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貪、愚。這三大惡習恰恰是愚昧無知父母打罵孩子的心理原因
07-15
在打罵下長大的小孩,以後心理有陰影 作者:蔡紫雲 澳洲 博士 虐打小孩,就是魔鬼! 俗語說,可憐天下父母心。可悲的是,在現實生活中,不憐愛,還打罵兒女的父母有的是!尤其在號稱有優良文化傳統的禮儀之邦 - 泱泱大國的神州! 聖賢明明教導成人一定要以身作則,豎立榜樣,對天真純潔,活潑無邪的兒童,給與無限的愛,諄諄善誘他們做一個有禮貌,有愛心,有教養,善良,謙讓的好孩子。他們從未教導成人把孩子當成是個人財產,是泄氣筒,可以隨心所欲的打罵! 我們大人是來愛護,領導小孩快樂生長的守護神,不是恐嚇,虐待,鞭打,把痛苦帶給小孩的妖怪魔鬼!這種活生生,血淋淋的無常,夜叉到處都是! 可嘆的是,明知故犯,不照聖賢的話去做,或本身愚昧無知的成人,在虛稱「文明先進"的今時今日,不但不文明先進,反而粗魯無禮,凶神惡煞,還把邪惡的習氣,一股腦兒的轉化成惡言兼暴打小孩! 在打罵下長大的小孩,以後也是個心理有陰影的成年人!他們有些會可能惡性循環惡霸或潑婦的醜行。 所謂三歲定八十,優良的習慣若沒有在最易模仿,最聽話的時候養成,一旦過了那個好學的年齡,成為反叛的少年,則為時晚矣! 許多父母在孩子和人打架時,不是善言教導及指正欺負弱小的錯誤,應馬上有禮,勇敢的認錯,即刻改正,請求被害者原諒,保證不會再犯。這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真義! 可是許多父母都不分青紅皂白,暴跳如雷後,一輪臭罵。輕的扭耳朵,重的拳打腳踢,藤鞭,木棍,或身邊一切可作毆打人的兇器都上陣! 此種完全漠視兒童自尊心(請永遠記住,小孩也是人!有人的自尊!你我都曾是無助,但有尊嚴的兒童!),兒童權利(受到成人愛護,帶來快樂等的享受),施以殘酷,無道德(是啊,道德,不是單指淫亂,如此的淺薄!),無修養,無愛心的野蠻體罰,是無知中國父母在文化及種族上的自我羞辱及丟臉! 同樣的,被欺負孩子的父母,也不懂心平氣和,婉言告知欺人孩子的父母,兩個小孩無知,發生衝突,大人會互相善導小孩,使他們和好如初。於是,在大人的教導下,一個真誠道歉,一個真誠接受及原諒,誤會一筆勾銷!這就是中國諄諄善誘兒童最美好的傳統! 可悲的是,對方往往擺出衝鋒陷陣,劍拔弩張,怒氣衝天,如臨大敵,破口大罵,先發制人的醜惡架勢!而且還要親眼看見欺負人的兒童,受到惡罵,體罰,才幸災樂禍,甜蜜蜜,陰陰笑,樂滋滋,報仇成功而去! 此種噁心的原始人行為,如何培養得出知書識禮,寬宏大量,勇以認錯,過則立改,不會全推在別人身上,即孔子「射不中的,不怨他人,反求諸己身」的教導,又彬彬有禮,風度翩翩,氣質高貴的未來中國紳士淑女啊!? 此外,父母一定要教小孩當眾嘲笑別人,是表明自己是無文化修養的下等人,己所不欲,勿施與人。 他人若如此賤格的對他,一定不要生氣和哭,反而要笑咪咪的告之,對方是在嘲笑,羞辱他自己,因為沒有文化,家教的人,才會指著別人來嘲笑! 其他諸如處處先為他人考慮,幫助比自己不幸的人,感恩父母,尊重老師,珍惜生命等等,都是小孩由三歲就應開始訓練的美德。 最理想的是,中國的父母,成人,都有專門的學校,教導他們如何成為使兒童愛載的守護神,他們成長道路上的明燈,使中國的父母,成人,不但了解自己,完美自己,也造就了中國未來成熟,善良,有信心,有愛心,高品質,世界一流的公民! 精神空虛、思想枯竭、志趣低下和愚昧無知,絕不會煥發和孕育出真正的愛。——蘇霍姆林斯基打罵孩子,是中國家長最著名的陋習。但是假如把該陋習的成因簡單地歸結為「傳統」,無疑是找借口,順帶強調自己有理.事實上,習慣於打罵孩子的家長,無一不具備以下三大惡習:懶、貪、愚。這三大惡習恰恰是他們打罵孩子的心理原因,且聽我一一分解。原因1:懶經常打罵孩子的家長,無一不是懶人。可能有些家長不同意,認為自己每天辛勤工作,賺取家庭生活必需的開銷,回到家還要操持瑣碎家務,其中的辛苦,怎麼可以抹殺呢?說家長是懶人,無疑是大大的冤枉。然而,此懶非彼懶。家長辛勤工作,賺取物質財富,乃應盡之責,世界上誰不是如此呢?我們在這裡所說的「懶」,指的乃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心理層面上的怠惰現象。眾所周知,教育孩子是一項非常複雜、需要耗費很多精力的工作,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在這個過程中,任何企圖少付出精力的行為,都可以視為心理上的怠惰。對於家長來說,打罵是最簡單的教育方式,很容易在孩子身上發生某種表面化的作用。基於心理上的這種怠惰,使得有些家長越來越熱衷於使用暴力,而不是心平氣和地說服教育,更不是長期的關注和愛。原因2:貪「望子成龍」是誇張的說法,其實孩子不需要成「龍」,成「人」就很好了,但是大多數家長都巴望自己的孩子出人頭地,成為人上人,這便是貪。有人問,把目標定得高一點有什麼不好?我的回答是:把目標定得高一小點可以,高一大點就有問題了。如果目標高不可攀,家長和孩子都要不堪其累,為此做出的努力都將是瘋狂而不切實際的,而瘋狂和不切實際絕不是科學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家長付出很多精力、時間與財富。其間孩子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即使改正了也可能會出現反覆,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是家長等不及,家長認為孩子犯錯誤與「神童」「狀元」「龍」太不相稱,於是急火攻心,就要動粗。如果把孩子當成未成年人——正在成長、尚未成熟的人——家長是否會多一些耐心、多幾分等待的浪漫。打罵孩子時,家長還有另一個貪念:急於見到理想效果。中國古代先哲有「欲速則不達」的經驗,有「拔苗助長」的教訓,為什麼幾千年來仍沒有深入人心呢?不是經驗教訓不好,而是當下社會太浮躁、太急功近利,進而影響到家庭教育。遺憾的是,孩子的成長規律是不容易篡改的,即使是父母的拳頭、棍棒也不行。大量事實證明,打罵孩子的結果往往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只看到家長的憤怒,對解決問題起不到任何幫助作用。原因3:愚家庭教育既是幫助孩子成長,也是家長自我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同樣要經歷心靈的歷練,家長只有不斷成長,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否則,不會有成功的家庭教育。然而,看著大多數家長的現實生活吧,有誰還在意自己的成長?下班不回家,沒完沒了的應酬;回家就打開電視機,除了娛樂節目還是娛樂節目;首飾、衣服、化妝品、美容養顏,媽媽們津津樂道,但是應對孩子的問題,除了著急還有幾套策略?有多少家長有自己的書架?又有多少家長有自己的學習計劃?家長停止成長,意味著他們將自己封閉在新世界之外,既不可能了解新知識,也不可能掌握新技能。由此造成的知識、觀念的全面落後,跟孩子怎麼會沒有「代溝」?自己愚昧不說,家長還要在家裡家外維護自己的權威,端起架子來教訓孩子,孩子怎麼能服氣?而一旦孩子不服氣,思想落伍、觀念脫節的家長還有什麼招數?只有動粗這一招了。想成為合格家長嗎?請把這三大惡習一一消滅掉。只要您做到了,哪怕只做到了一部分,只要是出於真誠,都是可喜可賀的成長,更會迅速在孩子身上看到神奇的效果。 擺脫羈絆,發現心的力量 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 ——《傳習錄》 王陽明認為,當心達到「純是天理」、「虛靈不昧」時,也就是非常安寧、專一、虛靜的時候,就能體察、發現到各種事物的道理及規律,而萬事也由此而生,因此得出了「心外無理,心外無事」的結論。 有人認為這是一種唯心主義說法。 不過我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來進行解讀。其實王陽明是強調一種獨特的心靈模式,他要我們追求心靈的自由,排除雜念,完全沉浸、陶醉和專註於當下的所做的事中,傾心用整個身心解決現在的問題,而不是糾纏於「自我」的問題。 而現實社會中的各種的創新活動,也需要一種心靈高度寧靜的狀態,可以說,在任何領域內,要取得具有創造性的發現,這種能夠忘記時空與自我、擺脫外界環境干擾的能力也是十分關鍵的。 那麼,在這種「喪失自我」的狀態中,我們的身心內到底會發生一些什麼奇特的變化呢? 現代的腦科學、心理學及生理學認為,人的潛意識裡蘊藏著巨大的潛能,但由於被各種消極心態、消極信息所形成的「自我」壓抑著,這些潛能在平時不能顯現。一旦到了某種特別的狀態,人的心理處於特定的狀態下,壓抑潛意識的消極因素解除了,內在的無窮潛能便能夠激發出來。 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非常有名的實驗。 一個運動員的握力經測量測出是一百磅,他在常態下調動了全身的力量也不能使指針突破一百磅的標誌。 在實驗中,由一個高明的催眠師將他催眠至「喪失自我」的深層意識狀態,然後告訴他:「你擁有非常強大的力量,你的力量之大,連你自己也會吃驚。」讓他的深層意識接受這個觀念後,再一次測量他的握力,這次他非常輕鬆地使指針突破了一百十磅的標誌。 其實在整個過程中,並沒有給他增添什麼外界的實際力量,更沒有給他服用興奮劑什麼的違禁藥品,只不過由催眠師將他導引進一種喪失自我的狀態中,讓他心性深處的意識接受一個他擁有強大力量的觀念,就讓他把自身的潛能大幅度地發揮出來了。實際上,那種完成事情的力量和基本能力,始終存在於他的心性之中。 由此可見,排除舊的「自我」意識的干擾,讓真正自我的力量顯現出來,對於我們自身人體潛能的開發,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處理一個當前問題或做一件事時,最好的方式就是整個身心全部投入進去,忘記「自我」,以全部的心力去探究其本質,在問題本身之中去發掘內在聯繫,這樣心性內在的巨大力量,將會幫助我們在問題之中按照其固有規律找出答案。 在大家都看重物質利益的社會中,人生的價值往往被人們換算成金錢價值。為了追求物慾,為了感官上的刺激與享受,而忽略了認識自我,忽略了心靈智慧的開發的享受。殊不知,心靈智慧的開發,也有利於我們解決人生中的現實問題。 在很多時候,面對一些看似束手無策的局面,我們換一個角度來考慮,擺脫外物對自己心靈的束縛,就會發現要解決它實在是輕而易舉。 人類的大腦本來具有奇妙的功能,但由於被後天自我意識的干擾,好象鏡子被蒙上塵埃一樣,就失去了這種功能。 在現實生活中,身陷困境之時,很多人會覺得這是老天爺對自己很不公平,其實我們更應該反躬自問一下:我做每一件事時,是不是還牽掛著許多其他事情?我真正做到盡心儘力了嗎?我的心靈有沒有在自己所做的事業上 《傳習錄》是一本關於陽明夫子與弟子對話及書信來往的語錄,今天的版本雖然加了諸如「心即是理」、「格物無分動靜」、「知行合一」等標題,但內容是相互交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而且其中也沒有多大的邏輯性,多是陽明先生對弟子提問的隨機回答。現在我們在這裡討論陽明先生的人生哲學,我想也不必過多地考慮如何按一定的格式來進行,而是多跟著自己的感覺走,看到哪一句順眼,那就是它了。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人生煩惱不外乎 12 字:放不下,想不開,看不透,忘不了。但是如何才能避免這十二個字?
※如何看待蔡康永談到出櫃時失聲痛哭?
※男人為何娶妻?10大心理揭秘
※《老子》心理學拾偶 九
※經營幸福的關鍵:滿足五個心理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