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豈能成為少數人的「舞台」

近日,筆者參加區域優質課展評活動,發現很多執教教師在師生互動環節總是青睞素質優良的學生,反覆提問那幾個能夠正確流利回答問題、表達能力強、感悟到位的「精英」學生。少數拔尖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和「頂樑柱」,與講課者一唱一和,而其他學生則被冷落,默默無聞地成為「觀眾」和「聽眾」,課堂教學儼然成為了「少數學生的遊戲」,這無疑有悖教學公平。

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的重頭戲,展示課上把互動教學的「寶」押在優秀生身上,既能讓課堂教學順暢進行,更能讓教學異常「出彩」。少數優秀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保險杠」,首當其衝地成為了課堂的「香餑餑」,整堂課都會活躍在教學的「聚光燈」下。

一些講課者為什麼不喜歡提問「中下游」學生呢?我認為,歸根結底還是功利性的教學思想在作怪。因為教師與中等生及學困生對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使課堂教學「步履維艱」,這些學生的的回答也遠不如尖子生精準,有時還會讓講課教師感到難堪甚至「出醜」。所以很少有教師會冒險讓「中下游」學生在課堂回答問題時「挑大樑」。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課堂教學是全員參與、多元互動的過程,不能僅僅由少數或個別學生撐起和主宰,應引導全體學生共同參與。課堂教學的目的不單單是為了造就和培養少數精英,而是要實現全體學生的群體化成長。教師不能「嫌貧愛富」,而應當堅持有教無類的原則,不可一味「掐尖」,更要注重補短,要給身處學習「中下游」的「平民」學生提供更大、更多、更廣闊的發展平台。

精彩多維、健康和諧的課堂教學應當是「各適其性,各逐其生」的,應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擁有適合自己學習的機會,滿足多樣化、個性化、多層次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共享教學成果。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參與度,教師必須摒棄功利主義教學思想,立足於每個學生的發展和成長,在課堂上「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四處撒網」,讓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學生在一起「平起平坐」,都能盡情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展示個人才華,全身心參與課堂學習。

教師能否「化腐朽為神奇」,讓課堂教學中更多的「配角」「觀眾」成為「主角」,是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師要提高對每個學生學習的關注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注重學法指導和問題點撥引導,樹立他們的學習自信心,激勵每個學生在課堂中敢於參與、樂於參與,營造全員參與的學習氛圍。尤其是要在堅持整體性教學原則的基礎上,多些「私人訂製」,為每個學生「量體裁衣」,提供一些適合個人「口味」的學習內容,讓學生能在課堂上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課堂教學「一個都不能少」,要走「群眾路線」,激活和釋放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尋求「最大公約數」,最終達成人人成才、個個成功的教學效果。

(作者單位:山東省肥城市安駕庄鎮初級中學)


推薦閱讀:

在舞台設計這件事情上,奧斯卡永遠是對的
3.8 我喜愛的女藝術家:何采柔|Diamond Crevasse,入戲太深
《致青春》上舞台:「粉絲定製劇」能走多遠
怎麼提升在台上唱歌的「颱風」呢?
南京青奧會開幕式最美舞台 ,真是高大上

TAG:舞台 | 課堂 | 少數 | 少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