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代表著作
《紅高粱家族》雖然是一部以抗戰時期為背景,描寫戰爭題材的長篇小說。但卻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以往抗戰題材的小說給人的感覺都是正義與邪惡的強烈對比,塑造的是幾乎完美的正義的愛國英雄。而《紅高粱家族》中塑造的一系列抗日的英雄卻是正義與邪惡的化身,他們是一群獨特的,特屬於紅高粱的英雄,有著鮮活的生命與人性。
主人公餘占鰲是個熱血男兒,正義又野蠻。他殺死了一個與自己守寡多年的母親發生關係的和尚,而後母親也弔死了。他為了女人殺人放火,霸佔了後來成了他妻子的戴鳳蓮。他為了報仇雪恥,苦練槍法,將曾非禮過他妻子的土匪花脖子一夥一網打盡。他為了還一個村姑的清白,不惜將酒後施奸的親叔槍斃。為了小妾戀兒不惜和妻子鬧翻並分居。他為了民族大義,毅然抗日但最終全軍覆沒......他為了愛情而拼搏,為了報仇而殘忍,為了正義而果決,為了榮譽而戰......作者莫言在文中對他如此評價:「 他一輩子都沒弄清人與政治、人與社會、人與戰爭的關係,雖然他在戰爭的巨輪上飛速旋轉著,雖然他的人性的光芒總是衝破冰冷的鐵甲放射出來。但事實上,他的人生即使是能在某一瞬間放射出璀璨的光芒,這光芒也是寒冷的、彎曲的,摻雜著某種深刻的獸性因素。」確實他抗日,但卻沒有真正地認識到戰爭的實質。他的身上固然散發著鮮活的人性,同時又充滿了野蠻無知的獸性。
在小說中可以看到作者對余夫人戴鳳蓮的評價甚高,她是個傳奇性的女子。莫言這樣寫道:「 我奶奶的一生」大行不拘細謹,大禮不辭小讓「,心比天高,命如紙薄,敢於反抗,敢於鬥爭,原始一以貫之。」確實她是個有著花一樣容貌、火一樣性格的女子。 她因為憎恨父母將其嫁於麻血病人而將其父拒之門外;她為了拯救自己與占鰲,集中生智,拜縣長為乾爹,逃過一劫; 她因為愛,毅然地與名義上的殺夫仇人而實為救命恩人的余占鰲結合;她為了維護愛情,趕走了戀兒;她為了報復刺激余占鰲和黑眼廝混;她為了支持抗日,讓唯一的兒子前去戰場,她自己也玉顏埋沒高粱地。在那樣一個封建保守、女性意識受到壓制的年代,她確實算得上是個了不起的奇女子。
余占鰲、戴鳳蓮是《紅高粱家族》中高粱英雄的兩個典型。他們不十分明白抗日的實質,但在那樣一個動蕩的年代,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苦難的反抗與不滿。他們堅強地守護自己的自由,傲然地活出生命的強度。他們是一群流著高粱血統、渾身散發著鮮活人性的紅高粱地英雄。
《紅高粱家族》是莫言向中國當代文學奉獻的一部影響巨大的作品,被譯成近二十種文字在全世界發行。他本書中創造了他的文學王國「高密東北鄉」,通過「我」的敘述,描寫了抗日戰爭期間,「我」的祖先在高密東北鄉上演了一幕幕轟轟烈烈、英勇悲壯的舞劇。「我」的家族裡的先輩們,爺爺、奶奶、父親、姑姑等,一方面奮起抗擊殘暴的日本侵略者,一方面發生著讓子孫後代相形見絀的傳奇般的愛情故事。書中洋溢著莫言獨有的豐富飽滿的想像力、令人嘆服的感覺描寫,並以汪洋恣肆之筆全力張揚中華民族的旺盛生命力,堪稱當代文學中劃時代的史詩精品。
《豐乳肥臀》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史詩性」大書,是莫言進行民間史詩性書寫的成功試驗。作家傾情把母親描繪成一位承載苦難的民間女神,或者就是聖母瑪利亞的化身。但命運多舛,她生養的眾多女兒構成的龐大家族與20世紀中國的各種社會政治勢力和民間組織以及癲狂歲月下的官方權力話語發生了枝枝蔓蔓、藕斷絲連的聯繫,並不可抗拒的被裹挾捲入20世紀中國的政治歷史舞台,而這些形態各異的力量之間的角逐、爭奪和廝殺是在自己的家庭展開的,造成了母親獨自承受和消解苦難的現實:兵匪、戰亂、流離顛簸、親人死亡以及對單傳的廢人式兒子的擔心、焦慮,而她在癲狂年代用胃袋偷磨坊食物的行為更是鳥兒吐哺的深情……母親是一種意象符號,是對他作品中「我奶奶」式女人的集合,同時也涵蓋了「作為老百姓的寫作」的莫言對民間苦難及其承受者的愛戴、同情和關懷。
《檀香刑》是莫言潛心五年完成的一部長篇力作。在這部神品妙構的小說中,莫言以1900年德國人在山東修建膠濟鐵路、袁世凱鎮壓山東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倉皇出逃為歷史背景,用搖曳多姿的筆觸,大悲大喜的激情,高瞻深睿的思想,活龍活現的講述了發生在「高密東北鄉」的一場可歌可泣的兵荒馬亂的運動,一樁駭人聽聞的酷刑,一段驚心動魄的愛情。
全書瀰漫一種顆粒感的血腥暴力之美。
人物性格鮮活,情節環環相扣。
動蕩時世眾生相。趨炎附勢,人與人之間互相攀附,相互勾結又不斷提防著。
劊子手,作為一種邊緣職業,在宮中,擁有著特殊而不可取代的位置。頂級的劊子手「姥姥」,被其他劊子手奉若神明。
每一次行刑之前,他們的臉上便塗上雞血,熱熱的雞血塗在臉上,蒙蔽內心。
屠殺自己的同類,怎麼可能毫無恐懼,他們就以這樣一種儀式,來祭奠自己的良心,超度自己的靈魂。
如果,在行刑過程中,忍不住嘔吐,便是極其恥辱的事情,會遭到所有劊子手的唾棄。
書中仔仔細細的描繪了兩種清代的刑罰:凌遲和檀香刑。
凌遲,人身上包括眼睛在內,100多塊肉,都會用各種刀具來挖掉,為確保刑罰的殘酷性,劊子手要保證刑犯不可以在挖掉最後一塊肉(心尖)之前死去。
檀香刑,各個細節更是講究非凡。檀木,在油里浸泡多時,為的是避免木頭吸血而使刑犯在飽受痛苦前死去。一截檀木,在人體五臟六腑之間遊走,最後從鎖骨上面穿出來,刑犯,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身體長滿蛆蟲......
這是一本讓人拿起,便不會放下的書。建議審美取向大相徑庭者,小心為上。
從整體來看,《蛙》共分五部,分別以劇作家蝌蚪寫給日本友人杉谷義人的五封信引出,從不少地方可以推斷,《蛙》中五封信的接收者「杉谷義人」應是當代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此外,《蛙》的第五部是一部戲劇,寫作劇本的參照對象是法國著名存在主義作家薩特。這種信件、小說及戲劇熔於一爐、天馬行空般的講述方式在當代中國小說中比較罕見。
莫言在北京大學名為「歷史與語言」的演講中特別提到了這部關於中國計劃生育60年史的新作《蛙》。中國計劃生育史是複雜和充滿爭議的,不過莫言並不想把小說捲入到這些紛爭中,「小說是寫人,表現人。」
觸及靈魂最痛處 文化最深處
與莫言以往小說更注重歷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歷史現實的書寫,小說通過講述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姑姑的人生經歷,反映新中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複雜的歷史過程。
在北大的演講中,莫言表示小說中女醫生姑姑的原型就是「我的姑姑」,這個人物在好幾篇莫言小說中都曾出現。談到這部反思中國60年計劃生育史的小說,莫言說,《蛙》關注中國最大的問題之一--計劃生育,這個問題關係到千家萬戶,甚至關係到許多人的命運,「計劃生育這個覆蓋面非常廣,也受到了西方的很多的批評、指責,那麼這個問題既是一個複雜的政治問題,也是一個國家的基本國情,而且我想這個問題也涉及靈魂深處最痛處的地方,也涉及中國文化傳統裡面最古老最保守的這一塊。」
當然小說不是報告文學和歷史文獻記錄,莫言說,對計劃生育這個問題,如果僅僅是揭示在60年道路上一個奇人怪事,「就背離了我的初衷,我主要還是想把計劃生育歷史作為背景,小說是寫人,表現人。所以,這部小說寫完了以後,我還比較滿意的就是我寫出來的這個姑姑--鄉村婦科醫生的形象,在最近的30年文學作品裡,我還沒有讀到過。」
書信體結構 話劇形式結尾
對於小說的結構,莫言首次採用了書信體的方式,在小說結尾還用了一個劇本。
「我2003年寫的初稿就是,我作為一位劇作家在劇場觀看一部舞台上叫做《蛙》的話劇,在觀看的過程當中,我在回憶,聯想,中間接受記者的採訪,同時接到小說的人物原型姑姑的長途電話對我的批評和指責。但是寫了十幾萬字以後,我就覺得太複雜了,給閱讀帶來障礙,我想應該盡量地使這部作品回到樸素的敘述。所以最終採用書信體的結構,但是在最後末尾還是用了話劇的形式,把樸素的敘述讓它插上兩個翅膀,因為這個話劇裡面注入了很多超現實的元素。因此在結構方面,我覺得也是有一些新意,所以這部作品儘管不能完全排除掉自己的某些過去重複(的東西),但是還是有一些創新的東西。」莫言說[1]。
莫言表示,計劃生育問題是中國幾十年來被西方批評最多的一個問題,如果中國作家把全世界都關注的一個問題繞開並不光彩,「我想這個小說發表之後會有一些爭論,」莫言說,但是他也強調一個作家必須敢於面對社會熱點和尖銳的問題,「對我們這茬上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走上文壇、創作生涯將近30年的中年作家來講,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不斷地重複自己"。當今社會很流行抄襲別人,對我來講,無意中抄襲了自己比抄襲別人還要可恥。」
推薦閱讀:
※耳朵代表你的運氣?看看你有無招財耳!
※不同的腕紋代表著不同意義,看看你的腕紋透露了什麼?
※每一句話都代表一個故事
※印堂有豎紋代表什麼
※食指比無名指長代表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