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寧歷史】歷史雲煙中的古滇國(一)
雲南地處雲貴高原,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在這塊較為適宜人類活動、生息和繁衍的土地上,早在春秋晚期至東漢初年的約500年的時空里,曾出現過一個對後世雲南各民族歷史文化產生重大而深遠影響的古滇國。在古滇國時期,古滇人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在中國青銅文化史上寫下了絢爛多彩、豐富厚重的一頁。
古滇文化內容豐富,博大精深,滇國文明源遠流長,是雲南眾多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源頭。歷史上,由於史書有關古滇國史料記載的稀缺,導致後世歷史學人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古滇國確實存在,也有人覺得古滇國牙根就沒有出現過。古滇國雲里霧裡,猶如海市蜃樓,來去無蹤。但作為一段歷史,一個古老的國度,雲南民族文化的源頭,大量出土文物都在無言地訴說和證明著:古滇國確實存在過。為此,弄清古滇國的真面目,還原歷史的真實,並以史為鑒,繼承和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古為今用把握和傳承內容豐富的古滇文化,很有必要。
雲南是早期人類活動留下遺址最多的地方。雲南地處祖國西南邊疆,在非常遙遠的古代就有早期的人類在這裡活動。在人類童年漫長歷史發展演化進程中,他們同世界各地的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一樣,大致走過了漫長的原始社會,後又經歷了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發展歷程。
1965年,我國地質工作者在元謀縣上那蚌發現了兩枚猿人牙齒化石,經古地磁法測定,時間約為170萬年以前,比國內著名的北京猿人和陝西蘭田猿人更早。1960年,考古工作者在麗江木家橋發現了一根人類股骨化石,1973年,在西疇縣仙人洞發現了3枚古人類牙齒化石,從年代上測定,它們都晚於元謀猿人,同屬於人類的幼年時代。當時先民們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過的石器,考古學上稱這一歷史時期為「舊石器時代」。經歷了漫長的歷史發展,古人逐步學會了使用打磨過的石器,並發明了畜牧業和農業,出現了制陶術,先民們步入了一個新的時代--「新石器時代」。
進入新石器時代後,雲南境內的大部分地區已經有了人類定居的場所。在滇池地區,人們在滇池沿岸的小山丘或平地上使用簡陋的石制工具從事原始農業、採集和種植野生稻,捕撈魚蝦、螺螄蚌貝,使用刻劃有簡單古樸幾何花紋圖案的紅色陶器盛裝食物和生活用品,用植物纖維紡織麻布。在洱海周邊地區,人們的居住地則選擇在山頂或緩坡之上,過著半穴居的生活,出現了初始的房屋及爐灶。當時人們使用石斧、石刀、石網墜等工具從事農業和漁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大理蒼山馬龍峰下古遺址中發現了鼎的殘足,意義非同尋常。鼎三足,最早作飲具,是我國古代特有的一種器物,它的發現,說明雲南在新石器時代創造的文化就與祖國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同出一源。
後經考古工作者的不斷努力,基本弄清了雲南境內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分布的範圍。大致為,在滇中地區,昆明市、官渡、晉寧、昆陽、安寧、元謀有大量遺址分布;在滇東北大姚、昭通、魯甸有遺址分布;在滇西,賓川、彌渡、下關、大理、洱源、劍川、騰衝、雲縣有眾多的遺址分布;在滇西北,永勝、寧浪、維西、福貢有遺址點;在滇南的景洪、勐臘,孟連也有遺址分布。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點分布之多,範圍之廣,內容之豐富,形式之多樣,在全國實屬罕見。雲南作為人類早期活動的搖籃,哺育了人類的童年。
歷史演進到了公元前十二世紀中葉,也就是中國歷史上殷商晚期,經後來的考古發現證實,當時活動在雲南境內大理劍川海門口的土著先民,已走到了原始社會的盡頭,來到了第一個階級社會--奴隸社會的門前。
這裡的遺址發掘為我們展現了一個雲南原始社會末期的社會生活畫面。已有聚居的瀕水村落出現,其房屋建築為熱帶、亞熱帶濕潤地區特有的「干欄式」建築,出土的器物無論是石器、骨器,還是陶器,都比以往的更為精緻,留下了大量人工製作的痕迹。特別引人注目的是發現了14件銅器,其中有斧、刀 、鑿、魚鉤、裝飾品等,以及製造青銅器所需的范。這些銅器和范的發現,標誌著冶金技術已在當地出現,成為隨後大量湧現的雲南光輝燦爛的青銅文化的發端。此外,遺址中還發現了穀物,經專家鑒定為粳稻。粳稻是遠古時期雲南境內先民們栽種的主要稻種,這從一個角度說明,由於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生產工具的改進,當時農業、畜牧業、漁業、手工業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有了剩餘產品,人們基本結束了漂泊游牧的生活,過上了基本穩定的聚居生活。人們創造了生產生活所需的財富,有了剩餘產品,使得階級出現和剝削壓迫成為了可能,人與人之間平等的原始社會走到了盡頭。
古代生活在雲南境內的先民,有關他們的生活和歷史,雖然沒有確切的文字記載,但在後世土著民族中,卻以口頭世代流傳的方式留下了一些傳說。從這些傳說中,撥開歷史的迷霧,去偽存真,大膽假設,小心考證,我們可以從中發現一些歷史的影子。
待續
(文章來源:人民網)
推薦閱讀:
※我不是潘金蓮是一部電影嗎?
※朱德率領南昌起義部隊,重新獲得國民黨軍隊編號,具體情況是什麼?
※雍正篡詔、殺父繼位並不真實!走進真實歷史中雍正登基之謎。
TAG: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