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華爾街做個明星實習生

原標題:如何在華爾街做個明星實習生

本文作者:傑茜,脈脈特邀作者,金融女出身,在紐約職場混跡多年。

夏天,是高盛200 West St這座大樓里最有朝氣的時刻,這倒不是因為每年這時候紐約每天15個小時的日照時長,而是一下子來這裡報到的約2500個暑期實習生。

從傳統金融職業生涯來講,這些年輕人是特別值得羨慕的一群人,他們從約22.5萬名的申請者里被一層層挑出,如果在3個月後成功拿到高盛的Return Offer, 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Blue Blood(藍血貴族)。

所謂藍血,是因為他們初入職場第一張隨身攜帶的門禁卡上就印著藍底兒白字兒的Goldman Sachs,這群土生土養的GSer在這座樓里乃至整個街上極其受歡迎,各大投行間的跳槽都只是「想與不想」的問題。

如果說一個人身無分文地來到紐約生活個幾年就能練出一身的生存技能,那麼一個想成功留在這裡的實習生幾個月就能被逼出一套純粹的職業素養。

「騎驢找馬永遠找不到好馬,所以請先騎好驢」

一年年看著這一撥撥的年輕人在夏天的這三個月里上躥下跳地折騰,在誰去誰留的名單中,琢磨明白了職業素養里最顯而易見卻極易被忽視的一條兒,即騎驢找馬永遠找不到好馬,所以請先騎好驢。

投行里前台部門和後台部門間的關係類似於一個行業里上游和下游的關係,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大多都盯准了平台和薪資雙高的前台,這一點無可厚非,但一小部分拿到後台Offer的實習生,總有一種「被委屈」了的心態。在十周的實習期里,這一部分人大多把時間花在與前台的「networking"即 人脈建設上,而忽視了對自己本部門的求知和本職務的盡責。去年的一個拉美裔小哥兒,長得機靈,西裝也穿得筆挺體面,他每天不是在約投行部(IBD)的主管(MD)聊天兒,就是在準備去和投行部主管聊天兒的路上。結果在他實習的最後兩周,IBD的HR給了他明確的答覆:「你可以來IBD面試,但前提是你目前部門的主管對你的表現滿意,或者表示願意給你Offer。」 結果他跑去問他的老闆,他老闆婉轉地回答:「你自己覺得呢?」

這樣撿不著西瓜也丟了冬瓜的例子不少,從中得出的結論是,在職業初期,比起相信你自己,或許相信市場的選擇更可靠一些,既來之則安之。

因為所謂的「職業素養」不是在乎你做什麼,而是在乎你怎樣做,以怎樣的一個心態做。一個明星實習生,總是可以把小到買蛋糕,大到做演講等 橫跨各種重要性級別的工作完成得妥帖周到,可貴的就是這份「職業素養」。

在這樣的前提下,這樣的實習生會更快地從預定會議室、美化PPT、整理數據等低級別的任務中蛻變出來,拿到更多 需要腦力分析的重要任務,使自身素質得到更全面的展現、訓練和檢驗。他們將這些任務完成得 越好,接下來會更加快速地被帶入核心的團隊做核心的項目,進入職業成長的正循環。

在競爭激烈的投行,總會有一些遊離在核心項目之外的人,而他們又總在抱怨自己做的東西沒有意思,一旦陷入這樣的負能量的負循環中,輕則無加薪無升職,重則被辭退,這個市場就是這樣運轉的。

「喜歡你的工作么?」「不喜歡?你裝也要裝出你打心眼兒里喜歡。」

為什麼?因為老闆喜歡熱愛自己工作的人。很多人不喜歡自己的工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期待的 成就感和得到的成就感之間出現了差距。處於潛意識裡的自我保護,很多人都把這種差距推卸在工作本身上,從而抱怨甚至不滿意當下的工作,其實很多時候問題出在得到成就感的方法論上。

一般新人初入職場要有三步走:

一,你覺得你行;

二,別人覺得你行;

三,覺得你行的人行。

一般做到前兩點並不難,即迅速掌握基本業務、提升自信、獲得同輩人的認可,但第三點,獲得高層的賞識和器重是新人得到成就感的關鍵。

做到第三點,「職業素養」是關鍵,做事要走心,走心需要喜歡,如果不喜歡也先假裝喜歡,等走上了職業成長的正循環,喜歡就漸漸培養出來了。如果只在前兩點上停滯不前,容易陷入孤芳自賞、眼高手低、同事間相互抱怨的怪圈而不自知。

舉個例子,我今年帶的一個實習生是一個被公認為特別professional的姑娘,她在每周的周五都會寫一封熱情洋溢的郵件給我,告訴我她這一周做了什麼,學到了什麼,下一周打算做什麼,學什麼,並特別指出對哪一方面尤其喜歡,希望得到更多的指導。這樣一封飽含正能量的郵件,即使收信人再忙,也會被記在心上。等到下一周的時候,我會根據她的興趣方向和專業背景給她布置任務,比如她跟我討論金融科技(Fintech)的未來發展方向,我就安排她整理一個關於區塊鏈技術如何驅動金融業發展的資料。雖然這不是最核心的業務,但是整個部門的人都不會拒絕通過閱讀一份系統的資料而獲得新知。這份資料最後變成了她的演講,聽眾是整個北美的VP,同時她也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即能迅速獲得新知,並幫助他人學習。

還是那句話,其實做什麼並不重要,關鍵是怎樣做,和做的態度。

從新人到中層成長的幾年,會經常聽到「Visibility」和「Exposure」這兩個詞,意思就是你在一個組織里的能見度。你表現得越積極,你的直接老闆也會更願意幫你提高能見度,你獲得能見度,高層記住了你的名字,你會參加更核心的項目,你收穫了信任就會獲得更多的機會和責任,所謂的成就感都會伴著加薪、獎金、升職而來。

「所有的工作做久了都會無聊么?」「答案是否定的」

不會,因為即使是同一個部門,不同級別的人要處理的事情是不一樣的。在紐約一份工作做十年 ,如果進步快的話,前三年打基礎,再三年參與管理項目,再三年管理團隊,到了第十年就可以參與部門發展決策。

所以0-3年學的是業務的基本功,4-6年學的是職場心法,7-9年學的是管理和判斷力,10年以上學得是領導力和決策力。因此,只有0-3年的時候,關注點才在具體的工作本身,在一個平台三年之後開始積累的功力,才是職場向上發展的關鍵。

工作前三年可能真是你職業生涯里最無聊的三年,這裡我們就要引入「職業素養」的另一個維度,即用發展的眼光看職場。

比如你每天的工作就是美化PPT,那麼除了機械性的統一字型大小、字體和顏色之外,你是否可以想到怎樣更好的表達PPT本身的內容,即文字說明是否易懂、數字是否有說服力、邏輯順序是否合理?

當然,思考這些不是你目前的任務,但它是否會是你將來的任務,你是否有必要幫助自己儘早熟悉你將來的任務?

想到這裡,一些人會抱著不在其位不謀其政的心態,覺得多做一分都是虧了;也有一些人就會在完成本身的任務之後,留下來組織自己的工作思路。

其實思考前面例子中提到的問題,其實就是潛在地幫助老闆解決問題,你習慣性地多幫上級想一步,上級就能騰出一些時間和心思來思考怎樣培養你跳一級。

記得一次和部門的MD交流的時候,我問他是擁有了怎樣的目標和才能才讓他一路升到了現在的位置,記得他回答說:「我只是一直把交給我的事情做到最好而已」。

另一位知名的媒體人、某雜誌的主編也跟我講過同樣的話:「在工作中對自己的要求就是不給別人添麻煩」。

一切的成長都始於良好「職業素養」,希望剛剛開啟職業生涯的你從此對工作不抱怨、不拖延,因為一切職場上的順風順水都是從「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迴音」開始的。

本文來自大風號,僅代表大風號自媒體觀點。


推薦閱讀:

為何實習月收入超過800元要扣稅?是叫實習稅嗎?
華創證券研究所機構銷售實習經歷--夢開始的地方
AAA國際語言中心4月法國實習推薦
從實習生到總監,他的高薪職位是這樣得到的
寶潔intern直至二面的個人經歷

TAG:華爾街 | 明星 | 實習生 | 實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