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源頭預防矛盾「大調解」促大平安

本報赴蘇採訪組  「和阿姨」調解室、三和調解室、陸錫銘調解室……近年來,江蘇獨具特色的品牌調解室層出不窮,為「大調解」工作注入新的生機活力,有力促進了社會平安和諧。  作為「大調解」機制的發源地,江蘇堅持源頭預防、關口前移、解決問題、化解矛盾,有效地防止和減少了各類矛盾糾紛以及案件、事件、事故的發生,使平安建設有了堅實根基。專業調解向區域行業延伸  今年4月底,江蘇省南通市腫瘤醫院發生一起醫療糾紛,患者突然死亡後,患者家屬認為醫院應負全責,索賠100萬元,但醫院認為自己無責,只願意賠償5000元。  「若在以前,醫患雙方很可能就賠償問題扯皮很長時間,或者走上耗時耗力的訴訟之路,甚至還有可能發生醫鬧等事件。」南通市醫患糾紛調處中心主任李金鋒說,「中心主動介入,雙方僅用3天時間,就達成了調解協議,院方賠償患者7.6萬元,案結事了。」  南通市醫患糾紛調處中心成立於2008年,負責調處南通市區範圍內二級以上醫院發生的醫患糾紛,並由77名醫學專家組成醫患糾紛專家諮詢委員會,作為「智囊團」化解專業糾紛。中心成立後效果很快顯現,南通市區12家醫院統計顯示,12家醫院呈現出「就診數量與同期相比上升,醫患糾紛總數下降」的趨勢。  「私了、官了、訴訟、調解,在解決醫患糾紛的四種途徑中,更多的醫患雙方把調解作為了首選。」南通市司法局局長張武林說,南通市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構建具有「中立性、聯動性、權威性」的醫患糾紛調解新機制。3年多來,全市醫患調解機構所調結糾紛實現「零反悔」,沒有發生一起因醫患糾紛引起的上訪事件。  南通市崇川區按照婚姻家庭、房屋徵收、勞動合同等領域,分別設立了專業調解工作室,調解人員皆由行家裡手擔任。68歲的陸錫銘曾任崇川區拆遷征地安置辦公室副主任,他精通有關拆遷的法律法規,2008年擔任崇川區房屋徵收糾紛調處工作站首席調解員。6年來,陸錫銘調處拆遷安置糾紛300多起,把一些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  「矛盾糾紛大調解不是單純的『和稀泥』,而是要從根本上解決糾紛、化解矛盾、實現和諧。」南通市委政法委副書記、市綜治辦主任邵懷德說,全市從老幹部、老教師、老黨員、「老政法」中選聘群眾威信高、責任心強、熟悉法律政策、有調解專長的人員擔任專職調解員,以他們的公道正派樹立威信、贏得認可。  近年來,江蘇不斷豐富發展「大調解」機制,使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更加有機地銜接,創新訴調、檢調、公調、訪調等對接機制,預防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的能力不斷提高。  交通事故糾紛與群眾關係最緊密,處理稍慢就不利於糾紛解決。海安縣道路交通事故聯調快處中心突出「快」字,創新交通事故「彩信通」快速處理機制,一旦發生輕微交通事故,駕駛人可以馬上用手機拍照發彩信到中心,並根據中心回復進行下一步行動,便捷高效。  蘇州市高新區交通事故處理一站式便民服務中心,強調公安行政調解「快處快賠」。在一棟樓上,集交通事故處理、交通巡迴法庭、人民調解工作室、法律援助工作站、保險理賠窗口等為一體,交通事故當事人再也不用在不同單位之間跑來跑去,一站就可以解決問題。>> 下轉第三版  >> 上接第一版    江蘇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綜治辦主任張新民介紹說,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在調處中心設立專門調解小組、在行政主管部門設立調解工作室、組建專業性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多種方式,在征地拆遷、勞動爭議、醫患糾紛、環境污染、交通事故等14個領域建立了專業調解組織10258個,有效整合了專業調解和社會調解資源,提升了調解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調解組織網路覆蓋全社會(小標題)  今年5月8日上午,江蘇省常熟市沙家浜鎮紅石社區一位老人因母女糾紛,到社區里的「和阿姨」調解工作室哭訴,「和阿姨」何鳳英一邊耐心地聽老人訴說,一邊勸慰她。  這一幕是「和阿姨」調解工作室的常態。沙家浜鎮的老婦女主任何鳳英退休後,搞起了調解工作,以一對一、多對一的調解方式及貼心的服務深受群眾歡迎。「和阿姨」在沙家浜鎮逐漸成為了一個品牌,全鎮13個行政村都建立了「和阿姨」調解室,大小矛盾基本不出村。   民間糾紛,居間調解,不傷和氣。像「和阿姨」這樣的民間調解室在江蘇越來越多,同時還出現了各具特色、聲名遠播的個人調解室。  三和調解工作室在揚州市寶應縣賈林村久負盛名。2010年3月18日,賈林村村民刁人貴在自己家裡掛牌成立了工作室,先後調處了全村40餘起矛盾糾紛。目前,個人調解組織已經覆蓋到寶應縣287個行政村,全縣兩年多來無惡性案件發生。  「小病會累積成危害健康的重症,小矛盾同樣也會演變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問題。必須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這是做好社會穩定工作的硬道理。」海安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盛慧琴說,全縣553名專職調解員全部下沉到基層網格一線,為群眾打造15分鐘調解服務圈。去年村居(社區)調解組織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087件,佔總量70%以上,群眾滿意率達98.8%。  青劍湖社區建於2004年2月,是蘇州工業園區唯亭街道動遷安置社區,總人口2.5萬人。社區完善綜治辦、警務室、治保會、調委會、外來人員登記服務站等「五位一體」工作平台,組建了樓道長、老娘舅志願者等調解隊伍,去年13起矛盾糾紛全部調解,社區呈現出文明、和諧、幸福的新氣象。  據介紹,江蘇在省、市、縣三級建立了社會矛盾化解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在縣、鄉兩級建立了由司法、公安、工商、信訪、國土、城管等職能部門參與的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服務中心,在村(社區)、大中型企事業單位普遍建立了調解組織,在農村村民小組、城鎮居民小區、企業車間班組等廣泛建立了調解信息員隊伍,基本建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覆蓋全社會」的大調解組織網路。標本兼治促基層和諧穩定 (小標題)   實行矛盾糾紛「大排查」、實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開展「三解三促」活動,在推進平安建設過程中,江蘇各地多措並舉、綜合施策、標本兼治,逐步實現事前預防、主動掌控、有效解紛。   在淮安市,重點招商引資的大項目因為損害了部分群眾利益而被「否決」,這樣的事情近年來已經出現多次。2006年,淮安市委、市政府為改變維穩工作「馬後炮」的局面,積極探索全市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2007年至今,全市未發生一起進京集訪和重大群體性事件。  在徐州市,未經穩評的重大事項,市縣兩級政府常務會一律不予審議。2012年,全市開展穩評事項815個。同時,全市發動農村地區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成立「三老工作室」1561個,在化解基層矛盾方面功不可沒。  群眾安全感是社會治安的晴雨表,是平安建設的試金石。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治安問題,近3年來,江蘇共組織排查活動23萬餘次,排查出各類治安重點地區1811個,並進行了全方位整治。先後投入經費39億多元,對7500多個「城中村」、老小區進行了改造和整治,對近200個軟弱渙散的治安重點地區基層黨政組織進行了整頓。省、市、縣三級掛牌督辦的212個重點地區全部整改到位。   帶去真情傾聽民聲,帶上誠意化解矛盾。從2011年起,江蘇在全省領導幹部中集中開展了解民情民意、破解發展難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幹群關係融洽、促進基層發展穩定、促進機關作風轉變的「三解三促」活動。近兩年來,全省5.5萬多名領導幹部深入基層走訪群眾36.5萬人、辦實事13.9萬件,有效促進了基層和諧穩定。  據統計,10年來,江蘇共調處矛盾糾紛400餘萬件,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95%以上的矛盾糾紛化解在了鄉鎮以下,實現信訪問題、群體性事件全面下降,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鎮,難事不出縣,矛盾不上交」。(執筆:本報記者雷曉路 孫春英  丁國鋒  李恩樹)本報南京5月30日電         □ 平安中國行   >> 上接第一版    江蘇省委政法委副書記、省綜治辦主任張新民介紹說,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通過在調處中心設立專門調解小組、在行政主管部門設立調解工作室、組建專業性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等多種方式,在征地拆遷、勞動爭議、醫患糾紛、環境污染、交通事故等14個領域建立了專業調解組織10258個,有效整合了專業調解和社會調解資源,提升了調解工作針對性和實效性。調解組織網路覆蓋全社會  今年5月8日上午,江蘇省常熟市沙家浜鎮紅石社區一位老人因母女糾紛,到社區里的「和阿姨」調解工作室哭訴,「和阿姨」何鳳英一邊耐心地聽老人訴說,一邊勸慰她。  這一幕是「和阿姨」調解工作室的常態。沙家浜鎮的老婦女主任何鳳英退休後,搞起了調解工作,以一對一、多對一的調解方式及貼心的服務深受群眾歡迎。「和阿姨」在沙家浜鎮逐漸成為了一個品牌,全鎮13個行政村都建立了「和阿姨」調解室,大小矛盾基本不出村。  民間糾紛,居間調解,不傷和氣。像「和阿姨」這樣的民間調解室在江蘇越來越多,同時還出現了各具特色、聲名遠播的個人調解室。  三和調解工作室在揚州市寶應縣賈林村久負盛名。2010年3月18日,賈林村村民刁人貴在自己家裡掛牌成立了工作室,先後調處了全村40餘起矛盾糾紛。目前,個人調解組織已經覆蓋寶應縣287個行政村,全縣兩年多來無惡性案件發生。  「小病會累積成危害健康的重症,小矛盾同樣也會演變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大問題。必須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這是做好社會穩定工作的硬道理。」海安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盛慧琴說,全縣553名專職調解員全部下沉到基層網格一線,為群眾打造15分鐘調解服務圈。去年村居(社區)調解組織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087件,佔總量70%以上,群眾滿意率達98.8%。  青劍湖社區建於2004年2月,是蘇州工業園區唯亭街道動遷安置社區,總人口2.5萬人。社區完善綜治辦、警務室、治保會、調委會、外來人員登記服務站等「五位一體」工作平台,組建了樓道長、老娘舅志願者等調解隊伍,去年社區里發生的13起矛盾糾紛全部得以調解,社區呈現出文明、和諧、幸福的新氣象。  據介紹,江蘇在省、市、縣三級均建立了社會矛盾化解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在縣、鄉兩級建立了由司法、公安、工商、信訪、國土、城管等職能部門參與的社會矛盾糾紛調處服務中心,在村(社區)、大中型企事業單位普遍建立了調解組織,在農村村民小組、城鎮居民小區、企業車間班組等廣泛建立了調解信息員隊伍,基本建成「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覆蓋全社會」的大調解組織網路。標本兼治促基層和諧穩定  實行矛盾糾紛「大排查」、實施社會穩定風險評估、開展「三解三促」活動,在推進平安建設過程中,江蘇各地多措並舉、綜合施策、標本兼治,逐步實現事前預防、主動掌控、有效解紛。  在淮安市,重點招商引資的大項目因為損害了部分群眾利益而被「否決」,這樣的事情近年來已經出現多次。2006年,淮安市委、市政府為改變維穩工作「馬後炮」的局面,積極探索全市重大事項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2007年至今,全市未發生一起進京集訪和重大群體性事件。  在徐州市,未經穩評的重大事項,市縣兩級政府常務會一律不予審議。2012年,全市開展穩評事項815個。同時,全市發動農村地區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成立「三老工作室」1561個,在化解基層矛盾方面功不可沒。  群眾安全感是社會治安的晴雨表,是平安建設的試金石。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治安問題,近3年來,江蘇共組織排查活動23萬餘次,排查出各類治安重點地區1811個,並進行了全方位整治。先後投入經費39億多元,對7500多個「城中村」、老小區進行了改造和整治,對近200個軟弱渙散的治安重點地區基層黨政組織進行了整頓。省、市、縣三級掛牌督辦的212個重點地區全部整改到位。  帶去真情傾聽民聲,帶上誠意化解矛盾。從2011年起,江蘇在全省領導幹部中集中開展了解民情民意、破解發展難題、化解社會矛盾,促進幹群關係融洽、促進基層發展穩定、促進機關作風轉變的「三解三促」活動。近兩年來,全省5.5萬多名領導幹部深入基層走訪群眾36.5萬人、辦實事13.9萬件,有效促進了基層和諧穩定。  據統計,10年來,江蘇共調處矛盾糾紛400餘萬件,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95%以上的矛盾糾紛化解在了鄉鎮以下,實現信訪問題、群體性事件全面下降,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鎮,難事不出縣,矛盾不上交」。  (執筆:本報記者 雷曉路 孫春英 丁國鋒 李恩樹)本報南京5月30日電  


推薦閱讀:

村長調解留守婦女出軌記
把行政調解打造成化解行政糾紛的主要方式
No.8 以物抵債調解書能否直接引起物權變動?
《金牌調解》胡劍雲戀愛婚姻矛盾 經典語錄

TAG:矛盾 | 調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