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具風情的保安族民俗
保安族信仰伊斯蘭教,因而保安人的風俗習慣明顯地受到伊斯蘭教教規的約束;又因為保安族歷來處於各民族雜居區域,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受漢、回、藏、土、東鄉等族的影響,特別是受到漢、回民族的影響較深。
保安族是一個好客的民族,來了客人,要以最快的速度準備好茶飯款待客人,同時要把家中最好的食物拿出來招待。「這是保安人最為重視的待客之道,客人滿意了,主人才高興。」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文化館負責人說。
獨特的飲食習慣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保安族的的飲食多以小麥、青稞和玉米為主,忌食豬、馬、驢等非反芻動物的肉和血以及凶禽猛獸。除了這些明顯受到伊斯蘭教教規約束和周邊民族影響的飲食習慣之外,保安族還有眾多獨特的飲食習慣。
據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文化局研究人員介紹,亦農亦牧的保安人在飲食中既有麵食也有種類眾多的肉食。保安人的的主食偏重於面製品,和西北的漢族一樣經常食用饅頭、花捲、煎餅、包子、湯麵條、攪團等。其中最有保安民族特色的食品有四種:炕鍋饃饃、青麥包子、河州包子、鴿肉稀飯等。
保安人的肉食品受伊斯蘭教教義約束,以牛羊肉為主,偏重於純肉製品,如手抓羊肉、碗菜(熟牛羊肉切塊,加胡蘿蔔、土豆、粉條,用牛羊肉湯燴成)、麥仁雜碎湯、(麥粒和羊頭蹄肉及內臟混煮)、大塊清水雞、爆炒雞塊、清煮全鴨等。保安菜肴最豐盛的尤以全羊席最為知名,這是選用2齡左右的肥羊,整隻煮熟後按照各個部位連骨剁碎,各裝一盤順序上席,另配佐料調味蘸食。除了整羊之外,保安一般做雞、鴨也都要加好調料整煮,熟後再按骨骼銜接處分割成14塊或蒸或爆炒,除雞頭和脖子外全部盛盤子上桌,民間稱大塊清水雞或爆炒雞塊。
記者在當地採訪中了解到,保安人的日常飲品以茶葉為主。保安民間喝茶比較講究,隨四季變化而有不同。一般在冬季喝茯茶、磚茶、沱茶,夏季喝陝青茶和春尖。
熱鬧的婚俗
傳統婚禮作為保安族非物質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最集中、典型地反映了保安族文化的特色。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保安族的傳統婚禮文化也正面臨著多元文化的衝擊,傳統婚禮中諸多具有特色的文化特質也逐漸變異、瀕臨消失。在傳統婚禮中別具風味的「迎親賽馬」儀式面臨著失傳的危機;傳統婚禮中精彩熱鬧的「篝火會」儀式瀕臨消失;婚禮中獨具特色的「宴席曲」表演日漸衰落;而部分細微的民俗逐漸變異,被現代的元素所代替。
據了解,保安族的家庭,舊時多為家長制的大家庭。現在,已完全被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所取代。家庭中父母為絕對權威,對子女婚姻實行父母包辦。解放前,保安族不與非伊斯蘭民族通婚,而且不同教派之間通婚情況也罕見,習慣早婚,還要取得教主的許可。不過,這種情況現在已有所改變。男方從說婚到結婚,至少要送兩次彩禮,禮金很重。第一次說親時,稱「定茶」;第二次在舉行婚禮前,稱為「乾禮」。結婚選在「主麻日」。新娘過門後,三天不吃夫家飯菜,而是由娘家送來。
據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文化局研究人員介紹,上個世紀50年代以前,保安人婚姻習俗較保守,與非伊斯蘭教民族不通婚,而且不同教派間男女通婚的情況也很罕見。保安人習慣實行早婚,男17歲左右,女15歲左右即可婚配。青年男女婚姻大事基本由父母包辦。在新時期,這種情況已開始有所改變。
婚俗趣聞
保安人的婚禮大都選在穆斯林的聚禮日——禮拜五,也就是「主麻日」舉行。在結婚祝福典禮上,親友們除了要撒核桃、紅棗,祝福新人吉祥如意,早生貴子,夫妻和睦之外,女方親友還要向新郎索要「奴古目哈」錢。娶親者若不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則被塗成大花臉。
據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文化局工作人員介紹,保安人的新婚之夜是全村人的狂歡之夜。是夜,男女老少都會來新郎家裡鬧婚宴,唱宴席曲。歌手們即興而唱:「恭喜(呀)恭喜大恭喜,拿上茯茶(者)來恭喜。莊子里青年都到齊,送東家一段『宴席曲』;女婿娃干散(精幹)新媳婦俊,楊宗保配了(個)穆桂英。」然後全村的年輕男女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直至深夜。
保安人婚禮中有不少食俗,這在別的民族的傳統婚禮中比較少見。從男女雙方訂立婚約時,男方向女方送的聘禮中就有乾禮「拿手茶」;結婚當天,新娘離開娘家時,要向身後的路上拋撒「五色糧」;「鬧婚宴」時娶親馬隊到女方家要紅棗、核桃等「喜果」拋撒在院中,讓小孩爭搶,烘托紅火氣氛,然後入房進餐,食用羊羔肉或手抓羊肉。這時女方家的小夥子擁入,爭要「奴古目哈」(規程錢)。新婚之夜狂歡時,主人點亮篝火,以烤羊肉和濃茯茶待客。小夥子們也要向火堆撒「五色米糧」(麥、豆、玉米、青稞、小米)。
美麗的民族服飾
保安男子喜戴號帽白布圓小帽,穿白衫,套青布坎肩,和回族類似,但在節日時又戴小禮帽,穿翻領大襟藏式長袍,束腰帶,系腰刀,足登長筒馬靴,具有蒙古族和藏族的一些特點。而保安婦女多喜穿紫紅、綠色等色彩鮮艷衣服。
據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文化館負責人介紹,保安人的腰帶是他們重要的佩飾,幾乎和著名的保安腰刀一樣重要。和其他民族不同,保安腰帶比較長,一般都是圍腰三圈還須外露一尺,總長度大約是一丈二尺到一丈五尺長。保安人無論男女,都習慣在衣服上「加邊」。這就是男子冬天穿的白皮上衣,顯得格外英俊。此外,保安婦女還喜歡戴蓋頭。蓋頭的顏色在這裡也很有講究:通常少女戴綠色的,婚後戴黑色的,老年戴白色的。
傳統節日
保安族因為信仰伊斯蘭教,所以在保安族的節日中宗教節日較多。這些節日除有宗教色彩外,還有群眾性,參加人數眾多。雖然原來都是宗教的重要節日,但由於歷史的演變,現在已形成為保安族的傳統節日。
爾德節。又稱開齋節、肉孜節。「爾德」是阿拉伯語的譯音,是回歸及歡樂節日的意思,來源於宗教,是伊斯蘭教徒封齋一月期滿的標誌。
法蒂瑪節。紀念被伊斯蘭教什葉派信徒尊為聖母的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瑪。保安族在伊斯蘭教曆齋月的一個吉日舉行。是保安族信仰伊斯蘭教的婦女們緬懷聖母法蒂瑪的節日。
聖紀。「聖紀」也是保安族的宗教節日,它是紀念「先知」穆罕默德誕生和逝世的日子。保安族群眾在每年「聖紀」的這一天,宰牛、宰羊,誦讀《古蘭經》讚頌穆罕默德,進行集體紀念活動。
浪山節。浪,在保安語種為「遊玩」之意。「浪山節」大約和野營差不多。保安族人民特別喜歡浪山,一般在5月下旬到6月初,人們帶上面、油、肉、帳篷、鍋等,到黃河邊、山溪邊或草坡上,過一天痛痛快快的野外生活。
推薦閱讀:
※民俗專家:清明節承載「感恩」文化
※脫衣舞為什麼會從歐美酒吧里跳到中國的葬禮上?|浪潮工作室
※有哪些本地特有的梗?
※為何北方人不過中元節?
※煙花爆竹該不該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