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官必疑」成為嚴重的社會焦慮心態
一些官員經常苦惱地表示,如今處處得小心謹慎,否則不經意間就會落下「作秀」的名聲。官員對那些合情合理的事不理不做甚至貪污腐敗才屬正常,顯然「逢官必疑」已成為當前一種嚴重的社會焦慮心態。一些官員無奈地問:這到底是怎麼了?為什麼我們去做了一些事情,經媒體報道後,一不留神總會被貼上「作秀」的標籤呢?
盤點官場政治秀公務員志願者活動,對於培養公僕意識也許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至少是脫離夸夸其談的實際行動。
近年來,「政績秀」、 「親民秀」、「廉政秀」等各種官場秀層出不窮,在社會上造成了一些不良影響。
政績秀
政績秀包含很多種,如面子工程、政績工程、短命建築等。其中就短命建築而言,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官員曾公開表示,每年20億平方米新建面積,讓我國成為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而建築的平均壽命卻只能維持25—30年。反觀發達國家,英國的建築平均壽命達到132年,美國的建築平均壽命也達到了74年。
聽證秀
逢「聽」必漲的邏輯無數次讓公眾對聽證失去信任。聽證專業戶的相繼曝出,有些明顯不合理的變相漲價依然能全票通過,讓公眾失望,同時也讓聽證會不折不扣地淪為作秀。
承諾秀
近年來,官員公開承諾成為地方政府執政的一種新手段,在社會上引起廣泛關注。作為約束並激勵黨員幹部的方式之一,公開承諾有著積極的意義。但同時,官員公開承諾也極易流於「政績宣傳」,很多官員無法踐約,從而使得承諾淪為承諾秀。
制度秀
制度秀顧名思義就是用制度作秀,這種秀往往牽扯較廣,最終浪費行政資源,收效了了。譬如在2010年啟動部門預算公開後,深圳2011年將市級各部門預算納入政務公開電子監察系統,並作為政府績效評估的重要內容。
清廉秀
腐敗官員在事發之前當然不會說自己貪污腐敗,但要一味標榜自己清廉,那就會讓人所不齒了。他們不是演員,卻如此擅長「表演」,他們把真正的自己隱藏得很深,有著精明的偽裝術。這種人正是官場最大的毒瘤。
微博秀
微博秀,就是利用微博來作秀。在現代民主政治中,官員與民互動是一項基本要求,微博正快速實現了這一要求。使用微博與民互動自然值得鼓勵,但就怕微博被用來作秀了。
親民秀
親民秀本是西方政治中常用的秀之一,現在中國官場亦開始盛行。奧巴馬、普京等西方政要無不打親民牌,就連台灣的馬英九都要去南部「long stay」(長住)。
才藝秀
才藝秀本是好事,也是最具娛樂色彩的秀之一。普京秀如何對付猛獸,小泉秀給漫畫配音,這無形中對執政者形象有加分作用。不少官員出來展示自己的才藝,要麼字畫,要麼文章,要麼歌曲,讓人咂舌。
年齡秀
近年來,部分官員修改年齡頻見報端,其中最為公眾知曉的要數石家莊原團市委副書記王亞麗,其通過遷移戶籍改小年齡5歲以便升遷。
學位秀
現今,官員的學位越來越高,動輒碩士、博士,讓人驚嘆。官員有學問是好事,應該值得稱讚,可很多官員學位拿得卻名不符其實,讓人生疑。詳細
公眾為何總是「逢官必疑」質疑其實也是為了監督和激勵官員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行為。
個別官員理想信念錯位
當前群眾反映強烈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少數黨員幹部在權和利的誘惑下脫離群眾,其主要表現為:想問題、做決策、干工作不是從群眾利益和客觀實際出發,不謀做事、只圖「做秀」,有的熱衷於沽名釣譽,嘩眾取寵,應付上級、應付群眾,不求實績、追求形式;有的報喜不報憂,掩蓋矛盾和問題;有的好擺門面、好說空話,思想僵化、墨守成規;有的不注意傾聽群眾意見,對群眾利益漠不關心,對群眾疾苦麻木不仁,不敢碰矛盾、不能及時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某些官員宗旨意識淡薄,淡忘了群眾利益。現象是「脫離」,根源是「感情」。少數黨員幹部淡化了對群眾的感情,有的甚至在潛意識裡把自己放在群眾的對立面;而且信仰發生危機,理想信念錯位。(來源:學習時報)
「逢官必疑」成了思維定勢
現實中一些貪腐官員、無德官員及灰色權力問題的存在,令大家深惡痛絕;網路對此類事件的曝光和渲染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天下烏鴉一般黑」的「暈輪效應」和人云亦云的 「跟風情結」,把貪污腐敗、以權謀私勾畫為官員「畫像」。基於這些原因,「逢官必疑」幾乎成了網友的思維定勢。
其實,網友並非不知道「逢官必疑」不理性也不可取。而之所以質疑,是出於對個別官員違法違紀問題難以容忍,對一些官員行為出發點或落腳點出於私心的擔心,對一些官員說一套做一套現象的寒心,更是對他們不是真心為民服務的擔憂。所以,出於網友本意,質疑其實也是為了監督和激勵官員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行為。這樣看來,網友如此「固執」也是對好官和真正為民服務行為的一種期盼。(來源:求是理論網) 「逢官必疑」社會心態當理性回歸「逢官必疑」的負面效應大,既營造一種消極氛圍,又傷害官員公信力。所以,「逢官必疑」心態應該回歸理性。
儘管這些問題存在於少數黨員幹部身上,但必須認識到個別「壞魚」污染了「魚池」。這些人的行為損害了黨的形象,敗壞了黨的聲譽,玷污了黨的純潔,降低了群眾對黨的信任度,嚴重削弱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係。如任其發展,黨員幹部離群眾越來越遠,何來黨的感召力、凝聚力?其結果必然會產生動搖我們黨的執政根基、喪失黨的執政地位的危險。
「逢官必疑」的負面效應大,既營造一種消極氛圍,又傷害官員公信力。所以,「逢官必疑」心態應該回歸理性。
社會心態回歸理性,治官與育民並重
最好的辦法就是治官與育民並重。治官重在約束和限制公權力,嚴懲貪污腐敗、違法違紀行為,使官員權力運行透明化、規範化,言行舉止符合「公僕」形象,恪盡職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久而 久之,「逢官必疑」自然站不住腳。育民,一方面重在勤於網上「曬」官員履職盡責行為,使網友時常看到 「問題」官員以外的盡職盡責官員形象,並逐漸使這一形象取代網友以往頭腦中的官員「畫像」;另一方面重在倡導網友獨立思考、理性發言,避免人云亦云,誤傳謬論,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行為,引導大家多點寬容、多點善意,同時給官員一點肯定、一點鼓勵。(來源:大江網)
傾聽基層聲音的「作秀」應成為常態
公安廳副廳長請農民工兄弟吃飯,被一些網友指為「作秀」。即使這真的只是一場「秀」,那麼這樣的「秀」也是可以作的,而且越多越好。如果能有更多的政府官員請各行各業的底層勞動者吃飯、聊天、侃大山,是值得鼓勵的。如果說這是「作秀」,這樣的「作秀」太少了。如果有更多官員通過各種途徑,接近社會底層,傾聽基層民眾聲音與訴求,替他們排憂解難,「作秀」之說可能就會銷聲匿跡。希望這樣的「作秀」不只是曇花一現,而是能成為一種常態。(來源:新京報)
創新工作機制防質疑
一切圍繞群眾利益,首先需要加強黨員幹部理想信念教育和黨性修養,除此之外還需要狠抓制度建設這個根本。要進一步加強密切聯繫群眾的制度設計,注意將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與群眾聯繫的經驗制度化、規範化;將落實科學發展觀中創造的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的做法制度化、規範化;將發展民主、健全法制的成功探索制度化、規範化,逐步形成一套實踐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比較強,既有正面導向又有反向制約,既有激勵措施又有懲處辦法的密切聯繫群眾的制度體系。既要在制度制定上下功夫,更要在制度執行力上下氣力,用法律、紀律、政治和教育等手段,嚴格遵守制度,維護制度的嚴肅性和權威性。(來源:學習時報)
不要打壓體制內這種改革力量
作秀在客觀上有利於官員塑造自身的形象,但不能以「動機論」去否定官員的作秀行為。更要看到官員的作秀對公益產生的積極影響。秀,體現了對民眾的尊重,體現了對民眾評價的敬畏。女為悅己者容,官為賦權者秀。官員的權力來源於民眾賦予,通過作秀向民眾討好和獻媚,寄望作秀贏得民眾的好感,從而親們會給個「好評」——作秀,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向民眾示好」。很難想像,一個不把民眾放在眼裡、不在乎民意、視公民為屁民的官員,會俯下身去作秀示好。熱愛作秀的官員,都是在乎百姓、把民意當回事的好官。
正是從這個角度看,我認為中國官場不是作秀泛濫,恰恰相反,缺少真正的作秀。這種體制背景下,民眾更應該珍惜那些敬畏民眾的官員,珍惜他們的作秀。不要以惡評傷他們的良心,不要打壓體制內這種改革力量。(來源:中國青年報)
媒體應做好「傳聲筒」
利用傳媒監督,讓傳媒特別是網民去討論或揭露或批評官員的作秀行為。現代傳媒有大範圍、低成本、快速度傳播的功能,網路的論壇、帖子、微博還有互動的功能,可讓攻守雙方互動辯論。如果按既定規範操作,可避免網路語言暴力或信息不對稱現象發生,讓公眾關注的某項工程或某官員的某行為是否是作秀,在傳媒公開討論中辯出是非。即便討論有分歧,結果不了了之,對可能涉嫌作秀者的敲打和警戒力也是很強大的。經過公開討論,如果多數人認為討論的某人某事不是作秀行為,而是利國利民的行為,則某官員或某機構的威信會大大提升,他們幹事創業的輿論環境就會大大改善。因而對於正直或利民的表現,不應懼怕被公開討論,因為風險與收穫同在。(來源:人民論壇雜誌(總第367期))結語「逢官必疑」的負面效應大,既營造一種消極氛圍,又傷害官員公信力。所以,「逢官必疑」心態應該回歸理性。一方面約束和限制公權力,嚴懲貪污腐敗、違法違紀行為,另一方面重在倡導網友獨立思考、理性發言,避免人云亦云,誤傳謬論,引導大家多點寬容、多點善意,同時給官員一點肯定、一點鼓勵。
推薦閱讀:
※婚姻中兩種錯誤的心態會毀了你的幸福
※心態,是最好的本錢
※積極心態能為我們帶來什麼-中國教育在線校園頻道
※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有什麼樣的人生!
※當代古體詩人的心態及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