政治科學的研究;對政治理念的詮釋型研究轉變到思辨型研究;從定性研究發展到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研究等。同時保持在規範政治理論研究方面業已取得的優勢,形成經驗、實證方法與規範、歷史方法的相補充、相結合、相統一。
俗話說「四十而不惑」,這句話也同時印證了中國政治學四十年走過的曲折歷程。當前,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正處於新的發展起點,面臨難得歷史機遇,也正迎接新的歷史挑戰。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的「5?17」講話,對包括政治學在內的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新期望,中國化的政治學科話語體系建設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政治學與中國改革、與社會主義建設相結合蓄勢待發,學科本土化已經成為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主流。在中國面臨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和「兩個一百年」的關鍵時期,如何提高國家的政治決策水平;在全球化進程中,中國作為第二大經濟體如何增強軟實力、如何提高我國政治話語權等問題,都對今後本土政治學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編輯:吉先生)
本文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推薦閱讀:
※朱芳圃學術成就回顧
※經典回顧丨配音容易,台詞有意思才能是經典!
※《藥性歌括四百味》回顧,解暑、祛風濕、補肝腎、安神葯等53味
※細數那些糖尿病急性併發症丨總結回顧
※別問今年保稅進口如何做,先對去年做個回顧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