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龜息大法,養生秘術

不管是古代的大德高僧、方士道士,還是現代的生物學家,一直認為烏龜長壽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烏龜獨特的呼吸方法,就是所謂的「龜息」。 據專家研究,烏龜呼吸的方法有異於其他動物:龜的肺在甲殼下面,不能直接呼吸空氣,必須靠口腔下面的一升一降把空氣吞人口腔,然後再送往肺里,像吞咽食物似的。同時靠其四肢與腹部起伏才能帶動其肺呼吸。龜這樣吞咽氣和呼吸運動,令主管龜呼吸的腦幹神經得到充分進化,所以烏龜能夠成為壽命最長的動物。 晉代葛洪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是我國東晉初期著名的醫藥學家和煉丹術家,他對養生之道有極深的研究。他的傳世之作《抱朴子》中就記載有這樣一則離奇的故事: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當時河南穎川有一位名叫張仲定的百姓,經常帶著全家逃災避亂。有一次帶著妻子及四歲女兒,慌慌張張地再次出外躲避逃難。剛奔至村口,已聞追兵聲。女兒幼小,不能奔跑且愛哭泣,若帶著行走,全家都難免遇害。 這時,張仲定看見一座古墳墓之頂巔穿破一個穴口,他就與妻子相商說:「若被兵迫上,我們全家均難有生望。不如將女兒與行李一起放進古墓,乾糧也全部留女兒,這樣女兒或許有一條生路。假若不久返回,還有相見之日;否則,全家必死無疑。」 雖然夫婦倆痛似撕心摘肺,但形勢緊迫,夫婦倆只得垂淚漣漣,七手八腳將女兒和行李、乾糧一起放進古墓之中。然後,夫婦倆泣不成聲地逃命而去。 誰知這一逃就是三年,張仲定與妻重返故鄉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趕到古墓頂上看望女兒,兩人聲淚俱下地呼號:「女兒啊,爹娘看你宋了!」張仲定夫婦正哭得傷心欲絕處,突然墓中傳出一個聲音:「爹、娘,我在這兒悶死了,快接我上去吧!」這一嚇不要緊,嚇得張仲定夫婦不寒而慄,以為這是女兒的冤魂悲鳴之聲,急忙說:「女兒,不要怨恨爹娘狠啊,那是實在沒辦法呀!」「說什麼呀?我已在這裡這麼長時間,快接我上去吧!」 這一嚇不要緊,嚇得張仲定夫婦不寒而慄,以為這是女兒的冤魂悲鳴之聲,急忙說:「女兒,不要怨恨爹娘狠啊,那是實在沒辦法呀!」 「說什麼呀?我已在這裡這麼長時間,快接我上去吧!」女兒竟在古墓中又呼喊起來。 張仲定夫婦到村中找了幾名大膽的青年,將信將疑地進入古墓,只見女兒仍然健康地活著,當然比四歲前長高長大了。 一家人歡呼雀躍回到家中,女兒便講述來龍去脈:「乾糧吃完後,我餓得難受,就坐在被褥上:忽見古墓邊角有一物,不停伸頸好像呼吸空氣,我深覺好玩,就學它的樣子玩耍。誰知,這樣一模仿口中即有津液產生,不斷吞服津液,奇怪的是肚子竟不餓了。我就一直照它的樣子去做,始終不覺飢餓。」 張仲定又約人重到古墓中去尋找女兒所言之物,原來是一隻老龜。這一方法道士知道了,於是便虔誠地仿效,認真地實驗,發現並採納了其中長生之道的奧秘,並由此創造出了「龜息」之養生法。 如果說這命大的小女孩是學會龜息,那麼唐朝人李嶠則是天生就會龜息。 李嶠在年幼時就才氣橫溢,但他家兄弟五人全不到30歲就死去了,李嶠長大成人之後,李嶠的母親擔心兒子同樣會夭折,就請著名相師袁天綱到家裡來,讓他給李嶠看看面相。 袁天綱仔細看了看說:「小夥子神氣清秀,可惜壽命不長,恐怕活不到30歲。」李嶠這時已經很有名氣。家中人都希望他顯貴發達,聽了袁天綱的話,都很傷心。袁天綱見狀,雖然理解李母的心情,但面相天定,不可能虛言妄語,如果現在不據實相告,到時候李家人反而會更埋怨。 但李母傷心之極還是打動了袁天綱,他只好勸慰:「令郎雖然壽短,但少年英才,寫了不少詩文名篇,能夠名垂青史,如此也不枉來人世間一回了。」無奈,李母只好安排飯食招待袁天綱,晚上安排袁天綱到書齋和李嶠在一張床上同睡。 睡覺時候,袁天綱發現李嶠居然沒有呼吸,用手試一下,鼻下已經斷氣。袁天綱大吃一驚,心想李嶠雖然命短,但也不至於這麼快啊? 袁天綱察看了許久,才發現李嶠是用耳朵呼吸。雖然是深夜了,袁天綱還是馬上叫醒李家的人,他想讓這好消息最快告訴給李母,而事實上李母因為傷心欲絕而根本沒入睡。 袁天綱向李母道賀,說:「之前看面相,全都沒有找到問題的所在。今天才看見,你兒子必定大貴長壽,原來他是像龜一樣呼吸啊!但大貴長壽,卻不能富。」 後來,果然像袁天綱說的那樣。武則天執政期間,李嶠官拜宰相,但是家中仍然很貧困。這期間,高宗皇帝多次到過宰相府,看見李嶠睡覺用的帳子是用像布一樣的粗綢做的時,半生氣半關心地說:「一國的宰相用這樣的帳子,有損我大國的體面,我賜你宮中御用的綉羅帳!」 但李嶠在皇上賜給的綉羅帳裡面睡覺,一宿到天明也沒有睡安穩,覺得身體好像生了病似的,極不自在。於是自己奏報皇上說:「臣年輕時,袁天綱大師對我說過,不應該侈華,所以睡不安穩。」高宗聽了這話,也沒有辦法,只好任由李嶠一貧如洗。 有關龜息的故事很神奇,但龜息的方法卻很簡單:端息坐板凳上,兩腿分開略寬於肩,眼若垂簾或輕閉,凝神靜息,全身肌肉放鬆,舌尖輕抵上牙,促使津液分泌;身向前移,使臀少著坐,兩手重疊或分別按於小腹上,邊呼氣邊將上身前俯,直至頭部低於兩膝,將肺部餘氣吐盡,引頸前伸,同時緩緩吸氣,上身也徐徐挺起,恢復端坐時氣也恰好吸滿;然後緩緩呼氣,呼氣快完時,又將上身前俯,如此反覆俯伸九次,循序漸進,直到增至三十六次,這樣為一個練習。不管是古代的大德高僧、方士道士,還是現代的生物學家,一直認為烏龜長壽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烏龜獨特的呼吸方法,就是所謂的「龜息」。 據專家研究,烏龜呼吸的方法有異於其他動物:龜的肺在甲殼下面,不能直接呼吸空氣,必須靠口腔下面的一升一降把空氣吞人口腔,然後再送往肺里,像吞咽食物似的。同時靠其四肢與腹部起伏才能帶動其肺呼吸。龜這樣吞咽氣和呼吸運動,令主管龜呼吸的腦幹神經得到充分進化,所以烏龜能夠成為壽命最長的動物。 晉代葛洪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是我國東晉初期著名的醫藥學家和煉丹術家,他對養生之道有極深的研究。他的傳世之作《抱朴子》中就記載有這樣一則離奇的故事: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社會動蕩,民不聊生。當時河南穎川有一位名叫張仲定的百姓,經常帶著全家逃災避亂。有一次帶著妻子及四歲女兒,慌慌張張地再次出外躲避逃難。剛奔至村口,已聞追兵聲。女兒幼小,不能奔跑且愛哭泣,若帶著行走,全家都難免遇害。 這時,張仲定看見一座古墳墓之頂巔穿破一個穴口,他就與妻子相商說:「若被兵迫上,我們全家均難有生望。不如將女兒與行李一起放進古墓,乾糧也全部留女兒,這樣女兒或許有一條生路。假若不久返回,還有相見之日;否則,全家必死無疑。」 雖然夫婦倆痛似撕心摘肺,但形勢緊迫,夫婦倆只得垂淚漣漣,七手八腳將女兒和行李、乾糧一起放進古墓之中。然後,夫婦倆泣不成聲地逃命而去。 誰知這一逃就是三年,張仲定與妻重返故鄉後,第一件事情就是趕到古墓頂上看望女兒,兩人聲淚俱下地呼號:「女兒啊,爹娘看你宋了!」張仲定夫婦正哭得傷心欲絕處,突然墓中傳出一個聲音:「爹、娘,我在這兒悶死了,快接我上去吧!」這一嚇不要緊,嚇得張仲定夫婦不寒而慄,以為這是女兒的冤魂悲鳴之聲,急忙說:「女兒,不要怨恨爹娘狠啊,那是實在沒辦法呀!」「說什麼呀?我已在這裡這麼長時間,快接我上去吧!」 這一嚇不要緊,嚇得張仲定夫婦不寒而慄,以為這是女兒的冤魂悲鳴之聲,急忙說:「女兒,不要怨恨爹娘狠啊,那是實在沒辦法呀!」 「說什麼呀?我已在這裡這麼長時間,快接我上去吧!」女兒竟在古墓中又呼喊起來。 張仲定夫婦到村中找了幾名大膽的青年,將信將疑地進入古墓,只見女兒仍然健康地活著,當然比四歲前長高長大了。 一家人歡呼雀躍回到家中,女兒便講述來龍去脈:「乾糧吃完後,我餓得難受,就坐在被褥上:忽見古墓邊角有一物,不停伸頸好像呼吸空氣,我深覺好玩,就學它的樣子玩耍。誰知,這樣一模仿口中即有津液產生,不斷吞服津液,奇怪的是肚子竟不餓了。我就一直照它的樣子去做,始終不覺飢餓。」 張仲定又約人重到古墓中去尋找女兒所言之物,原來是一隻老龜。這一方法道士知道了,於是便虔誠地仿效,認真地實驗,發現並採納了其中長生之道的奧秘,並由此創造出了「龜息」之養生法。 如果說這命大的小女孩是學會龜息,那麼唐朝人李嶠則是天生就會龜息。 李嶠在年幼時就才氣橫溢,但他家兄弟五人全不到30歲就死去了,李嶠長大成人之後,李嶠的母親擔心兒子同樣會夭折,就請著名相師袁天綱到家裡來,讓他給李嶠看看面相。 袁天綱仔細看了看說:「小夥子神氣清秀,可惜壽命不長,恐怕活不到30歲。」李嶠這時已經很有名氣。家中人都希望他顯貴發達,聽了袁天綱的話,都很傷心。袁天綱見狀,雖然理解李母的心情,但面相天定,不可能虛言妄語,如果現在不據實相告,到時候李家人反而會更埋怨。 但李母傷心之極還是打動了袁天綱,他只好勸慰:「令郎雖然壽短,但少年英才,寫了不少詩文名篇,能夠名垂青史,如此也不枉來人世間一回了。」無奈,李母只好安排飯食招待袁天綱,晚上安排袁天綱到書齋和李嶠在一張床上同睡。 睡覺時候,袁天綱發現李嶠居然沒有呼吸,用手試一下,鼻下已經斷氣。袁天綱大吃一驚,心想李嶠雖然命短,但也不至於這麼快啊? 袁天綱察看了許久,才發現李嶠是用耳朵呼吸。雖然是深夜了,袁天綱還是馬上叫醒李家的人,他想讓這好消息最快告訴給李母,而事實上李母因為傷心欲絕而根本沒入睡。 袁天綱向李母道賀,說:「之前看面相,全都沒有找到問題的所在。今天才看見,你兒子必定大貴長壽,原來他是像龜一樣呼吸啊!但大貴長壽,卻不能富。」 後來,果然像袁天綱說的那樣。武則天執政期間,李嶠官拜宰相,但是家中仍然很貧困。這期間,高宗皇帝多次到過宰相府,看見李嶠睡覺用的帳子是用像布一樣的粗綢做的時,半生氣半關心地說:「一國的宰相用這樣的帳子,有損我大國的體面,我賜你宮中御用的綉羅帳!」 但李嶠在皇上賜給的綉羅帳裡面睡覺,一宿到天明也沒有睡安穩,覺得身體好像生了病似的,極不自在。於是自己奏報皇上說:「臣年輕時,袁天綱大師對我說過,不應該侈華,所以睡不安穩。」高宗聽了這話,也沒有辦法,只好任由李嶠一貧如洗。 有關龜息的故事很神奇,但龜息的方法卻很簡單:端息坐板凳上,兩腿分開略寬於肩,眼若垂簾或輕閉,凝神靜息,全身肌肉放鬆,舌尖輕抵上牙,促使津液分泌;身向前移,使臀少著坐,兩手重疊或分別按於小腹上,邊呼氣邊將上身前俯,直至頭部低於兩膝,將肺部餘氣吐盡,引頸前伸,同時緩緩吸氣,上身也徐徐挺起,恢復端坐時氣也恰好吸滿;然後緩緩呼氣,呼氣快完時,又將上身前俯,如此反覆俯伸九次,循序漸進,直到增至三十六次,這樣為一個練習。
推薦閱讀:

腎臟養生
黃帝內經養生全書
武當九式吐納養生法【第六式 強心潤肺】*
男女養生各有重點 做對了事半功倍|養生|男女心理
素食養生

TAG: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