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問題多發 問題孩子背後多有問題家庭
07-15
青少年心理問題多發 問題孩子背後多有問題家庭2011-11-10 8:51:40 來源:山西日報作者: [我要評論(0)] 字型大小:T|T 目前,我國青少年心理問題發生率已達45%左右,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 9月份,從我省(山西)考入北京大學的一名新生自殺,人們在震驚之餘不禁要問:「這孩子有什麼想不開的?」 青少年時期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而目前,來自社會、家庭及學校等各方面的壓力,給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對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極為不利。 家庭教育是第一位的,每一個問題孩子的背後必然有一個問題家庭。一些父母不知道如何從小對孩子進行引導和教育。而對孩子的養成教育是各個方面的,來自學校的教育是單一的。為了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同時給家長一些積極的建議,本期,我們請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精神衛生科田峰副主任給讀者進行解析。 *只抓學習讓孩子過度焦慮* 問題:有的父母認為,學習成績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孩子今後的升學和前途,激烈的競爭從小就給孩子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壓力,而我們對孩子從小的教育恰恰缺少獨立成長的培養,缺乏正確的支持、引導。 案例:佳禾是某重點高中的學生,父母從事教育工作,可能這個緣故,他們對佳禾的學習一向要求嚴格。佳禾也很爭氣,從小學起就一直特別愛學習,成績優秀,中考成績640多分,高中成績也是班裡的佼佼者。就這樣,爸爸媽媽還生怕他的成績掉隊,每天晚上爸爸都要陪他學習到半夜12時,早上5時媽媽就會按時叫他起床。由於太過緊張,十幾歲的佳禾,頭髮稀稀落落。某次因為測試成績不理想,回到家他就用頭不斷地撞牆,晚上學習到凌晨3時,早晨5時還讓媽媽叫他起床,這樣的情況延續了3天,媽媽有點受不了,哭著說:「這可怎麼辦?都是高考害了我孩子。」 性格內向的佳禾,特別不善於和人交流,在學校經常和同學打架。一次拿著板凳和同學打架。還有一次他一個人和幾個同學打架輸了,回到家不敢讓爸爸知道,悄悄問媽媽要300元錢,稱要僱人打同學。佳禾的行為讓家長和老師非常擔心,老師多次要求家長把他領回去。爸爸對其採取權威管教的方式,他不吃這一套,媽媽好言相勸,對他猶如隔靴搔癢。高三時,佳禾只好轉學,但很快又和班裡一個男生發生打架事件。 心理解析:由於父母從事教育工作並且家住學校,孩子不用跑校,所以讓孩子沒有距離感,生活的惟一中心就是學習,加之父母向孩子灌輸的重點就是學習、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養,造成孩子缺失生活情趣、沒有同伴,生活環境里只有父母、老師。孩子學習成績優異,但是孩子是否真的快樂,父母不知道。還有父母陪孩子學習,實質上是一種監管。由於父母的這種監管,使得孩子的學習完全喪失了目標性。至於學習的意義、目的到底是什麼,父母從不告訴孩子。孩子也根本不知道為什麼要學習,只是一味地強化腦力勞動,體會不到絲毫的生活樂趣。這是一種教育的缺失,缺失心理健康的營養。 孩子的打架行為,同樣是心理不健康的外在表現。隨著年齡的增長,生長發育時期的孩子會產生很多的生理和心理問題,由於父母缺乏正確的行為引導,缺少交流,孩子的人格障礙引發了更深層次的行為障礙,情感無法正常宣洩;還因為語言表達能力差,不會與人交流,打架便成為他轉嫁煩惱的主要方式,嚴重的會出現自殘、自傷行為。 父母對孩子權威式的管教並不適合青少年的成長。必須重視在孩子心智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作用,父母如何切合實際地為孩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了解面對問題時別人該如何調節。父母讓孩子轉學,其實是換湯不換藥,問題依舊存在。所以家長不要找外界的原因,還是要在自身尋找根源,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對於孩子的身心問題不能逃避,要極力進行關注和行為調節。 溫馨提示:活著的目的是否就是為了學習,父母要給孩子講清楚教育的意義是什麼,針對性地進行一些疏導,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而不是告訴孩子,只要學習好,成績出色就行。 要知道,學習好壞與幸福指數並不密切,健康成長則關係著人一生的幸福。 *過度保護讓孩子缺失社會角色* 問題:父母的過度保護,造成孩子過分的依賴感,只會讀書,沒有夥伴,社會化不良,社會角色嚴重缺失等現象。 案例:孩子普遍活潑好玩,但王傑是個例外,他愛學習,但不會玩也沒有玩伴。父母很著急,找了一個同齡的孩子每周末到家裡賠他玩,那個孩子叫他一塊打籃球,他不喜歡;一起打羽毛球,只打了幾個回合,他不會,就放下拍子回家看書,那個孩子再也不願和他玩:「他什麼都不會玩,一點意思都沒有。」 父母特別溺愛王傑,從不放心他一個人到外面去。上高中時,他考上了本市一所重點高中,需要住校,父母就把他轉到離家只有幾分鐘路程的另一所高中,吃住都在家裡。他家離姥姥家有20多公里的路程,家長擔心他一個人乘車去走丟了,也從來不敢讓他單獨去,每次去都是父母陪著,而且他也從來沒有和同學單獨出去玩過。 心理解析:對於青少年沒有同伴、叛逆,應加強針對他們的遊戲療法,創造條件讓孩子和同伴一起玩。有句話說孩子是在玩耍中長大的,就是這個道理。 心智的成長應該在青少年時期進行干預,這是最佳的時期,不然,一味的遷就會引發更深層次的問題;父母太過於呵護孩子,造成孩子缺乏對外界的安全感,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父母一定要將孩子當成社會人來看待,儘可能地讓孩子多接觸、體驗和感知社會。 溫馨提示:沒有夥伴,孩子的社會適應能力就弱。人都是社會人,孩子不是父母的個人財產。孩子總要長大,要離開父母,要到社會的大風大浪中去鍛煉成長,父母應該把孩子當做風箏,該收則收,該放則放。 *單親家庭讓孩子失去安全感* 問題:單親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尤為重要。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會讓孩子對家庭失去安全感,也會讓孩子認為被父母遺棄。 案例:小林兩歲時父母離了婚,他隨媽媽生活,但爸爸不給一分錢撫養費。小林自幼聰明活潑,讀小學時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成了媽媽惟一的希望和寄託。但上初中後,他開始偶爾逃學去外地找爸爸,請假時給老師說謊,經常是學校找不見,家裡不見人。小林找到爸爸時,爸爸總是說:「我連自己都養不活,怎麼養活你?」每次小林都傷心而歸。但他再也無心學習,經常逃學上網,以致發展到零花錢不夠偷外公的錢,家人無論怎樣開導,對他都好像對牛彈琴。再後來小林發展到和社會上的不良少年往來,偷偷摸摸,民警也經常找他,成了派出所的常客。從此,小林徹底成了一個流浪少年,再也不去學校,傷透心的媽媽也不知道他在哪裡,慢慢地,她對小林開始失去信心,再也不願意提他,不願意找他,更別說管教他了。 心理解析:孩子每個階段的需求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習壓力不斷增加,而在對孩子的教育中,父母擔當著不同的角色。孩子找爸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呢?孩子對爸爸抱有很大的希望,但是由於爸爸的言行讓孩子產生被遺棄感,從而造成孩子的自卑,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也會隨之受到影響,成績自然下降。從而他會想到用逃避的方式解決眼前的問題,逃避現實和社會,到虛擬的網路世界中得到一時的滿足和快樂,但這樣的滿足要用錢來作支撐,所以只能用偷盜的方式換來一時之快。 父母沒有從孩子的這些行為背後看出任何心理問題的端倪,以至於孩子發展到最後不去學校,並與社會不良人群往來。 溫馨提示:要重視父母離異對孩子的影響。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需要隨之不斷地學習、改變自己;父母對孩子的責任心關係到社會的穩定、和諧社會的構建,父母應該意識到不僅要與孩子共同成長,還要讓孩子在和諧的親子關係中健康成長。 *作業太多讓孩子厭學逃學* 問題:「小呀么小兒郎,背著書包上學堂……」這首兒歌將以前孩子們上學的快樂心情表露無遺,可是現在上學對一些孩子卻成了一種負擔,由於學校普遍存在作業多、作業難的現象,導致一些孩子厭倦上學、害怕上學,進而想辦法逃學。 案例:丁丁今年上初中二年級,每天晚上作業都特別多、還特別難,最少也要寫兩個多小時,很晚才能休息。開學才3個月,她就時常在上學前鬧病,可醫生檢查又沒病。一到上學時間,父母就緊張,不知又會出現什麼新情況。父母心裡很矛盾:「老師布置的作業多,題又難,時常我們也琢磨不出來。學習不僅成了孩子的負擔,也成了我們做家長的心病,有時候覺得孩子真的太累,簡直是受罪,但我們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心理解析:對於有些孩子來說,不願意上學、裝病等,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父母面對這樣的問題應該如何解決呢?孩子們在學校接受大班授課,相同的作業量,可是為什麼每個孩子的表現會有所不同呢?這就需要父母正確地引導,加強對孩子學習動力的培養,告訴孩子要不怕苦、不怕累,多進行志向教育,給孩子講爸爸媽媽從前的故事,並及時地與老師溝通。另外要培養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和責任感,比如可以運用名人效應、故事療法等開導孩子。 溫馨提示:父母在對孩子的培養過程中要戒驕戒躁,真心與孩子進行溝通,運用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孩子,並多吸取別人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針對孩子厭學表現,父母可以運用橫向和縱向比較的方式進行指導:橫向比較其他一些成績出色的同學,指出他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縱向肯定和讚揚他從前的成績,告訴他現在只要多一點耐心,多一些努力就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在對孩子進行心理干預的過程中要注意兩點,一是要正確認識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父母要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教育指導和干預;其次,不論是父母還是孩子,對於困惑的問題,要客觀地直面,才能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法。 玉不琢不成器,這個琢應該是全方位的,有的家長只琢一個地方,有的不琢,還有的不知道怎麼琢。父母的教育是最基礎的教育,對孩子人格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不讓孩子成為父母教育的犧牲品,父母需要不斷地學習,要真正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才能將孩子塑造成真正的社會人。(文內名字皆為化名記者姚姬娥)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青少年IT圈的渾水不好蹚
※青少年書法雜誌 | 谷松章:黃牧甫篆書淺議
※放飛自我之後,你快樂嗎?
※Kacey王是個怎樣的人?
※米脂學生遇襲案件犯罪嫌疑人照片有誤,特此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