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夢為食的不思議生物:食夢貘 | 小歷史
本文來自站內主題#百鬼夜行#
潘神主編
「唉,我們的夜太短了,食夢貘還來不及吃掉我們的夢。」
——古老的日本情歌
長夜漫漫,最無奈的莫過於噩夢纏身。它讓人如墮入蛛網的小蟲,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被其吞噬。不過有些日本人篤信,在這個時候只要念一句「昨夜的夢送給貘」呼三口氣,便可以擺脫噩夢——你召喚了出傳說中的生物「食夢貘」。
食夢貘,簡稱「夢貘」,也有人直接稱其音為「巴庫」。它是日本傳說一種神奇的生物,以噩夢作為食物,吃完後再給做夢的人留下好夢。亦或是在人做完噩夢後,幫人們吃掉噩夢,忘卻這段不愉快的夢境。它深得人們的喜愛,出現在不同的文化作品中。現代日本的各種影視文化作品中出現的食夢貘形象大多以馬來貘的模樣作為藍本——長著長鼻子,巨大的身軀,憨厚蠢萌的神態,最重要的是它前黑後白的皮膚,象徵著它那吞噬噩夢並給人帶來美夢的神奇能力。
不過在日本的古籍中食夢貘的形象可與馬來貘大有不同,按照日本第一本百科全書《和漢三才図會》(1712年)記載,貘是一種「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的生物,它的皮做成墊子可以驅邪。日本各種古代雕刻上的貘除了鼻子長和馬來貘這一點相似外,其他毫無相同之處。按照《和漢三才図會》說法,貘並非鬼怪,應是一種吉獸。18世紀中期,妖怪畫師鳥山石燕繪著的四本妖怪畫卷,《畫圖百鬼夜行》、《今昔畫圖續百鬼》、《今昔百鬼拾遺》、《畫圖百器徒然袋》皆未將貘列入妖怪之類。19世紀「妖怪學博士」井上圓了所著的《妖怪學全集》同樣沒有把貘算作妖怪。水木茂雖在《圖解日本妖怪大全》中把貘列入「妖部」,但在書中明確寫道「說它是妖怪,或許倒是更接近『靈獸』的一種東西」。相反的,從16世紀末期開始,貘和白虎、獬豸、麒麟等動物被日本人認為是靈獸,工匠們把它的形象刻在建築上以期許得到護佑。
食夢貘的地位為何要超越一般妖怪呢?這就要從它的中國祖先說起。
關於貘的傳說可追溯到唐朝。唐人認為貘有驅邪之功,把貘的皮做成墊子和寢具就可以驅魔辟邪,當時把貘畫在屏風上辟邪也甚為流行。相傳白居易曾因頭風頭疼請畫師在屏風上畫貘,不久後他病痛好了,便寫下《貘屏贊》,贊其「寢其毗辟瘟,圖其形辟邪」。然而白居易筆下的貘並非馬來貘。按照文中所寫「邈哉其獸,生於南國。其名曰貘,非鐵不食」。其描述和《說文解字》中的「貘,似熊而黃黑色,出蜀中」,及郭璞在《爾雅》為貘做的注「似熊,小頭痹腳,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骨」相符。可推斷屏風上所畫的貘是類似熊模樣的動物。
唐代中日交流頻繁,來中國學習的遣唐使帶回日本許多中國的風俗。以貘辟邪的便是一例。逐漸地,貘作為驅邪靈獸的信仰在日本紮根發芽。有些地方甚至認為貘可以吃掉鼠疫的源頭「病魔」趕走瘟疫。室町時代末期,大家不僅相信貘可以祛邪扶正,還認為它還可以吃掉噩夢。與此相關的風俗十分普遍。人們會在正月的時候把綉有貘圖樣的寶船畫放在枕頭下,希望貘能吃掉噩夢,這樣便可以得到美好的初夢。相傳日本名將豐臣秀吉的枕頭綉有貘的圖案。到了江戶時代,日本人不僅僅是把貘畫在枕頭上,還把枕頭做成貘的模樣,將其稱作「貘枕」。
有意思的是貘吃夢的傳說雖然在民間流傳甚廣,但是直到18世紀初,日本的書籍中卻鮮有提到它吃夢的本事。《和漢三才図會》上只提到貘皮能驅邪,但沒有說貘吃夢的事。《將星錄》只提到在遇到惡靈的時候,念出貘的名字,惡靈便會倒地,至於食夢的事一字未提。貘食夢的傳說很可能從民間開始演化而來。貘從驅邪到食夢的演變也許受到兩方面的影響:一是日本民間把中國吃夢的伯奇和貘混做一物,另一則是日本人認為噩夢為邪穢產生,由驅邪演變成吃夢。
伯奇是中國周代名臣尹吉甫的長子,因受到後母陷害被殺。後人將他看作可以吃噩夢的神靈。在《後漢書·儀禮志》中就寫道「雄伯食魅,騰簡食不祥,攬諸食咎,伯奇食夢」,這時伯奇已經被看作吃夢的神靈。日本民間很可能是把伯奇和貘混做一談。另一方面日本人認為邪穢之物能和噩夢有著緊密的聯繫。《將星錄》記載,當夜裡做了噩夢,就會有名叫「燐月」的魔物出現。日本人覺得,食夢貘既然能把惡靈鎮住,自然就會把噩夢給驅除。
不過之後的一百年,貘食夢的能力廣泛出現在各種書籍中。賀茂規清在《陰陽外伝磐戸開》中的《獏之弁》一章中明確指出,貘有吃噩夢的能力。三原賚太郎則在他的《小哲學》引用了關於貘食噩夢的諺語來描述這種神奇的生物。文學家也不甘落後,樋口二葉所著的童話集《動物お伽噺》的《獏の述懷》便由太郎和婆婆關於貘食夢的的對談開始講訴。最著名的還屬1902年,小泉八雲出版的《骨董》中的《食夢貘》。故事中,小泉八雲做了一個噩夢。在夢中,他死了,靈魂脫離了身體,自己的屍體被擺在房中。正在他疑惑的時候,床上的屍體突然起來,纏住自己,呻吟著撕咬著他。他驚恐萬分,手中卻不知何時多了一把斧頭,他忍住噁心砍倒了屍體,毀掉了自己。八雲從夢中醒,他來看到身邊出現了個食夢貘,請求它把自己的噩夢吃掉。貘卻說,它只吃噩夢,而八雲做的卻是一個好夢,這個夢象徵著他將自己的魔性給砍除。說完貘便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隨著明治維新後日本不斷的西化,貘的形象也脫胎換骨。馬來貘蠢萌的模樣替代了中國傳過來威嚴雄壯的形象。人們還賦予了它給新美麗的傳說。在日本的都市傳說中,貘變成了一群生活在南邊純潔山谷裡面的神秘動物,每當月色朦朧的的夜晚,他們便會集體出動,來到人間吸取人們的噩夢播散美夢,天還沒有亮,這些蠢萌可愛的動物又會回到南方純潔的山谷中。中島美嘉2004年的專輯《朧月夜?祈り》,封面就用了這個都市傳說中貘與朦朧月夜的意象。
現在,關於食夢貘的傳說不僅僅限於日本流傳,隨著日本文化在世界各地的傳播,食夢貘的傳說也和各地的文化相結合產生出了新的故事。在《仙劍奇俠傳4》中,柳夢璃所屬的夢貘一族的設定便是受到了食夢貘傳說的影響。主創人員在設定中編造了《山海補貽》一書,並在其第十二·神獸篇寫到:夢貘以人惡夢為食,又喜食甜食。這個出口加工轉內銷形成的新故事說明了人們對於夢貘故事的喜愛,也許是這個傳說中生物的模因一直不斷的流傳下來的重要原因吧。
文/ 米摩蘇
*關於十五言
原創寫作者的聯盟,腦洞流派者的聚集地。時而討論驚世駭俗的東西,宗教傳說,超自然,邪典藝術,犯罪學,陰謀論,荒誕史,異人錄…… 時而又溫和論及喜劇、繪卷、廚房經驗錄,文房具之愛,理性指向腦科學,心理學……這兒,是推敲控考據迷的歡場。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