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江中捕獲珍稀動物黿 數量少於大熊貓
帝王墓碑和唐僧師徒,它都馱過
桶蓋大的「巨鱉」現身永嘉,經5道鑒定確認是水中熊貓「黿」
□通訊員 金雷波 本報駐溫州記者 解亮 /文
通訊員 戴陳俊 /攝
溫州永嘉漁民朱銀山和王紹興,可能做夢也想不到,他們打魚時抓住的一隻長相怪異「老甲魚」,竟是有「水中大熊貓」之稱的黿(yuán)。
黿的年歲之老,力量之大,在古代名著中並不陌生。
前幾天熱播的新版《紅樓夢》里,寶玉和林黛玉說過句話,大意是,若他欺負了林妹妹,就叫賴頭黿吞了去,化身黿為她死後在墳前馱石碑。
在西遊記里,那隻馱著唐僧師徒過通天河,又因為師徒忘記替它在如來跟前問還要多久才能成仙,把他們甩進河的「老甲魚」,就是黿。
「老甲魚」力道好猛
今年7月16日晚7點多,天色已漸暗。
楠溪江下游東岸村附近,漁民朱銀山和王紹興還在收網。這裡江面寬200多米,一側為航道,另一側為淺灘。
這一網,有點沉。起網後他們有些意外,網裡魚不多,卻有個圓桶蓋一樣的東西。
朱銀山和王紹興湊近一看:「好大的老甲魚啊,估計有30斤重,起碼值上萬元。」
不過,「老甲魚」很兇猛,力氣也很大,沒幾下就把網兜給搞破了。朱、王兩人趕緊把它放進了船艙。
第二天一早,兩人本打算賣掉「老甲魚」,但仔細一看,發現這東西長得太怪異了,根本不像普通的甲魚:它頭大、吻短、眼小,前肢背部光滑,體色為黃褐色。
另外,別看它塊頭大,動作卻不慢,力氣還大。進入攻擊狀態時,頭部動作迅猛。
難道是「黿」?朱銀山首先蹦出了這個名字,他10多歲的時候,曾見過黿。
為辨身份拍了X光片
朱銀山和王紹興一起,找到了永嘉興隆捕撈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施小東。
施小東看過之後,也覺得這肯定不是甲魚,初步確定是黿。
當天,永嘉縣農業局水產站站長陳志儉也收到了這個消息,他和同事立即趕過去,也初步確定這是黿。
當晚,永嘉縣農業局工作人員把照片,發給了中國兩棲爬行動物學會理事、溫州大學張永普教授鑒別。晚上11點左右,消息傳來,初步鑒別,就是黿。
7月18日,省海洋與漁業局幾名專家也趕到永嘉;7月20日,中國動物學會兩棲爬行動物分會理事長計翔,帶著中科院動物研究所等4名專家,也趕到了永嘉。
為了慎重起見,除了現場查看,專家們還把黿「請」到永嘉縣人民醫院,專門拍X光片,進行骨架對比。另外,還趕到省級黿保護區麗水青田,與那裡現存的兩隻黿標本進行對比。
7月21日,專家確定這就是比大熊貓還少的「水中大熊貓」——黿。
「黿」被放歸自然
昨天,永嘉有關部門介紹,根據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專家建議,省海洋與漁業局和永嘉縣政府決定,將日前捕獲的這隻黿,今天放歸原捕獲地點。讓「水中的大熊貓」回歸熟悉的環境,繼續繁衍後代。
甌江作為黿的故鄉和最著名的產地,曾有過輝煌:人們目睹90隻大大小小的黿,排成一條長龍,由小溪向甌江游去,時浮時沉,十分壯觀。永嘉是黿的著名產地,中國動物志爬行綱第一卷,用於黿的形態描述所依據的6隻黿標本,有3隻就出自永嘉。
公開資料顯示,1000多年前,黿廣泛分布於我國南方諸省的江河湖泊和溪流深潭中。然而,人們長期大肆捕殺,加上生存環境發生了變化,致使其數量急劇減少。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永嘉還有很多黿,但是自1985年之後,就沒有發現黿了。
1983年4月,永嘉上塘施成波等漁民在楠溪江里,先後捕獲雌雄兩隻大黿,體重分別為27公斤、32公斤,後製成標本在省博物館裡展出。
1985年6月,上塘鎮浦東農民在楠溪江里,捕獲了一隻21公斤重的雌性大黿,後來養殖在溫州動物園裡供遊人觀賞。
作為黿自然保護區的青田,最近一次捕到黿,也是2002年10月的事了。當時有人捕過一隻1.9公斤的幼黿,此後再沒捕到過了。
2000年的調查顯示,我國黿的生存數量已不到200隻,甌江約80隻。
如今,黿與大熊貓一樣,被列為國家一類保護動物。
新聞鏈接
黿生存至今已有1.75億年了。歷史上,黿性兇悍,力氣大,是神力的象徵,廟宇的石碑和帝王的墓碑,一律由石雕的黿馱著。唐朝《宣寶志》一書中,記述著宣州江中的黿上岸與虎搏鬥的情景。
東漢許慎著的《說文解字》一書中說:「甲蟲惟黿最大,故字從元,元者大也。」黿頭部常散生著疣狀突起,因此被人戲稱為「癩頭黿」。
推薦閱讀:
※腕錶大熊貓——十大頂級品牌腕錶,表友們的終極目標
※關於大熊有哪些趣事?
※難得一見的秦嶺野生大熊貓和金絲猴
※陝西圈養大熊貓發生犬瘟熱 一8歲大熊貓死亡|大熊貓|確診
※大熊言情之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男朋友?