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打越南「楊根思式的戰鬥英雄」李水波
李水波,1957-年生,湖北省石首縣人,1977年入伍,進入成都軍區陸軍第13軍39師117團特務連服役。
打開應用保存高清大圖到部隊後,李水波被分到工兵排當戰士。他積極鑽研業務,進步很快,一年多時間就成了排里的骨幹,並被選送到軍區教導隊學習。1978年底第13軍奉命準備參加對越自衛還擊作戰,各師緊急進行擴編調整。李水波接到命令從軍區教導隊提前結業,返回歸建,被任命為新擴編的工兵排7班班長,後隨部隊開赴雲南中越邊境。
1979年2月對越自衛還擊作戰打響後,李水波所在的117團擔任師預備隊,第一階段主要執行清剿和警衛任務,沒打什麼大仗。到了第二階段,117團終於來了機會,奉命穿插到10號公路上的代乃地區,接替本師116團擔任師第一線防禦,阻擊企圖東援老街的越軍王牌步兵師316A師。
117團最先插到代乃的尖刀連是1營2連,協同先前到達的116團6連共同堅守代乃幾個無名高地,卡斷了10號公路。根據117團1營和特務連的命令,李水波率領7班戰士張道生、劉德慶、王繼兵配屬到2連,在1號高地執行防禦任務。
2月23日凌晨,越軍316A師連夜調兵遣將,其反撲企圖明顯。接近拂曉時,2連連長林顯睦找來李水波,讓他帶著本班戰士到1排陣地前沿的開闊地帶設置定向地雷。李水波帶著幾個戰士摸下山坡,他觀察了一下地形後,有了自己的想法。李水波發現開闊地距離2連的塹壕只有幾十米,在這裡殺傷敵人有可能危及到後面的戰友。而且如果敵人繞過開闊地從側翼上來,或者隊形比較稀疏,都難以達到將其大量殺傷的目的。李水波又觀察到在開闊地下面距離山腳公路大約30多米的地方,有一道斷壁石崖,越軍可以隱蔽到這裡,對山上炮火形成死角。如果將定向雷設置到這道斷崖下邊,那可真叫敵人防不勝防,要炸得他們稀里嘩啦了。李水波當機立斷,命令張道生留在山腰構築點火站,劉德慶到下邊開設觀察站,自己帶著王繼兵悄悄摸下山去。他們摸到石崖下邊,熟練地設置好定向地雷,並接上電線。爾後王繼兵將導火線牽到點火站,李水波將電源全部連接好後也撤到了劉德慶負責的觀察站。就在這時,越軍開始向代乃無名高地發動猛烈炮擊,山上炸得硝煙瀰漫,有的炮彈落到了李水波小組隱蔽的陣地附近,王繼兵、張道生被爆炸震昏過去。
在炮火掩護下,越軍開始了進攻,有約一個排的敵人直向1號高地撲來。由於觀察站距離公路比較近,此時要想撤退已來不及了。李水波果斷指揮劉德慶準備戰鬥,爾後一齊開火投彈,打了敵人一個措手不及。緊接著上面2連1排陣地的機槍也響了。李水波、劉德慶繼續向敵人猛射,王繼兵、張道生蘇醒過來後亦投入戰鬥,他們越戰越勇,配合2連1排一舉將越軍的進攻打退,殲敵十餘人。這時劉德慶向李水波請示要不要撤回2連陣地。李水波檢查了一下,發現在剛才的炮擊中點火機被炸毀,導火線也被炸斷,定向地雷已不能發揮作用。李水波考慮到自己所處的位置是2連陣地最前沿,如果能堅守在這裡牽制敵人,不僅可以保障2連1排右翼的安全,還可以贏得讓他們加修陣地的時間。他決心已定,讓劉德慶去點火站告訴王繼兵、張道生堅守陣地,自己則繼續守在觀察站。,
很快越軍又對代乃無名高地進行了猛烈炮擊,並開始了第二次進攻。劉德慶在快接近點火站時中彈犧牲,李水波的腿上也被彈片劃傷。他憤怒異常,顧不得包紮傷口,舉起衝鋒槍向摸上來的敵人猛掃。在點火站的王繼兵、張道生也奮力射擊、投彈,支援班長打擊敵人。他們配合2連、6連英勇戰鬥,又打退了越軍的第二次進攻。此後越軍繼續發動反撲,李水波小組堅決應戰,成功吸引了越軍的注意力,有力支援了2連的堅守。戰鬥中王繼兵、張道生相繼負傷,李水波也胯部中彈第二次負傷。在激戰間隙時,李水波發現自己攜帶的子彈、手榴彈都已打光了,身邊只剩下一根爆破筒。他決心繼續堅守陣地,監視敵人,並揮手讓王繼兵、張道生撤回去。然而王繼兵和張道生怎麼也不肯走,仍舊守在點火站策應班長。
越軍再次撲了上來,為了把敵人引離點火站,掩護兩名戰友撤退,李水波挾著爆破筒爬出掩體,艱難地迎著衝上來的越軍爬去。當李水波爬到一個凹部時,敵人發現了他。在一名敵軍官指揮下,有十多名越軍向李水波圍了上來,企圖抓個活的。雙方的距離越來越近,上面的王繼兵和張道生急得不行,沖著班長大聲呼喊。然而已經身受重傷的李水波毫不畏懼,他緊握爆破筒,怒視著逼近的敵人。當這股越軍靠近到與李水波只有2、3米遠時,他突然拉燃了壓在身下的爆破筒,爾後以驚人的毅力拄著爆破筒站起來,輕蔑地看著已經圍到身邊的越軍。一聲震天動地的巨響之後,李水波與6名越軍同歸於盡!王繼兵、張道生搶救不及,目睹了如此壯烈的情景,只得含淚後撤,返回了2連陣地。
戰後,李水波烈士被追記一等功,並被中央軍委授予「楊根思式的戰鬥英雄」榮譽稱號。在雲南省屏邊縣水沖子烈士陵園西園裡,也給他樹立了墓碑。
推薦閱讀:
※去越南胡志明市投資房產?
※你經歷過的哪些事情使你感受到越南的強大?
※越南要精簡編製
※能阻止中越南海開戰的只有這一個人,竟是他
※清朝越南使臣穿漢服進貢,國人忘了華夏衣冠譏笑為戲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