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一代大師 千古流芳

一代大師 千古流芳

----紀念京師六合門始祖劉德寬逝世101周年

作者:李雙龍

2012年是清代著名武術大師、京師六合門始祖劉德寬逝世101周年,僅以此文作為紀念。

中華武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至明清達到極盛。在晚清時代出現了眾多武術大師,他們多是「學得文武藝,嫁與帝王家」。八卦掌董海川、太極拳楊露禪,等等,不一而足。董公、楊公均在京城王府授藝,類似情況亦很較為普遍。京城乃藏龍卧虎之地,不論文武,全國各地著名的文人武師,一旦踏上京城地界,因緣際會,就會名聲雀起,成名成家,甚至流芳百世。

燕趙慷慨之士 京城遍結武緣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清代以來,河北習武之風頗盛,英雄豪傑輩出,在京城成名者更是全國各省少有。劉德寬便是其中之一。劉德寬(1826-1911),字敬遠,河北滄州人,自幼習武,在家鄉就習得六合拳、八極拳、鷹爪拳等,尤其精通六合拳,擅長六合大槍。他挾技走遍大江南北,被武林人士譽為「大槍劉」、「神槍劉」。

跟其他河北武林人物一樣,劉德寬也來到京城,以傳授武藝、經營鏢局為終生職業,自開永盛鏢局任大掌柜,也曾在清廷神機營授拳。在京期間,與各路武林人士交往甚密,從多位武術大師習拳深造,武藝不斷提升,終成一代宗師。他從河北雄縣人、清廷神機營武術教官劉仕俊學習岳氏散手,並擇其精華,創編岳氏八翻手,即岳氏連拳。岳氏連拳遂成為劉德寬六合拳武功的重要組成部分。

劉德寬先生為了更進一步充實提高自己,拜劉奇蘭、郭雲深、董海川、楊露禪為師,學習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六合拳與形意拳本有淵源,劉德寬先生在實踐中進一步將諸拳融會貫通,認真鑽研所得,遂使武藝精通。劉德寬先生品德高尚,成為當時京城盛名的八大高手,得到「賽九城」、「北五省拳術大家」的讚譽。

內外兼修,兼收並蓄,全面繼承

劉德寬有習武天賦,一生好武如命。他在家鄉時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從河北滄州帶來一身武藝,功夫自當不淺,但仍然帶藝投師,一心向上求發展,遇見比自己強的就虛心求教,幾達痴迷狀態。這就是習武人的精神。習武不是簡單的記住所學內容,而是將所學的每項功夫都力求達到極致,並融會貫通,進而創新發展,這才是習武者追求的遠大目標。劉德寬挾六合門功夫闖蕩京城,又吸收岳氏拳法、八卦、形意、太極之精華。更有與眾多「神龍見首不見尾」的高人隱士交流學習的經歷,從而成為當時京城知名的武術通家。

有人可能會懷疑,這樣的習武能做到樣樣精深嗎?不會是樣樣稀鬆吧?平心而論,筆者對此也曾經持懷疑態度。所謂術業有專攻,即使窮畢生精力鑽研一門學問,也不見得能達到精通高深的程度,更何況內家外家通習。但劉德寬就做到了,而且功夫卓越,為當時及後世武林所肯定。京師六合門武功包括六合拳、岳氏連拳、八卦掌、形意拳、太極拳及相關器械,這些武功至今仍在京師六合門中全面傳承,當然,當今六合門武功還不止這些,第二代掌門人馬玉清又將清真教門武功納入其中。所有這些,都是歷代掌門先輩孜孜以求,不斷進取的結果。

有關劉德寬武功及其影響,同時代或後代武術界均有研究和結論,可作為佐證。本門六合拳自不必說,現單就劉德寬在京期間所學作一簡要回顧。岳氏連拳(岳氏八翻手),是在劉仕俊岳氏拳法散招的基礎上創編的,共為八路,左右互習,一路既盡,輒翻轉身法,再接一路,而其勁不斷,連續變化,神妙莫察。此拳簡而易習,樸實無華。此拳的流傳,一支經由民國武術家王新午傳到山西,一支由其子劉國俊傳到河北,稱為岳氏八翻手,實為一體同源。

在八卦掌傳承中,劉德寬為董海川入室弟子,與尹福、程庭華、史計棟、馬維祺、梁振圃、樊志勇、宋永祥合稱八大弟子。劉德寬按《易》變之理創編成直趟八卦六十四掌,並把形意拳、太極拳、通背拳、劈掛拳之精華融於八卦掌中。此套路共分八趟,每趟八式,共計六十四掌,每趟都以老僧托缽起勢和收勢。這套八卦掌古樸、式簡,重單式習練,多穿掌,強調圈(圓)中有方、方中有圈(圓),較完整地保存了八卦掌的原始風格。此套路因系劉德寬創編,所以後人稱之為「劉式八法」或「劉式六十四掌」。為什麼要創編直趟八卦掌呢。據說,當時劉德寬先生在軍隊擔任武術教官,直趟往返練習的拳術比轉圈練的拳術既節省場地、又便於集體演練。又因為其表現形式為直趟往返練習,所以通稱為「直趟八卦掌」。直趟八卦掌因是由六十四個散手招法組合而成,全稱也叫「直趟八卦六十四散手掌」。現傳於北京的直趟八卦六十四掌,與傳於河北保定的十八魁手同為一脈,因為在北京傳與高文成、郭古民,另外由其子劉國俊及同門程庭華之子程有信傳到河北保定。

從形意拳傳承看,劉德寬是劉奇蘭高足,也從郭雲深習練,又與耿誠信、李存義是師兄弟,是河北形意拳的重要傳人。他沒有通常武人的門戶之見,這從他兼習各門武功可見一斑。更有1894年與尹福、程廷華、劉鳳春、宋永祥、梁振蒲、李存義、張占魁、齊德元、齊德林在萬德樓結拜,共同倡議,聯六合、八卦、形意為友門,摒棄武林陋規,交流拳技,互授弟子,相互補益,為當時武術界開創了風氣之先。所以就出現了形意拳界曾掀起學習八卦掌的熱潮,李存義、張占魁等後來也成了八卦掌名家,而在他們的弟子中,如黃柏年、姜容樵、韓慕俠、李子楊都成了八卦掌名家,承傳八卦掌並著書立說,從而促進了八卦掌、形意拳兩大拳種的大團結,形成了八卦形意不分家的傳說佳話。這對八卦掌和形意拳的發展、普及傳播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劉德寬對此功莫大焉。

從太極拳傳承論,劉德寬是楊露禪的弟子,習得楊式老拳架,可謂楊門重要弟子。楊健候曾對其子楊少候說過:「劉公素精各門拳術,姑不具論,其於吾家拳,亦頗得其精華,每遇敵交手勝人時,則歸功於習太極拳術,京外人士因劉公實際宣傳,始知此拳應用,設非劉公為之宣揚,尚誰勝此任?其有功於吾門者大矣!」此論見《體育月刊》1938年第5卷第4期之《許禹生:楊健侯傳》。從中可見劉德寬太極拳之修為。然京師六合門後輩所傳承的是吳式太極拳,可謂源於楊而成於吳,此事已有專文記述,在此不贅。

一代宗師 千古流芳

劉德寬作為一代武術宗師,為中華武術發展傳承做出了傑出貢獻,被京師六合門尊為始祖,他為六合拳在北京的傳播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並且培養造就了大批傑出武術人才,其著名弟子門人有:許禹生、趙鑫洲、恆壽山、興福(石如)、劉恩綬、劉彩臣、鄧雲峰、劉光斗、劉鳳祝、高文成、郭古民、吳俊山、程有龍、李增元等,他們多為民國年間北京武術界有影響有地位的大師級人物。在其弟子許禹生創辦的北京體育研究社中,這些弟子中有多人擔任研究社社員、名譽社員,由此可見劉德寬的巨大影響力。值得一提的是,武術界說起當年抗擊八國聯軍,都知道有程庭華、李存義,而劉德寬弟子李增元(也是程庭華的八卦掌徒弟),同樣是在京城抗戰中奮勇殺敵,所向披靡。李增元後來回到山西,在汾陽開創了京師六合拳一大支脈,這也是鮮為人知的真實故事,被山西作家侯曉東所挖掘整理公諸於世。

劉德寬的這些弟子後來各有傳承,或自成體系分門立戶,或延續發展六合門,都是為中華武術傳承發展有傑出貢獻的。其中,劉彩臣全面繼承了劉德寬開創的六合門武術事業,成為京師六合門第一代掌門人,使這一門武功繼續發展壯大,精英倍出,馬玉清、曹鳳岐分別接掌第二代、第三代掌門人,在新時期為六合門武術的繼承發展做出不懈的努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們紀念劉德寬大師,就是要全面繼承他的武藝、武德,不斷為中華武術振興與發展增光添彩,使武術事業不斷後繼有人,發揚光大。綜觀劉德寬的武術人生,對他的武德與武藝給予什麼樣的評價,當見仁見智。有評論稱:劉德寬之形意拳師劉奇蘭,八卦掌師董海川,太極拳師楊露禪,岳氏散手師劉仕俊,六合門師徐尚武,於內外家拳術皆有研究,清末武術家中劉德寬最具包容性,可謂融匯百家,終成一家風範。今有學者盛讚孫祿堂為集形意、八卦、太極於一身的第一人,實劉德寬已開其先河。

茲以當代武術家張全亮先生的評價作為本文的結語:「劉德寬是我國武術史上成就輝煌、貢獻突出的武術大家。」

推薦閱讀:

宋太祖滅後蜀,殺死二萬七千多將士無人記得,俘獲一位天仙美女卻流傳千古
古人送給左宗棠的輓聯,充滿哀思,流傳千古
中華網論壇 -    一個民族的千古之痛--那刮在身上的3543刀[原創]
千古奇冤李鴻章
[歷史隨筆]千古奇冤——秦檜

TAG:轉載 | 大師 | 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