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小豫 | 為什麼KTV在歐美不流行?
來源:夢回田園 KTV及其前身卡拉OK都是發源於日本,流行於中日韓等東亞國家。但在歐美國家,卻很少有KTV這種東西,即使有,也多是亞洲人開辦的。為什麼歐美不流行KTV?
有人認為這種娛樂方式適應了東方人的性格和傳統,所以大為流行。因為東方人較含蓄內向,不善於公開表達自己的情緒,加上等級社會的傳統讓許多人在平時工作和生活中不得不壓抑自己的情緒,而KTV是一個封閉的空間,小範圍的人群,他們願意通過在這裡唱歌來宣洩情緒,釋放壓力。而西方社會比較自由,西方人個性更外向開朗,壓力和情緒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有機會釋放,不需要到KTV去減壓,而更願意參加戶外活動。
這種說法自有其道理,但我此處想探討另外一個原因,即語言方面的原因。
以漢語和英語比較,我個人認為,英語歌曲的演唱難度要大於中文歌曲,這不是因為英語不是我們的母語所以我們覺得難,而是跟語言的特點有關。
漢語一個字就是一個音節,而且每個音節的音長基本是一致的,漢語不僅是寫起來整齊,發音也是整齊的、音節與音節之間的間隔也非常清楚。同一首歌中,兩段歌詞的長短基本一致,學會了第一段,學第二段很容易。而在歌譜中,一個漢字就會對應一個確定的音符,這種對應非常清楚,而且基本固定,只要學會了歌譜,很容易把中文加上去。而且,漢語中母音佔優勢,容易發音,而且容易發出洪亮的聲音。而漢語有四個聲調,也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中國人的樂感。所以有老外說,中國人說話象唱歌。
但是,英語就不是這樣,英語單詞以多音節為主,而且音節長短不同,英語不僅是單詞長短參差不齊,發音也是參差不齊。加上連讀,單詞之間沒有明顯的間隔。同一首歌中,兩段歌詞的長度往往也差別較大,所以學會了第一段,不一定能唱好第二段。在歌譜中,經常一個單詞要被分割開來對應多個音符,或者一個長單詞卻對應一個很短的音符,即一個長單詞可能以很短的時間唱完,一個短單詞也可能拉得很長。一個人即使唱熟了譜子,把詞加上去的難度遠大於中文。而英語中輔音發達,對於中國人又增加了難度,嘴唇的靈活度不夠。中國人舌頭髮達,而老外嘴唇發達。
雖然歐美國家的藝術教育遠強於中國,但是,在接觸的老外中,能唱好歌的真的不多。而中國人中,唱得不錯的人真的比比皆是。很多老外喜歡說唱的形式,是因為這種形式更為簡單,人人都可以說。
英語歌曲的難度恰恰又是一種優勢,大大增加了英語歌曲演唱的靈活性,不同的歌手會有不同的處理方式。而發達的輔音,經常在歌曲中起到豐富的裝飾音的效果。音節長短的參差,大大豐富了歌曲的節奏感。能唱好英語歌,必須有傑出的音樂才華,很多英語國家的歌手都是傑出的天才。相比之下,中文歌就顯得更為單調一些,即使很多歌唱家,對同一首歌的處理都差不多。所以,英語國家傑出的歌手往往是世界級的,而華語歌手再傑出,也只能在大中華文化圈裡混。
對於日語韓語我沒有研究,雖然它們和我們屬不同的語系,但我覺得他們跟漢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音節與音節之間有比較明顯的間隔,這有利於歌曲的演唱。
由於歐美語言方面的原因,他們學會唱一首歌的難度更大,致使能唱好歌的人並不多,所以他們不願意到KTV。
推薦閱讀:
※客廳只擺放沙發已過時,2017流行這樣裝!
※特朗普:當憤青成爲流行
※VOA流行美語(1-50集)
※盤點2018年櫥櫃門流行色
※楊玉環:一個有深度影響力的「流行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