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絕大腸癌 趕「早」就不難
「儘管腸癌發生率在升高,但其實腸癌本身並不是一個難以治癒的癌症,可惜的是,很多人在被確診為腸癌的時候往往已經到了中晚期,飽受病痛折磨不說,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專家表示,目前我國大腸癌的發病率呈上升趨勢,每年約有20多萬新發病例,死亡率位居全部惡性腫瘤的第4-5位。
為什麼腸癌總要拖到中晚期才被確診?除了初期癥狀不明顯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80%的腸癌患者都忽略了早期肛腸常規檢查。「只有到了中晚期,腸癌患者才會表現出明顯的腹痛、黏液便、血便,以及大便習慣改變等癥狀,早期都是普通的便血和輕微的腹痛,患者常會將其與其他疾病混淆。」專家說道。
I期腸癌治癒率90%以上
80%腸癌通過指檢就可發現
「腸癌的早期多是腺瘤或息肉的形式,一旦我們放鬆了警惕性,它們就會肆無忌憚地發展,惡變,甚至擴散影響到其他的臟器,而一旦擴散到肝臟,治癒率就很低了。」專家提醒,要防治腸癌,在早期發現有可能致癌的異生物很有必要。因為據大量調查研究結果表明,I期腸癌的治癒率在90%以上。
體檢時,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儘管體檢表上有一欄直腸指檢項目,但由於涉及隱私部位,很多人都是年復一年習慣性地選擇「放棄」。其實直腸指檢其實是一種很重要的檢查,不但操作簡單,而且可以查出80%以上的直腸癌和100%的肛腸病,是直腸癌最主要的篩查方法之一。
此外,隨著影像系統的發展,全結腸鏡檢查也能通過精準的影像探頭深入肛門直腸內做細緻的掃描和排查,即使是很微小的病徵也無所遁形,其影像資料也給醫生制訂治療方案提供了可靠佐證。
據專家介紹,全結腸鏡檢查可以及時發現大腸息肉等癌前病變,如能在息肉階段進行手術摘除,就避免了癌變的可能,創傷小痛苦輕治癒率高。如不能及時發現,發展成腸癌,即使經過手術、化療、放療,仍然很難根治,所以全結腸鏡檢查非常必要。據耨調查顯示,80%的大腸癌是由大腸息肉演變而來,這個過程大約需要數年的時間,這為大腸癌的早診早治提供了可能。 大腸癌易與其他疾病混淆
三類人群特別需要做腸道檢查
大腸癌為結腸癌和直腸癌的總稱,其中直腸癌較常見,約佔60%左右。專家強調,大腸癌易與其他疾病混淆,直腸癌最常見的癥狀是便血和大便習慣的改變,在發病的初期易被誤診為「痔瘡」「腸炎」等。在定期體檢的前提下,出現腹部和肛門周圍的不適等癥狀一定要到正規醫院肛腸外科就診;凡遇粘液血便、大使習慣改變、大便變形、肛門部墜脹不適等癥狀,除作糞便潛血試驗外,均應做直腸指檢,大多數直腸中下段的腫瘤可通過直腸指檢發現,有疑症時須進行結腸鏡檢查。 什麼樣的人需要做腸道檢查呢?有三類人群需要格外重視——首先,有腸癌家族史、大便隱血、便血、慢性腹瀉、慢性便秘、闌尾炎史、慢性膽囊炎史、精神刺激史等的人群是腸癌高發人群,需要格外重視腸道檢查;
其次,40歲-60歲是腸癌的高發階段,最好每年都能做一次腸道檢查;
還有平時飲食偏辛辣刺激,好煙酒、喜夜宵,排便時間過久的人群也要格外當心,至少每3年做一次檢查。
大腸癌發病因素是內外相互作用
減少過多脂肪、蛋白質攝入能預防
談到大腸癌的發病原因,專家,大腸癌的病因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是多種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與大腸癌相關的危險因素包括幾方面。飲食因素方面,過多攝入高熱量的動物脂肪和動物蛋白以及腌制、煙熏、油炸類食品,缺乏蔬菜及纖維素食品。體力活動方面,長期處於坐位靜止狀態,缺乏適度的體力活動,會影響腸蠕動。遺傳因素方面,至少15%的大腸癌患者有遺傳傾向。疾病因素方面包括腸道慢性炎症、長期便秘、腸道息肉、腺瘤等。其他因素還包括肥胖、吸煙、精神創傷等。
專家建議,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大腸癌非常有益。要合理膳食,調整飲食結構,避免攝入過多脂肪,每天保證有新鮮蔬菜、水果及粗雜糧。改進烹飪方法,盡量少吃腌制、煙熏及油炸類食品,不吃霉變、燒焦的食物。戒煙限酒,避免使用過多的食品添加劑,避免食物和飲用水的污染。要增強體育鍛煉,定期體檢,及時治療癌前病變,有家族遺傳史的更應加強監測隨訪。此外,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也非常重要。
推薦閱讀:
※【公利科普】說說大腸癌
※大腸癌
※大腸癌早發現早切除
※大腸癌逼近年輕人 養成良好生活習慣是關鍵
※大腸癌發病現年輕化趨勢 高脂肪煙熏食品是誘因
TAG:大腸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