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驟降護心第一(圖)
受訪專家/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心血管內科主任 王景峰教授 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 何建新 文/羊城晚報記者 胡 菁 通訊員 梅 枚 銀春林 圖/ 新聞背景:11月8日晚,香港著名笑匠許冠英被發現倒卧家中離世多時,享年65歲。許冠英曾做過心臟手術並植入心臟起搏器,所以他死於心臟病突發的可能性大。 許冠英的猝死給冠心病人敲響警鐘。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副院長、心血管內科主任王景峰教授說,50%的猝死都是心源性猝死,冬季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因此,有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病史的人要做好預防措施,防範心臟病突發。 心律失常 心源性猝死的幕後黑手 王景峰教授指出,88%的心源性猝死是由心律失常導致的。心律失常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疾病,是指心跳節律或速率的異常改變,包括心動過速、過慢或心律不齊。嚴重的心律失常因發生突然,救治成功率低,是發生心源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 心律失常的患者一旦確診,可以選擇藥物、導管介入手術或植入心臟起搏器、體內除顫器和心律同步裝置等方法來達到預防和治療目的,尤其是合併心功能低下的冠心病人,以及曾經有過心梗和猝死的倖存患者。 王景峰教授特別提醒,有的病人以為裝了起搏器、除顫器後就萬事大吉,這種想法很「要命」。起搏器、除顫器是精密的小機器,靠電池推動工作,也存在機器產生的損耗或故障。因此,植入起搏器、除顫器的病人應每半年至一年複查一次,讓醫生進行檢測和調試。否則,一旦電池沒電或機器發生故障,病人又碰巧出現室顫的話,基本回魂乏術。 幾大因素 易致心臟病突發 1、工作壓力大、過於勞累。演藝人員、企業高管猝死的報道近年來屢見不鮮,這與他們精神壓力大、過於勞累有關。王景峰教授提醒,一旦發現有心臟病就應早治療,不能拖延。人的血管從20歲以後就開始退化,心臟病必須從年輕時開始預防。 2、病情隱匿。在急診中,醫生經常會碰到一些確診為急性心梗的患者,他們平時自認為「很健康」,但其冠狀動脈早已發生嚴重粥樣硬化,只是沒有癥狀表現或癥狀較隱匿而已,在某些因素誘發下可突然發病。 3、吸煙。很多猝死的人生前都吸煙,而且煙癮不小。煙霧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是導致冠心病高發,進而猝死的危險因素。 4、寒冷。這也是是導致猝死的一大誘因。冬季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寒冷對機體產生刺激後,人的血管會發生收縮,造成心率加快,心臟工作負荷增大,耗氧量增多,心肌會缺血缺氧,引發心絞痛。此外,交感神經興奮還可導致冠狀動脈痙攣、血液濃縮,使血小板易於凝聚,形成血栓,這也是導致心梗的重要原因。而對高血壓病人來說,低溫情況下血管收縮,引起血壓升高,加重心臟負擔,都可能導致心衰、心梗甚至猝死。 5、用力排便。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何建新提醒,高血壓、冠心病患者要盡量避免憋氣用力排便。因為排便時屏氣、用力的過程,會導致胸腔和腹腔的壓力增大,回心血量減少,同時引起心跳加快,這些都會導致心臟冠狀動脈缺血,容易誘發心肌梗死。 預防猝死 定期檢查是關鍵 定期體檢:猝死雖然是突發的,但有些「蛛絲馬跡」還是可以通過定期體檢發現的。有相當部分的心源性猝死病人過往從未發覺自己患有心臟病。因此,定期體檢非常必要。65歲的老年人每半年體檢一次;有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的人,每年也應定期做心臟的相關檢查,如心電圖、血壓、血脂、血糖等,必要時進行動態心電圖、超聲心動圖等專科檢查,以便及早發現潛在的冠脈病變,防患於未然。 按醫囑用藥:有心血管病史的人要聽從醫生的建議,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治療的藥物。有些患者喜歡憑感覺和經驗自行用藥,這反而容易加重病情。冠心病患者要常備硝酸甘油、消心痛、速效救心丸等藥物。 Tips 及時搶救至關重要 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心內科副主任醫師何建新介紹,猝死的患者發病10分鐘內急救是最重要的。如果身邊有人倒地,或者是意識喪失,應立即撥打120。對於心臟停搏或者是心功能急性衰竭的患者,立即進行心肺復甦非常關鍵。 不少人學過心肺復甦術,可一遇到緊急情況就忘了步驟。此時謹記「心臟按壓」優先,一直按壓至醫護人員接手。此外,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 胡 菁、梅 枚、銀春林 (本文來源:金羊網-羊城晚報)
推薦閱讀:
※氣溫降10度肌膚大變臉 禦寒保養要升3級
※全球氣候報告 2080年氣溫升高 全球數億人將捱餓
※中國最涼快的10個地方:夏季平均氣溫僅約20℃,晚上不蓋被子會著涼
※從(2017年01月19日)今起三天寒潮襲滬 市區氣溫將會跌破0℃
TAG:氣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