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這3個好習慣,可以幫你對抗一生的焦慮

朋友小白曾給我敘述過她「豐富」的一天:

早上,各種軟體都在推送晨間新聞,有些還體貼地做成了錄音,方便她在起床穿衣洗臉刷牙時「通曉天下大事」。

坐地鐵上班的路上,她通常會刷刷朋友圈,看「半生不熟」的人曬早餐、曬娃、曬工作,然後點幾個贊。有時候她還會玩一些小遊戲:吃雞、王者榮耀,為自己的排名超越了微信好友而竊喜。

午休時間翻翻微博,看看有什麼搞笑的段子、哪對明星又公布了戀情、那個渣男又出了軌,看到喜歡的就點個贊,看到生氣的就跟著噴幾句。

傍晚入睡前追個劇,刷刷抖音、快手,一天就這麼過去了……

但這看似「豐富」的一天卻讓小白越來越空虛,越來越焦慮:

她感覺到,自己聽新聞時往往左耳進右耳出,大多數心思還在嘴裡的早飯上;

在刷朋友圈時,也只會飛速地瀏覽,然後象徵性點贊;

在刷微博時,笑過、罵過之後,大腦還是一片空白;

在不能自控地刷抖音到深夜之後,才發現頻軟體剝奪了自己大部分的睡眠時間……

小白說,她覺得自己每天都在被撲面而來的信息淹沒,卻感受不到這些信息帶來的絲毫營養。

與其說是在享受著信息的方便快捷,不如說是被信息的方便快捷所綁架。

如今的我們都生活在信息爆炸所帶來的焦慮中。

我們被諸多聲音圍繞,沉浸於短暫的快感,被各種言論煽動情緒,但信息退潮後,留下的只是麻木的大腦和內心的焦慮。

為了對抗這種焦慮,我找到了三種簡單的方法,它們雖然個個普通,卻是解決問題的不二法門。

永不停止的腳步

永遠窩在家自怨自艾,只能讓你的焦慮越長越大。

畢淑敏曾說:「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蝌蚪,長大了都變作井底之蛙。這不是你的過錯,只是你的限制,但你要想法彌補。要了解世界,必須到遠方去。」

出門走走,哪怕是到街邊的公園裡散散步,這能讓你的生活更加豐盈。頭腦中精彩的事情多了,自然盛放不下焦慮了。

演員江一燕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以前,她愛抱怨工作辛苦、生活無聊,像所有工作的精英女性一樣,認為時間寶貴,賺錢才是王道。

但在一次說走就走的非洲之行中,她深深地被當地的原始風情打動,第一次如此強烈地感受到大自然帶來的震撼,淳樸人情帶來的溫暖。

她用千里迢迢背來的相機記錄下所有看到的景色和風土人情,同時也記下旅行時的各種見聞。

感受過世界的流光溢彩後,江一燕發生了蛻變:

「我現在不會刻意改變自己的步調,我寧肯像一個爬行動物,一步一步慢慢的向前爬,可能每一步走得很慢,但我很踏實,內心也很平靜。」

有句話說:「眼界決定境界。」

旅行的時候,你能見識到更多紛繁有趣的生活方式,和多元化的價值觀。當你的視野拓寬,在潛移默化中,你與世界的相處方式也會發生改變。

當你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就會發現,自己並不需要從朋友圈裡找存在感,明星的緋聞八卦也與自己沒有關聯。

保持獨立思考

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一類人:

他們喜歡看「大家都在看」的電視節目,玩「大家都在玩」的遊戲,吃「大家都在吃」的食物。

他們把「大家都贊成」的理論奉為圭臬,你問他為什麼贊成,他卻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遇到熱點的新聞事件,別人誇,他也跟著誇;別人罵,他也跟著罵。

但你問他為什麼,他又一臉茫然地說,自己沒什麼想法,就是在學大家。

這樣的人就是嚴重地缺乏獨立思考。他們不僅愛跟風盲從,還容易輕信他人,上當受騙。

在微信里,總有一類家人朋友時常轉發一些偽科學或三觀不正的文章,文中的部分內容會讓我們感到恐慌、焦慮、甚至毀三觀,但這類言論往往能像病毒一樣傳播,隱藏著的套路入侵每個瀏覽者的大腦。

從「燒燙傷抹蛋清」到「飲料色素超標」,他們往往只顧著拚命轉發,卻沒有想過求證事情的真偽,更沒有想過要清醒地分析事情的來龍去脈。

這樣的人,一旦失去了別人的意見,就只能陷入深深的不安和焦慮中。

皮薩列夫曾經說過:思想的錯誤會引起語言上的錯誤,言論上的錯誤會引起行動上的錯誤。

想要擺脫焦慮,最好的方法是從思想上根治。

不輕信,不盲從,多求證,多反思。遇到事情的第一時間不要忙著站隊發聲,而是思考,不要讓嘴巴和四肢比頭腦先動。

養成了這樣的習慣,你才會成為那個能止住謠言的智者。

持續不斷地閱讀

關於獨立思考和閱讀的關係,黑格爾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

「所謂常識,往往不過是時代的偏見。要超越這個時代的偏見,唯一的辦法,就是閱讀,閱讀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經典著作。沒讀過幾百本經典,不足以談獨立思考。」

論對抗焦慮的效果,閱讀也值得被排在第一位,因為閱讀可以被視為「生活的鎮定劑」。

如果說運動與否最明顯的區別體現在外表上,那麼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的區別,則更多的體現於內在。

腹有詩書氣自華,堅持讀書會為人沉澱下優雅的氣質和睿智的力量。

如林語堂所說:沒有養成讀書習慣的人,是被眼前的世界所禁錮住的,他的生活是機械的、刻板的。

《讀書與美麗》中,嚴歌苓道:

「讀書這項精神功課,對人有潛移默化的感染,可使人從世俗的渴望(金錢、物質、外在的美麗等等)中解脫出來。」

所以,讀書並不僅僅是為了讓人獲得世俗意義上的功成名就,最重要的,是為了讓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充實與豐富。

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不能忘記閱讀。培養自己的讀書習慣,什麼時候都不會太晚。

所以,讀者君要向你推薦這套由讀者雜誌社編輯的——《<讀者>三十五年精華文叢》

《讀者》三十五年精華文叢

欲知詳情,戳上圖 ↑↑↑

一套七冊,分別是《讀者的詩》、《讀者的小品》、《讀者的故事》、《讀者的散文》(上、下)、《讀者的生活》(上、下)。

《讀者的詩》

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一本詩歌書。

《讀者的詩》跨越歷史的界限,跨越國別的邊界,精選眾多優美詩篇,從泰戈爾到徐志摩,從戴望舒到歌德……於詩歌中培養我們情志。

《讀者的小品》

《讀者的小品》中豐富的小故事不僅能帶給你會心一笑的溫暖,也給予你真善美的感悟。

《讀者的故事》

真是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讀者的故事》中匯聚各種奇聞異事,讓你看到別人不曾看到的世界。

《讀者的散文》

從李娟的《遙遠的向日葵地》、韓少功的《青龍偃月刀》到許知遠的《水樣的春愁》、安妮寶貝的《童年與樹》,每篇都充滿靈動的情思——人生、情感、命運,這便是散文永恆的主題。

《讀者的生活》

婚姻、教育、金錢、生死……這本《讀者的生活》中有很多哲人對於人生的忠告。林清玄在書中講「桂花茶」的情誼,朱德庸在書中講人的「定律」,潘石屹在書中告訴大家要「定期地讓自己清零」。

這就是《讀者的生活》的意義,像黑夜的火把,帶你走出生活的困境。

《<讀者>三十五年精華文叢》是最好的家庭圖書館,不止是因為它適合全家所有年齡段的人閱讀,更是因為它可以從方方面面豐富我們的生活,讓貧瘠的靈魂變得豐富,在閱讀中開出理想之花。

有了這套文叢,我們還會懼怕焦慮嗎?

編輯:末日之日

對抗焦慮,從閱讀開始

推薦閱讀:

型男養成攻略,合身vs不合身
養成別人家的兒子,自己家的客
孩子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媽媽的「絕對狠心」!
「最全讀書法」助你養成閱讀好習慣
跑步的10大好處:為什麼應該養成跑步的習慣!

TAG:習慣 | 焦慮 | 養成 | 好習慣 | 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