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蒿和白蒿功效各不同,分不清,不要緊,看完這裡就清了!
前些日子寫了一篇關於白蒿的文章,好多讀者都紛紛留言對白蒿和艾蒿分不清楚。今天幸福哥趕緊又跑到野外對這兩種野菜分別拍了照片,今天就和您好好講解一下它倆的不同之處!
白蒿,藥用名叫茵陳,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功效。據《本草綱目》記載:其味苦、平、微寒,無毒。主治: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還可治通身發黃,小便不利,降低頭熱,去伏瘕,通關節,去滯熱和傷寒。說明白蒿的藥用價值是對人體肝臟很有好處,有護肝補肝的作用。
艾蒿:有去濕、散寒的功效!艾蒿又叫:艾草、冰台、遏草、香艾、蘄艾、艾蕭、蓬藁、艾﹑灸草﹑醫草﹑黃草﹑艾絨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株有濃烈香氣。全草可入葯,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
把白蒿洗凈晾乾,當茶葉用,每次沖水喝,還可以解酒。對身患肝炎的人,多喝白蒿水,據說效果還不錯。也可以將嫩一點的白蒿洗凈加麵粉入鍋蒸制3分鐘後,蘸蒜泥汁食用。當然了把白蒿剁碎加麵粉和適量海鮮煎餅吃也是很不錯的!
艾草嫩芽也是一種很好的食物,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糍粑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即用清明前後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部分地區會加上綠豆蓉),再將之蒸熟即可。
白蒿為一二年生草本植物,主根單一,狹紡錘形。春季顏色發白淡綠。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物,植株有比較濃烈的香氣。主根明顯,略粗長,直徑達1.5厘米,側根多;常有橫卧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莖單生或少數,高80-150(-250)厘米,有明顯縱棱,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草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枝長3-5厘米;莖、枝均被灰色蛛絲狀柔毛。
艾蒿是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狀植物,植株有比較濃烈的香氣。主根錯綜,側根多;常有橫卧地下根狀莖及營養枝。莖單生或少數。
艾蒿有明顯縱棱,褐色或灰黃褐色,基部稍木質化,上部草質,並有少數短的分枝,莖、枝均被灰色蛛絲狀柔毛。
白蒿長大了以後顏色還是呈白綠色,葉片較細嫩,莖下部稍木質化,縱棱明顯,多分枝,莖、枝被類白色微柔毛。
乾枯後的白蒿 ,這些在春季你只要仔細查看,都會在它的秸稈底部土壤出看到新生的嫩芽。
新生的白蒿嫩芽,這些就是最佳食用的部位。
艾蒿的葉片比較像菊花的葉子,呈散開狀。
白蒿的葉片比較柔嫩細軟,葉片半收攏,有些像小貓爪子!
推薦閱讀:
※這裡才是我國夏天最涼爽的城市,被讚譽為「中國夏都」
※這裡有沒有一首歌。你最怕聽到。
※姑娘,別傻等了,嫖得起你的男人不會在這裡出現
※老祖宗的智慧,可不能在我們這裡斷掉啊!
※這裡是外企,有一群80後正在苦苦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