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劍平委員:加強青少年體育鍛煉 提升民族健康素質

一百多年前,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啟超先生在其散文《少年中國說》中寫出「少年強則國強」的強勁之音,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少年為國家的強盛、民族的振興而奉獻青春和力量。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肩負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更寄託著實現美麗中國夢的殷切希望。這其中,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尤為重要,它不僅關係到青少年個人的健康成長和幸福生活,更關係到整個國家的強弱和民族的興衰。

一、孱弱的體質支撐著健碩的大腦

大量研究和事實證明,體育鍛煉對青少年的體質健康具有積極的影響。當孩子智力投資的比重在家庭消費中越來越大,孩子們變得越來越聰慧的時候,體質健康狀況卻出現了失衡現象。目前,我們的孩子幾乎都擁有一顆健碩的大腦,而相當多的孩子卻沒有一副健碩的肌體。近年來的一系列體質監測報告顯示,我國的青少年學生越來越呈現出小學、中學到大學體質健康狀況持續下降的軌跡。主要是有部分體能指標持續下降,特別是反映肺功能的肺活量持續降低,超重及肥胖檢出率持續上升,視力不良檢出率居高不下等。與中老年「三高」群體相比,在中小學生中也出現了「三多」群體,即:戴眼鏡多;小胖子多;發育提前、早熟人數多。據權威部門相關監測顯示,目前,我國中小學生在耐力、速度、力量等表徵身體素質的指標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較大。中小學生體質健康已經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

二、體育邊緣化成為不爭的現實

體育重視程度遠不及數理化。受升學率評價指標的影響,隨著孩子年級的提高,很多老師、學生、家長都把大量精力關注在語、數、外等應試科目上。儘管體育作為初中階段一項特殊刺激手段被納入中考範圍,但遠不及語、數、外等考試成績在學校和家長心目中的地位。有些校長主觀認為,學校體育是一項不顯山不露水的工作,不如學習成績、升學率更能體現學校的業績。於是,體育的重要性往往就只停留在口頭和報告等形式上。

體育課被隨意擠占。儘管國家陸續出台關於加強中小學生體質鍛煉的相關政策,但仍有不少學校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虎頭蛇尾」,甚至「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有的學校隨意更改教學計劃,任意縮減體育教學課時。特別是到了期末複習階段或升學考試階段,體育課被語文、數學、英語等課程隨意擠占成為家常便飯。抽樣調查顯示,26.9%的學校存在臨近考試時體育課被文化課擠占現象。

四成高中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不足一小時。在高中組學生抽樣調查中,92%以上的學生不同程度地參加了體育鍛煉活動。雖然有62%的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次數達到每周3次或3次以上,但39.7%的高中生每次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時間不足一小時。

三、體質危機癥結源於社會、學校和家庭

青少年體質持續下降,為國人敲響了警鐘。客觀上講是學生不願動、不想動、沒時間動,而深層次原因,卻是應試教育帶來的詬病。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分數成為學生、家長、教師乃至學校各方關注的唯一「焦點」,升學率成為衡量學校好壞的唯一標準。在「分數至上」的重壓下,中小學生課業負擔越來越重,老師圍著講台轉、學生圍著考試轉、學校圍著分數轉、家長圍著升學轉的現象愈演愈烈,體育鍛煉和課外活動時間被無形擠占。

同時,城鄉、區域之間體育設施配備不平衡、校園安全責任、網路化生活方式、家長觀念等客觀因素也對青少年開展體育活動產生了不利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課外培訓的枷鎖使孩子無暇參加體育活動。近年來,按照中央要求,各省市紛紛通過頒布法令、審議草案、出台細則等一系列措施,竭力扭轉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現狀。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實施,「減負」工作已取得相當成效,中小學生的學業負擔得到一定程度減輕。然而由於家長的「剛需」,使得很多中小學生的課外時間被大量校外輔導機構佔據,形成當下「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紮實實」的局面。

據調查,67%以上的家長擔心減負後孩子成績滑坡,升學缺乏競爭力。有的家長表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都相信教育改革探索之路的初衷與願景都是美好的,但最大的願望還是希望能夠讓孩子平平穩穩地跨過高考這一道重要的門檻。儘管補課讓大家都覺得很累,但為了那個終極目標,都在咬牙堅持。」受長期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許多家長認為,現實情況不允許孩子在體育上「耽擱」時間。一旦孩子進入高三備考階段,繁重的學習任務填滿學生所有的時間。很多家長強制性的減少了孩子的體育鍛煉和休息時間。即使在節假日,也要儘可能多的安排孩子參加各種課外補習,不給孩子留一點喘息和活動的時間。

據調查,中小學生參加校外輔導班的現象十分普遍,而且呈現低齡化、一對一輔導的趨勢。有87%的中小學生參加各類課外輔導班,平均每個學生至少參加兩個輔導班。67%的初中學生每周要拿出6小時以上的時間參加校外培訓,50%以上的學生每周都要完成校外輔導機構布置的作業。「英語」、「數學」和「語文」在學科補習類中佔據前三位(比例依次為33.5%、21.1%、10.4%)。由於時間安排的「緊張」,中小學生參加校外體育活動方面表現出「小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時間比初高中生多」的狀況。

二是體育場所受限使孩子無處鍛煉。體育場所、設施和器材是開展體育活動的必要條件,也是吸引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以北京為例,《北京市中小學辦學條件標準》中明確規定:體育運動場地以具備環形跑道的田徑場和籃球、排球場為主要指標,以人均活動面積不低於8平方米為輔助指標。現實情況是,目前中心城區特別是老舊小區內的中小學運動場地面積與學生人數比例嚴重失調,很難達標。據北京市東城區中小學校運動場地及體育設施調查結果顯示,小學操場人均面積符合率為54.8%,中學符合率為51.9%;中小學校環形跑道配備率為37.7%,直跑道配備率為63.8%,單杠配備率為52.2%,雙杠配備率為46.4%。有的中小學人均體育活動面積僅在1到3平方米之間,捉襟見肘。由於運動場地面積不足、設施不完備,學校體育課程、體育活動難以得到保證,無法滿足學生校內體育鍛煉的需求。在農村和邊遠山區的中小學,受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學校的基礎設施條件問題也較為突出。

校內情況如此,校外狀況也不樂觀。城鄉區域間群眾性體育場所布局不均衡,尤其在中心城區,體育場地、設施、器械缺乏的現象非常突出。以北京東西城社區體育公共設施為例,具有較好體育設施和場地的僅佔12%,具有簡易體育設施和場地的佔45%,尚無體育設施和場地的佔到了43%。中心城區的青少年體育活動場地狹窄,主要活動場所以衚衕、樓群的空閑場地等為主。由於場地面積不足等原因,各社區只能根據自身條件選擇性設置體育健身器械。在對16歲以下中小學生人群抽樣調查中,68%的學生認為社區的健身器材不能滿足其體育活動的需求。由於體育設備、場地、器材的缺乏,也影響了青少年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三是校園安全使學生的鍛煉缺乏強度。鍛煉效果的好壞不僅取決於鍛煉的頻率與每次鍛煉的時間,也取決於鍛煉的強度。近年來,由於校園安全越來越被社會關注,學校在處理校園傷害事故上往往處於被動局面,從而使體育教學、體育活動受到極大制約。學校在體育教學器械投入上謹小慎微,體育老師在上課時提心弔膽、惴惴不安。有些體育教師擔心學生在體育活動時受傷,在教學中有意降低運動強度,減少或異化一些具有對抗性質和容易受傷的體育教學項目,體育鍛煉強度明顯「縮水」。

四是家長嬌寵造成孩子缺乏鍛煉習慣養成。學生良好的體育態度和課餘體育鍛煉行為的形成,與家庭有著密切的關係。很多家長及祖父母視孩子為掌上明珠,生怕孩子在體育運動中受到傷害,因此也不太贊成孩子去做過多、過強的體育運動。在抽樣調查中,「從小沒有養成鍛煉的習慣」的學生佔到了36%。由此可見,父母的引導對激發孩子參與體育運動的興趣以及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起著重要作用。

五是網路化生活使「宅童」懶於運動。隨著數字化媒介的普及,以互聯網、智能手機、ipad等為代表的數字化媒介成為青少年學習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網路化生活已經成為眾多中小學生、特別是城市中小學生的主要課外生活方式。當前,在多數中小學生中,普遍擁有較長的網路接觸時間和較高的網路使用率。據對北京市中小學生網路素養現狀調研,中小學生總體日平均上網時長為1.05小時,且隨著年級升高,日平均上網時長顯著增加。其中,小學三年級學生平均日上網0.66小時,小學五年級學生為0.88小時,初中二年級學生為1.15小時,而高中二年級學生達到1.38小時。隨著初高中生生活範圍的擴大,以及他們更多地使用移動上網設備(如67.5%的高二學生經常或總是使用能上網的手機,初二學生的比例為53.4%,小學五年級和三年級的比例分別為31.1%和21.7%),他們上網的自主性和靈活性也相應增強。特別是寒暑假期間,家長們忙於自己的工作,對孩子基本置於放任時段,相當數量的孩子把電腦、智能手機等觸屏設備當作自己的夥伴,整日「宅」在家中「泡」在網上。這些沉溺於網路的「宅童」們,自假期開始就很少走出家門,更談不上出去參加一些適度的體育鍛煉和社會活動,也由此催生了不少「小胖墩」和「小眼鏡」。

四、提高中小學體質健康的建議

全社會應高度關注中小學生的健康成長,樹立「體質也是一種生產力」的理念,把倡導終身體育教育真正貫穿學生成長的全過程,健全學校、家庭、社區相結合的青少年體育網路,培養青少年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一,從娃娃抓起,大力倡導家庭體育。相關研究表明,家庭成員的體育鍛煉行為習慣是影響其後代子女體育活動參與積極性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因此,家長首先要認識到終身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和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轉變「只要智力教育搞好了,體育教育可有可無、可多可少」的錯誤觀念。要以身作則,閑暇時間有意識的多組織一些家庭體育鍛煉活動,幫助孩子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營造濃厚的家庭體育教育氛圍。同時,家長要合理、科學安排學生的校外時間,減少孩子上課外輔導班的次數,多鼓勵孩子到戶外活動。

二,通過評價制度改革,加強學校體育教學。各級各類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認真按照有關文件精神,努力深化素質教育改革,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嚴格落實「減負」規定,科學控制學生的家庭作業量,給孩子鍛煉身體提供充足的時間。要健全學校體育工作機制和督導制度,加強校長是體育工作第一責任人制度,貫徹落實學生每天一小時課外體育活動,提高體育教育、教學質量。同時,要完善學校體育教學制度,改革學校體育效果評價方式,積極穩妥地推行《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將學生的達標測評納入教師的考核範圍,並將學生體質健康提高水平與教師績效掛鉤。

三,政府要承擔起義不容辭的責任。以錄取制度改革為抓手,打破一考定終身的高考制度,推進素質教育。加大中小學體育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設立學校體育專款專項。切實將學校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學校建設規劃,改善體育場地、器材,並根據體育設施配置狀況,控制招生規模,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享用體育資源。對一些人均用地嚴重不足的學校,各有關部門應充分協商分期分批解決。新建或擴建學校時,要把體育場地的設置納入重要規劃之中,以保證學校體育課和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正常開展。儘快建立和完善學生意外傷害保險制度,大力推行由政府購買意外傷害責任險,使體育課回歸本質。同時,政府要儘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免費的體育活動場所,如學校的部分體育設施在周末及節假日免費為學生及其家長開放等。

四,營造社會全民體育發展的良好氛圍。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不僅是家庭、學校和政府的責任,更是整個社會和國家的責任。因此,全社會必須高度重視、積極關注、共同參與,努力構建學校體育、家庭體育、社區體育大格局,學校、社區和家庭要加強溝通與合作,組織開展多種多樣的青少年體育活動。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增強青少年健身的緊迫感和責任感,積極營造全民健身的良好氛圍。


推薦閱讀:

最適合兒童吃的簡單食譜,綠色健康,寶寶最愛!
甲亢不算什麼,別從心底害怕他,但要重視他。
立秋後常吃十寶,讓你更健康更長壽~效比人蔘好~
健康
寶寶身上的胎記是健康的還是有害的?會不是血管瘤?

TAG:健康 | 鍛煉 | 民族 | 素質 | 體育 | 青少年 | 少年 | 提升 | 體育鍛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