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夫——享美食、喝醇酒、品清茶、話蘇州情節

百科名片

陸文夫(1928/3/23——2005/7/9),江蘇泰興人,曾任蘇州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等。在50年文學生涯中,陸文夫在小說、散文、文藝評論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以《獻身》、《小販世家》、《圍牆》、《清高》、《美食家》等優秀作品和《小說門外談》等文論集飲譽文壇,深受中外讀者的喜愛編輯本段人物簡介江蘇泰興七圩人(今屬泰興虹橋鎮),畢業於蘇州中學。1949年畢業於蘇北鹽城華中大學。同年赴蘇北解放區參加革命。1949年渡江回到蘇州,任新華社蘇州支社採訪員、《新蘇州報》記者八年。1955年開始走上文學創作之路。1956年發表短篇小說《小巷深處》一舉成名,1957年調江蘇省文聯從事專業創作,因參加籌辦《探索者》同人刊物,被打成右派,長期下放農村、工廠勞動改造,直至1978年才返蘇州從事

專業創作,並在此後主編了《蘇州雜誌》。自大學畢業後參加工作,歷任新華社蘇州支社採訪員,《蘇州日報》記者、工業組組長,江蘇省文聯專業作家,蘇州市創作室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全國第六、七、八屆人大代表,江蘇省作家協會主席、蘇州市文聯副主席等。1955年開始發表作品。在五十年文學生涯中,陸文夫在小說、散文、文藝評論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以《獻身》、《小販世家》、《美食家》、《井》、《圍牆》、《清高》、《人之窩》等優秀作品和《小說門外談》等文論集飲,譽文壇。作品還被翻譯成英、法、日等語言,暢銷海外。編輯本段美食家

陸文夫陸文夫曾「下海」當上了「老蘇州弘文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該公司為海內外觀光遊客提供富有蘇州特色的文化服務。陸文夫出任董事長,一為體驗生活,二為蘇州文聯籌些經費。陸文夫還開了家酒樓,名為「老蘇州茶酒樓」,陸文夫親撰廣告曰:「小店一爿,嘸啥花頭。無豪華裝修,有姑蘇風情;無高級桌椅,有文化氛圍。」楹聯「一見如故酒當茶,天涯來客茶當酒」,呼應茶酒二字。當年,一部中篇小說《美食家》,使陸文夫「會吃」的名聲遠播文壇內外。自那以後,陸文夫每到一家飯店用餐,廚師聞知陸文夫來吃飯,便有些惶惶然,大有美食家面前班門弄斧之感,倘若做壞了一道菜,會壞了自己的名聲。陸文夫的味蕾似乎特別敏感、發達,能分辨各種酒菜色香味的細微差別。一盤雞丁端上桌,他只夾一塊放進嘴裡,就能斷定是新鮮雞肉還是凍雞肉。民以食為天,食以味為先。他說名廚必須有豐富的想像力,不能墨守成規,要不斷創新,做出新菜、新味來。特級廚師應有特級的獨創性,應有絕招絕活。可見陸文夫確實是貨真價實之美食家。有一次陸文夫在得月樓宴請著名作家馮驥才。他點的菜樣樣精美,尤其是最後一道湯,清中有鮮。清則爽口,以解餐中之油腥;鮮則纏舌,以存餐後之餘味。陸文夫深知最後那道湯在一餐中的重要。陸文夫對各地富有特色的民間小吃,很有興趣,走到哪吃到哪,總有品不足、嘗不夠的感覺。他是真正做到了「行萬里路,嘗百口鮮」。難怪朋友都稱他是「玩家」、「吃家」。陸文夫在他的小說名篇《美食家》里,獨創了「南瓜盅」的美味。南瓜盅是將高檔的八寶飯放入挖空瓤的南瓜中,上籠蒸之,品食時,棄南瓜,食八寶飯。他認為此種南瓜盅具有深厚的田園風味。對於吃,陸文夫很是講究。他認為,吃,應追求一種境界,只有環境幽雅,氣氛濃郁,食客吃起來才會有興緻,吃得舒服,吃得開心。

陸文夫「近年,飲食行業的朋友們注意到了吃喝的環境,可對環境的理解卻是狹義的,還沒有向境界發展,往往只是注意飯店裝修、洋派、豪華、浮華甚至庸俗,進去後像進了國外二三流或不入流的酒店。也學人家服務,由服務員分菜,換一道菜換一件使用餐具,像吃西餐似的。中餐每席十幾道菜,每道菜都換盤、換碟子,食客好像是在看操作表演,分散了對菜肴的注意力。」陸文夫說飲食是一種文化,而且是一種大文化。所謂大文化是因為飲食和地理、歷史、物產、習俗和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的各個方面都有關聯。美食是一種藝術,而且是一門綜合藝術,它和繪畫、雕塑、工藝、文學,甚至和音樂都有關聯。比如「響油鱔糊」、「蝦仁鍋巴」,食前都會發出響聲,這響聲是音樂,是一種引起食慾、振奮精神、增添興味的音樂。編輯本段好茶

陸文夫對於陸文夫,茶,必不可少,朋友們都知道他愛茶之切,每有好茶,總要給他留著,「因為只有陸文夫才不致委屈了好茶」。他喝茶不是單純為了消渴,滋味深長的閑飲,可以助談,且帶有幾分雅意。他以和、清、靜寂為茶之三味,如芝蘭蕙萱、松菊竹梅可喻人品,可言心志,令人神融心醉。編輯本段好酒陸文夫愛酒在作家中是出了名的,他酒齡長、酒量大,故有人送他個「酒仙」的雅號,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可以列入酒仙的行列」。酒能夠喝到這個份上,是很令人羨慕的。若問他為何如此愛酒?他會一口氣說出酒的諸多好處:「酒可以解憂、助興、催眠、解乏,無所不在,無所不能。」平時在家,他是有菜得飲,無菜亦得飲。其邏輯是有菜不飲枉對佳肴;菜不夠,酒來湊,君子在酒不在菜也。他也知道酒喝多了有損健康,可這酒魔力無邊,想戒也戒不掉。沒辦法,只好照喝不誤。有一次他患重病,醫生勸他今後少喝點酒,他立刻顯出為難的樣子。醫生有些生氣:「你是要酒還是要命?」陸文夫心裡琢磨:不要命不行,還有小說沒有寫完;不要酒也不行,活著就少了點情趣。於是他說:「我要命也要酒。」只是近年已非當年可論,酒明顯喝得少了。看來,對於這位作家來說,適量飲酒也是其養生之道。

陸文夫編輯本段蘇州情結陸文夫在蘇州度過了60多年的時光,在許多作家和讀者的心目中,「蘇州」和「陸文夫」幾乎是同義語。從水道到小巷,從評彈到吳語,從飲食到民風……蘇州的點點滴滴已經化入他的骨血。和陸文夫有過長期交往的作家范小青說:「蘇州只是他觀察世界的窗口,只是他通向更廣大境界的出發地。在蘇州韻味的背後,始終有一個宏闊的歷史的大背景存在。前景是吳越美食,是市井小巷,但因為深厚歷史背景的存在,使得他的作品有一種獨特的穿透力,在他作品輕鬆幽默的背後,有一種『重』的力量。陸文夫寫出了吳文化的骨。」

陸文夫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金炳華說:「蘇州是陸文夫一生熱愛的地方,他為蘇州傾注了畢生的感情。他主持創刊的《蘇州雜誌》,到今年6月份已經100期了,每期雜誌他從組稿、看稿甚至校對都親力親為,這樣的工作一直到他病重住院時才不得不停止。」陸文夫的根扎在蘇州,而枝葉卻在不斷向外伸展。他從蘇州出發,用純正地道、智慧優雅的漢語,向世界展示了一個充滿細節的鮮活的中國的形象。從《小巷深處》、《美食家》、《圍牆》到《人之窩》、《小巷人物誌》,在陸文夫的作品背後,始終有一個永恆而巨大的背景和依靠,那就是———中國。有許多國外的讀者,正是從他的小說開始了解中國,愛上中國的。他的小說在歐洲的影響之大,出乎許多出版商和翻譯者的意料,尤其是他的《美食家》,巴黎的餐館老闆都十分熟悉。小說通過對於「吃」的講述,總結了那個歷史階段的人的生存狀態,他用飲食行業的興衰變化,告訴世人一段中國的歷史。編輯本段寫作特點陸文夫小說的創作特色首先在於針砭時弊的準確與深刻。他善於從歷史的變遷角度考察生活,小中見大,反映出深廣的社會歷史內涵和思想意蘊。其次,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幽默感。陸文夫自稱為「糖醋現實主義」[8]。他善於從普通人帶喜劇色彩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深層的悲劇因素,輕鬆中見鋒芒,笑聲中有反省。顯示出一種機智幽默的風格。再次,陸文夫的小說中有著深厚的文化地域特色。他不僅著力於蘇州的地方風物的描摹,更關注這一地域居民的情感態度與生存境況。他的小說創作,準確傳達了變化中的蘇州的文化情境,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小說。

陸文夫編輯本段軼事在紐約國際筆會第48屆年會上,有人問中國作家陸文夫對性文學是怎麼看的。陸文夫幽默地答道:「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禮品時,往往當著別人的面就打開來看。而中國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離開以後才打開盒子。」與會者發出會心的笑聲,接著是雷鳴般的掌聲。編輯本段評價蘇州作協副主席范小青:「陸文夫是一個從內到外都十分端正的人,從他的走路姿勢,從他的舉止眼神,都能感受到這一點。他是『即之也溫』的君子,也有不怒自威的氣度。他的為人生,為寫作,都有雄強、方正的內核。他有清淡如茶的一面,也有沉鬱似酒的一面。」作家鄧友梅:「陸文夫寫出了蘇州的民風民俗,為我們民族留下了珍貴的歷史鏡頭;他謙虛厚道、淡泊名利的人品風格,是中國作家的財富。我知道他可寫、能寫的東西還有很多很多,他的去世是文學界的損失和遺憾。」作家李馮:「陸文夫的作品功力紮實,是老一代文人的代表。他關注蘇州小巷的平民生活,同時作品中又充滿智慧,這是不容易兼得的事。他是屬於有境界的作家,這樣的作家的一生沒白活。」文學評論家葛紅兵:「他的文風是優雅的、閑適的、恬淡的、追求生活情調的。他所寫的主題永遠都遊離在革命傳統以外,他注重的是市民社會,講究的是日常生活。這也就是為什麼文革以後,《美食家》剛剛寫出來就能引起轟動的原因。人們在陸文夫的文字當中,又看到了生活本來的樣子。他們很熟悉這個生活的味道,在十年文革的隔膜之後,他們對此感受到強烈的親切感。而中國文學,也因此重新走回到『人學』的大方向上來。」作家劉心武得知陸文夫去世後,悲痛之餘不由心生惋惜:「陸先生是個溫和忠厚的長者,他為人誠懇、熱情,我們在一起特別談得來。一次聚餐,我們熱烈地談論著,走出餐館好遠才想起沒付款。」劉心武認為,陸文夫早年創作的小說《美食家》、《小巷深處》等作品清新淡雅、情趣盎然,字裡行間流淌著濃郁的姑蘇風情,是同類文章所不可比擬的。」作家陳建功說:「陸文夫對青年作家的成長十分關心,他的儒雅、厚道影響了很多青年一輩的作家。」畢飛宇記得最近一次見陸文夫,是一年前開「蘇州青年作家作品研討會」的時候。當時大家要上樓開會,帶病堅持來開會的陸文夫已經爬不動樓梯,作家蘇童自告奮勇,硬是把陸文夫背上了三樓。大家當時的歡笑、嬉鬧聲還猶在耳邊,陸文夫趴在蘇童背上羞澀微笑的樣子是那天許多人的記憶。畢飛宇說:「我想起他,就是那一天蘇童背他上樓的樣子,感到很溫暖。」畢飛宇說:「我對他印象最深的是他的那雙眼睛,是他銳利的目光,每時每刻,那雙眼睛總是炯炯有神,那樣的眼光直透你內心,是真正的作家的眼睛。」作家葉兆言說:「他當年被打成右派後,做了工人,車工、刨工,工廠的一套程序,他什麼都會,他是老一輩作家裡動手能力最強的。」在陸文夫的文字深處,我們也許還能夠感受到這種車、刨、鉗、銑的精準和力度。編輯本段主要成就在50年文學生涯中,陸文夫在小說、散文、文藝評論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以《獻身》、《小販世家》、《圍牆》、《清高》、《美食家》等優秀作品和《小說門外談》等文論集飲譽文壇,深受中外讀者的喜愛。陸文夫的作品,常寫閭巷中的凡人小事,卻又深蘊著時代和歷史的內涵,不僅主題積極,藝術精湛,且以清雋秀逸、含蓄幽深、淳樸自然著稱,具有濃郁的姑蘇地方色彩和深厚的文化品格,在我國當代文壇獨具風骨。文革前陸文夫著有《榮譽》、《二遇周泰》兩個短篇小說集,反映了建國初期人們在社會生活和精神面貌上的巨大變遷。1956年的短篇小說《小巷深處》,則通過妓女徐文霞在新社會中的新生歷程與複雜的心理狀態,大膽地拓新了題材的表現領域,受到好評。但這一時期的作品從整體上沒有突破十七年文學的局限。文革後陸文夫復出文壇的第一篇小說《獻身》反擊了知識分子在歷次運動受到的摧殘,提出了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重大問題,發人深省。可貴的是,作者沒有將筆觸停留在對傷痕的控訴上,而是以知識分子神聖的獻身精神催人奮進,顯示了作者不入流俗的藝術眼光。《崔大成小記》對創作中造假的流弊作了深節的反省。崔大成寫稿的秘密就是「悉心研究報紙上的各種報道」,隨著形勢的風雲變幻而任意捏造事實,他竟憑藉炮製假報道的功夫成了一時炙手可熱的人物。作者借崔大成現象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社會例題。這兩篇作品是陸文夫創作前後期的過渡性作品。從《小販世家》、《特別法庭》開始,陸文夫的創作有了明顯的變化。他注重將廣闊的社會背景與深邃的歷史感結合起來,「宏觀著眼,微觀落筆」,力圖挖掘歷史文化的深層底蘊,對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社會現實進行深刻反思。《小販世家》反映的是餛飩攤販朱源達大半輩子的遭際。朱源達以辛勤的勞作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在寒冷的冬夜裡,他為人們送去熱氣騰騰的享受,體驗著自食其力的喜悅和信心。然而,在30年中,作為一個個體攤販,他備受磨難和痙。朱源達最後的歸宿是到工廠里掃鐵屑混日子,端起了省心思、省力氣的永遠也不會滿的鐵飯碗,小販世家從此成了工人世家。作品不僅提示了「左」的頑症對一個普通小販的摧殘,還獨特地j揭示出悲劇的根源存在於每個人心中過分厚重的傳統觀念的霧障。從而形象地啟發人們:改革不僅是表層的政治經濟體制的變動,而且是深層民族精神的蛻變。《特別法庭》通過對師兄弟汪昌平和許立言不同的處世態度及不同遭遇的審視,表達了囿於傳統社會心理的積澱的悲哀,和擺脫傳統束縛獲得自由的願望。《一路平安》里的戀人華家乙和范萍幾十年前毅然掙脫封建家庭的羅網,投身革命。幾十年後他們重逢時,華家乙試圖將范萍再一次從世俗的大網中掙脫出來。小說留下了一個餘味未盡的結尾,傳統與世俗是那麼容易掙脫的嗎?《不平者》里的小汪,以武力打抱不平,橫掃鄉間的關係網,結果非但沒有成功,自己也成為關係網中牢固的一角,將網織得更嚴密。小說的反諷意味是不言而喻的。《唐巧娣》則從另一角度提示了傳統張力有時表現為撲朔迷離的怪圈,置人於身不由己的尷尬境遇。沒有文化曾經是唐巧娣值得炫耀的醬和消災免禍的法寶。然而,當倒置的價值觀念重新翻轉過來之後,唐巧娣終於嘗到了沒有文化的苦。在《萬元戶》中,陸文夫通過孫萬山幾天內從「萬元戶」變成「零元戶」的鬧劇,提示了平均主義的傳統觀念、浮誇風和吃大戶所帶來的危害。陸文夫針砭世俗的目光具有很強的穿透性,他不僅把批判的目光指向文化落後而造成的愚昧無知,也指向了知識分子中潛藏的惰性。《圍牆》中,作者嘲笑了那些只尚空談,不思進取,一有成績便搶在前面的空談家們,指出正是這種習慣勢力和惰性擋住了改革前進的道路。這些作品反映了民族傳統心理的根深蒂固,人們可以用暴力手段摧毀舊的社會結構和建立新的社會結構,但很難人為地消除一種源遠流長的傳統。陸文夫通過反思民族的傳統文化心理,提出了一個個意味深長的命題。《美食家》是陸文夫小說創作的一個高峰。小說通過對一位嗜吃如命的吃客朱自冶的描繪,藝術地概括了建國以來幾個歷史階段的經驗教訓,具有深廣的歷史內涵與社會內容。朱自冶解放前是一個房屋資本家,除了吃一無所長。解放後,高小庭針對他這樣的「美食家」發起了「飯店革命」,從形式到內容採取了一系列革命行動。原以為可以阻止朱自冶紙醉金迷的生活,卻革去了飯店的傳統特色,革去了飯店的正常秩序和工作人員的事業心、責任感。朱自冶轉而與燒得一手好菜的孔碧霞結婚。困難時期,他只能以吃飽為最大享受。文革後,朱自冶又身價陡漲,當上烹飪學會會長。作品以人們的美食權利為切入口,通過朱自冶吃客生涯的一波三折,反映了國家歷史命運的變動脈搏,具有深遠的社會歷史意義。作家在《美食家》和其他作品中也精緻描摹了古城蘇州的風土人情,園林風景、吳越遺迹、風味小吃、吳儂軟語、石板小巷、小橋流水……無不栩栩如生。這些蘇州特有的文化與風俗,成為他小說中的重要的情節要素,具有獨特的文化地域魅力,使其小說贏得了「小巷文學」和「蘇州文學」的美稱。1985年發表的《井》,是繼《美食家》之後的又一次創作高峰。陸文夫試圖從民族文化心理多種角度考察社會生活。女主人公徐麗莎因家庭成分不好和海外關係的陰影倍受歧視,家庭生活的不幸更使她鬱鬱寡歡。改革後,她重新撿起了自己的專業,成為事業的強者,與此同時,也萌發出追求新的愛情生活的渴望。這種正常的人性的舒張卻因其丈夫捏造桃色新聞而橫遭挫折,流言蜚語不僅扼殺了她剛剛萌芽的愛情,也無情地摧毀了她事業上的一切成功與努力。更可怕的是,這一切壓力都是無形的,她無從對質,也無處投訴,只得投向深井。徐麗莎的悲劇在於她所反抗的不是某一個具體的人或機構,而是沉重的集體無意識的壓迫。《畢業了》也反映了類似的主題。陸文夫通過揭露長期形成的習慣勢力和心理惰性對人性的壓抑與束縛,折射出其考察生活的新視角。陸文夫小說的創作特色首先在於針砭時弊的準確與深刻。他善於從歷史的變遷角度考察生活,小中見大,反映出深廣的社會歷史內涵和思想意蘊。其次,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幽默感。陸文夫自稱為「糖醋現實主義」[8]。他善於從普通人帶喜劇色彩的日常生活中挖掘深層的悲劇因素,輕鬆中見鋒芒,笑聲中有反省。顯示出一種機智幽默的風格。再次,陸文夫的小說中有著深厚的文化地域特色。他不僅著力於蘇州的地方風物的描摹,更關注這一地域居民的情感態度與生存境況。他的小說創作,準確傳達了變化中的蘇州的文化情境,成為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小說。2005年7月9日,我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陸文夫因病醫治無效,在蘇州逝世,享年77歲。編輯本段代表作品《小巷深處》、《獻身》、《小販世家》、《美食家》、《井》、《圍牆》、《清高》、《人之窩》、《小說門外談》、《特別法庭》、《一路平安》、《唐巧娣》、《不平者》、《美食家》、《畢業了》、《腳步聲》……………………
推薦閱讀:

有吸毒情節的販毒人員的販毒數量如何認定?
中國情節--中長棒針時尚外套
新武俠小說 射鵰三部曲 情節模式
諜戰劇里都有哪些虛假情節 國共隱蔽戰線較量真相五

TAG:美食 | 蘇州 | 情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