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針灸臨證要重視人體六個和「四」有關的穴組

針灸臨證要重視人體六個和「四」有關的穴組

人體有六個和「四」有關的穴組,分別是四彎穴、四腕穴、四關穴、四花穴、四縫穴、四總穴。現分述如下:

(1)四彎穴:指的是人體兩側肘彎和腿彎分別對應的四個穴位曲澤(雙)和委中(雙)。四彎穴也是古「八虛」穴之一。《靈樞·邪客第七十一》:「黃帝問岐伯日:人有八虛,各何以候?------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肝有邪,其氣留於兩腋;脾有邪,其氣留於兩髀;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腘。凡此八虛者,皆機關之室,真氣之所過,血絡之所游,邪氣惡血,固不得住留,住留則傷筋絡骨節,機關不得屈伸,故拘攣也。」其中,此文中「肺心有邪,其氣留於兩肘」之「肘」,指的就是曲澤穴;「腎有邪,其氣留於兩腘」之「腘」,指的就是委中穴。《靈樞》中對「八虛」中「邪氣惡血」的態度是「不得住留」,如果邪氣惡血停留,便會損傷經絡筋骨,導致肢體關節屈伸不利,從而發生拘攣的癥狀。故而,《靈樞·九針十二原》對此又云:「凡用針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宛陳則除之」意瀉血而已哉!

曲澤穴為手厥陰心包經合穴。《針灸大成》雲曲澤「主心痛、善驚、身熱、煩渴口乾、逆氣嘔涎血、心下澹澹、風疹、肩肘手腕不時動搖、頭漬汗出不過肩、傷寒、逆氣嘔吐。」此穴可針可灸可瀉血,其瀉血法,臨證可以治療實證、熱證、淤血證、經絡阻滯疼痛急氣機失調諸症。

委中穴為足太陽膀胱經合穴,膀胱下合穴。《針灸大成》雲其「主膝痛及拇指,腰夾脊沉沉然,遺溺、腰重不能舉、小腹堅滿、體風痹、髀樞痛、可出血、痼疹皆愈。傷寒四肢熱,熱病汗不出,取其經血立愈。」此穴可針可瀉血,但《類經圖翼》:凡腎與膀胱實而腰痛者,刺出血妙,虛者不宜刺,慎之。」針灸臨證,委中放血實多於針刺也。常用之放血治療急性腰扭傷、腰間盤突出腰痛坐骨神經痛、腦震蕩後遺症、眩暈、急性胃腸炎、中暑、鼻衄、乳癰、髮際瘡、蕁麻疹、癰疽疔瘡等等,應用十分廣泛。

針灸臨證,四彎穴曲澤與委中穴常相須為用。二穴配伍,具有開竅啟閉、涼血瀉熱、祛寮通經、清熱解毒之效。雖然四彎穴常用之治療急性高熱、急性胃腸炎等症,但如今在治療頸肩腰腿痛方面,卻愈發顯出其重要性。

(2)四腕穴:四腕穴就是兩個手腕,兩個腳腕,加起來就是四腕穴。手腕穴就是手腕背面的中泉穴,位置在手腕背面的正中央是穴,腳腕穴就是腳腕背面正中間的解溪穴,組合起來就是四腕穴。這四個穴位對於風寒濕痹,氣血痰凝諸症療效甚高,凡是帶有風寒濕痹,氣血痰凝諸症的患者,每次針灸時配合這組四腕穴,可以大大縮短患者的治療療程。

(3)四關穴:四關穴即合谷、太沖穴的總稱。合谷穴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原穴,四總穴之一。位於第一、二掌骨之間,也就是俗稱的"虎口"。太沖穴是足厥陰經的輸穴和原穴。位於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間。合谷穴與太沖穴都是人體的重要保健穴位,兩穴合稱為"四關穴",意即人體生命的關口。

其名稱出自金元時代針灸醫家竇漢卿的《標幽賦》:"寒熱痹痛,開四關而已之。"《針灸大成》:"四關穴,即兩合谷、兩太沖是也。"並把四關穴列為奇穴。"四關"可謂對穴,合谷、太沖相配伍,一氣一血、一陽一陰、一升一降,相互為用,協同作用較強。

臨證治療多關節疼痛之痹症,我們往往把針合谷與太沖,稱為開「大四關」。而把針陽陵泉與曲池穴,稱為開「小四關」。

(4)四花穴:四花穴為膈俞與膽俞兩穴的合稱,均屬背俞穴。膈俞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背部俞穴之一,內應於膈,又為八會穴之血會,具有寬胸利膈、降逆止嘔、調節氣血、等均有調活血化瘀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各種血症及胃腸道疾病。文獻記載膈俞穴對潮熱、盜汗、四肢怠惰、飲食不下、咳嗽、氣喘、吐血、胃脘痛、胸滿脅脹、呃逆、嘔吐、背痛、脊強、嗜卧治作用。膽俞為膽腑經氣輸注的穴位,"膽主骨所生病",可用於治療骨蒸癆熱。兩穴相配,在功能上相互協調,具有寬胸利膈、調節氣血、補虛祛疲等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各種膽道疾病,例如膽膠痛、膽道蛔蟲症及膽經所循行位置的疾病,例如血管性頭痛。

四花穴」的名稱是由來已久,由於其穴位在背部,共有四處,而配合灸法使用,當治療時,由於使用直接灸,四穴同時施治,四處同時起火,宛如四朵燦爛紅花,故名四花。四花穴為古代治療骨蒸勞瘵之著名灸穴之一。《針灸大成卷九》:「崔氏取四花穴法,治男婦五勞七傷、氣虛血弱、骨蒸潮熱、咳嗽痰喘、尪贏痼疾」,現在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四花穴的應用範圍不斷增加,其治療病種包括偏頭痛、震顫麻痹綜合征、抑鬱症、潮熱、坐骨神經痛、焦慮症、瘰癧、胸痹、乳癖、頑固性偏頭痛、肺痿、肺癌化療藥物所致的副反應等等。

(5)四縫穴:四縫穴是經外奇穴,位於第2-第5指掌面,第1、2節橫紋中央。

四縫穴傳統上可治療小兒疳積、消化不良、氣管炎、便秘、腹瀉、受驚嚇大哭、高燒、百日咳、兒童久咳、丹毒、生長遲緩等等。現在針灸臨證對其有著很廣的應用發揮,常用其治療成人氣管炎、哮喘、咳嗽、痛風、神經衰弱、陰陽失衡、崩漏、面疫力低下、胃脘痛、脾腫大、中暑發熱、腹痛、腹脹等等。

(6)四總穴:四穴指合谷、列缺、足三里、委中。古人將人體全身十四經所屬之數百穴的功能歸納成四個穴,故稱四總穴。總,有概括之意。意為人身前面的疾患,如脾、胃、大腸、小腸功能失調出現的肚腹疼痛、嘔吐、胃痛、腹瀉等症,應首選足三里治療。人身後面的疾患,主要是腰背部酸痛等,應取委中穴為主治療。人身頭頸胸肺部位的病變,取列缺為主治療,具有疏解風寒,清肺止咳的作用。人身頭面的疾患,主要是口及顏面部的病症,可取合谷為主治療。

四總穴原載於明代朱權所著的《乾坤生意》,以後《針灸聚英》、《針灸大全》、《楊敬齋針灸全書》、《針灸大成》都將它收入書中。四總穴是依據《靈樞經·終始》「從腰以上者,手太陰陽明皆主之;從腰以下者,足太陰陽明皆主之」演變而來的。四總穴分治頭項、面口、肚腹、腰背等部的疾患,在實踐中確有針感強、療效好、治療範圍廣泛等優點。又及,四總穴又是遠道取穴之典範。故四總穴歌是針界一耳熟能詳的針灸歌訣。歌訣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頭項尋列缺,面口合谷收。將全身十四經所屬之數百穴的功能歸納成四個穴,故稱四總穴。

摺疊

推薦閱讀:

由八卦說透人體臟腑
人體有一顆「五官科聖葯」,輕輕一按,口面疾病都跑光!
養好人體這部位才是健康根本
人體天然就有8種「葯」,去火、止咳、降壓、通便......再浪費,就太可惜了!
人體微生態系統和腸道菌群

TAG:人體 | 針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